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卷上

+A -A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凤麟按:《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蔡邕曰: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皋陶与舜言‘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然後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臣民称之曰陛下。【凤麟按:《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蔡邕曰: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立於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与之言,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其言曰制诏。【凤麟按:《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蔡邕曰: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凤麟按:《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蔡邕曰: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诏书。诏,告也。”《太平御览》七六引《汉杂事》曰:汉有天下,号曰皇帝,自称朕,人臣称之曰陛下其命令,曰(原阙,据文意补)衣冠、车马、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至曰幸,所居曰某禁中,所进曰御。天子至尊,不敢亵凟之,故托於乘舆。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舆以行天下,犹调之车驾。今虽在京师,京师言行在,所巡狩天下,所奏事处皆为宫,在长安则曰长安宫,在泰山则曰奉商宫,惟当时所至。

皇帝、皇王、后、帝,皆君也。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徳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凤麟按:《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汉髙祖受命,功徳宜之,因而不改也。

王者,至尊四号之别名:【凤麟按:《太平御览》七六引《易乾凿度》曰:王者,天下所归。”又引《春秋文耀钩》曰:王者,往也。神所向往,人所归乐。”】

畿内之所称,王有天下,故称王天王:诸夏之所称,天下之所归往,故称天王。天子夷狄之所称,父天母地,故称天子。【凤麟按:《太平御览》七六引《春秋繁露》曰:德侔天地者,称皇帝。天祐而子之号称天子。”】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凤麟按:天家,见《后汉书曹节传》。】

天子正号之别名:【凤麟按:“”为校者所加,清眉目也。】

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徳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故称皇帝。【凤麟按:《太平御览》七六引应劭《汉官仪》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父天母地,为天下主。”】

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尧曰“朕在位七十载”,皋陶与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义也。至秦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也。

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上者,尊位所在也太史令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渫渎言尊号,尊王之义也。

乘舆,出于《律》,《律》曰:敢盗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乘犹载也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羣臣托乘舆以言之。或谓之车驾。

天子自谓曰行在所,犹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巡狩天下,所奏事处皆为宫。在京师曰奏长安宫,在泰山则曰奏奉髙宫,唯当时所在。或曰朝廷,亦依违尊者所都,连举朝廷以言之也。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

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今宜改,后遂无言之者。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玺。《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者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羣臣莫敢用也。

幸者,宜幸也。世俗谓幸为侥幸。车驾所至,民臣被其徳泽以侥幸,故曰幸也。先帝故事,所至见长吏、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皂帛、越巾、刀、佩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是故谓之幸,皆非其所当必而得之。【凤麟按:得者侥幸,亦幸福,故云。】王仲任曰:君子无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凤麟按:《论衡幸偶篇》:“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春秋传》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言民之得所不当得,故谓之幸。然则人主必慎所幸也。

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亲爱者皆曰幸。幸说从上章。

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丈【凤麟按:当作“文”。杜预《春秋左传序》:“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疏: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於简;数行乃尽者,书之於方;方所不容者,乃书於策。《聘礼记》曰:若有故则加书将命,百名以上书於策,不及百名书於方。郑玄云: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策,简也。方,版也。是其字少则书简,字多则书策。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凤麟按:原阙,以意补。】如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一尺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

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土迁书文亦如之。其征为九卿,若迁京师近宫,则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凡制书有印使符下,逺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羣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亦曰诏书。羣臣有所奏请,无尚书令奏制之字,则荅曰已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亦曰诏。

戒书、戒勅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勅文曰“有诏勅某官”,是为戒勅也。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逺矣。

凡羣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

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闻”。其中者所请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公卿校尉送谒者台也。

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文多用编两行文少以五行,诣尚书通者也。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别者言姓。

口报闻公卿,使谒者将大夫以下至吏民,尚书左丞奏闻报可表文报已奏如书。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

若台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驳议。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戆议异其非驳议,不言议异。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曰某官某甲议可

汉承秦法,羣臣上书皆言“昩死言”。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昩死”,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公卿、侍中、尚书,衣帛而朝曰朝臣,诸营校尉、将、大夫以下亦为朝臣。

王者临抚之别名:

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之令长古之诸侯),百乘之家曰百姓(百乘之家子男之国也)

