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
在英语流行世界的今天,多数中国人对荷兰的印象,也许仅仅限于风车、郁金香之类,还有一个可能被许多人淡忘了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但在这个称号的背后,却是个曾经横扫大洋的海上霸主。不过,这个海上霸主在16世纪与中国明朝的较量中折戟沉沙,黯然收场。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当时被称为尼德兰的地方,爆发了反抗宗主国西班牙统治的“乞丐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后来称为“荷兰独立战争”的血性抗争,直到1609年,作战双方均精疲力竭,只好签订了一份1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从此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了。
在欧洲,荷兰与葡萄牙很相似,都极度缺乏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因此不得不向大海讨生活。当葡萄牙的元气不断消耗在从北非到日本的广大地域时,荷兰在不声不响地准备着航海业积累,到16世纪末,荷兰人已经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但当时通向东方的航海图掌握在伊比利亚人手中,他们对此严格保密。为探索东方之路,荷兰甚至于1593年派了一支船队搜索北极航线,最终当然是一无所获。 机会终于来了,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一本名为《旅行日记》的书。该书作者范・林索登在印度生活了7年,曾多次前往澳门,掌握了大量有关东方的资料。这本书立即成了荷兰人的《马可・波罗行记》,就在当年,荷兰派出了由霍夫曼率领的远航队,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来到了爪哇岛。虽然此次远航路程艰险,船队249人中只有89人生还,但他们带回货物获得的高额利润却使荷兰人随后又义无反顾地派出了第二支远征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