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历史上点秋香的并非唐伯虎?秋香历史原型

+A -A

关于唐伯虎与秋香,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泾林杂记》一书关于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更为详细,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雏形。

而明朝末年,冯梦龙以《唐解元一笑姻缘》为题,又将其编进了广泛流传的《警世通言》中。明末还有孟舜卿写的《花前一笑》,单人月写的《花舫缘》等杂剧,用舞台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进了千家万户。

江南四大才子》秋香剧照

实际上,据《茶余客话》和《耳谈》等笔记记载,明代历史上的确有件为一个婢女而卖身为奴的事,但这是一个名叫陈立超的书生,好事者把它附会到唐伯虎名下。另据史家考证,秋香的原型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妓女林奴儿,她的年纪比唐伯虎大十几岁,而华太师是无锡人,要比唐伯虎小27岁。

林奴儿林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号,林奴儿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比唐伯虎足足大20岁。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独养女儿,故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秋香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且酷爱书画艺术,可惜未到及笄之年,父母就不幸双亡,她由伯父领养。

不几年,伯父见秋香已长成姿色娇艳的窈窕淑女,便带她到南都金陵,当时的南都,腐败不堪,秋香因生活所迫,只得在声色场中作官妓。美貌聪慧,冠艳一时,又从史廷直、王元文学画,笔墨清润淡雅,后来,秋香脱籍从良。有老相好想和她再叙旧情,她画柳于扇,题诗婉拒:"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唐伯虎是与“三笑”姻缘无缘的,唐伯虎是个穷文人,“反视室中,瓶瓯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长物”(唐寅《与文征明书》)。他依靠卖画为生,维持生活尚且艰难,哪有钱来养活八九个妻子。

其实,唐寅并没有纳妾娶小,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续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无望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红粉知己叫沈九娘,民间讹传为第九个娘子。除此之外,造成讹传的另一原因,怕就是对那“风流”二字的不同解释了。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与秋香

那唐伯虎点秋香这段千古佳话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呢? 在百家讲坛中有过一段:“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现在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

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无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灿然一笑。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就受不了了,派人暗访秋香其踪,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

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了,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

这就是《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一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故事,由“一笑”发展到“三笑”,情节也更加复杂化。

原本是“陈公子点秋香”,怎么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呢?这里,有其社会原因,时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个人原因。我们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经济十分发达的时期,苏州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

经济上的活跃必然带来思想上的活跃,特别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实现个人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找到一个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

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无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文人墨客们,故意让唐伯虎不拘礼法,让他放浪不羁。

故意让唐伯虎敢闯朱门豪宅,让他敢和达官贵人插科打诨,故意让唐敢娶自己心爱的女人做老婆,让他为争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奋斗。这就是,最后,为什么要把点秋香的重任落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在《金陵琐事》中,还记载了秋香曾经向唐伯虎的绘画老师沈周学过画画。沈周是明代相当著名的大画家,曾为秋香画过一幅丹青画,写过一首词,临江仙题林奴儿(即秋香)山水画:“舞韵歌声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过去的事都过去了,青楼里找不到你了,以后要到画界中去找你了。这以上种种说明,唐伯虎真的点过秋香吗?那是不太可能的。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