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女教徒,讲究的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红尘姻缘了断,更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杀,沦入了十八层地狱。而此时的和尚却成为了朝廷的座上客,朝廷不仅对他们宠信有加,而且还封官许愿,让他们成为追杀尼姑的鹰犬。
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一律捉拿送到京师进行勘问,以验明她们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追杀天下尼姑案,不仅打破了千年来与世无争的佛门清静,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很不安定的因素。而主要追杀尼姑的主要人马恰恰是与尼姑同为佛门的和尚。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捉拿天下尼姑?又为什么命令和尚追杀同门女性?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还要从朱棣建立大明王朝的秘密部队“东厂”特务组织说起。
东厂是在锦衣卫之后,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建立起来的又一个直属于朝廷的特务组织。东厂的全名叫做东缉事厂,由朱棣亲信太监出任首领,心腹和尚担任顾问。东厂和锦衣卫一样,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而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从而开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先河。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了大明王朝的政权,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是为明成祖,改元永乐,因此朱棣史称永乐皇帝。一方面,建文帝魂归何处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永乐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对朝廷大臣也多不信任。同时,他觉得原来由其父明太祖朱元璋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就决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直接掌控的新的特务机构。
朱棣由北京起兵南下“靖难之役”的过程中,许多太监与和尚曾出过大力,如三宝太监郑和与学贯佛道的和尚道衍。所以在朱棣的心目中,还是觉得太监与和尚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于是朱棣一反其父朱元璋关于太监不得干预朝政的禁令,重用太监。于是,东厂这个身兼情报、监察、警察于一身的特务机构横空出世,成为朱棣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御林军。那么,学贯佛道德的和尚道衍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一个和尚能成为永乐皇帝的心腹亲信呢?
姚广孝,十四岁时出家为僧,取法名道衍。他先学习天台宗,后研习密宗瑜珈三密。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又慕禅宗。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道衍到杭州参访径山智及禅师。智及为当时著名禅师,一见道衍,就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和佛学见地,便把法衣、拂子授予他,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佛教弘法的继承人。三年后,道衍离开径山,住持临安普庆寺。接着,迁居杭州天龙寺和嘉庆留光寺。一次,偶然巧遇道士席应真,得传道教阴阳术数之学。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明朝政权,下令选拔高僧入京,道衍被推选入京考试,但他硬是不愿做官,朱元璋只好赐他僧服,准他回山。道衍离开南京,北上参学,游到河洛,在嵩山遇到当时的知名相士袁珙。
佛门弟子,却隐含杀气,便笑着告诉他:“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吊睛眉,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更有辅国之才,望君珍重。”道衍很赞赏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二人结为知己。
马皇后去世,朱元璋下诏令选高僧侍奉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道衍受召入宫,与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会晤之后,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朱棣在得到其父朱元璋同意后,让道衍前往北京任庆寿寺的住持。道衍来到北京,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机密谋划,成为朱棣身边的高级谋士和重要智囊。
朱棣的关系。一年冬天,朱棣在燕王府设宴款待道衍,酒酣耳热之际,两人玩起了对对联的游戏。朱棣先出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道衍应声对出下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表面上都是文字游戏,其实是暗含杀机。上联明明是在谈天气,下联却在谈政治,“王不出头谁作主”,公然鼓动朱棣谋权夺位。道衍还对朱棣说,由我辅佐你,帮你戴上“白帽子”。朱棣当然明白,“王”上面加“白”,不就是“皇”吗?果然,在道衍的鼓动下和谋划下,明成祖朱棣起兵发动了史称“靖难之役”的军事政变。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道衍留守北京,辅佐朱棣世子率万人击溃朝廷数十万人的北伐之师。此后,他依然不断地参与机密谋划,终使朱棣夺得皇帝大位。朱棣能够夺取明朝政权,道衍的作用不可低估。据《明史·姚广孝传》一书中说:朱棣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中三年,战守机宜完全取决于道衍,道衍从未亲临战阵,但是朱棣起兵夺取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论功以为第一。因此朱棣登基后,道衍被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再被授为太子少师。朱棣还让其顾问东厂事务,因此,有不少道衍身边的和尚成为了东厂的高级特务。
朱棣夺取明朝天下的十八年后,即公元1420年,山东一带遭到了严重的灾荒。官府不但不救济,反而加重税赋,百姓们怒气冲天,恨声不绝。这年二月,一位名叫唐赛儿的山东滨州女子举起了“白莲教”的义旗,组织农民数千人,发动了滨州起义。他们先占领卸石棚寨为根据地,后转战山东其它州县,多次打败明朝官军,并曾攻克青州、诸城、莒县、即墨等州县。义军所到之处,斩杀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声势震动山东全省。
唐赛儿,生于明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父母愿其胜男,取名“赛儿”。十八岁那年,唐赛儿便和农夫林三结了婚。由于家境贫寒,偏巧又碰上连年大旱,收成不好。农民为了生存聚众向明朝官府讨要粮食。谁知道官府一得知消息,便立刻派兵前来抓人,唐赛儿的丈夫林三与其他许多村民被抓走后全都被活活打死了。唐赛儿悲痛欲绝,发誓为丈夫报仇。于是,她加入“白莲教”,后自称“佛母”,在朱棣“迁都北京”的前夕,发动了一场震惊天下的滨州起义。
朱棣闻讯后“甚为震惊”,立即派来重兵镇压。因为寡不敌众,腹背受敌,起义军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但唐赛儿却想出一个“鱼归大海”之计,化整为零,混在百姓之中,使官兵无法辨认出他们,然后再设法汇聚。官军在找不着义军的情况下,便禀报朱棣说唐赛儿失踪了。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棣因“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处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站,逮之京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