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

乾隆藏首页 | 大乘般若部 | 大乘宝积部 | 大乘大集部 | 大乘华严部 | 大乘涅槃部 |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 大乘单译经 | 小乘阿含部 | 小乘单译经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 大乘律 | 小乘律 | 大乘论 | 小乘论 | 宋元续入藏诸论 | 西土圣贤撰集 | 此土著述 | 常见经典 | 佛经大全 | 大藏经

   大乘大集部·第0075部

大哀经八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大哀经卷第一    

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揵沓和等,咸俱归命稽首为礼。而于佛土宣畅德本、如来威光、慕乐法门、菩萨神明等,入无量无限功德如来所行,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为极元首善宣开化,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所度无极,明晓众生志性所趣,睹其诸根便度彼岸,晓了一切蠲除挂碍 ,诸所止处为作佛事而无俗业,坚住于行莫能当者。大比丘众六百万人,一切人民灭除尘欲无众蔽碍,则为如来法王之子,行深妙法,其所由生不从颠倒,柔软和雅威仪礼节而皆备悉,为大众祐,如来之道而得亲近。
  诸菩萨众不可称计,行无挂碍,决了普智诸通敏慧。又诸大菩萨大慈大哀,兴布法云而演电明,为雨甘露满饱众生诸久饥渴,等心一切执志如地,诸所妄想倚著结缚皆已除弃,熙降弘恩道品之法三十有七,犹如日殿圣慧之宫,明智光曜靡所不照,灭大幽冥显示世间,指其道路宣其德本,若如莲华开[門@為]之时,枯竭恩爱,志深渊池兴立正业,具大神通游于虚空,譬如月宫照乎夜闇,所可游行等心众生,得其志性靡不忻悦,善权方便有益无损,至于道谊亦无增减,普现所行,志若须弥坚住不动,常修梵行供养三宝,于诸境界无能移转,过诸世间之所有法毁呰诽谤,现于一切诸佛国土而现亲厚,神曜远照志如大海,其器广大盛满法水,修菩萨行,一切众生之所宗戴,犹如师子君主最尊,奉四圣谛怀于大悲心慕慈愍,寂然观察,所察普显,于深妙法而无所畏,坏诸外道,于无央数百千诸劫究竟无底,其若菩萨行不以懈惓,一切诸德悉已具足。其名曰:普观见无尽菩萨、皆睹诸国庄严遍现菩萨、如来种性成就无退菩萨、威仪化众示无嗔恚菩萨、无量辩才幢英变音菩萨、积累清净金光威神王菩萨、分别光明辩解散句菩萨、生无量福积累亲业菩萨,如是等类无数菩萨。
  于是世尊班宣法门,名曰生诸菩萨。佛成正觉时十六年,见诸梵行普皆兴盛,睹诸菩萨咸来集会,欲演如来诸持法藏,而众开士皆悉云至。佛自念言:“吾宁重增诸菩萨行,使得将护兴立道行,曾有经典讲无盖门。如来所为无极变化,为诸菩萨大士之众,当令进入如来境界。”于时世尊以佛境界,变现如来三昧正受。佛适以此佛境,变现定意正受众祐圣旨,上虚空中自然高座,如三千大千佛土广大高远,上至欲界及无色界,悉佛正行如来功德之所兴化。诸菩萨众性行清净,照于十方诸佛世界,悦可无量众生意行,一切诸天龙神宫殿靡不蒙曜。请召十方诸菩萨等,咨嗟无量名德之称,悉坐无数重阁交露,或有紫金以为墙壁,吉祥藏宝以为轩窗,以玛瑙宝而作户牖,明月藏宝以为栏楯,离垢光宝以为户扇,以普明宝而为重阁,一切众宝而为垣障,垂诸贯珠竖众幢幡,而然庭镣,悬诸缯盖,上好栴檀而用垩塗,异妙栴檀可意众香怀来越度,海中名香而用然之,龙所出宝若干种华而散其上,众宝之树罗列而行,诸宝香炉巍巍微妙。其所光饰,普周十方诸佛世界,清净奇妙欢悦人心,普悉现于高座之中。其师子座不可称数,亿百千垓而自然现,高座粲丽广长而峻,众所钦乐莫不忻庆。此四大域所有部界,则自然生四万宫殿而甚高大。又其栏楯高四丈九广二十里,以夜光珠、离秽宝珠、梵英宝珠悬在幡盖,而以紫金庄饰交露,出自然音,从地以上乃至高座,又既崇妙自然化成无有作者。如是此四域所兴变化,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诸有四域悉等无异,皆自然生无极宫殿。
  于时,世尊安隐寂然从三昧起,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靡所不照。佛与菩萨诸弟子众眷属围绕,诸天在上歌咏功德,而雨众华散诸天衣覆盖虚空,烧众名香,空集乐器而自然鸣,十方佛国皆自然动。光照无量诸佛国已,佛大神足无极变化,境界无限威神无际,圣光无边感动无底,于灵鹫山忽然不现。与大众俱,诸天、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侍从世尊欲听经法。又四天王与诸天俱,见佛世尊欲诣讲经,于上叉手雨诸天华,供养大圣以偈赞曰:

  “日月之威曜, 明珠天然晖,
   佛光悉蔽之, 消灭三恶趣。
   其明遍佛土, 越须弥铁围,
   悉归命最胜, 咸各怀踊跃。”

  时四天王从诸天人,各以此偈赞世尊已,忻戴无量。时天帝释与忉利天,见于大圣欲诣大殿,至高座所则施供养 ,雨诸天香散于佛上,叉手以偈而叹颂曰:

  “神足度无极, 显变化无等,
   现乎亿佛土, 最胜日以出。
   降伏诸魔界, 普德净庄严,
   其神足自在, 稽首无等伦。”

  忉利诸天偈赞佛已,侍从世尊。
  时须深天王,见佛欲诣宫殿高座,雨于天衣叉手赞佛:

  “安住慧无量, 普知众生性,
   无著如虚空, 皆远三世事。
   一心入诸行, 悉晓群生性,
   是故可奉敬, 三世悉戴仰。”

  时炎天王偈赞佛已,侍从世尊。
  兜率天王与诸天俱,见于世尊欲诣宫殿大高座所,雨天珍宝而供养佛,叉手赞曰:

  “宜畅于经谊, 观如幻野马,
   彼则无文字, 何有意心像?
   兴愍哀众生, 故佛赞尊法,
   归知法自然, 胜晓无吾我。”

  时兜率天王偈赞佛已,侍从世尊。
  无憍乐天王与诸天俱,见于世尊欲诣宫殿大高座所,雨宝璎珞供养佛上,叉手赞曰:

  “显示乎法身, 十方如虚空,
   最胜现色像, 愍哀而开化。
   宣法无有色, 最胜行普平,
   礼法自然慧, 明识一切谊。”

  无憍乐天以偈叹佛,侍从世尊。
  化自在天与诸天人,见于世尊欲诣宫殿讲堂高座,雨天宝珠而供养佛,叉手赞曰:

  “禁戒离诸垢, 则立于清净,
   劝化其高尊, 定意不可动。
   智慧无等伦, 如海无嗔恨,
   已度于终始, 稽首得自在。
   神圣之足底, 自然立相轮,
   显修乎慈哀, 从本此为先。
   解脱三迳迹, 稽首佛德行,
   则以悲哀故, 增加以平等。
   以寂然为华, 解脱成其实,
   犹如蜂之王, 劝化诸眷属。
   安住如莲华, 以头脑稽首,
   善建立禁戒, 住于安谛地。
   精进之势力, 超殊无能逮,
   稽首正品类, 甚尊不可动。
   愍哀为清净, 道场成光曜,
   智慧离垢秽, 威明消闇冥。
   无数百众生, 咸共归稽首,
   则为无极觉, 头面礼大圣。
   其脱门之迹, 音畅于虚空,
   智慧驰悬远, 光明照十方。
   众生华百千, 令得解开彼,
   觉了离垢秽, 稽首无所著。
   察之无等伦, 何能有踰者,
   求之于十方, 导师不可逮。
   功勋甚众多, 一切德备悉,
   吾今而咨嗟, 其志无饱满。
   阿须伦诸龙, 帝主所归礼,
   无数诸天人, 佥共叹其德。
   其所赞名称, 众多难思议,
   举誉礼世尊, 功勋皆流布。”

  化自在天偈赞佛已,侍从世尊。
  于时,世尊则以无量佛之境界感动变化,为百千天人所共咨嗟,诣宝高座。时佛世尊适升高座,四域宫殿悉知见之。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诸在四域皆复如是,悉知见之。于时,大圣坐于三千宝护高座师子之床,诸菩萨众及大弟子亦复次坐。于是大圣有三昧名无盖法门娱乐 ,以此定意正受。佛适三昧,圣体诸毛一一毛孔,各出江河沙等光明,威曜尽照东方诸佛世界靡不周至,南西北方、四隅、上、下亦复如是 ,尽照诸界遍无遗漏。所照十方诸佛国土,应时诸土一切地狱,勤苦拷掠悉为休息,畜生解脱,饿鬼得安。时诸众生诸患消除,不为淫怒愚痴所惑 ,而无瑕秽苦劳之难,慈心相向共相瞻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无异。如来光明照诸菩萨,诸菩萨众承佛威神,光曜之中说此颂曰:

  “精进力无量, 广普无所住,
   又以精勤力, 越度亿载劫。
   十力功流布, 普达于十方,
   释迦文威光, 广照于一切。
   其欲求法谊, 故往百千土,
   礼佛听尊法, 而至忍世界。
   其在兜率天, 十方诸菩萨,
   斯等察此光, 佛演安众生。
   魔尘异学众, 降以精进力,
   如莲华出日, 须弥照十方。
   其身曜无底, 晖普于一切,
   诣彼听尊法, 最胜转法轮。
   今日无等伦, 班宣无比经,
   十力愍众生, 故转尊法轮。
   今日众集会, 广普难可遇,
   笃信欲见佛, 今当诣忍土。”

  尔时,光明普告十方诸佛国土,说斯颂已,动诸佛国,安于众生,耀诸法界,净除一切尘劳之境 ,灭众幽冥,蔽魔宫殿,与诸菩萨无数眷属还回忍土,在佛头上忽然不现。
  于时,东方无量功德宝福普辞世界,其佛号离垢净光海华无断光言王如来,佛土有菩萨,名首藏华诸法自在。彼光所请,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众会眷属围绕 ,忽没彼土,须臾之顷至此忍界,诣宝高座住世尊前,稽首足下绕佛万匝,雨夜光珠、众宝璎珞供养散佛,以颂赞曰:

  “十力功勋发, 皆达于十方,
   嗟叹无等伦, 德祚度彼岸。
   我等所诣土, 欲听经法故,
   一切闻名称, 释师子之号。
   世尊为平等, 离垢光普曜,
   如诸法无本, 亦无有嗔恨。
   见危惧众生, 辄令得解脱,
   为诸法之王, 如幻师善学。”

  时诸菩萨无央数众,嗟叹佛已,各神足力悉化作座而坐其上。
  南方佛辩世界,无量德宝辩如来佛土,有菩萨名宝柱。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见,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以白珠交露覆盖佛上,稽首足下绕佛万匝,以颂赞曰:

  “世尊悉周匝, 愍雨于众生,
   开[門@為]光明焰, 以空无吾我。
   以八平正路, 消竭尘欲渊,
   寂秘诸树王, 长育清白林。
   则以智慧光, 化灭阴冥母,
   悟久梦众生, 溺没终始流。
   为显示正路, 消竭恩爱池,
   令逮清净眼, 使度如前胜。”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西方照耀世界,普明如来至真佛土,彼有菩萨名显音契王,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雨瑛真珠供养世尊,稽首足下绕佛万匝,以赞颂曰:

  “其圣体之行, 犹如虚空界,
   所愿悉清净, 劫数无有量。
   其身净无垢, 永无有众漏,
   能周于十方, 无思议佛土。
   所讲如时雨, 雷震梵妙音,
   悦可群萌类, 应如志所慕。
   其心无所行, 亦无有不行,
   所演畅诸音, 出应众生心。”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北方众宝锦界,无量德宝光如来佛土,彼有菩萨号曰海觉,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稽首足下绕佛万匝,以颂赞曰:

  “体色紫磨金, 觉施以寂然,
   善照于十方, 快普现其身。
   其体无俦匹, 众人若观察,
   则灭诸欲尘, 忻豫长安隐。
   最胜诸学子, 瞻戴世光明,
   其志咸忻仰, 如须弥顶王。
   皆诸神足力, 若干种变化,
   不能见最胜, 顶上之威相。”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各神足变作其座皆自处其上。
  于时,东南方无忧世界,除众戚冥如来佛土,有菩萨名普曜,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稽首足下绕佛万匝,以宝交露供养上佛,以颂赞曰:

