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顾太清
清道光年间,京城里谣传着一件爆炸性的绯闻,历史上称之为“梅花香案”。这故事里的两个主角分别是已逝贝勒王奕绘的侧王妃顾太清和一代文豪龚自珍。顾太清自小父母双亡,跟随姑父姑母长大所以便随姑父姓顾,她自幼学习诗词更因天资聪颖,所作诗词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坛中可以称得上魁首;因江南山水的滋润,顾太清生得纤瘦身材,皮肤白皙。
有一次,贝勒王奕绘南游到苏州,在接风宴上被顾太清的明丽可人、诗词甚嘉所吸引,后将她纳为侧王妃并带回了京城。九年后奕绘因病去世,顾太清逐渐将思念亡夫的忧愁转移到作诗题赋里,并渐渐恢复了与文人雅士的诗词交往,其中交往密切并且常到她家里吟诗论赋的常客就是龚自珍,龚自珍顾太清两人自此经常一起吟诗作对,但龚自珍顾太清之间的绯闻风波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时杭州文人陈文述来到京城并把龚自珍的忆丁香花的诗及记梦的词巧妙联系在一起,很快这段被误解的偷情绯闻在京城流传开来,再加上一些无所事事的文人的煽风点火使得本来捕风捉影的传闻变得有理有据,流言四起而龚自珍顾太清两人毫无招架之力,最终龚自珍被逼抑郁的离开了京城,顾太清有口难辩被奕绘的儿子载钧赶出王府,后在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屋子艰难为生。
龚自珍老师
龚自珍是中国清朝末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能在文学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其老师早年对他的教导,那么龚自珍老师是谁呢?
据史料记载,龚自珍老师的名字叫宋璠,是浙江的贡生,因为他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当地人都知道他是个孝子。他对龚自珍要求很严格,教育龚自珍要懂得勤学苦练,懂得孝顺父母。所以龚家上下都对他非常尊敬。宋璠能够有如此之才华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坚持,每天都是天明起床,深夜才会入睡,博览群书,非常辛勤的撰写文章,却从不去刻意结交宾客。所以才能在二十七岁那年在中顺天一举通过乡试考上举人,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当个普通的教书先生。
但是由于顾忌无闻,怀才不遇,在之后再也没有考中过,所以他在三十三岁那年郁郁而终。虽然去世很早但是留下了不少于百万字的文稿,龚自珍在检视宋先生生前放置文稿的破箱子时,满眼凄然。回忆起年少时候在宋先生面前求学时与先生心魂相守,一起挑灯观书的往事就不由的感到悲哀。龚自珍老师那种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对龚自珍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之后龚自珍为了纪念这位拥有着治学为文自得其乐、不求人知的兀傲性格的老师而写了《宋先生述》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与思念之情。龚自珍写了很多赞美老师的诗,《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最为深刻,充分的表达出龚自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龚自珍字和号
龚自珍浙江杭州人士,出生于官宦世家,龚自珍是清朝时候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字和号分别是字璱人、号定盦。
龚自珍画像
龚自珍20岁之前在家潜心学习经济和文学,龚自珍自幼好学,他从小好读诗文,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从小就喜欢写作,到13岁时显示出了他的写作能力,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1818年27岁的龚自珍考中举人,之后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
龚自珍字和号,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改名为易简。1835年,龚自珍在礼部任职,但是由于官职卑微,生活比较穷困,之后又在内阁和宗人府任职,龚自珍对政治有独特的见解,但屡屡上书,皆不被采纳,龚自珍写了一些讽刺官员昏庸的文章如《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龚自珍是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的官员,龚自珍大义凌然的态度被昏庸的官员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受到一些排挤和打击,龚自珍自觉在朝廷中无用武之地48岁辞职回乡。龚自珍途中想到以前种种,百感交集写下了著名的《已亥杂诗》。
1841年,龚自珍开始在江苏的丹阳云阳书院教书,同年3月,龚自珍的父亲去世,龚自珍接任了父亲在杭州紫阳书院的讲席。龚自珍字和号,字伯定,号定庵,因为龚自珍晚年生活在昆山羽琌山馆,所以又号羽琌山民。后人称其为龚定庵。
龚自珍的成就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晚年时移居昆山羽琌山馆,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羽琌山民。
