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根基,因校长是蒋介石,又有“天子门生”之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作为军队中坚骨干的黄埔生们纷纷开赴前线保家卫国,不少人因此壮烈牺牲,谱写出一幕幕悲壮英勇的事迹,黄埔生在抗战中的地位也因此不断提升。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一个说法逐渐流传起来,并获得不少人的认同,即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埔军校毕业生没有一个人投降日伪。这一说法甚至还被不久前访问大陆的某退役台湾将领公开宣讲。那么,抗日战争时期真没有任何一位黄埔生投敌吗?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黄浦生为何投敌
翻阅汪伪国民政府发行的公报或会议纪要时,总能在一些提请人事任命对象所附的学籍信息中看到“黄埔军校”或“中央军校”等字眼。经过梳理,可以得出黄埔一、二、三、四期各有多少人投敌,他们分别是:刘明夏(一期)、李寄梅(一期)、黄子琪(一期)、刘夷(二期)、刘启雄(二期)、陈孝强(二期)、张海帆(二期)、金亦吾(三期)、高鹤飞(三期)、苏玉衡(四期)、李炳南(四期)、钱新民(四期)、蒋先启(四期)、唐生明(四期)、熊子浩(四期),以上总计十五人。其中一期生三人,二期生四人,三期生两人,四期生六人。此外,在伪军中发展较好的五期生有汪步青,六期生有邹平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