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中,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代,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仅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侄子的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明王朝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备,第二年正式建设北京宫殿。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城,右边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左边是祭祀祖先的太庙。这是按左祖右社的封建都城建制设计的,还按传统规制在南郊建了天坛、山川坛(清代改为先农坛)。
太庙建成后,院内要种柏树。因为古人认为柏树可以沟通天人,营造肃穆气氛,翠柏常青象征江山永固。太庙奇特的景观不仅古柏参天,还留下了永乐皇帝亲手所植的柏树,以及朱棣亲手栽种柏树的民间传说。
太庙建成后,主管种树的是郎官员,他的舅舅是内务府的苟总管。郎官员瞒上欺下,克扣银两,还把有植树经验、主持正义的山东汉子鲁某开除了。结果接连三年,在太庙种的树无一成活。皇帝怪罪下来,头两年还因有苟总管庇护,郎官员躲过了责难,可到了第三年,苟总管也扛不住了,急忙舍车保帅,于是又有几十名无辜者被砍头,郎官员也罪有应得,脑袋搬了家。
这事闹得朝野沸腾,苟总管的日子不好过,他赶紧召集心腹商量对策。大伙儿出了几个主意:一是赶紧把鲁某请回来;二是启奏皇上说已请到真人“神算子”,卜卦得知,天意要请皇上焚香沐浴,亲自种第一棵树,感动神灵,太庙的树才能成活。其实这是他们“绑架”皇帝,推卸万一栽种不活的责任。永乐皇帝哪知道这里面的玄机,竟然批准了这个计划。
鲁某回到太庙工地也犯了难。因为太庙院里原来是河滩,要种树的地方除了石头就是沙子,如果这柏树再种不活,不光个人性命难保,其他人也会受牵连。这天晚上 ,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便起床出门散心,当他信步走到紫禁城东边,突然感觉脚下非常松软,眼前一亮,猛地大叫一声:“天助我也!”
原来他发现了质地松软肥沃的黄土。于是他采取了换土、包裹树根、带土移栽等办法种植柏树,一切准备就绪后上报皇帝选择吉日亲自来种树。没想到太庙换好土后种树大获成功,一年下来,不仅一棵树都没死,柏树苗棵棵成活,而且非常茁壮。柏树林的嫩绿簇拥着红墙黄瓦,非常好看!特别是永乐皇帝种的太庙第一棵柏树,长势更好。从此以后,这棵柏树被尊为“神树”,凡是后代皇帝和王公大臣来此祭祖,来到这棵树下,皇帝要下辇,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以示尊重。此柏树现高15.5米,树干周长515厘米,枝叶繁茂,独领太庙群柏之首。
也有传说,大臣们担心树种不活而受到严惩,便奏请皇上亲自栽植,君臣共植,垂范后世。朱棣欣然准奏,亲自在筒子河边栽种了一株侧柏。还有说朱棣所植的柏树不止一株,在太庙第一道围墙前还有几株。虽然没有在《明史》上找到这些记载,但朱棣种树的事说得却有鼻子有眼,且有树为证,人们宁愿信其有,而不信其无。
后来,各宫苑庙坛按照鲁某的办法栽的柏树都逐渐成林,现存除了太庙的700余株(包括鹿柏和朱棣的手植柏)外,中山公园(社稷坛)有古树600余株,包括辽金兴国寺前的古柏群;故宫500余株,包括御花园的古柏群;地坛公园160余株;先农坛240余株,景山公园800余株,天坛3560余株,包括九龙柏、问天柏等。这些古树已作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一部分而驰名中外。北京现存明代的古柏都已成为珍贵的古树名木,构成北京古树名木群落的主体和主色调。另外,紫禁城东边因为被换了太庙的沙土,所以后人就把这一带叫“沙滩”,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