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残酷的独裁统治,另一边是骄人的经济成就,犹如尸骨上盛开的鲜花。
推翻阿连德 1541年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至1819年2月12日智利宣告独立。独立后,智利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宪政体制。在独裁统治普遍、军人政变频繁的拉美,智利却极少发生过军人政变,总统和政府都是经过正常程序产生和交接。由于政治稳定,智利经济在拉美可谓一枝独秀。
智利号称“铜矿之国”,铜矿储量占世界的70%左右,其他矿藏资源也极为丰富。美国资本长期垄断了智利的铜矿开采业、石油业,又控制着智利纺织业、通讯业等重要行业,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智利的普通民众并没有从这些产业中获得好处,国内存在着大量贫民,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
1970年,代表底层民众的阿连德当选总统。随后阿连德推行了国有化政策,将被国外资本所控制的铜矿收归国有,美国资本控制的纺织业、电话电报公司等行业也相继被收归国有。在打击外国垄断资本的同时,阿连德政府决定将80公顷以上的庄园主土地没收,并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阿连德的这些政策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和美国垄断资本的反对。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于阿连德的上台也忧心忡忡,担心美国后院再出现一个古巴式的共产主义政府。1970年9月,尼克松指示中情局,“把智利经济搞垮,让阿连德上不了台,上了台也要把他赶下来”。为了推翻阿连德政府,美国中情局加大了对智利军队的渗透力度。
自阿连德上台之后,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日益激烈的苏美冷战之中,阿连德一改智利一百多年来的亲美外交政策,开始“一边倒”,与苏联、东欧、古巴等国频繁往来。苏联给了阿连德大量贷款,双方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苏联还通过盟国向阿连德提供武器援助,阿连德随身携带的冲锋枪就是古巴领袖卡斯特罗送给他的,并刻有题字“赠给我亲密的战友萨尔瓦多·阿连德”。(张家哲:《皮诺切特:一个争议性的人物》,《学术争鸣》2008年第3期)在皮诺切特发动政变之前,一艘载有大批苏制武器的船只已到达智利港口,只是尚未来得及卸货,故而阿连德的支持者未能得到武装。
到了1973年,右翼势力通过国会罢免总统的企图失败,便转而联结军队,密谋政变。在智利的政治格局中,由于宪法的设定,军队保持中立,不能干预政治,但军队中的保守气氛极为浓厚。智利海军中70%以上的军官来自富裕家庭,并毕业于天主教学校。陆军中近一半的军官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在当上军官后通过与上流社会联姻而提高地位。在右翼势力的运作之下,一些智利军人开始策划反对阿连德。
经过右翼势力与中情局活动,1973年6月29日,智利陆军第二装甲团首先发动政变,派出坦克包围总统府,在倾向于总统的陆军司令普拉茨支持之下,这次政变被阿连德镇压下去。但普拉茨的镇压行动造成陆军内部的普遍不满,迫于压力,普拉茨辞职,随后右翼军官控制陆军,皮诺切特出任陆军司令。 1973年9月11日,智利陆海空三军司令会同警察局长,共同策划了政变。此日上午,陆军坦克出动保卫总统府,阿连德放弃出逃,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谴责了军事政变,并高呼“智利万岁!人民万岁!工人万岁!”随后让女儿离开总统府,自己带领总统卫队,手持冲锋枪进行了抵抗。在飞机轰炸之下,阿连德握着古巴总统卡斯特罗送给他的冲锋枪战死。
“芝加哥小子”的休克疗法 阿连德上台之后,大力推行公有化政策之外,改善劳工福利,提高工人丁资,减少工作时间,为普通民众建造住房,实行免费医疗。这一系列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欢迎,阿连德上台后的第一年内,智利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但阿连德经济上的国有化政策过于激烈,他不但将国内的中产阶级视为打击对象,甚至将个体工商业者、小农户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打击。而在大规模国有化之后,由阿连德派出的政工人员开始全面接管企业和农场。这些政工人员根本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将企业搞得一团糟,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在农场中,政工人员也不懂农业生产的调配,农场又缺乏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结果农业产量急剧下降。
