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歇后语
刘邦曾这么问过韩信,说:“你觉得我能够带多少兵呢?”韩信随意瞄了刘邦一样,就说:“顶多10万吧。”刘邦心中极为不悦,认为自己身为君王,怎么就只带这么点兵,觉得自己被韩信小瞧了,反问道:“那你呢?”韩信自信的说:“我?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咯。”顿时刘邦觉得更加不开心了,就想到一个法子,想要为难韩信。
刘邦对韩信说:“将军如此大才,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将军,可否赐教。”韩信满不在乎地就说:“行,问吧。”刘邦说:“假设你有1500名兵士去打仗,战死了有四五百人,假如三个人站一排的话,会多出二个人;假如是五个人站一排的话,会多出四个人;如果七个人站一排的话,那就多出来六个人。刘邦只不过是随意的编造数字,他自己是不知道答案的,只是想刻意的为难一下韩信,打压一下他的气势,但是没想到的就是,韩信先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臣年幼的时候曾得到过黄石工传授我兵法,他是鬼谷子的弟子,而这种题曾教授过我。”之后就不慌不忙地把解题步骤跟刘邦一一诉说,让刘邦另眼相看,但其之心中对韩信的忌惮也加深,只想早日除掉韩信,以绝后患。
不知是不是韩信察觉到了,他对刘邦说:“大王是驾驭将军的能人,而不是驾驭士兵的,我能驾驭的了那么多兵,倒头来还是得听您的。”韩信的这句话非倒没有消除刘邦的猜忌,反而加深了,为日后刘邦除掉自己奠定了隐患。
韩信用兵
虽然每个人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少有败绩,那都是因为他有着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在刘邦还待在蜀地的时候,韩信就根据自身的条件,比较了一下敌我各方面的实力,分析了敌我军事力量的优劣,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其目的就是胜利。至少从整个楚汉争霸中,都能证明韩信是一个从大局观着想的一位杰出军事家。
他的战略很明确,先让刘邦重用贤将,改善军纪,做到有功必赏,对周边的黎民百姓有所救济,收复天下的民心。再出蜀地,灭掉三秦,连续攻打其余诸侯国,最后在与楚霸王一决雌雄。
韩信用兵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是在局部方面用兵,其实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在刘邦出蜀地之后,连破三秦,取得了硕硕战果之后,开始骄傲自满,最终被项羽的三万兵马,打的诸侯联军节节败退,很多之前归汉的诸侯们都投奔到项羽帐下。此时,汉军已经退回荥阳驻守,可以整个战场形势对于汉军来说,那是非常的不力。韩信为了改变局面,先是攻取魏地,却发现整个战局依旧处于下风。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韩信估摸了一下我方势力,再跟楚军对比了一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跟刘邦提议:“臣愿领三万兵马,可以攻取赵、齐等地,替大王收复各诸侯国,并且可以从后方切断楚军粮道。”
由于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处于下风的汉军有了转机,至少可以跟楚军的对峙不处于劣势方。使汉军得到了缓冲的余地,而楚军却不知道这个道理,依旧跟汉军呈对峙局面,却不知自己的后方被韩信切断。致使自己形成被三方势力夹击的局面,最终兵败垓下。
韩信的故事
我们常常喜欢议论伟人们的故事,不管是他年轻时,还是成名之后,甚至是晚年,都是我们饭后的谈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韩信的胯下之辱,以及一饭千金的故事,但是又有谁知道他的其他故事呢。
推陈出新。这是在韩信刚投奔到刘邦账下,刘邦也非常看不起这个胯下之徒,有点不喜欢,于是乎不顾谋士的推荐,安排他去管理粮仓。韩信兢兢业业,管理好自己的粮仓,甚至想出了一个新点子。
韩信认为把粮仓分为两个门,前门运的是新粮,后门运的是旧粮,这样一前一后的运输。既可以保证粮仓的通风,而不是全封闭式保存更好,更主要的就是新粮和旧粮的合理循环,才能够更好保证粮食的质量,使粮食不容易发霉变质。是金子到哪都会发亮。韩信只是当一个仓库管理员,却能够提出新的管理理念,直到现在,我们依旧用这种理念,来管理仓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韩信用兵成功的第一次,他先让一部分士兵明面上修着栈道,却是背地里自己带着大军从陈仓小道,向外进攻,向外发展。
鸟尽弓藏。韩信在帮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刘邦开始对他进行猜忌,并且不断的挤兑,甚至是捆绑了韩信。历史上总会出现这种事情,勾践成功之后,陷害文种;夫差对于伍子胥……历史上这种事件太多了,每个君王对臣子都会有猜忌,尤其是那些有功之臣,都希望杀掉他们,以保自己江山的稳定。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