  “于一毛孔里, 怀无限佛土,
   众生不以患, 国土不迫迮。
   最胜救济行, 为诸无眼目,
   诸佛为最妙, 识胜之光明。
   以一之刹土, 畅无数佛国,
   其诸所显现, 刹土不增减。
   随如应方便, 大称随时入,
   普入一切变, 神足所感动。”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变化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西南方善观世界,大哀观众生如来佛土,有菩萨名思于大哀,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雨妙衣服供养覆佛,稽首足下绕百千匝,以颂赞曰:

  “禁戒甚清净, 人尊如宝珠,
   长夜自将护, 如牦牛爱尾。
   见于毁禁者, 加之以愍哀,
   不自叹己身, 不呰毁他人。
   住如须弥山, 意定不可动,
   智慧如江海, 尊超于神灵。
   已度一切有, 有为缚刑狱,
   化亿载众生, 疗其尘劳病。”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西北方离暗冥世界,光净王如来佛土,有菩萨名光曜网,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以宝璎珞之具用覆佛上,稽首足下绕百千匝,以颂赞曰:

  “身觉了生死, 犹如幻师化,
   示现所感动, 如幻无所有。
   假如师幻化, 众生皆如兹,
   其界不可动, 众生无自然。
   如人卧寐梦, 睹见若干形,
   寤则无所见, 诸色想无为。
   圣说法如梦, 有为从念生,
   见有所退转, 不退不回还。”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东北方住净离垢世界,空城离垢心如来佛土,有菩萨名觉无底离垢,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 ,须臾之顷至此忍界,诣宝高座住于佛前,以常鼓音交露覆盖佛上,稽首足下绕百千匝,以颂赞曰:

  “明识深妙法, 等解指自然,
   省察诸空相, 一切诸所法。
   普知一切世, 众生心所趣,
   其心如虚空, 清净慧无底。
   群黎之所行, 三世诸驰逸,
   一心一时行, 悉知诸所有。
   无有众生想, 其心谛离念,
   已除众妄想, 善权普平等。”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下方照明世界,深青莲首如来佛土,有菩萨名曰辩严,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以明珠交露共覆佛上,稽首足下绕百千匝,以颂赞曰:

  “如亿载佛土, 其中所有尘,
   安住诸子孙, 来诣于最胜。
   各欲自启问, 无数亿千劫,
   则以一文字, 意化于一切。
   圣慧不可喻, 权智无等伦,
   总持定无量, 功德无崖底。
   洪勋无能限, 斑宣无数劫,
   毛孔所咨嗟, 不可尽究竟。”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于时,上方庄严世界,名称如来佛土,有菩萨名诸法变王,与十江河沙等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在于彼土忽然不现,须臾之顷至此忍界 ,诣宝高座住于佛前,一切庄严众宝紫金交露之帐覆盖佛上,稽首足下绕百千匝,以颂赞曰:

  “一切安住业, 今显无崖底,
   于心得自在, 导师行亦然。
   独诸佛所知, 非众生所行,
   如空无边际, 群庶本如此。
   其行无俦匹, 今日显无底,
   成佛转法轮, 导师灭度如。
   犹若有所种, 法不失果实,
   十方诸最胜, 不可称限量。”

  时无数菩萨颂赞佛已,于佛空中,各神足化变作其座皆自处上。

叹会品第二

  彼时须臾之间,十方菩萨悉会面现。其菩萨众不可称限无能计会,亿百千数莫能称载,光明所劝集于忍界 ,诣宝高座住世尊前。时佛晏然从定意兴,其明晃照自然音出。其自然音,普告于三千大千世界,令闻其教。于时佛土信不信者 ,已为应器比丘、比丘尼,童男、童女、人与非人,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闻佛音诏身心坦然 ,加敬悚息,承佛威神,自然而有妙宝宫殿悉共趣之,须臾之间至宝高座,稽首佛足绕圣三匝各就床榻。又此光音告敕梵天、梵忍天王 、梵身天王、梵满天王、梵度著天王、大梵天王、光曜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严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难还天、净身天 、用果天、无揵天、于是天、善施天、善所施天、一善天,如眴之顷集宝高座,稽首足下绕佛七匝,不处地上自处其座。
  于时,世尊睹见大众佥然来会,有神光曜名曰显现诸菩萨力,眉间演出于此光明,绕诸菩萨七匝竟已,于诸菩萨顶上而没。时有菩萨名首藏华诸法自在 ,遇此光曜,应时逮得一切庄严定意,适三昧已,其宝高座自然为佛有师子座,高八十亿垓百千之寻,妙宝为足,众珍栏楯,妙衣敷上 ,一切诸华以散其上,悦意诸宝以为严饰。一切菩萨睹此缘变断绝所慕,皆令众会自睹其明,可悦一切众生,现其心意所欲求愿 ,寻时皆了无可犹豫。时首藏华诸法自在菩萨,复以劫叹施诸恶趣三昧正受,别化如来大师子座,庠序安隐,从三昧起恭恪钦敬 ,叉其十指以颂赞佛:

  “其日光明者, 但照世俗耳!
   天帝威神德, 营从乐忉利;
   其梵天尊王, 慕恋梵天上;
   佛之圣威化, 变动界若此,
   观察法自由, 自然如虚空,
   若幻野马比, 亦如水中月。
   诸所作所造, 悉为无有主,
   晓了如诳诈, 见众生清净。
   其心慕于色, 斯色何所在?
   其心为自然, 所由皆不实。
   一切虽清净, 此亦如幻化,
   其于自然者, 虚伪何有处?
   能分别本净, 执御心鲜洁,
   其境从容来, 彼无有尘欲。
   思想念诸念, 其心已脱此,
   则见若干种, 幻化之所为。
   虚空无所有, 从地而出生,
   显示国土地, 若干明珠宝。
   向者为法王, 建立师子座,
   当处于此座, 开化亿众生。
   跱立缯幡盖, 大幢诸严饰,
   此无所从来, 亦无所越至。
   若能晓诸法, 无所从来者,
   便能为众生, 现诸胜变化。
   大圣梵音声, 所演善哉快,
   为世巨锭燎, 威神德无极。
   愍伤吾之故, 当升处高座,
   讲说于经典, 断生老病死。
   其清净众生, 十方来会此,
   各各次第坐, 欲听愍法谊。
   本所因发举, 愿解于此慧,
   圣在师子座, 安详颁宣法。”

  于是世尊见首藏华诸法自在菩萨志性清净,即便处于大清净法师子之座,寻时讲说诸菩萨行,当所立趣。又有经典名无盖门 ,净菩萨道诸佛法力,成就宝身圣明屋宅,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入总持中分别解说,剖判入门大神通慧,入于微妙不退转轮无能回还 ,导御一切诸定意乘,入于一乘无毁法界,说众生性根原所趣,为之唱导解发诸法,毁坏诸魔入应顺法,去诸尘劳六十二见,开化当入柔顺之法 ,令诸爱欲、邪见、乱律入无碍慧,劝众德本普无不接,颁宣权慧皆入一切佛平等圣悉无阴蔽无处所门,所宣诸法分别如谊入于诸法 ,无念不念,无应不应,觉了深妙十二缘起,圣慧功德乃达魔天,佛身口意皆令庄严,所念志趣智慧明达而不可盖,入乎圣谛开化声闻 ,晓心所归缘觉之律,普得一切诸慧境界诸菩萨律,一切所入于法自在,颁宣如来功勋名称。
  时佛讲说如是比像无极法典,说是语时,教化告敕诸菩萨德,所愿至诚悉已具足,示现如来变化感动,解诸众会狐疑结网,降摄一切诸魔之场 ,光显如来训诲之谊,备佛本业欲使具足。是故世尊,处师子座宣无盖门。于时宝幢菩萨承佛圣旨,用佛庄严三昧正受,令普众会致佛庄严建立威神。时名闻力菩萨承佛圣旨 ,用红莲华三昧正受建立众会,一切诸华令成法华,以此众华散于世尊一切菩萨。三昧时海觉菩萨承佛圣旨,以众香定三昧正受 ,使诸毛孔建立演出妙味栴檀。四明网菩萨承佛圣旨,以光明定三昧正受,令一切光建立众会靡不蒙安。五大哀念菩萨承佛圣旨 ,以无眴定三昧正受建立众会,瞻戴如来目不敢眴。六离垢察无底菩萨承佛圣旨,以法悦定三昧正受建立众会,慕乐正法、好法 、志法、乐以法乐。七辩严菩萨承佛圣旨,以愿迹定三昧正受建立众会,皆令蠲除五盖之患。八变诸法王菩萨承佛圣旨,以无忽忘三昧正受建立众会 ,志在佛道慕如来行。九心勇菩萨承佛圣旨建立众会,使伏诸魔及外怨害靡不从化。十降诸魔菩萨承佛圣旨,以毁魔场三昧正受 ,适三昧已,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魔其数百亿及诸魔兵,速疾速疾,各从宫殿忽然不现,诣宝高座住于佛前,稽首足下绕于世尊 ,无央数匝不可称计,奇异妙物供养大圣,恭敬悚息一心叉手,劝助天师颁宣经典,唯愿以时开化说教:“吾身今日降魔菩萨威神所建故来劝助。唯天中天 ,吾当放舍所作魔事不乱众生,今以法故来至于斯,由是大圣当察吾身志操所趣。”
  于时,世尊察魔心念赞曰:“善哉!善哉!诸仁者等,汝党乃能放舍魔事,劝助如来令说经法。缘是之故,汝等之身因此获报 ,皆当越度一切魔业。所以者何?犹百千岁屋室闇冥,一灯入中寻即消昧。如是诸人于百千劫兴发尘劳闇冥之欲,一善本心力之所变 ,消灭众患令无有余。譬如诸人一日之宫,一月之殿,一大宝珠,一一各出光明之曜消除众冥。如是诸人一心善本观其修行而念应顺 ,皆除一切无明众冥、六十二见、九十六迳众患之难。以是之故,今日诸仁来觐如来加复劝助,因此德本,稍渐蠲除一切无慧愚痴之冥 ,当获无极导法之门。”

大哀经卷第二    

无盖法门品第三

  于是法敖王菩萨在于彼会,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如来境界不可思议,示现建立大圣威光,令诸菩萨永无狐疑各各修行,唯当宣说无盖之门大会法品。所以者何?其大会者今悉集此,皆为菩萨,(一)被大德铠不可思议(二)以大神通圣慧娱乐(三)皆有功勋通于十方(四)所修清白心离垢秽(五)以明解脱多所照耀(六)皆为诸佛所见咨嗟宣扬功勋(七)于一切法得尊自在(八)诸度无极越终始岸(九)一切皆从权方便生(十)而悉消化魔业欲尘(十一)降伏一切诸外邪道(十二)皆能分别方便讲说章句谊理(十三)慧无挂碍智度无极超于彼岸(十四)其意自由勇步无难逮圣总持(十五)建立无盖辩才无断(十六)晓了众生根原所趣,具足缺漏备不备者(十七)察诸众生从应所解而为说法(十八)所宣经道除众罪殃而无遗漏(十九)其音随时柔软和雅,如哀鸾鸣,犹龙海吼,亦如梵声(二十)慈愍众生而示灭度,亦以慈愍令众得济(二十一)心常怀执无极之慈(二十二)志性抱念无盖之哀(二十三)所住坚固而不可动,言行相应(二十四)修立法幢显示十方(二十五)其志坚强犹如金刚,不可破坏如铁围山(二十六)尽建所愿不失本誓(二十七)畅入深妙分别玄奥十二缘起(二十八)蠲除两际断灭常见、一切诸见、六十二疑所习连著(二十九)亦如大乘群庶法王,诱进牵致使入于道(三十)众庶大导将致无难(三十一)从无央数劫好乐法宝合集智慧(三十二)为大医王疗众人病(三十三)灭除众生无色尘劳蓄滞之疾(三十四)此诸菩萨大师子王所抚育子(三十五)一切诸行若听异音,闻说如来秘密之谊,亦不恐惧(三十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三十七)皆以大哀具足祠祀(三十八)其心勇猛不怀怯弱(三十九)降伏四魔爱欲境界(四十)善施桥梁开寤眠寐(四十一)如是根力觉意禅思解脱定意正受,以善修成所当为业(四十二)常以殷勤欲度众生(四十三)逮得总持揽制一切(四十四)若利无利、叹誉诽谤、有誉失名、若苦若乐,于世八事而无所著(四十五)其心得入欢喜悦豫乐爱经典(四十六)颁宣流布道法之宝(四十七)充满智慧备悉道空(四十八)其行鲜明犹如莲华(四十九)蠲除一切诸有为法(五十)其光清净覆蔽日月释梵晖曜(五十一)悉已逮得海中三昧(五十二)道御一切诸法之宝(五十三)而于三宝由得自在无能断截(五十四)明识解说一切诸界(五十五)执持诸佛经典之要(五十六)积累合集无量功德咨嗟之称(五十七)造立无限功祚智业(五十八)而得亲近具足佛慧(五十九)达了当来无央数劫本末之际(第六十法经本内缺)。”
  法敖王菩萨白佛言:“如是,世尊,此诸菩萨大士之会功勋若兹。我意大圣,心自念言,当令世尊为诸菩萨宣无盖门大会法品 ,诸菩萨众所可由生。至未曾有天中之天,诸佛兴出多所饶益,则能悦可菩萨大士使得成具,当来菩萨德本明哲,其初发意菩萨清净行欲成者令入一乘使不退转 ,诸菩萨众具足佛法至阿惟颜一生补处,令其果报无所遗失。若有众生所识分明志存决定,怀来因缘化使入道。其不决定,当令仰入于无极哀 。其有众生永在邪见,为说处所使决其网。乐三乘者,因故佛兴而自严饰。诸天、龙、神、犍沓和、人与非人、世人、阿须轮,皆得蒙济。所以者何 ?佛兴出世实为善哉!如是比像,至未曾有难及希有经典之要,现出于世得共睹知。唯愿大圣,斯等正士发意之顷,建立化变此法高座 ,一切声闻及诸缘觉,于百千劫所不能逮。吾以是故心自念言,难及难及至未曾有!此人之等,乃能施设如是色像神足变化。谁以见此 ,当复兴发声闻之行、缘觉之心?所以者何?其有初发菩萨心者,过诸声闻、缘觉之众。今欲引喻!譬如世尊,愚痴之子从生騃冥 ,舍夜光大宝珠,取水精珠,所见颠倒自以为是;众人所行亦复如是,舍乎大乘,转求声闻、缘觉之乘。若复有人至性真实,发无上正真道意 ,若已发意、甫发意者,亦当不久具足成就如是法要。”
  法敖王菩萨说是语时,彼众会中三亿百千垓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庄严法本品第四