在这些政策推行了一年多之后,1972年,阿连德花光国库积存,经济开始停滞,生产萎缩,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准急剧下降。一直供给充沛的首都圣地亚哥的商店,开始挂上“没有面包”、“没有面粉”、“没有香烟”的牌子,民众不得不依靠配给而领到生活必需品。人们发现,自己并未过上阿连德所许诺的“红酒加馅饼”的美好生活。面对此种危局,阿连德却继续大规模借债,大量发行货币,并推行超过经济承受能力的社会福利,结果导致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处在崩溃边缘。(李琼英:《阿连德经济政策的教训》,《拉丁美洲研究》1981年第4期)皮诺切特政变上台之后,最初两年经济形势未曾好转,也被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困。1975年,皮诺切特邀请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及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经济学家前往圣地亚哥举行会议,商讨对策,这批经济学家被称作“芝加哥小子”。弗里德曼开出的药方是“休克疗法”,即停止大规模印发货币,削减政府开支20至25个百分点,裁掉数以万计的政府雇员,停止工资和物价控制,将国有企业私营化,解除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等。
皮诺切特立刻被“休克疗法”所吸引,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来推行。政府开支被果断地削减了27%,大批滥发的货币被拖到焚烧场里烧毁,成千上万的政府雇员被解雇,国家退出银行系统,并撤销对金融的管制,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在最重要的环节,即国营企业私营化的过程中,40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被拍卖。智利的私有化进行得相当彻底,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领域也进行了私有化。
“休克疗法”带来了阵痛,智利的国民生产总值暴跌13%,工业产量下降了28%,大批民族企业破产,无数工人和政府雇员失业。在经历了三年的阵痛之后,1978年开始,智利经济出现反弹,从1978年到1981年,智利经济增长了20%。由于收入水平提高,再加上降低了进口商品关税,大批价廉物美的商品涌人智利国内,人们可以消费得起以往被视为奢侈品的电视、汽车等物品。1983年,由于国际铜价暴跌,导致智利经济出现短暂停滞,但此后从1984年至1989年,智利经济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并且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使智利成为拉美地区最有竞争力的国家,被称为南美“小老虎”。(美格里格·格兰汀:《弗里德曼与皮诺切特在智利的新自由主义实验》,《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4期)对于智利发生的一切,经济学家们给予了极大关注,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皮诺切特是自由的化身,他所做的只是在过渡时期实行专制统治,以逆转国家对市场的控制。他在智利接受采访时表示:“较之没有自由的民主政府,我个人更偏爱自由主义的独裁统治。”哈耶克甚至认为,皮诺切特主持下的智利,是对二战后风靡第三世界的斯大林主义的反击。
皮诺切特的独裁统治
皮诺切特上台之后,初期权力格局是陆军、海军、空军、警察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军政府,轮流执政。到了1974年,皮诺切特在斗争中胜出。协助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的24名将军,在政变成功之后的4年内,有19人突然死亡或失踪。皮诺切特全面掌权后,先是自任为总统,后又授予自己大元帅军衔。 政变之后,皮诺切特解散国会,取缔左翼政党,实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对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以无情打击。1974年,皮诺切特组建了一支特别警察部队(DINA),专门从事被称为“肮脏战争”的镇压行动。这支部队逮捕了大批智利反对派人士。自1973年政变之后,短短三年之内就有13万余人被逮捕刑讯,上万人被驱逐出境,1500余名政治犯失踪。在智利的外籍居民和移民也遭到皮诺切特的镇压.80余名西班牙移民被杀害,加拿大修女遭到酷刑,倾向于阿连德的瑞士等国国民被暗杀。一些异议人士被捕后遭严刑拷打致死,被用直升机运到太平洋上空抛下去,从此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