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是杭州西湖边上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只见亭台楼阁高耸入云,檐角飞立,宛如展翅欲飞的鲲鹏,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再加上周边绿树掩映,波光粼粼。风景优美,更显得望湖楼古朴典雅,庄重非凡。
据说这望湖楼早在五代十国的时代就有了,当时名叫经楼,不过因为望湖楼位置俱佳,是欣赏西湖美景的绝佳之地,所以宋代就改名叫“望湖楼”,可谓是十分贴切。当时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曾经登上望湖楼来一览西湖壮美风光,也留下很多诗词歌赋,不过这些文人的作品一遇到苏轼这个大才子,立马就被比下去了,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非常喜欢游览西湖,他甚至把办公地点都搬到了西湖边,也许就在望湖楼上。想象一下,这位知州大人,一边欣赏西湖游人如织,三潭印月的美景,一边处理公务,这枯燥的公文也变得生动起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望湖楼醉书》的组诗,一共七首,其中以第一首最为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望湖楼上的一个片段,一日乌云密布,黑云压顶,豆大的雨珠打到了望湖楼里,顿时好不狼狈,不一会一阵狂风席卷而来,把雨点都给吹散了,这时候从望湖楼上眺望西湖,西湖上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好似一块巨大的美玉镶嵌在杭州的大地上,风光与平时不同。苏轼把这首诗命名醉书,看来当时她站在望湖楼上是真的“醉”了。
苏轼书法价格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其中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很高。苏轼曾经学习历代书法家,集百家之长最后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苏轼对行书、楷书最为擅长,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一生坎坷漂泊,使他的书法作品也风格多变。
现存有的真迹有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帖》等。他的这些书法作品基本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中,民间也有流传。苏轼书法的收藏价值,它对现代书法研究贡献的价值,都是极高的。
因为苏轼流传下来的书法不是很多,因此即使是一小件书法作品其价格也是得三四百万。如果是更好的,保存的也很好的,那么它的价格更是天价了。
在前年的中秋国外拍卖会上,真假先不说,苏轼的《功甫帖》,据说这是苏轼唯一一个流于民间的一幅书法,拍了5000多万。而在一些拍卖网,苏轼的书法作品的价格基本都在一千万这个范围內。苏轼的《石竹神品》,成交价为10640万,苏轼的《帖子词》9184万。苏轼书法手卷价格在40左右,也有600万左右的。
对于苏轼的书法作品,特别的他的真迹,现在存于各大博物馆中,其价格是无法估计。换句话说,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苏轼一生漂泊,其书法作品风格多变,人们可以通过他的这些变化来知道苏轼的心境变化。苏轼后期的作品,其艺术造诣到达了巅峰,趋于自然。
苏轼与韩愈并誉为什么
唐朝的韩愈、宋朝的苏轼,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历史上也都对他们做过评价,那么大家知道吗?韩愈和苏轼被同时称为什么呢?先对两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韩愈:出生于唐朝,是唐朝的文学大家同时也在哲学上有很大的造诣,他在散文上也很有大的成就,不过他一生和苏轼一样,一生坎坷,被贬官都成家常便饭了,韩愈的性格也很开朗,他被苏轼推上“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出生于宋朝,和韩愈相差的比较远,但是在文化领域不分种族和年代,苏轼和韩愈同样都是八大家之一,但是苏轼和韩愈在诗词、性格和所面对的坎坷人生是很相像的,他们都看清了、想通了,走出了一条豪迈的人生道路。
他们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其余六位分别是曾巩,苏洵,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其中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的,其余是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那么苏轼和韩愈并称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从两人所作出的诗词上来定义的,韩愈的诗词多偏向于豪迈、奔放,虽然韩愈本人他是偏古的,但是却不影响他个人作品的发挥,而苏轼的作品和韩愈一样,大有一种气吞山河之势,也行两人在性格和所面对的人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两人所作出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所以人们并称他们为“韩潮苏海”。