  尔时,世尊睹诸菩萨皆来大会。此诸菩萨皆以法故而来集此,悉以执持如来妙藏,宣畅菩萨诸所行住 ,无盖法门所由品奥修御法典。复有光明名无畏辩,应时眉间大人之相放斯光曜,绕诸菩萨七匝已竟,因复绕于总敖王菩萨身百千匝 ,寻入总敖王菩萨之顶。适蒙此光承佛威神,绕诸菩萨百千匝。其光悉照师子之座,其身威仪转复光曜光明巍巍,益甚加倍踰诸菩萨。 总敖王菩萨,时见如来无极威变,即从座起,偏出右肩右膝,著地叉手,于世尊上虚空之中,化成如来庄严宝盖佛所建立,琉璃为幢上至炎天 ,瑰异琦珍帝青琉璃宝藏殊妙而以严饰,垂贯真珠缯彩旗幡而为庄校,紫金交露周匝缭绕,覆诸菩萨大会之众。其盖广长大如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比像建立宝盖奉献如来。雨于天华,威变伎乐而自然鸣,寻时以颂而赞世尊:

  “光明普遍靡不见, 目所周悉为显谊,
   诸法自在权自由, 不可思议趣诸德。
   大圣正士演光明, 其口清净宣辩才,
   道光绕我百千匝, 在吾顶上没不现。
   如本意志所怀念, 辩才照明持亦然,
   所知百千胜于前, 用蒙人雄道师恩。
   其身巍巍心清净, 踊跃以时获如愿,
   乃知正觉慧无量, 其大辩才入我身。
   佛实难及威无极, 其羸劣者不所乐,
   承佛圣旨今悉见, 当复启问愍众生。
   诸菩萨众行所入, 等趣世间而御众,
   所生光明所变处, 当复咨启阿惟颜。
   魔众无量悉来会, 而独游步上道乘,
   及余志求微妙法, 为是等故问最胜。
   当善执持此魔场, 而常谛受斯佛慧,
   今适是时世尊说, 为众生故开法藏。
   鄙身明智无不及, 人中之尊慧无量,
   能了最胜无限智, 今当启问无极权。
   世尊圣慧由自在, 本于长夜所修学,
   善遵敖尊为法王, 惟为颁宣道师行。”

  总敖王菩萨以颂赞佛已,白世尊曰:“如来境界不可思议,诸菩萨行莫能称限。吾及众会,听察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说经法 ,未曾厌倦睹于众生。最胜世尊行乎大哀,故问此谊!何谓世尊,菩萨庄严而自校饰,以菩萨行而为应谊?何谓菩萨不可思议逮法光明离于闇冥蔽碍之患 ,以大法门而为清净?何谓菩萨在众生尊,第一大哀修行慈愍,成就所行不舍众生?何谓菩萨逮佛菩萨所行诸业,所尊正法不怀恼法 ?善哉!世尊,愿分别说诸佛菩萨之所行住等趣法门!犹如菩萨降伏魔众,蠲除疑网入如来界游菩萨境,晓了一切众生志操,心行清净摄取佛土执持魔场 ,从如来教而于诸法速得自在无所蔽碍。”
  佛告总敖王菩萨:“善哉!善哉!正士,乃能问于如来。欲善决了诸佛菩萨,仁能逮得无量如来所行了了。族姓子,谛听!善思念之 ,当为汝说。如诸菩萨行及余菩萨功勋具足,疾逮一切诸法自在。”总敖王菩萨及诸大众受教而听。
  佛言:“菩萨有四事庄严。何谓四?一曰、戒庄严未曾毁禁,二曰、定意庄严至未曾乱,三曰、智慧庄严心无蔽碍,四曰、总持庄严所闻不忘 ,是为菩萨四事庄严。于彼何谓以戒庄严?族姓子,知则用一事以戒庄严。何谓一?常愍众生心不怀害,矜哀群黎一切有命 ,亦敬爱之莫不悦可。复有二事以戒庄严。何谓为二?一曰、杜塞恶趣 ,二曰、开善趣门。复有三事以戒庄严。何谓为三?一曰、身行清净而无沾污,二曰、口言清净辞不粗犷 ,三曰、其心清净未尝坏乱。复有四事以戒庄严。何谓为四?一曰、如所志愿必果无异,二曰、如所约誓则得成就,三曰、如所慕乐必成无违 ,四曰、如所图画则得超至,是为四。复有五事以戒庄严。何谓为五?一曰、与禁戒士俱共精修,二曰、习学智慧未曾懈废 ,三曰、勤志解脱不怀慢恣,四曰、修度见品未尝休懈,五曰、益加精进尊于无上无极灭度,是为五。复有六事以戒庄严。何谓为六 ?一曰、无所毁犯亦不怀恨,二曰、无所缺漏亦不捐弃,三曰、不有沾污无所损落,四曰、不为瑕疵修一清净行,五曰、而博听受不从欲秽 ,六曰、若有所听不载仰人,是为六。复有七事以戒庄严。何谓七?一曰、戒品清净,二曰、布施清净,三曰、忍辱清净 ,四曰、精进清净,五曰、禅思清净,六曰、智慧清净,七曰、善权清净而无放逸,是为七。复有八事以戒庄严。何谓八 ?一曰、所处具足,二曰、其地究竟,三曰、所御备悉,四曰、性戒周密,五曰、不被烧害得至成就,六曰、佛兴出世得无所著 ,七曰、无盖普达,八曰、得从善师所问具足,是为八。复有九事以戒庄严。何谓九?一曰、而于圣慧无所恐惧,二曰、有所睹见而不怯弱 ,三曰、晓了空慧,四曰、分别善权,五曰、习于清凉而无恼热,六曰、将护禁戒如蜂采华,七曰、修治其心令无情欲,八曰、其心调和不怀粗犷 ,九曰、逮得调定中和之地,是为九。复有十事以戒庄严。何谓十?一曰、庄严其身具足诸相,二曰、其口庄严言行相副 ,三曰、其心庄严而无瑕疵,四曰、国土庄严具足所愿,五曰、开化众生庄严志性清净,六曰、所生庄严一切众恶而无所犯 ,七曰、菩萨行庄严学如来行,八曰、圣慧庄严不怀自大,九曰、道场庄严劝助众德,十曰、力无所畏不共法庄严,立戒为本未曾舍禁 ,是为总敖王菩萨十事庄严。”
  佛告族姓子:“何谓菩萨定意庄严?定有一事。何谓一?常怀慈心愍哀众生。复有二事定意庄严。何谓二?一曰、修行威仪礼节 ,二曰、性行质直而无谄饰。复有三事定意庄严。何谓三?一曰、无有谀谄,二曰、志性清和,三曰、无有虚伪。复有四事定意庄严。何谓四 ?一曰、为人仁调而不佷戾,二曰、不怀毒害见他瑕疵,三曰、不犯禁忌致诸患难,四曰、不从愚戆以趣闇蔽,是为四。复有五事定意庄严 ,谓去五盖。何谓五?一曰、贪欲,二曰、嗔恚,三曰、睡眠,四曰、调戏,五曰、狐疑。复有六事定意庄严,谓六思念。何谓六 ?一曰、常念于佛,二曰、常念经法,三曰、常念圣众,四曰、常念禁戒,五曰、常念布施,六曰、常念诸天。复有七事定意庄严 ,谓不舍道心修七觉意。何谓七?一曰、意念觉意,二曰、法觉意,三曰、欢悦觉意,四曰、精进觉意,五曰、信觉意,六曰、定觉意 ,七曰、护觉意。复有八事定意庄严,谓八正由路。何谓八?一曰、正见,二曰、正命,三曰、正语,四曰、正业,五曰、正念 ,六曰、正便,七曰、正意,八曰、正定。复有九事定意庄严,谓菩萨不舍道心常立大哀亦无所住,其心不舍一切众生。何谓九 ?一曰、蠲除爱欲,寂灭众恶不善之业,憺怕悦安,此念俱行修第一禅;二曰、其人寂除思念所行,其内庠序而为专一,无思无行 ,憺怕悦安修第二禅;三曰、永观欢悦离欲之行而常安详,其身适安犹如圣贤所说所观,其意行安修第三禅;四曰、断除苦乐,究尽往古忧戚欢悦 ,观察于斯无苦无乐修第四禅;五曰、皆度一切诸色之想,究畅尽竟性之如地,不复思念若干诸想,游于无量虚空之慧而为修行 ;六曰、过于一切虚空诸想,游无量识诸识之慧而为修行;七曰、皆越一切诸识智慧,不计有身,不用识慧而为修行;八曰、皆超一切不用识慧 ,于有想无想之处而为修行;九曰、皆出一切有想无想之处,悉入一切思想所思,定意思惟以为正受,以权方便不于本际而取证也 ,住于本愿开化众生。复有十事定意庄严。何谓十?一曰、心无所生不怀嗔恚,二曰、具足寂然之行,三曰、不舍所愿,四曰、寂在闲居 ,五曰、不失德本,六曰、其心憺怕,七曰、身心休息图度计校,八曰、度安诸法,九曰、心得自在,十曰、得贤圣性,是为十事定意庄严。”
  佛告族姓子:“何谓菩萨智慧庄严?计有一事智慧庄严。何谓一?于一切法而不卒暴。复有二事智慧庄严:一曰、舍于狐疑 ,二曰、离诸爱处。复有三事智慧庄严:一曰、断除愚戆,二曰、烧尽无明坏诸阴界,三曰、永灭闇冥幽昧之事。复有四事智慧庄严 :一曰、晓断诸苦,二曰、了绝诸习,三曰、明于造证,四曰、不住由路。复有五事智慧庄严:一曰、戒禁清净而无所获 ,二曰、定意清净精度智慧,三曰、解品清净游于众生,四曰、度知见品而为清净,皆于三世无所挂碍,五曰、法品清净以用成行。复有六事智慧庄严 ,谓净三场施度无极,净于己场身如野马,人场清净犹等如梦,道场清净无望报故;戒度无极净乎三场,身场清净等如影故,言场清净如浮响故 ,心场清净等如幻故;忍度无极亦净三场,弃捐粗辞所言清净,除去冤结常喜咨嗟,若有段段支解其身,观察法身清净无秽;进度无极亦净三场 ,清净无厌好游生死睹之如梦,坚强清净志如金刚故无应不应,清净行者度想著故;寂度无极清乎三场,愚冥清净退入慧故,弃捐清净入于诸法无所著故 ,勤心清净发神通故;智度无极亦净三场,四思清净化众生故,总持清净摄正法故,所愿清净严佛土故。复有七事智慧庄严将护其意 :一曰、于四意止不起不灭,二曰、于四意断身意憺怕,三曰、其神足者晓了诸根,四曰、其五根者降弃一切诸魔尘劳,五曰、其五力者明晓诸法自然之故 ,六曰、其觉意者无所不达致未曾有,七曰、其由路者无往无来无往来故。复有八事智慧庄严,谓不失圣慧行权方便:一曰、寂然观慧而为憺怕 ,二曰、观察见于诸法为憺然故,三曰、慧品晓法品故,四曰、界品其性本行等境之故,五曰、晓于诸入本无欲故,六曰、明十二缘晓无我故 ,七曰、达于诚信永无嗔故,八曰、一切诸法无所破坏如实观故。复有九事智慧庄严:一曰、知过去事本清净故,二曰、知于当来未然清净故 ,三曰、知于现在究竟净故,四曰、知定了了报应之谊无所失故,五曰、知于未定导因缘故,六曰、晓处于邪为开化故,七曰、知佛平等达法身故 ,八曰、等于诸法法无欲故,九曰、诸圣平等修无为故。复有十事智慧庄严:一曰、所有如梦为惑相故,二曰、了如所梦思想相故 ,三曰、了如野马分别相故,四曰、了如实见因缘相故,五曰、了如影见形用事合故,六曰、了如呼响用杂会故,七曰、了于法界无坏相故 ,八曰、了于无本不住相故,九曰、了于本际无动相故,十曰、晓于无为,其无为者自然相故。是族姓子,菩萨所行十事智慧庄严。”
  佛告族姓子:“何谓菩萨总持庄严?以有一事而为庄严,其意常达未曾忽忘。复有二事总持庄严:一曰、怀来道谊,二曰、总摄无违。复有三事总持庄严 :一曰、晓了诸谊,二曰分别严饰美辞,三曰、明诫所归随其方便。复有四事总持庄严:一曰、言无所著 ,二曰、无刚硬辞,三曰、所言柔和,四曰、无刺讥辞。复有五事总持庄严:一曰、诸所闻声唯归于谊,二曰、晓诸身识唯归于慧 ,三曰、一切经典唯归经理,四曰、了诸人响唯归于法,五曰、在于方俗归度世行。复有六事总持庄严:一曰、言行相应 ,二曰、顺从至诚所言清净,三曰、不怀自大行无所著,四曰、无有谀谄言无所失,五曰、修于大哀如应说法,六曰、方便随品而为宣说等讲俗智。复有七事 :一曰、其辩才智适发寻对,二曰、辩才应机,三曰、小辩才捷疾,四曰、辩才无碍,五曰、辩才无滞,六曰、辩才无缺 ,七曰、辩才应谊。复有八事总持庄严:一曰、晓了诸天所言,二曰、解识诸龙音声,三曰、明察鬼神言响,四曰、分别揵沓和语 ,五曰、解阿须伦所咏,六曰、达加留罗辞,七曰、畅真陀罗所言,八曰、识摩睺勒及诸众生口之所宣。复有九事总持庄严 :一曰、不猗无为,二曰、诸所修行而不怯弱,三曰、勇猛说法,四曰、其智慧圣不为虚伪,五曰、晓了所说广普具足,六曰、其贡高者顺为说法 ,七曰、得平正者为说质直而开化之,八曰、见有处者为现劫烧,九曰、得境界者随其学乘而为颁宣。复有十事总持庄严 :一曰、从其志操不为众生宣粗犷辞,二曰、闻佛说法修习慧明,不复志慕世俗之智,三曰、言不可尽假一文辞耳,四曰、其无所住为说无处 ,五曰、说于诸佛咨嗟无量,六曰、弃除恶趣尘劳粗辞,七曰、说于灭度不可称限,八曰、忍于众生无碍根本,九曰、从佛之教 ,十曰、忍于分别超异辩才。是族姓子,菩萨十事总持庄严。”
  于是世尊欲重宣此谊令人重解,即说颂曰:

