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节日介绍 民国时期是怎么过除夕的? 除夕介绍:除夕又称“除夜”、“年三十”,指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晚上,也可指 这一天。得名于旧岁至此“夕”而“除”,接着就是新的一年了。 按《国民生活历》的记载,这天的主要习俗是:预备年货,布置厅堂居室。以冬青、柏枝等装饰屋门等处,名为“节节高”。傍晚以屠苏袋悬于井底,汲水足三日用后封井。将清扫的废弃物品丢于荒郊,名为“送穷”。悬祖先遗像,供年肴年饭祀祖。不得恶声谩语、涕泣高叫及弃污水、尘灰于地。 能自立之男子以红纸封钱若干献给长者,名为“百岁钱”。家长给儿童“压 岁钱”。收拾厨房并祀灶。燃双椽红烛于寝室,围炉守岁。临睡时,卑幼向尊长辞岁,换春联,放爆竹,关门。商界收解帐款,结算盈亏。
后面具体介绍中华民国时期的北京、上海、山西南部、河南泚源、浙江杭州、四川武阳和贵州开阳等地 的除夕习俗。 1.北京 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北京便有了过年的气氛。北京的一首民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作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 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 年初一出来热一热。” 可见,除夕之前人们已基本上做好了过年的一切准备。除夕的晚饭又称团圆饭,家庭成员都要参加,菜肴十分丰富。主食以饺子为主,人们在包饺 子时,放进了栗子和枣子。吃了这种水饺的人就被认为是会有吉祥好运。“栗子”的发音与“立子”相同,象征着生子。“枣儿”的发音与“早儿”相同,寓示着早生儿子。吃完晚饭后,孩子们很高兴地从长辈们那里获得压岁钱。 这一夜如同前引民谣中所说的“黑夜坐一宵”那样,不少人家习惯于在这没有月光的黑夜中守岁,但也有许多人家在这天夜里要搞些娱乐活动。如打麻 将牌、打索胡纸牌、用天九牌推“牌九”、掷骰子、“摇宝”等。小孩们除点灯笼、放爆竹之外,还三五个人坐在一起拈“升官图”:由“白丁”起步, 至“太师”荣归。即用一木制小轴,写上“德、才、功、赃”四字,拈“德” 字进三步;拈“才”字进两步;拈“功”字进一步;拈“赃”字则后退,以先荣归者为胜。 2.上海 除夕前,上海城乡大多蒸糕,因“糕”和“高”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 高的好口彩。各地糕的制法各异,但一般分为方形的“装糕”与圆形的“桶 蒸糕”两种。除夕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献土地”,又叫“谢年”。人认为土地神在一年中给予许多关照,到了年底应好好地谢谢他。献土地完毕就可以过时节了。各家没有统一的约定日期过时节,可以酌 情定日子,主要是需要家中成员都在场。过时节实际上就是祭祖。比较讲究的人家给家中每个可查考的祖先安一个位置,摆一副碗筷。各城镇的寺庙分 别管辖镇上各个地段,掌握了每家人家已去世者的名单以及他们的辈份。寺中的和尚在过时节前要给自己辖区的每家施主发出一种折子,这种折子用白 草纸制成,折上写有这家已去世者的名单及他们的辈份,是一份很详细的清 单,称为“经疏”。哪家若要在祭祖时给每个已去世者一个位置,就以“经疏”上的名单、辈份来安排。在乡间,则有种称为“鬼保正”的人也是司其 职的,年底分送“经疏”是和尚的一项收入。