龚自珍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政治与学术之间相互统一且缺一不可,并倡导士大夫应把社会现状与学问相结合,提出符合时事的“经世致用”思想;他强烈的批评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专制,并且剖析了官僚制度及科举取仕制度一系列弊端,他认为当时的清朝已经处于衰世;他提倡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建议合理调节君臣关系及更改纳税方法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以实现长治久安。龚自珍的成就还包括他强烈的爱国精神,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强大威胁,他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坚决抵制鸦片交易,并写诗表达出对禁烟斗争的关心;他还站在保家卫国的立场上,要求当时的清朝皇上巩固边防,来抗击沙俄的侵略,他还提出要在边防发展农业及训练大量实战士兵的具体方案,来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
龚自珍的成就还包括他的文学创作,他认为文学必然有用,并认为诗歌的创作都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因为他的诗大都是着眼当前时事来表达议论,并将抒情、时事与艺术相统一,通过多样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风格及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情感,也正是他这种采用完全不同于以往诗词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
龚自珍的儿子
龚半伦是龚自珍的儿子,名橙,字孝拱。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然而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颇有龚自珍的风流本性,但是在做学问上,却没有半点龚自珍的影子。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虽博览群书却放弃参加科举考试。龚半伦这个人比他父亲更加的风流自喜,并且目中无人,据史料记载龚半伦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对其他一切东西皆不感兴趣。
龚半伦虽然是官二代,但是却没有像现今的这些官二代一样贪恋权力和钱财。龚半伦虽学识渊博,并且得到龚自珍的亲自授教,但是龚半伦狂傲,喜欢空谈,虽然龚自珍教导他要认真做学问,但是龚半伦偏偏不听,辜负了龚自珍的期望。龚半伦流落到上海后,投靠了英国公使,龚半伦会说英语,威妥玛相当重视他,并且给他极高的待遇,还给他配了护卫。
知遇之恩定当涌泉相报,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龚半伦跟随英国人来到北京,并且把英法联军引进到圆明园里,随英法联军一起抢夺珍宝财物,发了一笔横财。随后的火烧圆明园暴行是中国人的痛,龚半伦和龚自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爱国,一个卖国。龚半伦跟所有的卖国贼一样,都没有逃出老天的惩罚,龚半伦虽前半生风光,但是龚半伦的晚年却不幸福,生活穷困潦倒,靠典当家里的东西为生,最后因精神不正常发狂致死。
对龚自珍的评价
人们对龚自珍的评价中记载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学习各类经史文学,显露出非凡的创作才华。对龚自珍的评价中介绍了他的政治抱负,他从青年时就深刻了解到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并抱着热忱的希望试图挽救它,但因为没能从根本上突破封建统治的束缚,因此其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并未成功。
他还非常关心清朝现实社会中巨大的社会问题,并不断讽刺和建议,始终没有和当时的腐朽官僚同流合污,他指出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发挥传统经史的作用,并建议清朝皇上要稳固边防,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安宁,虽然其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不明确,但是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前所作出的抗衡封建腐朽及抵御外侮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对龚自珍的评价中最后强调了他的文学创作,他认为诗歌创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所以诗中大都涵盖社会历史内容,着眼于当时的社会形势现状抒发感慨。在诗中实现了抒情、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并且诗歌的形式及风格丰富多样,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奇异多彩,不仅是诗歌,他还非常擅长散文的写作,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奇异,有的瑰丽,甚而有的偏僻、艰涩,正是他这种采用完全不同于以往诗词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