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全文

+A -A

項 燕

項燕為王翦所殺。《史·項羽本紀》索隱。

項 梁

項梁陰養士,最高者多力,拔樹以擊地。《御覽》三百八十六。

項梁陰養士九十人,參木者所與計謀者也。木佯疾,於室中鑄大錢,以具甲兵。①《御覽》八百三十五。

①《宿遷縣志》生士作死士。

會 稽 守

會稽假守殷通。《史·項羽本紀》集解。姓殷。《前漢書·項籍傳》注。

東 陽 吏

東陽獄吏陳嬰。《史·秦本紀》正義、《通鑒綱目·秦二世皇帝》集覽。

韓 信

韓信常數從其下鄉新昌亭長寄食。《史·淮陰侯傅》索隱。

夏 侯 嬰

滕公為御。《史·夏侯嬰傳》索隱。

英 布

人相我當刑而王,豈是乎?《史·黥布傳》索隱。

吳廣說陳涉

吳廣說陳涉曰:“王引兵西擊,則野無交兵。”《文選·曹子建赠丁儀王粲詩》注。

上過陳留①

上過陳留,酈生求見,使者入通,公方洗足,問:“何如人?”曰:“狀類大儒。”上曰:“吾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大儒也。”使者出告,酈生瞋目按劍入,言:“高陽洒徒,非大儒也。”《御覽》三百四十二、三百六十六。

①案《史·酈生正傳》不同,此述於《朱建傳》尾。

高祖向咸陽

高祖向咸陽,南趣宛,宛堅守不下。乃匿其旌旗,人銜枚,馬束口,龍舉而翼奮,雞未鳴,圍宛城三匝,宛城降。《史·高祖本紀》索隱、《御覽》三百五十七①。

①《書鈔·武功》引《楚漢春秋》“龍舉翼起”四字。

或言誅秦王

樊噲請殺之。《史·高祖本紀》索隱。

沛公西入武關

沛公西入武關,居於灞上,遣將軍閉函谷關,無内項王。項王大將亞父至關,不得入,怒曰:“沛公欲反耶?”即令家發薪一束,欲燒關,關門乃開。《藝文類聚》六。

鲰 生

鲰姓,《史·項羽本紀》集解、《前漢書·張良傅》注。本姓解。《史·留侯世家》索隱。解先生曰:“遣守函谷,無内項王。”《史·高祖本紀》索隱。

韓 王 信

韓王信都①。《史·韓王信傳》索隱。

①案《史》索隱云:“《楚漢春秋》云‘韓王信都’,恐誤也。諸書不言有韓信都。按韓初為韓司徒,後訛云‘申徒’,因誤以為韓王名耳。”而何義門《讀書記》云:“《楚漢春秋》韓王本名信都,見《史通》。按信都之信與申同,然則讀當為平聲,與淮陰侯名異也。小顔《功臣表》‘留侯’下亦引之。”

項王在鴻門

項王在鴻門,亞父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氣衝天,五采色相繆,或似龍,或似雲,非人臣之氣,可誅之。”高祖會項羽,范增目羽,羽不應。樊噲杖盾撞入,食豕,羽壯之①。《水經·渭水》注。

①《御覽》十五引:“亞父謀曰:‘吾望沛公、其氣衝天,五色相摎,或似龍,或似蛇,或似虎,或似雲,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氣也。”又八十七引首有“項王在鴻門”五字也,下有“不若殺之”四字。

亞父碎玉斗

沛公脱身鴻門,從間道至軍,張良、韓信乃謁項王軍門曰:“沛公使臣奉白壁一雙,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隻,獻大將軍足下。”亞父受玉斗,置地,戟撞破之。《御覽》三百五十二。

烹 說 者

說者是蔡生。《史·項羽本紀》正義。

董公遮說

董公八十二歲,其名未詳,秦世隱士,遮道而說,遂封為成侯。《通鋻綱目·西楚霸王漢王二年》集覽。

上敗彭城

上敗彭城,薛人丁固追,上被髮而顧曰:“丁公。何相逼之甚!”乃迴馬而去。上即位。欲陳功。上曰:“使項氏失天下,是子也。為人臣用兩心,非忠也。”使下吏笞殺之①。

《御覽》六百四十九、三百七十三。

①《前漢書·季布傳》注引晉灼曰:“《楚漢春秋》云:‘薛人,名國。’”

項王為高閣

項王為高閣,置太公於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王約為兄弟,吾翁即汝翁。若烹汝翁,幸分我一杯羹。”《御覽》一百八十四。

項王使武涉說淮陰侯

項王使武涉說淮陰侯,淮陰侯曰:“臣故事項王,位不過中郎,官不過執戟。及去項歸漢,漢王賜臣玉案之食,巨闕之劍,臣背判之,内愧於心。”①《藝文類聚》六十九、《御覽》七百十。

