康熙是中国历史非常有名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做过许多雷厉风行的大事,对巩固皇权、推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康熙的统治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在位时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遗留在台湾的汉族政权,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后来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封建社会一位英明的君主。
玄烨年号康熙,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但却幸运的存活了下来而被选为继承人,顺治皇帝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同时指派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当时只有6周岁,第二年将国号改为康熙。(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一手遮天的鳌拜 当时的康熙年幼,朝政大事都是四位辅政大臣处理,而鳌拜是其中最为跋扈的,他爸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排在内大臣、大学士、六部上书等重要位置上。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鳌拜都是在家里做好决定后,再拿到朝堂上宣布,完全无视皇帝的存在。而且只要有跟自己意见不和的大臣,鳌拜都会想方设法除掉。康熙皇帝从小读四书五经,深受皇权思想熏陶,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懂事了,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鳌拜一旦决定的事,要是皇帝不同意,他就在终日在朝廷上吵闹,非逼得康熙皇帝点头同事不可。如此傲慢无礼的鳌拜不断地拉拢自己的势力,肆无忌惮。有一次,康熙皇帝想指定一个人当户部尚书,可是鳌拜却想让自己的一个亲信当,只是对皇帝亲自指定的人不好意思驳回,于是,他就下令让这两个同事担任户部尚书,可见,他的权力已经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而这是封建社会中皇权思想所不允许的。只是由于康熙一直未亲政,朝廷大权都落在鳌拜手里。在首席辅政大臣索尼死后,苏克哈萨因为和鳌拜有矛盾,被鳌拜诬陷为谋反篡逆,置于死地,遏必隆为了自保,处处附和鳌拜,听从他的支配。尤其是当康熙14岁宣布亲政后,鳌拜非但没有丝毫的归还政权的意思,还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朝廷的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卧薪尝胆的康熙 康熙不甘心这样长期受鳌拜的压制,虽然极想制服鳌拜,但是康熙也清楚的看到了鳌拜长期掌握朝廷大全,树大根深,很难对付,而且稍有不慎,走漏风声就会打草惊蛇,反被鳌拜制服。康熙为了制服鳌拜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按当时清朝的规矩,选了一批满族权贵的子弟,表面上是供自己消遣和玩耍的伙伴,因为这些权贵子弟都跟皇帝差不多大,但都体格健壮,腰腿灵活。于是,康熙每天都跟这群少年做相扑游戏,练习摔跤,鳌拜进宫办事,康熙也毫不在意,照样玩的热热闹闹的,鳌拜见了,很是好笑,心里想这终究是一群孩子,只知道嬉戏打闹。从此更不把康熙皇帝放眼里了。
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鳌拜故意假称自己有病不去上朝,还到处去说自己年事已高,为朝廷出力大半辈子,皇帝应该亲自到家里来探望。康熙听到这话,果然亲自去了鳌拜家里。刚走到鳌拜的卧室,就看到鳌拜手按床沿,十分紧张得样子,御前侍卫见状快步走上前,掀起床席子一看,原来下面藏着一把利刃,此时康熙竟然大笑一声,而侍卫们则横眉怒对,鳌拜更是紧张了,可是却只听到皇上说“刀不离身,这是咱们满族的就习惯嘛,不足为奇啊!”说完就仔细问了问鳌拜的病情,嘱咐他多休息,然后就起身回宫了,鳌拜这才松了一口气。
连环计智擒鳌拜
但是康熙要除掉鳌拜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依然背地里加紧训练权贵子弟,终于在时机成熟后,召鳌拜进宫。不过鳌拜可是号称大清的“巴图鲁”,久经战场,武功了得,而且哪怕是觐见皇上也是刀不离手,几个少年根本不是鳌拜的对手。康熙也想到了,于是在召鳌拜进宫的过程中,他设计了连环计。一是让侍卫以皇帝已经长大了,每次带刀觐见不妥为由,使得鳌拜进入大殿之前就放下武器了。二,对鳌拜坐的椅子做了精心的设计,本是四条腿的椅子被折断了一条腿然后又粘上了,有武功高强的侍卫扮成太监在鳌拜身后帮衬着扶着椅子,以免被鳌拜坐栽了。三,端给鳌拜的茶水是滚烫的杯子,并且也是有扮成太监的侍卫端送。于是当鳌拜结果茶托里的茶杯准备喝的时候,终于被烫到了然后身子一斜歪向椅子断腿的一侧,于是直接栽到地上了,紧接着前后两侍卫就赶紧按着鳌拜大叫“鳌大人摔着了,快来扶救。”于是一群少年都扑向鳌拜,终于将鳌拜捉拿起来了。康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鳌拜罪状念了起来,将鳌拜凌迟处死,可是鳌拜挣脱少年露出都是伤疤的前胸后背,细数这些都是为大清打江山留下的,康熙也不禁动容,于是将凌迟处死改为终身监禁,入狱后的鳌拜非常气愤,结果在狱中不到两个月就活活气死了。
久经战场、历经官场沉浮起落的鳌拜终究没有斗过年仅16岁的康熙,从此,康熙收回了自己的皇权,开始了真正亲政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