天子所都曰京师。京,水也,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众也,故曰京师也。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天子命令之别名:命出君下臣,名曰命。奉而行之,名曰令。着之竹帛,名曰政。

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朝日于东门之外,示有所尊,训人民事君之道也。秋夕夕月于西门之外,别阴阳之义也。

天子父事三老者,适成于天人也。兄事五更者,训于五品也。更者,长也,更相代至五也,能以善道改更已也。又三老,老谓久也、旧也、寿也,皆取首妻男女完具者。【凤麟按:谓庶妻、无儿及女者不与焉。】古者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三公,设几。九卿正履使者安车软轮送迎而至其家,天子独拜于屏。其明旦,三老诣阙谢,以其礼过厚故也。又五更或为叟,叟,老称,与三老同义也。

三代建正之别名:

夏以十三月为正【凤麟按:《春秋元命包》曰:周人以十一月为正,殷人以十二月为正,夏人以十三月为正。”(《诗·豳风·七月》孔颖达疏引)】十寸为尺,律中太簇,言万物始簇而生,故以为正也。殷以十二月为正九寸为尺,律中大吕,言阴气大胜,助黄锺宣气而万物生,故以为正也。周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锺,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三代年歳之别名:

唐虞曰载,载,岁也,言一岁莫不覆载,故曰载也。夏曰岁,一曰稔也。商曰祀。周曰年。

闰月者,所以补小月之减日以正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天子诸侯后夫人之别名:

天子之妃曰后,后之言也。诸侯之妃曰夫人,夫人之言扶也。大夫曰孺人,孺之言属也。士曰妇人,妇之言服也。庶人曰妻,妻之言齐也。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皇后赤绶玉玺贵人緺綟金印。緺綟色似緑。

天子后立六宫之别名:

三夫人: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三者为次妃也。【凤麟按:《史记天官书》:“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馀三星後宫之属也。”《索隐“《援神契辰极横,后妃四星从,端大妃光明。”】

九嫔:夏后氏増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天子取十二,夏制也。

二十七世妇:殷人又増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

八十一御女:周人上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増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一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王者子女封邑之差:

帝之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帝之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异姓妇女以恩泽封者曰君,比长公主。【凤麟按:所谓封君也。】

天子诸侯宗庙之别名:

左宗庙:东曰左。帝牲牢三月在外牢,一月在中牢,一月在明牢。一月谓近明堂也。三月一时已足肥矣,徙之三月,示其洁也。

右社稷:西曰右。宗庙社稷皆在库门之内雉门之外。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皆月祭之。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五。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

大夫以下庙之别名:

大夫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三。三庙一坛,考庙、王庙,四时祭之也。士一庙,降大夫二也。上士二庙一坛,考庙、王考庙亦四时祭之而已。自立二祀曰门曰行。下士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所谓祖称曰庙者也,亦立二祀,与上士同。府史以下未有爵命,号为庶人,及庶人皆无庙,四时祭于寝也。

周祧文武为祧,四时祭之而已。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曰鬼坛,谓筑土起堂。墠谓筑土而无屋者也。

荐考妣于适寝之所祭:

春荐韭、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鴈。制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凤麟按:祭以时鲜。】

天子之宗社曰泰社,天子所为羣姓立社也。天子之社曰王社,一曰帝社古者有命将行师,必于此社授以政。《尚书》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之社曰侯社。

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屋之奄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与天地絶也。面北向阴,示灭亡也。

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天子社稷土坛,方广五丈。诸侯半之。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天子为羣姓立七祀之别名:曰司命,曰中,曰国行,曰国门,曰泰厉,曰户,曰灶。

诸侯为国立五祀之别名:曰司命,曰中,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厉,曰门,曰行。

五祀之别名:【凤麟按:《白虎通义》:“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

门:秋为少阴,其气收成,祀之于门。祀门之礼:北面设主于门左枢

春为少阳,其气始出生养,祀之于户。祀户之礼:南面设主于门内之西

冬为太阴,盛寒,为水,祀之于行,在庙门外之西,拔壤厚二尺,广五尺,轮四尺,北面设主于拔上。一作軷壤。【凤麟按:《白虎通义》有井,此祭祀之礼不牟,似所谓“祖”者,故作拔壤而祭之。然冬寒为水云云,则又含井矣。】

