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商朝国君为何都以天干为名

+A -A


商纣王帝辛 在中国古代,国君整体以天干为名者惟有商朝,如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商纣(帝辛),后世学者对此曾探讨过其原因,但最终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其论点大致有三种:一是生日说,就是说这个天干代表王的出生日,比如生在丁日,就取名某丁,生在己日,就取名某己。二是死日/庙号说,就是说这个天干代表王的死日,并且顺便也作了他的“庙号”,不排除什么文武之类的美称是死后追谥的。三是宗法血统说,就是说商王族内部分为很多小宗族,这些小宗之间实行内婚制度,名字里的天干代表该王出自哪一宗,至于这个宗是其父系的宗还是母系的宗,有争议。这种说法,具体可以参考张光直先生的论文《商王庙号新考》。

在这三种说法中,比较可信的是第一种说法。在上古时代有十个太阳的传说,这十个太阳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个太阳照临人间,十天一顺称为一旬。这十个太阳的名字(日名)就是“十干”,也叫“天干”。夏商时代的王室和贵族阶级崇拜太阳神,自视为太阳神的后裔。帝王即位,宣称是太阳光照人间,君临一切,主宰沉浮。用日名取作帝王名,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中的帝王有取名为太康、仲康、少康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认为即大庚、仲庚、少庚,系日名无疑。夏史中的帝王以十干为名的还有孔甲、胤甲、履癸。履癸即夏桀。商王全系日名,从大乙(汤)到帝辛(纣)三十一王均以十干取名。“商家生子以日为名”,这是古代学者比较一致的见解。商朝以十干记日,以十日一旬作为记时的主要单元。商王出生的这一天,被视为十干中在这一天值日的太阳降临人间,如果是在甲日生的,就取以甲名,乙日生取以乙名。但如果又有一个甲日生的商王出世,就认为这是太阳甲再次光临人间,为了加以区别,就在日名前面加上“大(太)”,“中(仲)”、“少(小)”等字。夏商以十干命名,明显地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太阳神信仰。但这种说法也有其牵强之处,比如同以甲或乙为名,却有太甲、小甲、河亶甲、阳甲、祖甲和太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的区别呢?任你如何解释都解释不通,倒是第三种说法给了我们启示。

我觉得商朝国君以天干为名没有太多的玄妙,仅仅表明帝王在王子中的兄弟排行而已。比如老大为甲,老二为乙,老三为丙,老四为丁,老五为戊,老六为己,老七为庚,老八为辛,老九为壬,老十为癸。王族有不同支脉,属于哪一支就在前面加上。如太乙、太甲、太庚、太戊属于一支,小甲、小辛、小乙属于一支,外丙、外壬属于一支,仲壬、仲丁属于一支,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属于一支,沃丁、沃甲属于一支,雍己属于一支,河亶甲属于一支,南庚属于一支,阳甲属于一支,盘庚属于一支,武丁、武乙属于一支,廪辛属于一支,康丁属于一支,文丁属于一支,帝乙、帝辛属于一支。也就是说,商朝王族至少分为16支,商朝的继承制度最初是在同辈中找,找不到再在下一代中找,后来才实行嫡长继承制,我觉得实行嫡长继承制应该是从帝乙开始的,以帝取号,表示从此后王皆为帝裔。同辈中找继承者,继承王位后就在其前加标记,如太乙为长门老二,太甲为长门老大,太庚为长门老七,太戊为长门老五;小甲为末门老大,小辛为末门老八,小乙为末门老二;仲壬为二门老九,仲丁为二门老四。至于祖、沃、雍、河亶、南、阳、盘、武、廪、康、文等,都是特殊人物的简称,表示这是谁家的老大、老二或老三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殷商时代最起码的秩序观和最基本的家族分布,能从帝王称号可以查到帝王的血脉传承,由此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商朝王室的信息,也可以校正许多关于商朝王室的错误记载。但如此记载有很多麻烦,于是后世王朝改变了这一办法。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