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古代的豪车 门阀士族玩起奢华“改装车”

+A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知如何造车。现在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比拼豪车,今天晒兰博基尼,明天炫玛莎拉蒂。其实古代的豪族大户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秀的一般都是马车、牛车、骡车……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牲口车”上不了台面,在古代它们可是财富的象征、身份的彰显。上至一朝天子下至富甲商人,无论是车的内饰还是外在都有所区别,行车礼仪也都自成一派。

先秦两汉拼马车:官吏富商劳苦大众各有“座驾”

马车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马车除了作为战争工具外,主要为皇室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与高贵的象征。秦汉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金钲车”,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载猛兽或犯人的“槛车”等等。尽管类型众多、名称各异,但如果就乘者的姿势而言,还可以把所有的车分为站乘的高车和坐乘的安车两大类。西汉初年,乘车时要行俯首之礼,保持端正姿容,因此多立乘高车。至西汉中期后,统治者开始追求舒适与享受,坐乘才渐成风习。东汉以后,立乘就已基本销声匿迹了。

由于当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所以出门乘车与否彰显着人们的身份与地位。而乘哪种车,有多少骑吏和导从车,又表明了乘车者的官位大小。汉代不同等级的官吏都有相应的“座驾”。这些车虽然名称各异,但外形基本相似,有差别的只是构件的质地、车饰的图案、车盖的大小和用料、马的数量等。另外,除大小贵族和官吏本人乘坐的主车外,还规定了导从车和骑吏的数量。如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前有三辆导车,后有两辆从车;三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两人。骑吏皆骑马佩剑在前开道。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本,因此重农轻商,商人虽富,但却无任何政治地位,被划归为“庶民”、“小人”之列。在崇尚马车、以马车显尊卑的朝代,乘牛车被视为是件“卑贱”的事。所以,大小奴隶主贵族死后,随葬品只用马车,而绝对不用牛车。这种重马车、轻牛车之风时至秦汉犹存。汉代车舆制度曾有文规定:“贾人不得乘马车”,所以牛车在汉代就成为商人们运货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了,不少富商拥有成百上千辆的牛车。除了当时的富商政要外,一些贫寒文人或落魄之士,因无资格乘马车,于是乘坐一种辘车。汉代井上汲水多用辘轳,是一种轮轴类的引重传动器,而这种手推车就是由一个轻便的独轮向前滚动,形似“辘轳”,所以称其为“辘车”。辘车起源于村野穷乡,乘客自然就是广大的穷苦劳动人民,并历经两千余年而未绝迹,至今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中仍在使用。

两晋至唐朝拼牛车:门阀士族玩起奢华“改装车”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缛,这些令汉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倍感拘束。于是他们逐渐将喜好转向牛车。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车厢宽敞高大。所以自魏晋以后,牛车逐渐得到了“土豪”们的青睐,乘坐牛车不仅不再是低贱之事,反而成为一种贵族间的时尚新潮流。特别是东晋南渡以后牛多马少,这也成为牛车兴盛的原因之一。乘牛车也和乘马车一样,有上下等级之分。诸王乘犊车,因以云母饰车,故又称“云母车”。这是一种带屏障、配八牛的豪华“座驾”。三公有德行者乘“皂轮车”,配四牛。及至南北朝时,牛车更是日益风行。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要配12头牛。可见北朝使用牛车之盛,比两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北朝如此,南朝也毫不逊色。正是由于士族门阀们追求舒适,沉沦于享受,各种高级牛车便急速发展起来,以致行驶速度较快的汉代马车完全绝迹。甚至满朝上下,士大夫们皆“无乘马者”。谁要骑马或乘马车,还会遭人弹劾。

牛车兴盛之风,直至隋唐五代也未有变化。《新唐书·车服志》曰:“一品乘白铜饰犊车,青油纁,朱里通幰,朱丝络网。二品以下云油纁、络网。四品有青偏幰。”综上所述可知当时统治者乘坐的高等牛车主要有“通幰牛车”和“偏幰牛车”两种。“偏幰”,即牛车的帷幔只遮住车的前半部。通幰牛车形象最早见于甘肃嘉峪关晋墓壁画中。该车双辕双轮,车厢形似太师椅,有卷席篷顶,上面覆盖一张大帷幔。这种通幰车装饰比较简朴,以后逐渐向豪华奢侈发展。如敦煌莫高窟61窟宋代“火宅喻”中画的通幰牛车,长方形车厢上立棚,呈封闭状。车门设在后边,垂遮帷帘。棚顶四角各立一柱,四柱上支撑一顶大帷幔。帷幔上绣有梅花图案,四周边垂缀丝穗,极尽奢华之能。除这两种高等牛车外,考古资料中还常见一种立棚但不施幰的牛车,为一般官吏或地主所乘坐。民间所用牛车,多是无篷的“柴车”。

明清两代拼骡车:“轿车”之名来源于此

明清时的车多用一或二骡挽行,因此统称“骡车”。但为区别乘人与载物,又有“大、小”之分。乘人的车为小车,因其有篷子、围子,形如轿子,因此习惯上又称之为“轿车”。跟我们如今的小轿车无论是在用途上还是名称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载物的骡车就叫大车或“敞车”,其车厢没有车围和其它装饰。轿车都是木质的,普通百姓的“座驾”一般用柳木、榆木、槐木、桦木等制作,皇室和贵族坐的则用楠木、紫檀、花梨等名贵木料制作。车子成型后,再涂以栗壳色或黑色的油漆;而好木料制成的木车通常用本色做漆, 称为“清油车”。车厢内的“座位”一般用木板铺垫,讲究点的木板中心用极密的细藤绷扎,在其上放置车垫子。

此外明清的“轿车”内饰极为讲究,内含很多金属配饰,如后梢横木上的“填瓦”,车厢套围子的“暗钉”、“帘钩”,车辕头的“包件”等等。这些饰件以黄铜或白铜刻花,豪华的还有景泰蓝、鑛金银丝。一般来讲,车篷是由木格组成,并不能遮风挡雨,所以往往还要包一层布围,以遮风避雨,这种布围称车围子。

无论是贵族乘坐的高马车还是平民乘坐的普通轿车,外形并无太大差异,但车围子却是身份象征的分水岭,从其用料、缝制工艺、颜色等便可区分出轿车间的差异。豪华轿车的车围子或用绸子或用锦缎制成,冬天用皮,夏季夹纱,嵌玻璃,绣珠宝,顶绦子,垂穗子,装饰华丽,变化万千。在颜色上也是各有等级,不得越礼。皇帝用明黄,亲王及三品以上的官员用红色,其余的用宝石蓝、古铜、绛色、豆绿等,随车主喜好。普通百姓使用的轿车围子只能是棉布或麻布制成,颜色也只能用皂青色或深蓝色。当乘轿车之风兴起后,各种名称的轿车也应运而生。如“双飞燕”、“大鞍车”等。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