  “诸大圣人, 有四庄严, 以此应谊, 尊之上乘,
   戒禁定意, 及最智慧, 总持如是, 明解分别。
   为诸众生, 所见钦敬, 其身口意, 常以清净,
   悉断狐疑, 诸所句迹, 其奉戒者, 以此庄严。
   生天世间, 功勋流布, 其所志愿, 辄得成就,
   常修正行, 以行为上, 其奉净戒, 以此庄严,
   其人得近, 速逮定意, 智慧解脱, 圣慧若兹,
   亲近无为, 归此行者, 戒禁清净, 斯为庄严。
   戒无所犯, 禁不缺漏, 不弄戒法, 性无卒暴,
   名响畅溢, 靡不宣持, 戒清净者, 斯为庄严。
   其戒清净, 布施鲜洁, 忍辱清净, 精进亦然,
   一心清净, 智慧无异, 善权清净, 亦无放逸,
   所住坚固, 强不可动, 逮明谛地, 行不怀恨,
   性不舒缓, 志常谨敕, 戒清净者, 斯为庄严。
   其戒茂盛, 未常退转, 其心不生, 众恼烦热,
   秉意兴行, 未曾悔变, 戒清净者, 斯为庄严。
   不恐不懅, 未曾慷慨, 其意寂静, 无能毁称,
   其犯禁者, 常被系闭, 戒清净者, 斯为庄严。
   其心修禁, 功勋无极, 志性仁和, 斯意安调,
   则为己身, 庄严相好, 戒清净者, 斯为庄严。
   如口所言, 身行若兹, 庄严其口, 所护庄严,
   不以欲尘, 严饰其心, 戒清净者, 斯为庄严。
   斯人则为, 庄严佛土, 开化众生, 使入大道。
   此明哲者, 庄校生处, 以是之故, 不犯众恶。
   所谓庄严, 常奉佛道, 修治最胜, 于佛道场,
   庄严诸力, 四无所畏, 以为庄严, 圣慧无慢,
   普加慈愍, 一切众生。 其明智者, 所见正真,
   无有谀谄, 不怀细碎, 不随贪欲, 嗔恚愚痴。
   志性猛毅, 无有五盖, 修六思念, 而无放逸。
   为七觉意, 奉道若兹, 稍渐思惟, 一切定意,
   亲近所行, 修乎寂然, 善顺随时, 不失众德,
   住乐静思, 所察入乱, 于道自在, 为贤圣种,
   未曾犹豫, 不达经典, 无有狐疑, 亦无沉吟,
   除去无明, 无有愚冥, 常处至诚, 明识圣慧。
   戒清净者, 无所逮得, 智慧最上, 定意清净,
   顺从二事, 解脱清净, 不怀慢者, 圣慧清净,
   睹见三世, 度众为惠, 晓了离欲, 则法清净。
   斯清净者, 不怀自大, 其智慧者, 此为庄严。
   智慧行施, 以为庄严, 若能清净, 于三品场,
   己身众生, 及修道教, 如梦幻化, 而无所著,
   以戒智慧, 而为庄严。 又复净治, 于三品行,
   身行口言, 心念亦然, 影像幻化, 亦如浮响,
   是为智慧, 而成庄严。 则能清净, 于三品事,
   无能屈者, 亦不动摇, 普观一切, 常察法身,
   智慧精进, 而自庄严。 亦复清净, 于三品事,
   未曾懈惓, 志性坚强, 未常怀应, 亦无不应,
   所以智慧, 一心庄严。 亦以三事, 修行清净,
   其所观察, 无有闇昧, 斯明哲者, 兴立五通,
   善权智慧, 以庄严者。 亦复清净, 于三品事,
   善受总持, 了平等谊, 示众生法, 亦净佛土,
   于四意止, 志不退转, 于四意断, 不行二事,
   身心憺怕, 斯为神足, 晓了一切, 众生根原,
   于魔尘欲, 永无所有, 诸法自在, 随顺决了,
   无所从来, 及致来道, 是为威仪, 智慧庄严。
   永致湛然, 为寂禅定, 所观察者, 行无崖底,
   晓诸阴衰, 修乎法品, 明识诸界, 犹如虚空,
   分别情入, 空无所有, 法无吾我, 从缘而起,
   晓了真谛, 慧无怀恨, 无恐惧慧, 因缘随念,
   于三世慧, 无所挂碍, 明了三聚, 之所归趣,
   晓识三宝, 则为一相, 其智慧者, 以此庄严。
   明晓幻化, 为悉惑相, 恨从惑相, 譬如若梦,
   等如芭蕉, 为悉惑相, 诸法无会, 犹如影相,
   从缘合生, 如水中月, 亦如呼响, 因对而出。
   其法界者, 慧常无坏, 明了无本, 智无所住,
   法动无动, 本际常然, 有为无为, 此无有二,
   深要智慧, 清净为道, 是为庄严, 诸佛之法。
   其人未常, 意怀惑乱, 怀来遭遇, 总持经典,
   而常解说, 谊理微妙, 而恒游步, 灭度之惠。
   言不卒暴, 亦无粗犷, 口所宣传, 无有不可,
   诸所说音, 众当察谊, 所仰圣慧, 常以了了。
   识经谊理, 靡不闻达, 以归于法, 不计有人,
   一切诸法, 度世为要, 以此总持, 而自庄严。
   口所颁宣, 常说至诚, 口之所言, 恒趣平等,
   有所为者, 常讲经典, 随时不虚, 无有为事。
   欺人兴此, 说其辩才, 速及正慧, 常无挂碍,
   而无所住, 随顺无失, 善自庄严, 如好华鬘。
   闻知天龙, 所说言辞, 鬼神揵沓, 及阿修伦,
   迦留真陀, 及摩睺勒, 亦复晓了, 众生所说。
   此等不来, 在于众会, 亦复不住, 而就见之。
   此勇猛者, 为颁宣法, 则以智慧, 而达知之。
   其自大者, 见怀乱意, 睹斯所说, 顺从应时。
   自大贡高, 睹其所说, 其怀慢者, 无有嗔恚。
   为分别说, 三乘之教, 断诸狐疑, 令无结网,
   则得亲见, 佛法正真, 不依仰人, 智慧如是。
   于一切字, 常晓灭尽, 所分别晓, 谊无质碍。
   咨嗟诸佛, 无量功德, 其逮总持, 以此庄严。
   毁咨尘欲, 所知无限, 善权方便, 随时开化。
   晓了一切, 众生根本, 诸佛所知, 逮分别辩。
   其以总持, 而庄严者, 斯人用此, 称名普闻。
   吾住一劫, 歌叹其行, 不能究竟, 斯功德勋。

八光明品第五

  世尊复告总敖王菩萨:“菩萨有八光明,以此光明,离不可思议诸闇昧,修清净行。何谓为八 ?一曰、念光明,二曰、志光明,三曰、游光明,四曰、法光明,五曰、慧光明,六曰、至诚光明,七曰、神通光明,八曰、奉行光明 ,是为菩萨八大光明。于彼何谓念光明?有八事为念光明。何谓八?往古所造众德之本未曾忘失,所未立德日日积功,如所闻法未曾忘失 ,逮知谊理分别所趣,不从六界成就念门,断诸非法具足善德睹有彊心,诸佛世尊所为建立护持法城,志怀于源逮一切法德诸光明 ,是故菩萨八事光明。所志光明复有八事。何谓八?志解谊理不怀严饰,志在圣慧不怀识著,志在于法不怀尘欲,志在精进不怀诤讼 ,志在佛道不怀声闻、缘觉,志在微妙不怀小乘,志在于佛不怀魔事,志在大慈大哀未曾怀害加于众生,是为八事所志光明。游光明复有八事。何谓为八 ?所可游行常颁宣法,游知众生志操所念,所游之处分别辩慧,所游之处常解深妙十二缘起,所游之处有所宣畅亘无不通,所游之处晓了清净前后增损 ,所游之处普备一切诸佛之法,是为八。法光明复有八事。何谓八?其明照世而为解说入于善本;又为众生演度世法为畅圣慧;诏使令除诸罪之法 ;无漏法光善宣道教,不住无明及于众漏;见于生死罪福所趣,睹已尘欲光明,不堕灭尽而取证也;其光明法善察所趣客尘之源 ;无为法光心本清净;自然鲜洁诸法永寂,是为八事。慧光明复有八事。何谓为八?一曰、八等光诸道,二曰、诸道迹光慧 ,三曰、往来光照,四曰、放不还明,五曰、演无著曜,六曰、缘觉威曜,七曰、菩萨慧明,八曰、如来至真正觉光明,是为八。至诚光明复有八事。何谓为八 ?其堕灭尽以至诚行照曜于彼,其行诚谛第一道迹慧光照彼,其行诚谛致第二果则以照彼,其行诚谛得第三果亦复照彼,其行诚谛得第四果亦复照彼 ,其行诚谛得缘觉果亦复照彼,其行诚谛得菩萨忍亦复照彼,其行诚谛成佛正觉亦复照彼,是为八。神通光明复有八事。何谓为八 ?所谓光明靡所不曜其天眼者睹诸色像,永寂诸响则以天耳普闻诸音,所念光明识念无央数劫往古行事,本净光明察睹一切众生心行如虚空 ,无碍光明又其神足游步无限诸佛国土,慧光明者成无漏圣,积德光明开化众生使修善业,慧业光明决断一切众生疑结,是为八事。奉行光明复有八事。所谓奉行 ?一曰、遵修圣慧,二曰、志智慧明,三曰、行正见明,四曰、奉观察光,五曰、照众生性曜,六曰、修其脱心,七曰、无嗔恚心 ,八曰、遵修其明令永究竟,是为八。”
  佛时颂曰:

