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穷人》读后感800字

+A -A

虽说是“情暖人间”,但有“情”必定有“恶”,“情”与“恶”,总是息息相关。“情”能映出“恶”的凶残“恶”能衬出“情”的美好。“情”能战胜“恶”,但“恶”也能压制“情”。“情”与“恶”,便是帝国兴衰存亡的唯一,也是永恒的记念。

——题记

《穷人》一课,处处宣扬着“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崇高的品质,但也随处可见但是社会的黑暗。其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可见他的作品,最真实地揭露了当时沙俄的腐朽黑暗!

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我不由得联想到了与此同时的晚清,我伏案沉思,沙俄、清朝,曾经何等的不可一世,如今又是何等的腐败、落后!这真的是缺人才造成的吗?不!老实说,朝廷越腐败,涌现出来的仁人志士反倒越多。回顾历史,不乏忠心报国者救国成功的案例:北宋名相寇准,督促宋真宗亲征,取得了抗辽的胜利;一代名相岳飞,驱逐金兵,保家卫国;一介书生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竟镇定自若,保卫京城,诚然,这三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但是不也让各自的国家延长了二百余年的寿命吗?可是,怎么这时就不行了呢?答案只有一个——恶压倒了善。恶势力,在朝廷的培育下,不断壮大,竟成了朝廷骨干,致使整个国家乌烟瘴气,连鲁迅也只得感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也就是说,并非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被压制,被迫害,无法报国。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班,我班的状况,真的和沙俄、晚清大相径庭:曾经鼎盛一时,但是昙花一现;现在一蹶不振,任人宰割;仁人志士众多,但已沉睡,奸臣当道,独揽大权。仁人志士们为这个班,奋斗了六年之久,为的只是让六一班出人头地,到头来,却被那些小人们想方设法地找茬,牵着鼻子走,再大的事儿也只得默不作声,即使有一人站出来主持公道,反而会遭到大家的冷眼,以至身败名裂。就这样六年里的血与腥风中挣扎出来的成果,小人们只需几个动作,便可毁灭殆尽!有个更为讽刺的事情。我渐渐发现,离我座位越近的人,对我越冷嘲热讽,越远的人,甚至远到其他班乃至其他年级,对我倒越尊敬,在我们班,甚至一些精英都开始侮辱我,当然,一些人是善意的,是友好的,但是每个都是善意的吗?自从我一战成名之后,我便成了我们班的名片,育才儿女提到六一班,必然想到的就是我,但是,我班有许多人正竭尽全力破坏着这张“名片”,唯恐我不败,但他们难能知道毁我,就是毁我们班——连我都这样的人,一班,又会好到哪儿去呢?

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边的人受辱,只得向自己的内心发泄,我痛苦、痛哭!我现在最想做的,便是做一匹桀骜不驯的纯种烈马,去独自奔跑于天地之间,不被任何人驯服,不被任何人驾御,不被任何人束缚。我从不懂得什么叫做寄人篱下,更不会屈膝卑恭!

渐渐地我意识到,要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必须向二班靠齐,就必须取长补短,就必须学习他们那股钻劲儿,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交谈。而在一班,除了还有几个人仍使我念念不忘之外,我已是“衡阳雁去无留意”,表面上,我仍为一班的子民,事实上,我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帝国的背影,凄惨,而又腐败,各地,帝国的丧钟已经敲响,“山雨欲来风满楼”,曾经的帝国,在风雨飘摇中,一步一步地走向……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