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记录信息的图像符号。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文字。战国时期的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它是汉字发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p> 那么,战国时期的文字字体是怎样的呢?
学过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呢,就称为大篆,传世的《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代表作。所以,战国时期的文字也可称之为大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文字也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使用文字的阶层、范围出现扩大化趋势,书写的形式、书写的资料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这一时期,文字不像商及西周金文那样相对单纯,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这一时期,除了铸刻于铜器上的金文外,还有书写在竹简以及缣帛上的简帛文字;刻于玉石上的石刻文字,以及钤印在陶埴上的陶文;钱币上的货币文字;以及印章上面的玺印文字。通过考察,战国文字因为它们的用途不同,写刻的方式与使用的工具不同,因而存在一定差异。历时的考察,这个时代的文字与别的时代的文字相比,各类文字还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