  “以往古净业, 心初不忽忘,
   意习无所习, 善劝无懈废。
   所闻未曾忘, 速得解法谊,
   寂然界憺怕, 志强弃非法。
   晓了于念门, 选择所造业,
   怀勇者睹之, 建立胜自在。
   守护于法城, 等一众生法,
   智者离诸冥, 利益于群萌。
   逮得光明曜, 无疑决犹豫,
   志强慧自在, 速成至佛道。
   志在于谊理, 不逸存严饰,
   慧士不著想, 不猗于文字。
   其志于法者, 善调欲离痴,
   有志净善权, 不诤安住道。
   意常存于道, 不念声缘觉,
   常怀微妙业, 不念于小乘。
   思惟于佛道, 不从诸魔教,
   常怀于大哀, 不娆于众生。
   假使所颁宣, 所游无狐疑,
   随时化众生, 所在群萌行。
   所游分别辩, 彼慧无挂碍,
   明于因缘法, 无有缘起事。
   晓了方便慧, 安住所步顶,
   一切能普入, 诸佛所兴法。
   世间法光明, 悉知人民业,
   及度世圣慧, 雄为智慧光。
   所生无罪舋, 大慧修本净,
   善遵于道路, 常宣无罪业。
   于漏无有漏, 法光明照曜,
   断一切诸漏, 利润于众生。
   于有数无数, 法常游于慧,
   是无垢离冥, 游入灭尽行。
   尘劳诸诤讼, 其慧无蔽碍,
   明识众尘欲, 其心本清净。
   其智得灭度, 晓不起寂然,
   如是类无限, 大乘光明业。
   彼于八等慧, 游达于道迹,
   亦晓了往来, 分别于不逮。
   无著及缘觉, 菩萨世吼护,
   慧皆能达此, 所游解圣贤。
   至诚明无量, 勇猛善修行,
   其逮得果证, 无恚议第一。
   其行至诚者, 入寂第一果,
   第二三第四, 逮缘觉之果。
   设有能加精, 逮法忍平等,
   如最胜得道, 至诚皆照彼。
   又其天眼者, 普见十方佛,
   成就于天耳, 闻十方音声。
   识念那术劫, 前世慧光明,
   随顺知他心, 清净慧悉照。
   游亿垓佛土, 神足照十方,
   轻举如虚空, 逮无为之慧。
   功德光无底, 神通益众生,
   慧界无挂碍, 决群黎狐疑。
   奉行所应谊, 志强法慧光,
   至成明无限, 则为神通光。
   修行圣智慧, 意广辩无底,
   等观于正见, 究竟无结恨。
   其净于此八, 斯光威无极,
   虽未成佛道, 常行作佛事。”

大哀经卷第三    

大哀品第六

  佛复告总敖王菩萨。菩萨有十六事。常以大哀加于众生。何谓十六。于是菩萨除见贪身。众生处在若干邪见。则为断去迷惑疑业。为说经法。是为菩萨兴发大哀愍于众生。众生处在虚伪颠倒。非常想常。苦想为乐。无身想身。空有净想。当为蠲除此颠倒行。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典。众生处在计有吾我。一切无形而想有形。当为除去吾我之事。菩萨于彼兴发大哀颁宣经道。于此众生处在五盖而自覆蔽。堕在欲疮多所危害。睡寐无明虚伪狐疑。因缘所覆不了深法。吾当为彼除诸阴盖。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法。众生处在六情挂碍。眼见色而想 著为文饰。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而怀想著猗受文饰。当为此等灭除六情。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贡高自大。憍慢求敬。是我自由咄吾志邪。怀害虚伪。余人卑贱我为尊贵。自说我所行正于尊复尊经道。又胜加复 敖。乃强绮于容色。自计有识而自放恣。永无所获自谓成就。不贤嫉贤不圣嫉圣。处于邪见想住正道。吾当为此说除憍慢贡高自大。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迷惑邪迳离于圣路。当为除邪显示圣道。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虚伪恩爱之 著。贪于妻息男女家居产业。夙夜汲汲无有懈废。当为除此令脱恩爱。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各共诤讼恚恨不和。怀结嗔怒多所讼理。当为除此斗诤嗔恚。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恶友所摄。离于善友兴造恶业。当为除此诸恶知识使从善友。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诸天处于悭惜贪餮。不知懈倦离于圣慧。当为除此悭惜贪餮兴隆圣慧。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非谊之业。存有常计断灭之见。当令入于深奥缘起之业。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无明愚冥。猗 著我人寿命。当为除去一切邪见。令逮贤圣清净之眼。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娱乐生死。设受五阴五体之贼。当为除去一切三界之所猗 著。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于魔见系缚。处于思想计是我所应与不应。当令解脱魔网系缚依猗所著。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众生处在塞无为门开恶趣户故。当为阐泥洹之门。菩萨于彼兴发大哀为说经道。佛言 总敖王菩萨。是为十六事菩萨大士兴发大哀愍加众生也。

开化品第七

  尔时佛告总敖王菩萨。复有三十二事所修善业。除不顺教罪恶之业。何谓三十二。众生在于自大睡寐立见己身。则以智慧而化导之使入道义。是为菩萨第一之业。志乐于小卑劣之乘。计吾我人。则开化之入于微妙无极大乘。众生若处非法邪见计有身者。则开化之以己所乐正法之义劝助诱之。睹于众生戒不清净。身业鲜洁本性和调。则以此业开化众生。见诸众生堕于邪见六十二疑。则以正见贤圣之业。化导群黎而建立之。见于众生存在无明所念颠倒。则开化之显示道明。思惟柔顺亦复自立于清和义。见于众生远离法行身自修法。亦开化人住于正法。而复随时为演经义。见于众生悭吝所盖。身心不贪一切所有皆能惠施。亦能化人惠诸所有。见诸众生犯于诸恶住不谨慎。身奉净戒亦化于人立于净业。见于众生多所诤讼嗔恚茂盛。身修忍辱行慈心力。亦复化人奉于慈愍。见于众生处在懈怠多所废落。身不厌倦勤行精进。亦复化人夙夜勤力。见于众生其心愦乱而志放逸。身自摄意一心禅思。令不驰逸其意安详。亦开化人立于庠序。见于众生处于邪点憍慢自大。身修智慧离于愚冥。则以大智而开化之令除闇昧。众生处于非时之行身则自坏。善权方便修平等行。亦化于人权谋随时奉平等业。众生处于尘欲所危思想。多不净行应在不应。身已永除恩爱之源。亦以化人除诸瑕秽。见于众生而处贪身来致刑狱系缚之患。身除贪己众结之难。亦化众人舍于贪身一切颠倒。见于众生不调无寂不顺律教亦未得解。身寂调定解随律教。亦化众人调定顺律。见于众生不奉孝顺而无反复坏诸德本。身承孝道亦修恩义将护善原。劝立众人使修孝事。常念反复不失德本。众生处于挂碍。诸蔽顺从恶教。身度蔽碍。亦化众人使离挂碍。众生处于非恶之教。不归先圣不顺众祐。身奉善命从明智教。亦化众人顺从旧德咨受先达。众生处于多为无义虚伪之行汲汲匆匆。身顺义理务众德本。亦复化人令勤修行立诸善源。众人处于贫匮之行离贤圣财。身修无穷遵于七财。信戒惭愧闻施智慧。亦劝立人圣贤七业。众生处于常遭疹疾。摄载四蚖身修无患安隐无欲。亦化众人使除诸病永令无难。众生处于若干闇冥离慧光明。身修明曜。化立众人无极大光众生处于三界挂碍生死五趣轮转无际。身自断除三界之 著。而化众人随时拔去三界之结。众人处于左道之业。离于右路。身修正道。亦立众人住于右路。众生处于贪身寿命不睹患难。身不惜命见患所由。亦化众人不猗身命察知众难。众生处于离佛法众。身自修德不断三宝。化立众人随三宝教。见于众生舍于正法。身护经典。亦化众人将护大典。宣传佛教立乎正法。见于众生住远世尊。六思念教身随六念。亦化众人奉六思念。见于众生从于尘劳罪福之业。身离罪尘。亦化众人使舍殃秽。见于众生而从一切不善之法普离众善。身修善法舍于非法。亦化众人住于正真柔顺之法。是族姓子。菩萨所行平等之业。当可所立能顺如此。则奉正真无上大业。

道慧品第八

  佛告总敖王菩萨言。又族姓子。菩萨之业不可称载。所以者何。计如众生贪欲诤门。菩萨修业积功累德。合集众行至初法门。正使族姓子。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满中众生。皆令成立声闻缘觉。悉令此等一切众生所立善业。不如发意菩萨功勋。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不任为喻。所以者何。自断本性所习尘欲。声闻缘觉住于缘合。菩萨大士蠲除一切众生尘劳所住缘合故。族姓子。一切众生所可造业。声闻缘觉所立德本。比菩萨业为尊为最。无有俦匹。所以者何。凡夫愚人习从颠倒不顺之业。声闻缘觉亦随缘习。菩萨业者。有颠倒功勋无量。以是之故。菩萨大士过于众生。越于声闻缘觉之上。于时 总敖王菩萨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善心生焉。劝助赞善世尊所演。至未曾有难及难及。如来乃宣菩萨庄严菩萨光明菩萨大哀菩萨化业。唯愿世尊如来至真。垂恩广覆重复解说。何因诸佛而于众生兴立大哀。大哀何所比像。其事云何以比之瑞应。云何住在何所。诸佛世尊造业云何。善哉世尊。如来皆知亦能普见。于诸所造业而睹悉达。惟为我等而分别说。