苏轼和尚
俗话说“心中有佛即是佛,心中有俗即是俗”苏轼性格清高、孤傲,在年轻时期,并未真正的心悦诚服的信服佛法,但他在朝为官和流放的过程喜欢与禅师、法师交流,探讨,增长自己悟性,释怀对现实的不满。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因为喜欢钻研佛学,与金山寺的著名高僧佛印私交甚好,两人经常一起禅悟佛道。
一天,两个人禅悟佛道间,苏轼问佛印,在佛印眼里,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佛印来说,眼前的才子气度非凡,虽然眼睛里桀骜不逊,但一点也不妨碍他的豪气壮志,佛印对苏轼很是慈爱,说“你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苏轼得到答案后很开心,又反问佛印,你知道在我眼里,你是什么样的人吗?佛印笑而不答,苏轼说像一坨屎,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佛印知道这是苏轼和他开的一个玩笑,便笑笑作罢。
苏轼沾沾自喜的回到家中,与妹妹苏小妹说起此事,苏小妹只对哥哥苏轼说了一句话,苏轼便安静了下来,苏小妹说“心即是佛”,一个人的心里有什么,眼睛里看到的便是什么,苏轼意识到佛印的宽厚、仁德。
佛学对苏轼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苏轼的中晚年,政治道路坎坷,仕途大起大落,苏轼是凭借自己早年的佛学造诣,豁达、宽容的看待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因此在他被贬期间也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后人广为传诵。
苏轼的婚姻
作为一个风流才子,苏轼的一生总共有三个伴侣。其中王弗是她的结发妻子,王弗病逝后他娶了继室王闰之。另外他还有一个侍妾朝云。总体看来苏轼的感情也是比较曲折的。
第一任妻子是他的原配结发妻子王弗,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弗也是从小读过许多书非常的富有才华的女子,苏轼对于这个妻子也非常的敬重和爱慕,许多事情也会听从她的意见。王弗知道自己所嫁的丈夫苏轼是个才华横溢却对生活只有一知半解的大才子,虽然她只为丈夫打理生活琐事和一些小的事情,不过大家日常的生活就是由这些一件件的小事组合起来的。苏轼认为每个人都是好人,王弗怕他吃亏于是每次苏轼会客的时候,王弗总会坐在屏风之后倾听,之后将自己的看法告诉苏轼。两人的感情也非常好,可是王弗却在不久以后病逝了,苏轼悲痛不已便在她的坟前亲手栽重了三万松苗,将自己无限思念之情化作了松苗,日日夜夜长长久久的守护爱妻。并且在十年之后写了了著名作品《江城子·记梦》,其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成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苏轼的继室王闰之其实是王弗的堂妹,她虽然不及王弗那样能干,可是也是美丽独特的,苏轼将她视作了人间的精灵,作为进士之女王闰之对苏轼也是特别崇拜仰慕的,更欣赏的是他对妻子的深情,后来王闰之她在25岁病逝,苏轼死后两人同穴而葬。
朝云是因为家庭困苦而不幸沦为舞女又被苏轼看中,之后成了他的解语花,在苏轼被贬时依旧不离不弃。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姑且当这个是一首另类的情书吧。这是苏轼写给自己亡故十年的妻子的。晚间做梦梦见与亡妻相会,于是便有了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唱《江城子》。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成婚,二人是少年夫妻,期间锦瑟和鸣同甘共苦感情甚笃,怎奈得成婚十年王弗就病故离开了苏轼。二人是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节相知相爱又分离,于是王弗就成了苏轼胸口那一抹永远也退不去的朱砂痣。尽管苏轼已经人到中年两鬓斑白,但在苏轼的心中王弗永远是那个年轻的鲜活的女子。妻子亡故已经十年,二人相隔千里(王弗的坟茔在眉州,苏轼当时在密州)苏轼又一次在梦中与王弗相见,她依然温柔恬淡,如以前一般坐在窗边梳妆,倩影依旧,看着老态的自己,再想想自己这些年来官场的不顺,二人泪眼相看一切尽在不言中,似乎有无尽的思念与心疼在其中。只可惜美梦苦短醒来佳人已不在,想想梦中的情景,苏轼不由得潸然泪下。
苏轼《江城子》感情真挚读者伤心,发自内心的思念与哀伤扑面而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往事的累叙,通篇只见一个情字,可以说是悼妻文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