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虎类犬
【拼音】huà hǔ lèi quǎn
【解释】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近义词】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画虎不成
【反义词】神肖酷似、刻鹄类鹜
【典故出处】
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被封为“伏波将军”。马援有两个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他们俩平常喜欢议论他人的是非,因此,马援对他们很是担忧,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他们。这封信的内容是:“我一生痛恨议论他人的长短,希望你们听到有人议论别人的过失,能够像听到议论自己父母那样,只可听,不可参与议论。我希望你们向龙伯高学习,他是一个厚道、谨慎、节俭、恭谦的人,他虽然职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们仿效他。而那位杜季良是个侠肝义胆的人,能够与人同甘共苦,无论人的好坏他都能与他们交朋友,我虽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们仿效他。如果你们向龙伯高学习,即使学不成,还尚且能成为一个谨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鹅不成,尚可成为一只鸭子(刻鹄类鹜);如果你们向杜季良学而学不成,就会成为一个轻浮浪荡者,这就好比画一只虎画不像,却画成一只狗了。”
马援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名将,由于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据说,马援不但在军事上有一套办法,在文化修养上也相当有水平,是名儒将。马援的哥哥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从小便是由马援管教长大的。后来马援长期在外地带兵,不常回到京城。有一天,有人从京城给他捎信说:"您这两个侄子现在长大了,很不成器,不学无术。他们仗着家里有地位,在社会上结交了各种各样的人,毫不检点,整天在京城里闲逛。"马援听后,心里很着急。他心想:年轻人如何修身立业,是很重要的一步。于是,他立即给他这两个侄子写了一封信,告诫这两个侄子应该如何做人。这封信叫《诫兄子严、敦书》,信的文笔和意思都很好,成为古文的名篇,还被收入了《古文观止》。
马援在信里说:"听说你们俩已长大成人,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但是,交朋友一定要注意呀。比如龙伯高这个人,他为人忠厚,勤俭、廉政,而且讲信义,他在做人上有很多优点,我对他非常尊敬。像他这样的人,你们弟兄俩应该多接近。但是我听说你们和龙伯高交往不多,却与杜季良交往密切。杜季良这个人,我也很赞赏他。听说他广交天下豪杰,好人坏人都可以跟他交朋友。我还听说他很讲义气,正因为这样,听说在他父亲死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出席丧礼。不过,我认为你们应该少跟杜季良这样的人交往,多跟龙伯高那样的人交往。为什么呢?因为从整体修养来说,龙伯高是一个贤德的人。如果你们学龙伯高学得不好,起码学成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就好比想要画一只大鹏鸟,即使画得不好的话,起码可以画得像一只野鸭子,不失爽朗之气;但是如果你们经常跟杜季良这样的人交往,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如果学他,又没有好好学到人家的优点,只学到缺点,就会变成轻浮的人,就像画老虎,画得不像就像狗了。这分别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和'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道理。" "画虎类犬"这条成语在今天的意思,是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战争不断,战争中彼此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也是本能的生存之道,但是,同样是借鉴、学习,有的国家、民族就能在借鉴、吸收中得到升华,最后战胜乃至消灭自己向之学习的对手,而有的国家、民族则画虎类犬,或者没有决定意义地、质量性地提高,自己本身也别扭,有的甚至是邯郸学步,不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丢了自己的根本,最后自己解除了自己的 武装,被敌人灭起来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