  佛告总敖王菩萨。谛听善思。如来当说。如来大哀。如来造业。所可斑宣。族姓子知。诸佛世尊不兴大哀亦不奉行也。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常加大哀不舍众生。从无数功积累已成。犹是之故。不行退转不舍众生。是则名曰如来大哀。其哀无量不可称计。难不可当。无可容处。从始至终无能称载。所以者何。如来得道常怀大哀愍于众生。如其佛道大哀亦如是。何谓如来得至佛道。无本无住乃致大道。于彼何谓而住于本。已计身本。立在不诚思想之源。以是之故。如来随时合成于道。名曰无本。亦无所住。以是如来成最正觉。因此达知一切众生无住无本。解其所处。当为宣传如此之谊令其晓了。以故如来于诸众生常怀大哀。又族姓子。道者寂然亦复澹泊。何谓寂然。云何澹泊。于内寂然于外澹泊。所以者何。其眼者空。察无吾我。亦无所受。眼耳鼻口身心亦复空耳。亦无吾我亦无所受。是为眼空。识别除此不为色逸。是谓寂然。耳鼻口身意亦复空耳。识别除此。不为诸法所见驱使。是谓憺怕。众生之类不能晓了。此寂憺怕使明识斯。以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本净亦复显曜。所谓净者。心本清净。何谓言曰其本清净亦复显曜。所谓净者。无所著故亦无所犯。等如虚空。空本净故与空合同。等如虚空故曰空等聚。究竟本净又极显曜。以故名曰本净显曜。愚痴凡夫不觉其实。反为客尘而见染污。吾当解彼本净显曜。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无精进亦无不精进。何谓无精进亦无不精进。摄一切法是则名曰为无精进。已能受习一切法者。如来于彼亦无精进。亦无不进。则度诸渎。又如来者。于流诸彼不见此迹彼岸。以故名曰离此彼中。如来至真皆解诸法故成正觉。由是名曰为如来也。是无精进亦无不精进。愚戆凡夫亦不晓了。吾当斑宣令解其意。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又族姓子。道者无想亦无因缘。何谓无想亦无因缘。其眼于识而无所得。其无想者。不见诸色则无因缘。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亦无所得亦无思想。不见诸法则无因缘。是无想无缘为贤圣行。何谓圣行。其于三界而无所行是贤圣行。其此无行为贤圣行。愚戆凡夫不能晓了此贤圣行。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无往无来现在。等于三世断于三场。何谓三场。其心不退游于过去亦不驰骋。于当来慧亦不退念。于现在事于心意识而无所住。不想过去不念当来不戏现在。等于此三则净三场。愚痴凡夫不能晓了此贤圣行。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无身亦复无数。亦无明识。亦无耳鼻口身意识。所识者。无为无数。所谓无为不起不坏亦无处所。是则名曰离于三相。是以无为。如其无为解了有为亦复俱然。所以者何。一切所有皆为自然。悉无所有。其无所有彼则无二。以故无身亦复无为。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又族姓子。道者无所坏迹。何谓为迹。何谓无坏。无本为迹。其无所住曰无所坏。界则为迹无我无坏。本际为迹无动无坏。空则为迹无获无坏。无想为迹无念无坏。无愿为迹无处无坏。泥洹为迹无毁无坏。是无坏迹。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不从身而成正觉。亦不从心。所以者何。身者愚騃。如草木墙壁瓦石影譬。心者如幻。其以身心觉了如此。是名曰道。假有言辞而言兴盛。又其道者无有言辞。亦无身心法与非法。无道不道。无诚无欺。所以者何。道者无言。于一切法而无有道。何所是处。其于言辞而无所说。犹如虚空无有处所。亦无所住无有言辞。道亦如兹则无所住亦无文辞。如是其于诸法审实求道。则无文辞法亦无言。若能晓了诸法无言。是为诸法之所生也。愚戆凡夫未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无取亦无所依。何谓无取而无所依。断于眼识而不受色。亦无所得。不依耳鼻身口意。断无识者亦无所受亦无所得。诸法无获是谓无依。如来以此无受无依。怀来于道致最正觉。眼于受色不以为依。识不退从。耳声鼻香口味身。更意法亦无所依。识不退从。已不住识。则能分别此一切众生心之所处。何谓众生心之所处。众生心处则有四事。何谓为四 ?一曰、色心之处,二曰、痛痒,三曰、思想,四曰、生死之处所。彼于处所而无所住如来明此于无住际。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则空。谓空者。道则为空。所以空者诸法皆空。如来于彼达无本空。解一切法而致正觉。空亦复空故成正觉。以此一慧则别空事。彼则无二。其无二者。空与道慧则无有二。已无有二法则无二。已无有二。则无有名无想无底无行。无所流布所可谓言。所依受者是为归趣。非真谛谊。何所有法而逮色者。空者曰空犹如虚空。所言虚空。虚空无言故曰空。空无言亦空。诸法处所为若此也。至于无名不言有名。如是无慢无言。处所亦无处所。已无慢说无处所。已名亦若兹。所说法者。又计彼法无有言教。亦无不教。一切诸法亦复如斯。生亦复然无正无邪。如来无生晓了无本。如来所知所解脱者。不解不缚是谓平等。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起大哀。

  又族姓子。道等如空。其虚空者无等无邪。道亦如兹无等无邪。计于诸等无成道者。彼无有等亦无有邪。如来以此无等无邪。解一切法而悉无本成最正觉。又于诸法。而不受正亦不受邪。如其法数慧数亦如。承佛圣旨。何谓佛圣法有所受者故曰为有。是则归趣无所受者。斯无所有则无有主。以是自然而得逮成。离于自然后无游行。亦无有进亦复无退。是谓进行。有所除断。如来说法断如是行。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如真迹。何谓真迹。计如道者色复亦如。无本不退。又如道者。痛想行识亦复无本而不退转。又如道者。地水火风其种亦如而不退转。又如道者。眼种色种及眼识种。耳鼻身口意法杂种。亦复无本而不退转。诸法所绝。使了三际种诸入。如来于彼觉了真谛而成正觉。所晓了者不从颠倒。又如去本中后亦如。其无本者而不退转。其本种者则无所生。其他种者亦复无为。中种澹泊。是则名曰如真谛迹。又如一事一切亦如。如一切事一事亦如。如一事者众多亦然而不可得。是为真谛。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入室则入无室。何谓为室何谓无室。修行一切诸德善法。是曰为室。于一切法而无所获。是曰无室。所以无室。心无所住无有处所。故曰无室。无想三昧至解脱门。故曰无室。观察想念称量计校越度称量。故曰有室。其无识业是曰无室。观察有为故曰有室。观察无为此则无室。察于无为是则无室。得入无室则为道矣。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无穿漏亦无所受。何谓无漏。何谓无受。离于四漏名曰无漏?一曰、欲漏,二曰、有漏 ,三曰、痴漏,四曰、见漏。离此四漏。所谓无受。离四事受?一曰、受欲,二曰、受有,三曰、受见,四曰、猗戒离此四受。彼此四受。悉归无明恩爱所缠。依猗于内从内发起。如来至真除于内受。所生根本于内清净。归趣一切众生清净。其内净者彼无想念已。无想念除于颠倒。唯念柔顺不住无明。已不住无明。则不复住十二有数。已能不住十二有数。则无所生。其无所生彼则寂然。其寂然者彼则无谊。其无谊者乃第一谊。其第一谊乃为究尽其究尽者彼无人谊。其无人谊无所获谊。其无获谊则如来道。是十二缘。已了十二则曰法谊。其法谊者是则名曰睹见缘起。其睹缘起则见于法其见法者则见如来。如是观者则无有本。性极本末有见想乎。何曰所有。于诸所想不兴因缘。此谓于想而无因缘。如是察者。乃为正觉如来所解。如是像法普行平等。其所等者亦无偏邪。如是平等无有诸漏。亦无所受。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清净无垢无染。何谓清净无垢无染。空则清净。无想离垢。无愿无染。无生清净。无污离垢。无起无染。本性清净。解脱无染。无游逸则清净。亦无轻戏为离垢。寂调则无染。无本为净法界显曜。本际无染虚空清净。虚无无垢慌惚不染。除内为净于外无逸。则曰无垢。无内外行则曰无垢。不习诸入则曰无染。慧尽过净了。净于当来不起无垢。分别现在住于法界。则无所染是谓清净无垢无染。而平等御于一法矣。至寂然迹。其寂然者则为憺怕。寂然憺怕是谓仁和。是族姓子。犹如虚空道亦如之。如其道者法亦如之。如一切法众生亦如。又如众生国土亦如。如其国土泥洹亦如。如泥洹等见于诸法。究尽寂然此已辩矣。于诸部党而无部党。是为清净无垢无染。如来于彼于诸色像。了一切法而无色像。遂成正觉。观于一切众生之界。无净无垢。于此诸数。是则名曰悟寐众生而怀大哀。如来则以善权方便。感致梵天。不以无请而转法轮。于彼应时六万八千梵天之众。自于天宫忽然不现。在波罗奈鹿苑之中。住世尊前稽首足下。劝请世尊令转法轮。唯愿大圣。班宣经道。若说法者多所救济。梵天。尔时叹此颂曰:

  “正使诸法, 寂然憺怕, 清净鲜洁,
   无垢无染, 既不可获, 无音无作,
   则以道慧, 最胜悉了, 于无数劫,
   造立愍哀, 勤行难量, 精修长久,
   欲得开化, 众生迷惑, 睡眠来久,
   大愚所蔽, 众生多有, 晓了积德,
   本以曾修, 故诣最胜, 必当识别,
   殊异尊法, 唯愿如来, 时转法轮,
   已得摄伏, 魔所处场, 寻时开阐,
   于甘露门, 为众广演, 贤圣句迹,
   唯愿导师, 显示道迳, 假使正觉,
   矜哀无尽, 垂愍众人, 转无思议,
   我身今日, 劝请至尊, 唯闻最上,
   道法之轮, 设使大圣, 怀乎恩慈,
   犹拘那鋡, 佛讲说教, 亦如迦葉,
   转其法轮, 唯愿世尊, 颁宣经道,
   譬如天雨, 多所润泽, 生于药草,
   及茂五谷, 以大哀云, 普周世间,
   如来为雨, 正法之水, 从始生时,
   口宣妙言, 圣自发生, 当度众生,
   群庶悉集, 渴仰饥虚, 唯以法味,
   除其痟渴

  佛言。如是族姓子。其梵天王劝请如来殷勤若兹。又佛正觉不舍大哀。在波罗奈仙人所止苑园之中。寻时即转无上法轮。沙门梵志诸大魔神梵天王世人。所不能制。所讲经道出非常音。告于三千大千世界。比丘拘轮(晋言本际)第一解法。于时世尊宣乎赞颂。

  深妙不可获, 第一无所作,
   拘轮解本际, 不怀于结恨

  如来说此法轮之经。不可称计无央数人众生之类。受教随律见于如来。兴阐大哀。无量无限难不可计会群黎之党。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是族姓子。诸佛世尊以十六事。愍念众生而怀大哀。常以慈愍未曾忽忘。彼亦无业不怀恐怖。如来所修无极之哀。不可称载。为一一人而造立行。江河沙劫忍在地狱。初不退还。以是方便。使诸众生随律受教贤圣之法。以此比像如来至真。为诸众生。各各一一受形命者。为一一人各各恒河沙劫。忍于地狱勤苦之患。欲使众人随律受教入贤圣法。如来不以懈倦而厌。不违大哀。族姓子知。诸佛世尊愍哀众生。巍巍如是常怀大哀。又族姓子。诸弟子众声闻种类志怀恐惧。其所愍哀。畏怖如鱼慈犹肌肤。菩萨之慈犹如骨髓。诸佛世尊怀无极哀。常当劝助求于佛慧。化声闻哀。令入道心奉菩萨哀。诸佛世尊。决于道慧故怀大哀。声闻哀者察于慈心。瞻察开化为菩萨哀。究尽启导为佛大哀。厌造立行为声闻哀。精勤转上为菩萨哀。超越诸行为佛大哀。是族姓子。诸佛世尊。而于众生常怀大哀。一劫百劫千亿万劫。为一人故住在世间。劫数难计不可称载。而于泥洹不永灭度也。必当济之故。族姓子。当解知此其佛大圣如来至真在于众生而怀大哀。

宣劫世品第九

  佛言。族姓子。乃往过去久远之世。不可计会无能称载。长远悬旷不可议劫。尔乃有佛名栴檀香如来至真等正觉。而出乎世。世界曰香土。劫号上香。其佛寿命千二百六十八万六千岁。其声闻众亦八百六十八万六千人。诸菩萨众不可称限。其如来至真。有一毛孔所演妙香。熏周三千大千世界。其熏巍巍资美难量。彼佛世界曾无秽气。其土所有墙壁树木。山陵溪谷所有形色。以如来香皆被蒙熏。香气芬馥不可为喻。以故世界名曰香土。其有人众生。彼佛土皆悉被荷如来圣香使身口意不被殃舋。若有出家在其佛所作沙门者。闻此妙香皆得四禅。其土已更曾与千佛悉同一字。号曰栴檀香。以故其劫名曰上香。栴檀香作佛事竟。然后乃当取般涅槃。临灭度时察众生界。何许是人。吾应当化。令随律教。则道眼见有想无想天。而有所化异人。宿世曾以植众德本。志在微妙佛应所化。在彼天上八万四千劫。在于彼境乃生人间无有欲尘闻大乘德。当发无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转。时栴檀香如来至真。以权方便。怀抱大哀故示因缘。告诸比丘。今是吾时当般泥洹欲取灭度。于时其佛兴隆大哀。有三昧名曰无厌定意正受。现大灭度。然后广布舍利靡不周接。其正法住千八百四十八万四千岁。斯法开化多所救济。当尔之世无有像法。彼佛世尊以三昧力。等以神足建立神圣。八万四千劫。在彼没形而不自现。如是族姓子。于八万四千劫多所开化。其彼天人在有想无想天。竟八万四千劫寿已。还生人间生尊者家。年适八岁。是栴檀香如来至真乃从三昧起。在尊者家。显佛身形住诸子前。又其家中余人不睹。八岁童子独见之耳。其童子者曾志大乘。如应说法演家患难。咨嗟大道不可称载。于时童子至心淳和。发于无上正真道意。寻时得成不退转法。佛见彼心则授其决。过七万二千阿僧祇劫。当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名曰宝上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其余人者不闻授决。独此童子一身知耳。本应器故。时万二千天子闻所授决。淑淳一心发无上正真道意。各自兴愿。宝上如来成正觉时。吾等当生于彼佛土。其佛所说必当如愿。生乎彼土宝上佛所。时栴檀香佛。授诸菩萨莂已。乃就泥洹而取灭度。诸天人民供养舍利。故族姓子。诸佛世尊。大哀具足巍巍若斯。非声闻缘觉地所能及。又族姓子。诸佛圣教若断绝时。故寻复续立。诸天中天所发众祐。其等功德益加炽盛。所化转茂。至不灭度思报功祚。终不相违而亡失也。如来讲此大哀谊时。于大会中三分江河沙等众生之类。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减半江河沙等诸菩萨众。逮柔顺法忍。江河沙等诸菩萨众。成立大哀逮得总持。如佛世尊。又其法忍名阿惟颜。逮成此忍。于时众会闻说此言。欢喜踊跃善心生焉。俱共咨嗟世尊之德。便雨天华供养世尊。乐器自鸣。当是之时莫不亘然。

