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
大傣历是傣族最早使用的历法,是傣族先民在汉族农历的基础上创造的历法,现今只有民族意识比较浓厚的大傣(泰)人仍然坚持使用这种历法,因而被称作“大傣历”。
大傣历以公元前94年为纪元元年,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一定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每年分冷、热、雨3季,月序一般比汉族农历早3个月,如傣历2107年1月1日相当于公历2012年12月14日,农历壬辰年十一月初二日,当年农历闰四月,所以早两个月。
大傣历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隔4~5年有一次八月大月(在8月29日后加一闰日,称“八月满月”)则一年355日平年。每月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望日(十五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并使用七曜(日、月加上火、水、木、金、土五星)纪日的周日法。19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大月(30天),傣语称闰年为双九月之年,闰年384天。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初一)不一定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故与农历日序有时有一日之差。大傣历又吸收汉族农历中干支纪时的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60个数首尾循环,用以纪年和纪日,用十二地支纪月,并使用十二属相纪年岁。
小傣历
小傣历实际就是缅历,由缅甸传入傣族地区,小傣(泰)人是最早接受这种历法的傣族,因而被称为“小傣历”。
缅历以公元639年为纪元元年,是由缅族族源之一的骠人创立,公元640年(缅历2年)被骠国的室利差呾罗王朝正式推广。832年,骠国亡于傣族的南诏王朝,骠人逐渐融入由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系民族形成缅族,缅族继承了由骠人创立的历法。十六世纪中期以后,缅族的东吁王朝先后征服傣族的阿瓦王朝、兰纳王朝、澜沧王朝、阿瑜陀耶王朝,臣服于汉族大明王朝的傣族土司也相继臣服缅族东吁王朝,缅历开始使用到傣族地区。至今,仍有很多傣族地区在使用缅历,中国德宏、缅甸掸邦等地将传统傣历(大傣历)与缅历并行使用,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等地也是佛历与缅历并行使用。享誉世界的泼水节就是通过缅历确定的。
缅历的年以回归年为基准,月以恒星月为基准。缅历大部分是以老的印度历为基础,与之不同的是,缅历引入了默冬章的概念。因此,缅历会不定期地以添加闰月和闰日来消除由于印度历中的年和默冬章中的回归年时间不同而积累起来的时间差。
缅历全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月相为准,分上弦月及下弦月,各有十四或大五天,单月29天,双月则30天,因此一年有354天,每三年一个闰月。638年3月22日建元,是为缅历0年。缅历和公历相差三个多月,缅历一月上弦一日约在公历四月初,一月下弦一日就是泼水节。
缅历以日、月、火、水、木、金、土来代表一周中的每一天,星期三则分成两半,上半日为水曜日,下半日为罗睺曜日。这8个星相日各对应一种生肖,分别是:星期一属虎,星期二属狮,星期三上午属象,星期三下午属无牙象,星期四属鼠,星期五属天竺鼠,星期六属龙,星期天属妙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