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圣人孔子与亚圣孟子 孔子游春

+A -A

孔子与孟子

纵观几千年的浩瀚如烟的的历史,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一直的深深影响着我们。两个人都是我国古代上伟大的思想家,以及哲学家。他们的言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于“仁”的看法,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意义。

孔子对于“仁”,正是以往关于“仁”的思想的总结和发展。首先他将“爱亲”作为是“仁”的源泉。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将“仁”定为“爱人”。孔子对于“仁”的伦理道德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还指的是政治上的“仁”,尽管孔子对管仲在礼仪上的行为颇为不满,但是还是站在政治的立场对管仲进行批评。这就说明孔子早就从自身做起将个人意义上的“小仁”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的“大仁”。其次还追求“仁、智”统一的思想人格,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就是与“礼”统一的“仁”德,他认为作为一种完善的理想人格,除了“仁”还要具备“智”和“勇”。

而孟子“仁”的理论是以“仁义”为理论核心,并以仁政“得民心”作为道德作用论。他在继承孔子“贵仁”的基础上提出以“仁义”为主体的仁、义、礼、智四德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其次,孟子还主张“施仁政于民”希望能够给人民切以实际的利益。从这一方面就体现了孟子注重人民的物质需求,相比于孔子,有一定的进步性。

孔子游春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作为一代大贤,孔子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见解,其言论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他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常常能从身边细小的事情,自然万物中领悟到人生百态的哲理。

孔子游春出自《论语》: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内容叙述的是:春暖花开之际,孔子率领子贡等众弟子出游,去泗水看春潮。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习习,草长莺飞,这一切是多么的和谐。面对此时此景,孔子望着泗水,却有着不一样的体会。波澜壮阔的泗水从群山之中奔涌而出,又无所畏惧的奔腾远去。孔子站在泗水河边,看着奔腾不息的泗水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中。孔子的行为引起了弟子们的不解,纷纷上前过问他在看什么。孔子回复:“我在看水。”弟子们更疑惑了。这时,子贡上前说道:“老师在此观水不语,想必是心有感受,能否与我们讲讲其中的道理?”孔子就此展开了一番关于“水与君子的”言论,弟子们听后无不惊叹老师的智慧,也受益良多。

世间上的“水”有千万种,它们千遍一律,孔子却能从中领悟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以此来教育他的弟子。像“水”一样,刚柔并济,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可豪情万丈胸怀大志;可柔情似水温谦如玉;像“水”一样有情有义,哺育众生滋润大地,教人真、善、美。像“水”一样,始终坚定着前进的道路,一生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奔涌前进、毫无畏惧、百折不饶

孔子现在的后代

孔子距离当今社会已经过去许久,他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甚至他的形象早已模糊,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对后世的形象。曾有人为了追溯孔子,把他留传下来的后人家谱进行研究,发现到如今,已经有第77代子孙,甚至更多,但是从第77代开始,孔子的后人开始居住在台湾,而不愿回到大陆,这究竟是为何?

关于这个问题,就得从源头开始说起。在2千多年前,传说秦始皇为了表达对孔子的不满,就挖掘他的墓,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至今无法证实。但是在文革时期,不可一世的红卫兵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挖掘了孔子的坟墓。虽然挖的只是一个坟墓而已,但是其代表的意思是深远的,红卫兵破坏了中国文化的根本,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针对这件事情,应该要有当事人出来道歉,对孔子的后人,或者是全中国人道歉,但是至今没有。这对于孔子的后人来说,这是一种耻辱,赤裸裸地打在他们的脸上,让他们对大陆的文化失去信心。

在1989年,曲阜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开展了孔子文化节,对孔子进行拜祭,但是却请不回孔德成到故乡来,忘了说了,孔德成被人称为末代衍圣工,足见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请不回他,至始至终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难题,孔德成只是想要一个道歉而已,但是至今没人愿意肩负这个骂名,对其道歉。

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曲阜出现了一种很火的酒,名叫“孔府家酒”的白酒。当今政府曾包装了一箱去拜访孔德成先生,孔德成先生看到这箱白酒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孔家没有这种酒。”可见当地政府为了利益,不惜一切地编造,使那些真正的孔子后人对家乡的原貌缺乏认知,反而他们更加不愿意回到故乡,宁愿漂泊异乡。

上一页 12下一页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