灶: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于门奥西东,设主于灶陉也。

:季夏之月,土气始盛,其祀中神在室祀中溜,设主于牖下也。

五方正神之别名:东方之神,其帝太昊,其神勾芒南方之神,其帝神农,其神祝融西方之神,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北方之神,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中央之神,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六神之别名:

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明星神,一曰灵星,其象在天。旧说曰灵星,火星也,一曰龙星,火为天田厉山氏之子柱及后稷能殖百谷以利天下,故祠此三神以报其功也。《汉书》称髙帝五年初,置灵官祠、后土祠,位在壬地。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能平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凡树社者,欲令万民加肃敬也,各以其野所宜之木【凤麟按:原误“本”。】以名其社,及其野位在未地。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别坛,俱在未位。土地广博,不可徧覆,故封社稷。露之者必受霜,露以达天地之气,树之者尊而表之,使人望见则加畏敬也。

先农神:先农者,盖神农之神。神农作耒耜,敎民耕农,至少昊之世,置九农之官如左:春扈氏(扈止也),农正,趣民耕种(鸪鸟)。夏扈氏,农正,趣民芸除(切玄)。秋扈氏,农正,趣民收敛(切蓝)。冬扈氏,农正,趣民盖藏(切黄)。棘扈氏,农正,常谓茅氏,一曰掌人百果(切丹)。行扈氏,农正,昼为民驱鸟(唶唶)。宵扈氏,农正,夜为民驱兽(啧啧)。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切脂)。老扈氏,农正,趣民收夌(鷃鷃)

疫神: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于是命方相氏黄金四目,蒙以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鼓旦,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

儋牙虎神荼、郁垒二神: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与郁垒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凤麟按:《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论衡订鬼篇》引)《论衡乱龙篇》:“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无道理,妄为人祸,荼与郁垒缚以卢索,执以食虎。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夫桃人,非荼、郁垒也;画虎,非食鬼之虎也,刻画效象,冀以御凶。”】

四代腊之别名: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

五帝腊祖之别名:

青帝以未腊卯祖(青帝大昊,木行),赤帝以腊午祖(赤帝炎帝火行),白帝以丑腊酉祖(白帝少昊金行),黑帝以辰腊子祖(黑帝颛顼水行),黄帝以辰腊未祖(黄帝轩辕后土土行)

天子大蜡八神之别名:

蜡之言索也。祭曰索此八神而祭之也。大同小异,为位相对向,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丰年若土,取千百【凤麟按:《礼记郊特牲》载蜡祝词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末二句似蔡氏杜撰,故文字整齐。】

先啬、司啬、【凤麟按:《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郑玄注:“先啬,若神农者。司啬,后稷是也。”】农、邮表缀、【凤麟按:《礼记郊特牲》郑玄注:“农,田畯也。邮表畷,谓田畯所以督约百姓於井间之处也。”】猫虎(猫食田鼠,虎食田豕,迎其神而祭之)、坊、水庸、【凤麟按:《礼记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郑玄注:“水庸,沟也。”】昆虫。【凤麟按:见《礼记郊特牲》。】

五祀之别名(祀臣五义)

法施于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扞大患则祀。

六号之别名:

神号尊其名,更为美称,若曰皇天上帝也。鬼号若曰皇祖伯某。祗号若曰后土地祗也。牲号牛曰一元大武,羊曰柔毛之属也。齐号黍曰芗合,粱曰香萁之属也。币号玉曰嘉玉,币曰量币之属也

凡祭宗庙礼牲之别名: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鬛,豚曰肥腯,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羮献,雉曰踈趾,兔曰明视。

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脯曰尹祭,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香萁,稻曰嘉疏,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凤麟按:《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鬛,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郑玄注:“号牲物者,异於人用也。”】

太祝掌六祝之辞:

顺祝,顺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雨宁风旱也。筞祝,逺罪病也。【凤麟按:《周礼》郑司农云:顺祝,顺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吉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雨、宁风旱也。筴祝,远罪疾。”】

宗庙所歌诗之别名:

