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忽必烈汗驾临上都,修起富丽的逍遥宫,那儿有神河阿尔浮,流经深不可测的岩洞,注入不见太阳的海中。---------引子
在黑暗的洞穴中,在最危机的时刻,黑暗将人性的本质显露出来。
洞穴探险,暴风雨将这群人封死在这无际黑暗的洞穴深渊中。他们只能依靠仅存的设备从地下河中逃向大海。探险组织者弗兰克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同伴一个个死去,可他却只能选择抛下他们继续前进。这是对人性的考验,也是对心灵的考验。
危难时刻,不容一点疏忽,冷静、直觉、孤独的信念是心灵的灯。
【冷静】
这深渊最先夺去的是一名叫朱迪的女子的性命。因为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朱迪的氧气管爆裂,弗兰克将她推开,这本应是一个丑陋的行为-----自私得只想让自己活命,不顾他人。可我看到之后却没有咒骂弗兰克的意思,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弗兰克不顾“大忌”与朱迪共用呼吸罩,在朱迪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抢走呼吸罩,并推开朱迪……我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人性的善恶问题,而是一个人死还是两个人死的问题!
我们无法咒骂他的“残酷”只有佩服他的冷静。
【直觉】
心灵是如此渴望摆脱黑暗,走向光明。但当光明来临,触手可及却无法得到时,冷静的心灵是否又会急躁起来,去守望那不可能得到的光明?
弗兰克和他的儿子乔什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一个有光明的地方。灿烂的阳光从一个圆口上射下来------在洞穴中已有多久没有看见阳光了!
兴奋之余,冷静的心灵却发现----仅差一点光明竟是永远得不到的光明,高高的穹顶,冷酷无情地告诉他们:人类根本爬不上去。
怎么办?是留下来等待救援还是重新走入黑暗?这下向来冷静的弗兰克也没有了主意,他转过身子,问他的儿子乔什:“你决定好了吗?”
直觉,在此刻将为心灵点亮最关键的一盏灯。
乔什毅然背起沉重的包,重新走入黑暗中。也许有时候在一些难以做出选择的情况下,需要的不仅仅是突发状况的冷静,还有直觉,以及对自己直觉的信任。
【孤独的信念】
有时候,冷静与直觉也无法攻克最后的难关,真正的光明在上方,心灵却沉沦在下方无法出去。孤独,一队人最后被深渊吞噬得只剩下一个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孤独感!此时,唯有孤独的信念为心灵点上一盏最后的灯,才有光明迎来。
乔什----这个坚持到最后的人终于理解了他的父亲,也明白了什么是探险。此时,最后的光明即将来临,孤独的信念必将支撑着他冲出黑暗的极致。眼看着在上的光明,却要在最后的一步陨落。“忽必烈汗驾临上都,修起富丽的逍遥宫,那儿有神河阿尔浮,流经深不可测的岩洞,注入不见太阳的海中。”一遍遍地回想着父亲念叨的这首诗,乔什继续往上爬,在礁石凹凸不平的表面找气泡,依靠孤独的信念……他已经进入海中了。
双手一放,身体自然得漂浮起来----终于见到了那久违的阳光,被海水冲上了沙滩。
冷静、直觉以及孤独的信念才使他从洞穴中逃出,使心灵重新被阳光普照!