①《文選·四愁詩》注引:“淮陰侯曰:‘臣去項歸漢,漢王賜臣玉案之食。’”又《閒居賦》(賦)注引:“韓信曰:‘臣内愧於心’”。

問道萆山而望趙軍

卑山。《史·淮陰侯傳》索隱。

孔 將 軍

孔將軍居左。《前漢書·功臣表》注。

上欲封侯公

上欲封侯公,匿不肯復見。曰:“此天下之辨士,所居傾國,故號平國君。”《文選·漢高祖功臣頌》注。

上東圍項羽

上東圍項羽,聞樊噲反,旄頭公孫戎明之,卒不反,封戎二千户。《前漢書·王莽傳》注。

美人和項羽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太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①《史·項羽本紀》正義。

①王應麟《困學紀聞》云:“太史公述《楚漢春秋》,其不載於書者。正義云:‘項羽歌,美人和之。《楚漢春秋》云:“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太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是時已為五言矣。”

漢已定天下

漢已定天下,論群臣破敵禽將,活死不衰,絳、灌、樊噲是也;功成名立,臣為爪牙,世世相屬,百世無邪,絳侯周勃是也①。《文選·移書讓太常博士》注。

①《前漢書·陳平傳》注,引《楚漢春秋》:“高祖之臣,別有絳、灌。”

高祖初封侯

高祖初封侯者,皆賜丹書鐵券,曰:“使黄河如帶,泰山如礪,漢有宗廟,爾無绝世①!”《御覽》五百九十八。

①《困學紀聞》原注云:“下二句不同。”案《史記·功臣年表》云:“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故云“下二句不同”也。

許 負

高祖封許負為嗚

亭侯。《史·絳侯周勃世家》索隱、《輟耕錄》二十九。

周 緤

封周緤為憑城侯。《前漢書·周緤傳》注。

王 隆

清陽侯王隆。《史·功臣表》索隱。

傅 寬

陰陵侯(王)〔傅〕寬。同上

陳 隤

博陽侯陳隤。同上。

蠱 達

夜侯蠱達。同上。

張 耳

南宫侯張耳①。同上。

①《史·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侯第”索隱曰:“姚氏曰:‘蕭何第一,曹參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噲五,酈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陳平十三,王吸十四,薛歐十五,周昌十六,丁復十七,蠱達十八。《史記》與《漢表》同,而《楚漢春秋》則不同〔者〕,陸賈記事在高祖、惠帝時。《漢書》是後定功臣等列,及陳平受吕后命而定,或已改邑號,故人名亦別。且高祖初定惟十八侯,吕后令陳平終竞以下列侯第錄,凡一百四十三人也。’”

王 疆

王疆數言事而當,上使參乘,解玉劍以佩之。天下定,以為守,有告之者,上曰:“天下方急,汝何在?”曰:“亡。”上曰:“王疆沐浴霜露,與我從軍,而汝亡,告之,何也?”下廷尉,劓。《御覽》六百四十八。

北郭先生

北郭先生獻帶於淮陰侯,曰:“牛為人任用,力盡,猶不置其革。”《御覽》六百九十六。

淮陰舍人告信反

謝公也。《史·淮陰侯傳》索隱。

淮陰武王反

淮陰武王反,上自擊之,張良居守。上體不安,卧輼車中,行三四里,留侯走東追上,簪堕被髮,及輼車,排户曰:“陛下即棄天下,欲以王葬乎?以布衣葬乎?”上駡曰:“若翁天子也,何故以王及布衣葬乎?”良曰:“淮南反於東,淮陰害於西,恐陛下倚溝壑而終也。”《御覽》二百九十四。

黥 布 反

黥布反,羽書至,上大怒。《文選·咏將軍北伐詩》注。 下蔡亭長詈淮南王曰:“封汝爵為千乘,東南盡日所出,尚未足黥徒群盔所耶?而反,何也?”①《文選·五等諸侯論》注。

①《困學紀聞》原注:“謂英布,《史》、《漢》不載。”

告 蕭 何

斬告蕭何者。《書鈔·克明部》①

①案《史》及《漢書》無此事。蕭何在高祖時嘗以為功

當第一,亦素無疑何心,《書鈔》所引,無從編次。今因上有淮陰舍人告信事,姑附載於此。

叔 孫 通

名何。《史·叔孫通傳》集解、《漢書·叔孫通傳》注。

叔孫何云:“臣三諫小從,請以身當之。”撫劍將自殺,上離席曰:“吾聽子計,不易太子。”索隱。

四 皓

四人冠偉冠,佩銀環,农服甚鮮。《後漢書·馮衍傅》注。

惠 帝 崩

惠帝崩,吕太后欲為高墳,使從未央宫而見之,諸將諫,不許。東陽侯垂泣曰:“陛下見惠帝冢,悲哀流涕無已,是傷生也。臣竊哀之。”太后乃止。東陽侯,張相如也。《御覽》四百五十七、《困學紀聞·考史》。

劉 澤

田子春說張卿云:“劉澤,宗家也。”《史·荆燕世家》索隱。

吴 太 子

吴太子名賢,字德明。《史·吴王濞傳》索隱。

趙中大夫

趙中大夫曰:“臣聞越王句踐素甲三千。”《文選·關中詩》注。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