《清庙》一章八句洛邑既成,诸侯朝见,宗祀文王之所歌也。《维天之命》一章八句吿太平于文王之所歌也。《维清》一章五句》《之歌也。《烈文》一章十三句,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之所歌也。《天作》一章七句,祝先王公之所歌也。《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郊祀天地之所歌也。《我将》一章十句,祀文王于明堂之所歌也。《时迈》一章十五句,巡守吿祭,柴望之所歌也。《执竞》一章十四句,祀武王之所歌也。《思文》一章八句,祀后稷配天之所歌也。《臣工》一章十句,诸侯助祭,遣之于庙之所歌也。《噫嘻》一章八句,春夏祈谷于上帝之所歌也。《振鹭》一章八句,二王之后来助祭之所歌也。《丰年》一章七句,烝尝秋冬之所歌也。《有瞽》一章十三句,始作乐合诸乐而奏之所歌也。《潜》一章六句,季冬荐鱼,春献鲔之所歌也。《雍》一章十六句,禘太祖之所歌也。《载见》一章十四句,诸侯始见于武王庙之所歌也。《有客》一章十三句,微子来见祖庙之所歌也。《武》一章七句,奏大武,周武所定一代之乐所歌也。《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成王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于庙之所歌也。《访落》一章十二句,成王谋政于庙之所歌也。《敬之》一章十二句,羣臣进戒嗣王之所歌也。《小毖》一章八句,嗣王求忠臣助己之所歌也。《载芟》一章三十一句,春耤田祈社稷之所歌也。《良耜》一章二十三句,秋报社稷之所歌也。《丝衣》一章九句,绎宾尸之所歌也。《酌》一章九句,告成大武,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之所歌也。《桓》一章九句,师祭讲武类禡之所歌也。《赉》一章六句,大封于庙赐有徳之所歌也。《般》一章七句,巡守祀四岳河海之所歌也。右《诗》三十一章,皆天子之礼乐也。

五等爵之别名(一本云周制也)

三公者,天子之相。相,助也,助理天下,其地封百里。侯者,候【凤麟按:原误“候”。】也,候逆顺也,其地方百里。伯者,白也,明白于徳,其地方七十里。子者,滋也,奉天王之恩徳,其地方五十里。男者,任也,立功业以化民,其地方五十里。【凤麟按:《白虎通》:“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何?质家者据天,故法三光;文家者据地,故法五行。《含文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此周制也。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其余人皆千乘,象雷震百里所润同。大国称侯,小者伯、子、男也。《王制》曰: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伯者百也。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差次功德,小者不满为附庸,附庸者,附大国以名通也。”】

守者,秦置也。秦兼天下,置三川守洛也。汉改曰河南守。武帝会曰太守,世祖都洛阳,改曰正。

诸侯大小之差:

诸侯王:皇子封为王者,称曰诸侯王。

彻侯:羣臣异姓有功封者,称曰彻侯,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朝侯:诸侯有功徳者,天子特命为朝侯,位次诸卿。

王者耕耤田之别名: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凤麟按:《周礼甸师职》注:“王以孟春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於千亩。庶人谓徒三百人。藉之言借也。王一耕之,而使庶人芸芓终之。”】

三代学校之别名: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天子曰辟雍,谓流水四面如璧,以节观者。诸侯曰頖宫,頖言半也,义亦如上。

五帝三代乐之别名:

黄帝曰《云门》,颛顼曰《六茎》,帝喾曰《五英》,尧曰《咸池》,舜曰《大韶》,一曰《大招》。夏曰《大夏》,殷曰《大濩》,周曰《大武》。

天子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八者象八风,所以风化天下也。公之乐六佾,象六律也。侯之乐四佾,象四时也。【凤麟按:佾谓舞行列也。】

朝士卿朝之法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也,羣臣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也,羣吏在其后。三槐三公之位也,州长众庶在其后【凤麟按:见周礼·秋官·朝士》。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剌,象以赤心三剌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於此,欲与之谋。群吏,谓府史也。州长,乡遂之官。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路门一曰毕门。外朝在路门外,内朝在路门内。左九棘,右九棘,故《易》曰系用徽纆,寘于丛棘。”】

四代狱之别名

唐虞曰士官。史记曰:皋陶为理。尚书曰:皋陶作士。夏曰均台,周曰囹圄,汉曰狱

四夷乐之别名:

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以定天下之欢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乐为之声

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一作禁),北方曰禁(一作昧)【凤麟按:《周礼》:“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郑玄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周礼·旄人》疏引《孝经纬》同)】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