不大讲究的人家就不一一让各 个祖宗对号入座了,他们排了几桌,一般分“祠堂桌”,用以祭本家所有的祖宗;“岳家桌”,用以祭女家的祖先;另外或许还设“亲戚桌”等。每桌 都放置10副碗筷。祭祖开始时,先供上菜肴,8只菜、6只菜均可。再在酒 盅里斟酒,点燃香烛,全家老少依次磕拜。然后用小碗盛饭,饭上插些冬青 或柏枝。最后焚化纸锭,在焚化时要不时地加些冬青、柏枝,“经疏”也在 这时烧掉。过时节一结束,全家吃团圆年夜饭。各家在除夕日应把过年陈设一切布 置定当,如剪贴窗花,悬挂神轴等。年夜饭的菜肴特别丰盛,但根据各家的习惯,往往少不了这几种:酱蛋,时称“元宝”;没有切断的腌菜,时称“长 梗菜”;发芽豆和黄头芽,意指“升发”和吉祥如意;炒塔棵菜和笋干烧肉, 取“塌塌滑滑”(即顺利)和节节高的好口彩。 3.山西南部 除夕的白天,人们都忙着准备年饭、年菜、对联、年画、门神画、新衣、鞭炮等。晚饭前,全家人都要集中到祠里祭神、祭祖。没有祠堂的也临时专 设祖先的牌位。过年是喜庆日子,不必烧纸化钱,只须点香燃烛、跪拜祷告 就行了。祭神的目的是要神灵保佑全家来年多福多禄、太平安康;祭祖的目的是要召回故去的先人灵魂,回来与家人共度新年。百姓说得好,“过年,过年,全家团圆”。除夕的晚饭是一顿贺年的团 圆饭。一般在外做事的人在日落之前,都应该回家去。但因许多家庭是封建 式的大家庭,难免哪位赶不回来,于是家人便把他那份碗筷拿到饭桌上,并 留出空位子,表示“全家团圆”了。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这是指除夕之夜。晋南人为了隆重地迎 接那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大年初一,当黑夜到来之时,家家室室都点起了灯 火。有灯不算暗,不明不吉利,连牛圈和猪圈中也要放一盏灯。庭院里点灯 易灭,就堆起木柴、松柏树枝点燃。屋内屋外一片通明。晚饭后,一般是无人去外家串门的。家人团聚一堂,包饺子、嗑瓜子、 拉家常,一夜不眠。这叫“熬年”或叫“守岁”。守岁到半夜,各家大都吃一顿饺子,因为饺子与“交子时”谐音。人说:饺子这种食物是从馄饨演变而来的。早在秦汉时代,我国北方的匈奴贵族中有两位贪财好战的武将,一个姓浑,一个姓屯,不时地带兵南下,抢夺黄河中游一带人们的财物,杀害 无辜的平民。受害的民众极其愤恨他俩,便制作了一种用面皮包着肉馅的东西,并将那肉馅看作是宰杀浑、屯二将的肉,用其两个姓的谐音把这种东西 叫作馄饨,专门在新年前的三更吃,以表示新年里不会再有人来扰害他们。 久而久之,由于三更正值“交子”之时,馄饨就演变成饺子了。包饺子时, 一般要放几枚硬币,一个饺子一枚,各家数量不等。有按家庭人口计算的, 也有按照十二生肖准备的,也有只包一枚钱的。民间认为谁吃到了饺子里的硬币,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大福大贵。 4.河南泚源 自腊月二十三日以后,每天都有固定的安排。有儿歌唱道:“二十三, 点灶蜡。二十四,打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 灶鸡。二十八,去插花。二十九,去沽酒。三十,刷门。正月初一,俯着髀 骨作揖。”到了除夕,人们更加忙碌,如送礼、请神、贴对联、打扫厅堂等。中等人家用红纸包木炭两根置于门框两旁;贫穷人家用木棍一条放在门槛 外,称为“拦门杠”。俗传一到年节,诸鬼怪纷纷出外向人家索食,但如见 此杠,便不挥自去。院内竖桅杆,上面悬挂灯笼,称为“天灯”,相传昔有九头恶鸟,被二郎神杨戬砍去一头,常年滴血,每到除夕即飞出来鸣叫。其血滴于谁家院里,谁家就会遭祸事。