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我:童年理解最透彻的词汇是什么,那我告诉你两个字——等待
妈妈·南京
那些情景一般是在周末的下午:灰蓝的天空下,泰州站台口,常有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拉着爸爸的手,目光急切的盯着车站出口,她在等待她的妈妈……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那时我三岁。
听爸爸说:妈妈是医生,去南京进修学习。南京在哪儿!我充满稚气的说:“我要去妈妈的南京”
每个周末我都会在站台口,希望看到妈妈的出现。我对着日历,等待、等待日历上的每个周末……整整一年!
妈妈·汶川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中国地图,凝视着地图上“泰州”与“汶川”的距离,纸上也就是咫尺之间。当电视上播放着“汶川大地震”这一灾难时,我就看见爸爸在帮妈妈收拾行李了。妈妈说:“我是医生,灾区人民需要我们!”
妈妈义无反顾的去了……与我相伴的是书桌上的日历,余震不断,一天天过去,我担心着在汶川的妈妈!等待着她的归来!
2008年,七岁的我,我再一次品尝了离别的痛楚和等待亲人的煎熬!
妈妈·新疆
已经是寒冬腊月,看看日历,快过年了!可是,远在新疆的妈妈,何时才能够回来?
我刚刚过十岁生日,妈妈再一次离开了我。这一次,单位派人去新疆支边,又是她自己毛遂自荐。她说:“我从小生在新疆,现在,该是我报答的时候了!”
电话里,妈妈给我讲草原上的小宝宝的出生,讲和我相仿年纪的维吾尔族小朋友的故事,还说,她夏天回来!但是,夏天什么时候来到呢!
妈妈再次丢给了我一个长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