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可以出动有三种原因:国中不和,不可以出军;军中不和,不可以出阵;阵中不和,不可以出战。孙子说:放在第一位的是“道”。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危,是“疑”的意思。是说上级素来有仁义施给下级,那么士卒就能勇敢向前,攻击敌人,与上级共赴危难,即使有倾覆之败,也无所畏惧。就象当年赵襄子败走晋阳,虽然被晋国军队围困,并用水灌,使炉灶沉于水中,日久蛙生,但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背叛的。]
黄石公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中幕帐还未安置好,将帅不说疲劳,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这就是将帅的礼法。只要将帅与士卒同苦乐、共安危,士卒就会团结一心,不可离异,这支队伍就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将帅如果以礼对待,以言辞激励[用言辞激励士卒,告诉他危急与使命],那么士卒就愿意为知遇之恩而万死不辞。因此,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口含辛辣的蓼,问伤养死,抚慰百姓,最终称雄于诸侯;吴起为生病的士兵吸吮浓疮,体恤士卒,最终凌驾在敌国之上。看守宋国国门阳门的士卒死了,子罕人城痛哭,感动全城百姓,晋国因此不敢讨伐;楚庄王有酒不独饮,而把它投在河中,令军士迎流共饮,三军为之感动。这样,勇敢者愿为之战斗,智慧者愿为之忧虑。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决计不退缩的原因,就是因为上级平日里有恩德于己,计策和谋略与自己心愿相一致。所以说,平日里对士卒不断地积畜恩德,就可以在战场上得到“以一破万”的功效。有俗语说:不断地积畜恩德,整个天下都会为你所驱使。这就是对“道德”一词的简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