但九头恶鸟一见灯光便远远避去。晚饭 均吃饺子,称为“元宝汤”。饭后,家长出钱分给子孙,称为压腰钱。分钱 后,堆木柴于屋内烧之,称为“熬年”。这时又取来酒菜,全家团坐共同饮 酒,称为辞年酒。至夜分后,各预备迎新年之礼。先祭祖宗,再往神前行礼。 祭神之物除香表、蜡烛、鞭炮外,还有蒸馍、猪肉、面蒸枣山及白果、红枣、栗子、柿饼等,排列五筒,称为贡果。祭神后排列香表、鞭炮、酒肉各物于一方桌上,四人抬起,向本年喜神所在方位一直走下去,称为迎喜神。途中 凡遇老少男女,或飞禽走兽,即焚烧香表,鸣鞭炮,叩首,意为迎得喜神, 一年内可万事如意。迎喜神后,凡盥洗之水、扫地之灰,都不许倾倒户外, 否则就预示一年破财。如有人出入叩门,只宜推敲,不宜高叫。如有人高叫, 屋中必无答话,恐怕此夜有鬼魅叫门,答应后必生灾病。 5.浙江杭州 除夕日要挂祖宗遗像,祖宗遗像俗称“真纸”,挑一间房,按顺序悬挂。 遗像多的,合数代之像缩摹成一幅,自上而下,称为“代图”,也称“三代客”、“五代客”。也有绘图为祠堂形,分别写明某考某妣神位的,或绘世 系图而张挂。晚间祭祀祖宗,祭品丰富,多有所取义,如猪大肠表示常常顺 利,鱼圆、肉圆表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表示有想头,春饼卷肉丝称为银包 金丝,黄豆芽称为如意菜,落花生称为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一 起煮称为有富。祭祖完毕,合家团聚欢饮称为“分岁”,这顿饭叫“合家欢”。 若有外出未归的,或是家庭主要人员死亡的,都要另置酒杯、调羹、碗筷一 套,空一座位,以示“合家不缺”之意。这天也要给猫狗好食,称“猫狗分 岁”。午夜接回灶神,取新购的灶司神马,以三果一盘、三蔬一盘及小烛台、小香炉合置于大盘中,放在地上祭祀。另供净茶一杯,焚送小元宝一副,以 红纸条纵横粘贴在井栏上,名为“封井”。还有封门之举,即用红皮甘蔗两 根,其长度相等,用红绿纸缠上,再插上柏树枝,祭门神马。祭毕,将门关 闭上闩,再用红纸二条各写“封门大吉”四字,相交叉贴在门上,并以甘蔗 倚于门上。未至天明,切忌开门。当晚,家中小孩须向尊长拜跪,称为“辞岁”。尊长须给小孩钱,称为 “压岁钱”。给儿媳银元,用红纸包封。小孩将压岁钱与红桔、荔枝放在枕 边,次日醒后取而食之,称为“开口吉利”。也有通宵不睡的,称为“守岁”。 6.四川武阳 武阳人一般在除夕这天中午或晚上祭祖,全家人团聚吃团年饭,并贴春联、门神等,有些人家还在大门上贴红纸钱和“开门大吉”的字幅。晚上,长辈给小孩钱封,叫给“压岁钱”。半夜过后,有声望的人用名帖遍帖各家 门上,表示向各家贺年,凌晨迎年放鞭炮,称为“接年”。除夕为备商店收 帐及高利贷者讨债的最后日期,穷人如欠债无力偿还,大多外出躲债,直至 正月初一才敢回家。 7.贵州开阳 腊月三十日前开阳人家中有猪未宰的要宰,称为“杀年猪”,一年未 缝制新衣的要缝制,油盐酱醋等日常食用品未准备的要准备,这些都统称为“办年料”。因为正月商店一般关门休息,有些物品难以购置。随着年关的 日益逼近,人们还要洗涤衣被、缝补旧衣、扫除尘土、张贴春联和张灯结彩等。等到三十日夜,人们盛设肴馔,供奉祖先。全家人还团聚而餐,称为“团年”。年幼者要向年长者或族戚长老叩拜,称为“辞年”。将至半夜要对房 内进行一次大扫除,所以这天夜里被称为“除夕”。又将腊月二十三日送走的灶神接回,称为“接灶”。接灶后闭门以待来年,称为“封门”,直至当 夜子时才开门,因为新的一年已到来。有人认为人生不过百年,百年不过一瞬,所以在这新旧年交替之夜通宵不眠,称为“惜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