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唐朝历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乐爱好的发烧友?

+A -A

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是梨园票友,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政务工作日理万机的情况下,隆哥们儿还亲自谱曲作词,并毫不谦逊的兼任中央歌舞剧团团长和国家大剧院院长。在他的示范效应下,大唐帝国一片莺歌燕舞,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而唐朝最有名的歌舞大曲当属《霓裳羽衣曲》,这首旷古未闻的天籁之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关于这首大曲的来历众说纷纭,唐野史载,明皇开元中,道士叶法善引明皇上天到月宫游玩,时至秋天,隆哥们儿衣着单薄,感到寒冷,不能在月宫久留,回到半空中,耳边尤闻仙乐,回来后,隆哥们茶饭不香,余音绕梁,靠着博闻强记,又具有非常发达的艺术细胞,仅凭半曲印象创作了这首唐歌舞集大成的精品舞曲。还有一种说法,此曲为西京都督杨敬述所进《婆罗门曲》,因与明皇所闻仙乐相仿,激发了隆哥们的创作欲而完成。另有一种说法,为明皇登三乡驿,望女儿仙山,灵感所至而作。

无论何种版本流传,都与明皇李隆基有关,此曲版权归属当毫无争议。最有可能的则是唐明皇因为洞晓音律,精心创作了这首舞美大曲,为了神乎其技,也为了说明此曲不应人间有,所以才会有月宫仙乐之说。至于明皇梦中创作,也并非不可能,而此曲中隐隐中揉杂着西域的乐曲而集大成者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明皇何许人也?不世出的梨园老祖,唐帝国音乐鉴赏第一人,是没有册封的当世音乐舞美方面的专家学者,仅凭一曲《霓裳羽衣曲》就足以奠定他在艺术领域的领军地位。

此曲既是明皇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作品,《霓裳羽衣曲》虽然早在宫廷中排练,但它的正式展露和首演就很是耐人寻味,那是在唐天宝四载七月(公元745年),明皇分封杨玉环为贵妃并进见的那一天,时有文人唱和此景此情,“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音乐人李三郞(明皇)用自己才华横溢的得意之作来表明对杨玉环的钟情,并倾尽心血不遗余力的为大唐帝国培养了天字第一号的偶像级明星。

唐朝历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乐爱好的发烧友?《霓裳羽衣曲》因构思精巧,乐曲美妙,在天宝、开元年间风行天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藩镇也纷纷效仿,竞相排练,当时的唐代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载,可惜自唐宪宗最后一次演奏后,历经天宝之乱,不仅宫廷不再演练,而且随着唐王朝的颓废衰落,此曲竟然渐渐失传,一说是为天宝乱兵所焚,一说是为黄巢起义军一把火烧掉,无论如何象这种美仑美奂的乐曲竟然嘎然而止,实在让人唏嘘。《霓裳羽衣曲》再次露面是在五代时的南唐,天资聪颖的大周后于机缘之中得到残谱,费尽心血补缀成曲,然已经失去了原味。

《霓裳》的原创唐明皇的艺术造诣深不可测,宋人李上交在《近事会元》中有过这样一则记载,“唐明皇开元二十年,以听政之暇,诏太常乐工弟子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上必觉,为正之,号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近院于林苑之梨园也。”看来唐明皇不仅音乐鉴赏能力极强,而且还是古代皇家中央演奏乐团首席指挥家,三百多人的演出阵势,不仅阵容强大,而且极具视角听觉震撼力,而这其中只要有一人发出不和谐音,隆哥们儿立刻就能觉察谁出了错,这份造诣和能耐纵观古今中外,在音乐史上无人能比。

唐明皇一生创作了许多流行天下的乐曲,比如《夜半乐》、《荔枝香》、《长生殿》等,这些多为追忆杨贵妃的泣血之作,可见具有文人气质的皇帝是多么多情,并且在他的带领下还创作了许多宫廷大曲,如《雅歌杂胡夷音法曲》、《君臣相遇乐》、《雨霖铃》等,不仅唐明皇如此了得,就连他那位叱咤风云曾经马上得天下的老祖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也是一位颇通音律的发烧友,早在太宗征战沙场时,就在其鼓动下命手下艺人创作了《秦王破阵》曲,并命军士进行演练,以象征披甲持戟的战争事迹,歌颂其赫赫武功,当上皇帝后,更名为《七德舞》,舞者增至一百二十人,壮观异常。

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女皇武则天,其年轻时也是一名实力派歌舞明星,还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原创音乐人,《乐府杂录》云:《如意娘》一曲为武则天撰之。在唐朝,皇帝们大多对于音乐情有独钟,诞生了一大批歌迷、曲迷,戏迷,而当时伶人的地位也随着皇帝的喜乐而逐渐上升,许多达官贵人争相攀援巴结,官宦之家后院中多豢养着许多有潜质的音乐人,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但凡聚会饮宴,无曲不成礼,官家还不时做为伯乐将有成就的艺人进献皇室,在皇帝大佬中不乏精通音乐者,唐穆宗、唐德宗和唐懿宗都是此道中人。

上行下效,各地节度使以发掘民间音乐宝库为己任,只为博得皇帝们的赏识而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以期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如乐曲《胡渭州》、《西凉州曲》、《杨柳枝》、《望江南》均为藩镇和地方士民所献。而在唐朝民间,许多乐曲早就已经脍炙人口,争相传唱,唐朝时期许多曲名的来历就非常有趣,例如《道老子》,《乐府录》中就这样说到,唐时有一富人,叫做康老子,平生最为喜好的事就是与民间音乐人云游天下,并以传唱为乐,最后终因浪迹天涯而导致家财耗尽,最终家破人亡,乐府为之叹息,遂作此曲。再如《离别难》,为大周皇帝武则天时,有一读书人身陷冤狱,其妻发配进入官办妓院,而此人善吹芦管,于是撰此曲,以寄托哀思之情。透过唐朝的这些缈缈之中悠扬传唱的乐曲声,似乎能让人窥视到唐朝无歌不乐,无舞不欢的社会风情。

史传杨贵妃能歌善舞,这与同样爱好音乐舞美的唐明皇可谓暗通款曲,相得益彰,这位天字第一号偶像明星在顶尖音乐人唐明皇的打造下,几乎已经成为了盛唐帝国歌舞升平的象征者和代言人,杨贵妃不仅雍荣华贵,仪态万千,皇室忠字舞跳得无与伦比,而且善于钻研和学习他人之长,她与那位关系暧昧的胡人安禄山同跳得一曲好胡旋舞,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为证“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能胡旋,斗妙争能尔不如。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是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太真胡旋感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盛唐因歌舞升平而流光溢彩,在文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位皇帝也因玩物丧志,格外垂青音乐歌舞而荒废了政务,而唐明皇后期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国家乱像丛生,腐败不断,藩镇坐大,致使拥兵自重的安禄山举兵反叛,“安史之乱”使唐帝国由盛转衰,并敲响了晚唐帝国垂死挣扎的丧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大诗人的一声叹息,犹在耳边,亦带给今人无尽的遐思。史传白居易有两个宠婢,一为樊素,二为小蛮,樊素善歌,小蛮善舞,亦可一见当时唐风浸淫之深。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