处处业品第十

  佛告族姓子。何谓如来所作事业。如来事业有三十二。何谓三十二。则以佛无上之慧。处处如有知。非处如有知。有限无限有为无为靡不通达。彼何谓处。何谓无处。所言非处。无家救济。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欲得可意所欲必获。欢悦之报生于善处未之有也。所谓处处如有。所望得护。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欲得可意欢悦安隐。恩德之报归于善处。此事必果。其悭贪者。欲得财富。犯于禁戒而作众恶望生天人。怀毒嗔恚欲求端正。懈怠得道。其志迷乱眩惑放逸欲入寂灭。其怀邪智驰骋不正。欲得坏除挂碍正处。怀来真正。此不可果。施望大富。持戒生人。忍辱端正。精进得度。禅定入寂。正慧圣达。蠲除挂碍。所止之处此事必果。又复豫知其犯逆者。心不存定。禁戒清净心常寂然。如行颠倒。不能逮得柔顺法忍。如笃信空逮得法忍。如狐疑者心不休息。如除结网心得止息。知于女人不以此身成转轮王天帝梵天魔王之主在世尊前。佛知于女人转女形已成转轮王释梵魔天在世为佛。如转轮王以正治国慈愍万民不行邪恶民知转轮王不行抂横以邪治邦侵怨万民。知郁单越人终不犯恶堕苦地狱。知其域人必生天上快乐之处。知杀生者欲得长寿。盗窃不失。淫劮化生。妄言求辩。醉酒不乱两舌求和。恶口咨嗟。绮语求名。嗔求好颜。诤颂求安。邪见望度。此事未果。慈人不杀欲圣长寿。清廉不盗欲望。不失贞洁不淫。忠信不欺。圣慧不醉。不斗彼此。言和不粗。辞质不饰。忍辱不嗔。放舍不贪。正见不邪。必得长寿。财安不失。妻息贞良。口气香好。黠慧讲谊。眷属和穆。众人赞扬。听采其言。财宝丰饶。莫不瞻颜。世世识道。此事悉果。豫知八等不得不至于果证也。知得果证得入于时。知于道迹不复往来八反生死。又知往还不复三反而周旋。知于往来二反周旋。弃于五阴而取灭度。知于不还不复还反归于此世。知所在处而取灭度。知无所著不复牵连而有处所。知无所著无余终始。知贤圣士不舍佛道归于异学。知贤圣士当归命佛不信外道。又豫睹知菩萨逮得不起法忍终不退转。还就小乘无所从生。法忍菩萨必成其道不复回还。豫知菩萨坐佛树下不成正觉终不起也。坐于树下成于无上正真之道。必果不疑。豫知如来道慧广远而无挂碍。欲求如来慧不通达而有蔽碍未之有也。欲令如来圣慧损耗。而不周普未之有也。世尊道慧悬旷周接靡不通达。豫知假使有人欲见佛心未曾有也。如来心者。天上天下无能见者。知天上天下欲见佛顶无能堪任睹佛顶者。豫知如来常定心未曾忘普见一切众生所念。豫知佛心未曾挂碍心常一定见于本际。豫知世尊从本已来而无有失。所说至诚言满十方常无口过。豫知欲求世尊使有阙漏。诸佛大圣身行清净。超明月珠日月释梵。虚空清净无能及者。佛天中之天。道慧超殊巍巍无侣不可为喻。是族姓子。如来处处力无限量。所说无际。所畅文字真谛无欺。佛于是颂曰:

  “地尚可擘裂, 空无动使动,
   欲使佛所说, 无能令有处,
   丈夫尚能化, 令空为五色,
   世尊所说处, 无能令有处,
   佛之所宣畅, 上下并中间,
   一切悉至诚, 莫能令不及,
   若说非处处, 上下及中间,
   此事悉真正, 终无有变异,
   晓了其处处, 而为讲经法,
   是故实无虚, 悉见心志性,
   异学外道士, 所在皆驰逸,
   用不达处处, 佛正觉无此,
   其知处非处, 随时度众生,
   诸佛名称广, 寻为说其处,
   众生无应器, 佛亦观于彼,
   随时而观察, 以何能将养,
   是为第一业, 诸佛殊胜道,
   所作无殃舋, 则以度众生,
   无量不可计, 说处及非处,
   是为大仙力, 外道无能逮

大哀经卷第四,
   

了三世品第十一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别知当来过去今现在诸所行业所在因缘处所报应。云何别知。于是如来悉解过去所可作者。诸善报应若不善事。当来所作善不善事。报应之方。现在所作亦复如是。当来之世。两当所作殃舋功德。当悉分野如来悉知。当来所作与众殊特。当来所作方损耗者。当来所作有增益者。如来悉知。假使现在所立造业而有增益。于当来世而复损耗。如来悉知。设于现业如有损耗。复于当来亦复折减。如来悉知。若于现在有所增益。于当来事亦复增益。如来悉知。若于过去修习瑕疵卑贱之业。于当来世又习微妙正士之业。如来悉知。其所行者。因薄少功报以大德。或行大业殊异之德。致超异功不可称载。或以声闻之故而有施与。或缘觉故。或佛道故。因其施与。如来悉知。若于现在所遭苦痛若过安隐。若现作安或现得苦。或现在作恶。寻遭恼患。或现作恶未来致乐。或现作善辄获安报。如来悉知。一切众生过去当来今现在。罪福因缘所致报应。此皆如审而无有异。罪福之应亦无殊别。如来悉知。以知之故。则为如本而为说法。是为如来第二之业。佛于是颂曰:

  “如来晓因缘, 明眼别报应,
   三世无挂碍, 知众生所行,
   因当报安乐, 福趣天世人,
   缘其致苦患, 安住悉知之,
   善恶所造业, 因获其果实,
   安住亦了此, 如明珠在掌,
   或为少事业, 所获无限量,
   是广若薄浅, 佛悉知本末,
   或为声闻施, 若住缘觉乘,
   立于最胜业, 安住悉知之,
   所因造苦行, 或复成安乐,
   从乐而获苦, 因复住于业,
   或复苦恶行, 反成住于乐,
   或有行善恶, 报以苦胜患,
   或从苦致苦, 从乐而作乐,
   罪福为自然, 佛悉知报应,
   三世所展转, 众生因缘报,
   佛了以圣慧, 不虚无有异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

  佛告族姓子。如来晓于众生他人异种所好不同志学各异。于脱未了悉知如审。云何知之。或时有人住于贪欲志好恚脱。或复有人住于嗔恚因贪欲脱。或复有人住于愚戆信欲恚脱。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住于善德好不善脱。或复有人住于不善志信善道。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专精下劣信微妙脱。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专精微妙志好解脱。或复志好专精下劣。住于殊特超异之谊。或复住在殊特专精。堕在下劣所可好信。永在邪业不决了界。或复信乐在不决定成于正业。或有好乐向正定门而得解脱。如来悉知。或有信乐当度欲界。或因信乐得度色界。或有好信超于三界。或从信喜耗减缘致殊特。或好殊特致于损耗。如来悉知。所可生处其色若干。财业各异所受不同。所信乐致顶相。或得住限。如来悉知。如其心所知辄为说法令斯得解。是为如来第三之业。佛于是颂曰:

  “世间志不同, 意所好各异,
   志操不可限, 佛悉知无际,
   佛知志所趣, 或之于信乐,
   住欲嗔恚贪, 或住怒愚戆,
   或住痴而欲, 住于善不善,
   所行特不特, 安住悉知之,
   因下劣微妙, 志性好幽玄,
   或从殊异业, 专精信解脱,
   或从信下劣, 因致上微妙,
   或从超殊行, 便获下胜智,
   犹邪不决了, 从不了正受,
   好信度三界, 佛知志所乐,
   所生色若干, 其在中各异,
   从顶异发相, 因信得解脱,
   三界诸众生, 佛悉知说法,
   随其应得受, 是为十力业

别众种类品第十三

  佛告族姓子。如来悉知世间众类若干种形不可计身。云何知之。其身所为积于罪舋。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积累功德。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种于秽恶。致无拥护不获济界。如来悉知。又如来者悉知境界眼界色界眼色识界。了其本末根源所起。云何知之。其内则空于外亦空。内外亦空。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意法识一切诸界。了其本末所从出也。云何知之。内空外空内外皆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亦复悉空。云何知之。了如虚空是故知之。亦知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云何知之。知从想念而致注此有为界无为界。知有为界无行为想。知无为界不以非行而造想矣。知尘劳界因从客尘致欲之相。知嗔恨界其本清净鲜洁为相。知于行界从不顺念无明为相。知泥洹界因从顺念显明为相。世间众人身所猗界。为如是也。所可住界所催迫。因界现仪。专精其界。从志性界。因界而住。由界而生。如来悉知。随其所知而应说法。是为第四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人中师子, 皆晓了诸界,
   于斯世间人, 从身之所行,
   其界所兴起, 广普不可限,
   安住一切智, 根源所从出,
   罪福所从生, 诸身所因出,
   由缘所可归, 及身之所生,
   由是界所立, 因得脱诸种,
   咸知如是身, 最胜为大圣,
   眼种亦如是, 色种并意种,
   最胜悉知空, 本净无忧戚,
   耳鼻亦如斯, 舌种及身界,
   其意法诸种, 当知悉为空,
   地水火风种, 此诸界适等,
   其人中师子, 等解如虚空,
   欲界亦如此, 色无色界然,
   别知是诸界, 因思想成立,
   佛知因客相, 起欲为自然,
   安住解嗔恚, 亦复为本净,
   分别觉于此, 诸行及无行,
   又复计泥洹, 则无有三想,
   所因界出相, 犹从不解明,
   一切所因出, 如巧师合散,
   是世身无数, 其形为若干,
   佛佥晓了知, 不自念我知,
   犹如于虚空, 十方无边际,
   其人中师子, 普知诸境界,
   彼最胜圣慧, 极上无崖底,
   众人所不及, 不能知涯际,
   是为第四谊, 圣人离垢秽,
   善明识诸界, 因开化众生,
   以律启悟意, 所作罪福业,
   不复起嗔恚, 其志悉有别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

  佛告族姓子。如来悉能晓了他人众生诸根精进。云何晓了。知于众生软劣根者若中间。亦复有人诸根通利。若殊特根若下劣根。所因其根缘猗思想。其根本际而兴情故。从嗔恚际起愚痴原。如来皆知诸根想念为何等类。杂碎之秽起淫怒痴。如来至真。亦悉知此诸根想念为何等类。其淫怒痴因缘诸根。而有所为。从不善缘而有此根。或从无智而有此根。或从诸念而有此根。如来悉知。又复如来知眼诸根。耳鼻身口意亦复如是。男根女根。命根乐根。苦根欢根。恐根观根。信根进根。意根定根。慧根无异根。所当知根悉知此根。其根所由眼根因缘。耳根所住。鼻口身诸所根本。有所立处如来悉知。因耳之缘而有鼻根之所立处。从鼻因缘有立舌根。从舌因缘而立身根。从身因缘立于眼根。如来悉知。何所众生因从施根而致应戒。如来悉知。此等诸根增减进退。各为分别演布施事。或有众生因从戒根而行布施应戒。如来则为演戒本末。或有众生从忍辱根而应精进。如来即为演忍本末。或有众生从精进根而应忍辱。如来则为演其精进之本末也。或有众生因一心根而应智慧。如来则为分别禅思。或有众生从智慧根而应一心。如来则为分别解说诸根增减进退之原。宣畅智慧根力觉意。八由正路三十七品。亦复如是。具足周审演其本末靡不究畅。各为一切而令判了。或有众生从声闻根学缘觉乘。如来知根演声闻乘。或复有人从缘觉根学声闻乘。佛知此等诸根所趣。则为解说缘觉之乘。或有众生从大乘根学于声闻缘觉之乘。如来悉知此等诸根之所归趣。而为斑宣大乘之业。或有众生各缘异根而学大乘。如来悉知此等诸根各各别异。则为解说。无修行根众生之徒。不能修根不应法器。如来见此不应器者。因令学观。或人修学根顺应器。如来睹之怀来应器。则以殷勤为说经道。如是族姓子。如来悉知。一切众生他人身根及其异身。诸根所趣所念不同识其本末。若不念者。晓知诸根从其比类。知诸人根志操所应因缘所为而可化者。方便从谊坐起经行进退之谊。咸达其根。如来悉畅靡所不通而为宣经。是为如来第五之业。佛于是颂曰:

