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就在北宋中期,我国出了一个大科学家,叫沈括。
沈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父亲沈周长期在外面做官,沈括十岁起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获得了很多见闻。他从二十四岁起,开始做官,又到了好多地方。三十三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不久又调到京城昭文馆编校图书。他在馆中读了大量藏书,学识更加长进了。
沈括爱好数学和天文学,对天文历法很有研究。公元1072年,宋朝政府派他到司天监做官。司天监是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机构,但有些官员对天文历法却一窍不通。沈括主持司天监以后,就把这些官员撤了职。当时,有个平民出身的天文学家,叫卫朴,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沈括破格地把他推荐到司天监工作。为了观测天象,沈括又改制了许多天文仪器。经过他的大力整顿,司天监气象一新。
后来,沈括又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朝廷派他到各地去视察,他不断提出建议,为推行新法出了不少力。
公元1075年,辽国派使臣肖禧来到北宋东京,硬说原来属于北宋的黄嵬山(wéi,在今山西原平西南)一带三十里的地方应该属于辽国。宋神宗派沈括去谈判。沈括先到枢密院查阅档案,把过去双方议定的边界文书查得一清二楚,并画出边境地图,驳斥了辽国的无理要求。之后他又受宋神宗之命出使辽国,跟辽国作进一步交涉。在辽国京城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双方会谈了六次,沈括据理力争,坚持不屈,辽国无法可想,只得放弃了原来的无理要求。
沈括回国的时候,详细调查了沿路的地理情况、山川道路和风土人情,写成一部《使契丹图抄》。他回到京城,进呈给宋神宗。宋神宗因为他立了功,提升他为翰林学士。
沈括一生虽然做过很长时间的官,但他只要一有机会,就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是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五十八岁那年,他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和写作。他在自己的住处梦溪园,写了一部有名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简称《笔谈》,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历史、考古、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许多方面,范围非常广泛。在许多学科中,沈括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沈括对指南针的使用作了多种实验,并且把实验的方法记在《笔谈》中,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指南针的珍贵资料。他发现了指南针所指的方法不是正南而是稍微偏东。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磁偏角。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记录,比欧洲哥伦布的发现早了四百多年。
他到河北去,经过太行山,见山壁中间有一条螺蚌壳和卵石组成的带状堆积层。他研究后断定说:“这是古时的海边,现在东面离开大海已有千里之远了。”他又进一步推论说:“所谓大陆,都是浊流冲积而成的。”沈括所说的大陆,主要是指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平原。他认为河北平原是由黄河等浊流冲积而成的。沈括关于水流侵蚀冲积作用的论述,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比西方学者早七百年。
他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这一概念,并对石油的用途有所认识的人。那年他到陕北去,发现那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当地人称为“脂水”,用来烧烟制墨。他预言说:“这东西将来一定大行于世。”他认为我国“石油很多,生在地中没有穷尽”。这些论述,现在都已经被证实了。
《笔谈》中还记载了劳动人民的很多创造发明。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变革。要不是《笔谈》记载他的事迹,我们简直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公元1095年,沈括在润州病逝,这年他六十五岁。他写的《梦溪笔谈》一书,已成为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杰出的著作,受到中外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