【第2篇】
就像现在写字时照亮我的这盏台灯,它让我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有了鲜活的生命。现在是冬天的夜晚,而这柔和的灯光让我的眼睛充满了温暖。
读了一天的书,似乎忘记了冬天的寒冷,或是外面有没有阳光,当我合上最后这一本书的时候,已是静静的深夜了。看着自己的书房,竟有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也许,我的整个身心在书中游历太久的缘故吧,中断了和朋友们的对话后,竟生出些莫名的孤独和忧郁,就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个少年时代的女友,于是就写下了这个题目。
原来今天是不想写文字的,通常我要写的文章要思考很长时间才能下笔,这都是因了自己的愚拙和对文字的敬畏,既然现在有了写作的冲动,就让自己的思绪在这温暖的灯光里跑上一次野马吧。
前些日子刚读了一本博尔赫斯(1899—1986)的书《博尔赫斯谈诗论艺》,这本书是根据博尔赫斯在1967-1968年间的六次讲座的录音整理编辑出版的,他在做这些讲座的时候,眼睛已几近失明了,而在他的这些讲座中,广征博引,涉及古今许多文学现象和真知灼见,诚如编者米海列斯库所说:“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包括荷马史诗、维吉尔、《贝奥武甫》、冰岛诗集、《天方夜谭》、《古兰经》以及《圣经》、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济慈、海涅、爱伦·坡、史蒂文森、惠特曼、乔伊斯,当然还有他自己。”由此可以看出博尔赫斯的博学和他惊人的记忆力,但不只是这些,我以为在博尔赫斯的心中一定点亮着一盏灯,这盏灯就是博尔赫斯的思想和创造,这盏灯不仅照亮了博尔赫斯的生命,也照亮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被尊为“乐圣”的贝多芬(1770—1827)从4岁就开始学钢琴,8岁就举办了首次演奏会,13岁发表了处女作,20多岁时,他的作品就被广泛接受。然而,命运之神却没有让贝多芬一帆风顺,
就在1796年厄运降临到这位音乐天才的身上。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间歇性的嗡嗡作响,从1798年开始他的听力逐渐下降,到1802年贝多芬的耳聋加重,已经听不到教堂的钟声了,他对治疗彻底失望了,耳聋对平常人只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而对一个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在这种打击下,他一度想到自杀。在与命运的搏击和抗争中,他终于喊出了那个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的耳朵聋了,但他却在心里点亮了一盏明灯,那盏灯上清晰地写着两个字——意志。他终于用心灵里的那盏灯照亮了生命和音乐的天空,就在这个时期,失聪了的贝多芬却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成了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出了《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激情交响曲》等著名乐章。
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繁华与喧嚣的世界里,已很难从表征的意义看清世界的本质了。虽然我们不能达到尼采“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得到评估”这样的高度,但我们还能给自己的心灵点亮一盏灯,让他照醒我们的灵魂,至少能让我们看清自己。
这盏灯其实就是一种态度。通常人们说的姿态,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态度来自于自己的心态,是自己的潜意识思维真实地由内向外的流露,是思维在一定模式下经验性的无意识的力的转换,态度是行为的原动力,态度决定一切,就像冥冥中的那种因果关系,我们所持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行动,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的作用力会在行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这种态度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也影响着我们的爱情。人们的心中总有一种愿望,尽量使我们的生活完美一些,所以对未来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样,即使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我们也会坦然地面对,因为我们心中有一盏灯,它能时时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欣慰。
这盏灯其实就是宽容和微笑。朋友们常说宽容是一种美德,而真正读懂宽容这两个字,真正做到宽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和压力,人们的忙碌有时并没有什么目标,面对名和利的诱惑,很难做到澹定。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得生存,总想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一些,所以,我们要去奋斗,要去拼搏,这样做于情于理都是极其正常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我们行走的途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时候,我们应敢于面对现实,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读过普希金的一首诗,对我影响极大,以至现在还记忆犹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日子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却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的将变成美好的回忆。
所以,我说,在名和利面前,特别是在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有所冲突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到舍小利而求大同呢?这些时候,微笑就是我们心里的那盏灯,宽容就是我们心里的那盏灯,让我们用思想和智慧把它点亮吧。日子很快就会过去的,事过之后,我们再回想起来,我们会用微笑的目光看着广阔的天空说,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德。
有人说朋友也是一种温暖,而我想说的是,朋友就是我们心灵里的那盏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甚至会遭遇种种不幸和挫折,这种时候,就要给出自己一个相对孤独的空间,好让自己静静地想一些事情,想一想自己的朋友。就像我刚才写到的少年时代的女友,想起她,我心里就有了一种温暖,我就觉得这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感慨,善待自己就是善待朋友,或者可以说,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朋友。亲爱的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请你放下我的文章,也想一想你的朋友吧,他(她)一定能给你带来温暖。
给心灵点亮一盏灯,即使在黑夜也能迈动行走的脚步。
给心灵点亮一盏灯,可以使我们行走的脚步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