  “知根广无极, 了众生志性,
   其根为何类, 最胜悉知行,
   下劣中上妙, 诸根佛所知,
   无等伦如是, 从所应解意,
   其际欲恶尘, 其根若薄鲜,
   若复性卒暴, 假使怀粗犷,
   胜知之何因, 晓了其本末,
   其不善无别, 所依当解脱,
   从眼意男女, 亦复晓眼根,
   苦乐及欢悦, 何从致忧恼,
   所因观义道, 精进意慧定,
   及知他余事, 意勇复如是,
   眼因缘耳处, 成致鼻耳舌,
   因身至因缘, 得兴立眼耳,
   施根志戒禁, 为说布施事,
   戒根学布施, 为说戒法谊,
   忍根现精进, 为演忍辱事,
   精进现忍辱, 为宣精进事,
   从智根致禅, 为人说智慧,
   从精进致忍, 为人说勤力,
   从禅根致慧, 为人说禅思,
   从慧根致禅, 为人说圣智,
   其声闻乘根, 而至于缘觉,
   最胜演声闻, 为舍缘觉义,
   若志缘觉行, 学习声闻行,
   佛便舍声闻, 为讲缘觉事,
   其根在尊业, 斯人学下劣,
   佛说度无极, 分别舍缘觉,
   见处处有行, 胜观为分别,
   降以纯熟根, 十力为解说,
   众人以何缘, 诸根所应行,
   知其志性趣, 报应之所为,
   从其尽诸根, 如坐成实本,
   自以智慧明, 是世尊分别

普游品第十五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皆知。普由一切靡所不达。密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必救于真谛界。知众生界或在邪业矣。悉复分别此群生界。必定不定处于邪事报应之力。彼亦如是。其众生界必在决定。前世宿命报应之果致此功勋。明识精勤诸根通利应当被训。如来则为广说经典。此等之类。于贤圣说当为应器。如来则观宿本缘迹。寻为如应为演经道。众生之界在不决定。存因缘力为教授相。宜以戒度寻为训诲。如应禁戒不得解脱。不致济度。如来则为诱入无本。因缘报应病与药。若从如来听闻经典。奉顺道教便致德果。诸佛世尊由此等故兴出世间。众生没溺永在邪业未立德本。意劣弱颜不为应器。如来至真为讲经道。其不应器令得解脱如来睹此不应器者观察护之。以是之故菩萨大士被弘誓铠而救济之。又复如来则以三事了贪欲者。世尊。或以贪欲人故而兴出矣。又以贪欲而见系缚。欲令出家故兴出矣。或以宿命贪吝缘故。而为兴出。又知嗔恚复有三事。或以嗔恚而见系缚。思想之故。故兴出世。或有所愿不具足故。故兴出世。或有宿世阴盖所缠故。故兴出世知其愚戆当有三事。或有愚戆行无明事。或有贪见身故。或有沉吟之故。如来悉知。又如来知则以苦行了本神通。诸根明者因从苦行加痛致神通。懦劣根者。以安隐行速成神通。根通利者。以勤苦行成神通定。懦劣根者。亦因加痛而致神通。以舍因缘行于调和。了别神通。不信于道而不休息。当本加杖令成神通。佛悉知之。心性不和其行促暴。知疾可化令致神通。使无暗冥而欢喜悦。或有行者。因集道力使具足成。如来所知不复勤学。或有所行从修道力而具足成。不因集力。或有所行。不因集力不行道力。而具足成。或有所行从合集力。亦行道力而具足成。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志性和雅其行不应。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应机成就性不和雅。或有所行性不和雅所行不成。或有所行志性和雅所应成就。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其身清净心口不净。或有所行口言清净身心不净。或有所行身口心净。或有所行其身口心俱不清净。如来悉知。如是之类所可行者。因缘报应所可依倚所从出生一切众生之所行者。如来悉知。慧无损耗普达悉见是为如来第六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有因行者, 如往悉知之,
   决定之种类, 识别众生界,
   其不决定者, 所行动虚伪,
   不应器如是, 随邪见之业,
   其贪欲行者, 则有三因缘,
   嗔恚行复三, 愚戆亦如是,
   斯尘欲之界, 无量杂种类,
   世尊悉知之, 所行因缘应,
   所行勤苦事, 谓意聪达者,
   其懦劣之根, 亦复当如是,
   诸根通利者, 因行安隐来,
   世吼悉护知, 如是等无异,
   而行调和者, 而住寂清净,
   则以因此故, 速得致清净,
   亦疾成其行, 究竟道调和,
   亦复加疾使, 寂然寻欢悦,
   合集诸所行, 积累其功德,
   或不以行道, 而达于道慧,
   或有从行道, 而获于成就,
   俱知其二事, 从殊特行成,
   或有修行者, 志性而和调,
   或有应所行, 而不顺应行,
   有大人之行, 两事俱清净,
   佛普见一切, 无所不晓了,
   或有人作行, 其身修清净,
   其所言心念, 而不能清净,
   或复有修己, 身口行清净,
   其心之所为, 未曾行清净,
   或有在世间, 身口心清净,
   众生之所行, 佛皆见普达,
   或有能成就, 或不能究竟,
   是为安住佛, 第六所了业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知其一心脱门定意正受之业。尘劳嗔恚之所从发。审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尘欲之所系缚。所因报应而致此缘。当复何缘而致清净。如来悉知。何谓缘报。何谓事业。从不慎念而致缘报。从无明事众生之类而致欲尘。从无明事而致行矣。从行致识。从识致名色。从名色致六入。从六入致所更。从更致痛。从痛致爱。从爱致受。从受致有。从有致生。从生致老。从老致尘欲。为报应因致事业。因见致爱。从结爱处。是为缘报。是为事业。缘致爱欲尘劳之缚。彼复何谓缘报。云何事业令其众生致于清净。有二报应及十二事。众生因此而致清净。何谓为二 ?一曰、因从他人闻柔顺谊,二曰、内自己身如应念法。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而一其心专志学问心不愦乱,二曰、晓了方便寂然之谊观察其源。复有二事而致清净 ?一曰、知无所来发动所起,二曰、知无有来亦无所至。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观无所生本无处所,二曰、致于灭度亘然寂静。复有二事而致清净 ?一曰、其行成就无有不办,二曰、明慧之事造其正证。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志修道法顺入脱门,二曰、其本清净至度知见。复有二事而致清净 ?一曰、至灭尽慧而无所著,二曰、无所生慧常无所猗。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则以至诚而致道德,二曰、常以审实获于成就。是二报应及二业清净众生。如来悉知。又尘劳结方便无量。清净方便亦复无限。又其尘劳而致清净。便近成就因审观故。又净方便。随尘劳行而渐近法。摄其慢者。如来圣慧悉达知此拔其因缘。此族姓子。如来之慧寂然于欲澹泊。诸恶不善之法。兴行俱念忽静安隐。行第一禅以能一心。住寂灭界静然正受。从第一禅起修八解门反覆逆顺而修正受。所见皆知三昧正受。显示平等又现定意。如来三昧无所畏难无能坏者。如来三昧无有因缘不从方便。如来常定一心不忘。于诸三昧最为上尊。常住一定普见一切三昧正受。其心不退未尝增减。其所显现无有不定。如来三昧初无所生。无能观察。声闻缘觉所不能及。过诸菩萨及正真觉。如来三昧无能越者。卓然殊绝巍巍无量。一切众生所不能知。如来之慧亘然无际。无穷无极无可为喻。以权方便开化声闻令得定意。如来悉知。了诸缘觉菩萨行事。随其应时而教诲之。是为如来第七之业。佛于是颂曰:

  “众生因缘事, 其尘劳爱欲,
   自在悉知之, 其慧无崖底,
   如其行清净, 及复不清净,
   佛大慧自在, 悉能晓了此,
   不慎念报应, 因缘生明慧,
   事业无明行, 及其所造作,
   识名色如是, 其本情六根,
   世尊悉达之, 因缘所事业,
   其缘劳尘欲, 所贪诸所作,
   睹见其因缘, 事业于欲行,
   思想所缚结, 因是为缘起,
   众人所住处, 从是致因缘,
   众人所誓愿, 则有二因缘,
   因从人听者, 慎省受其言,
   内已如应念, 观诸法悉空,
   彼人致解脱, 生死之江海,
   寂然而观察, 精勤蠲除二,
   思惟而睹之, 无来无有去,
   称量省其源, 无生亦无终,
   彼寂灭入道, 尔乃为清净,
   常住于正行, 慧者修行三,
   其无放逸者, 遵崇三脱门,
   成于灭尽慧, 至诚逮无生,
   是缘报事业, 清净兴上愿,
   最胜一心知, 常三昧正受,
   逮成于寂灭, 意勇复起立,
   观察而思惟, 一切诸逆顺,
   其佛大法王, 八解门正受,
   则以一定意, 致无量亿定,
   无等伦悉见, 其行而普平,
   其心定所行, 道法无穷极,
   由是之行故, 胜心无所定,
   若声闻缘觉, 定意亦如是,
   诸菩萨若兹, 若干种定意,
   安住之意定, 皆超越其上,
   如来所修业, 随时慧教化

大哀经卷第五,
   

知众生本行品第十七

  佛告族姓子。如来见已及他众生。知于往古不可称计本所行业。一世十世百世千世百千世无数世不可计载。百千亿世天地成败劫立劫尽。亦不可计无能限量天地及劫之反数也。而悉知之靡不彻了。本于某处名字种姓。居止饮食颜色形容寿命长短。所更苦乐善恶之事。于某处没生于某处。于某处没复生彼处。言语学问音辞章句。而悉说之。己身本末一切众生。皆以了了为众生讲。如来咸知。众生因所从来本末根源。所更苦乐随其应时。察其本末而为说法。识其过去心所执怀心所抱缘使其挂碍。或无朽废所因兴缘。本为何从而有是心。如来皆知。其一人心所行如是。因其行而起阴蔽。如来能悉颁宣无数恒河沙劫所行本末。亦复观察一切十方众生心之本末等无差特。说其本际当来亦然。心之所缘如来所睹。而演本无有过于此而无穷极。是为如来知其往古过去众生之心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佛之圣智不可称计。如来察于众生之行。心怀恐惧扰扰不安。周旋生死。某在某处。某从某来。本植德本志在佛道。或为声闻缘觉之乘。缘其种德承佛圣慧。悉识念之。是为如来而知众人所植德本因缘之报。应其根源而为说法。而令听者立不退转。各从本行心所信乐。使得其所。是为如来第八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劫之数, 无底亿垓, 世之锭燎,
   悉识往古, 又察己身, 及知众生,
   所观了了, 如掌中珠, 名字种姓,
   颜像亦然, 住此终没, 所周旋处,
   因何所缘, 而受其身, 其平等乘,
   演说彼法, 其有过去, 无量无底,
   众人之心, 所想念法, 所可由从,
   而其发心, 最胜大慧, 而皆知之,
   其中间心, 从古过去, 因人所行,
   安住悉知, 恒河沙劫, 称量本末,
   咨嗟讲说, 不得涯底, 当来无底,
   本际之源, 而为颁宣, 往古所行,
   其无俦疋, 慧不可尽, 世尊如是,
   圣慧如海, 若有众生, 立德求佛,
   设于过去, 奉敬最胜, 住佛神足,
   力无所畏, 悉念于此, 前世所作,
   世尊皆知, 众生所念, 如其往本,
   所种众德, 悉识于此, 住三乘者,
   成不退转, 解脱净道, 安住别识,
   过世善行, 一切众生, 无能思议,
   是为大圣, 第八之业, 以化众生,
   所度无底

彻视品第十八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以净天眼过于凡俗。皆见众生生者死者微妙瑕秽善恶祸福好颜丑姿趣安趣苦。如其众生所兴祸福报应之果。如其本末悉知斯实。其人如是。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毒害。谤毁贤圣坠于邪见。以此邪见所行事业。寿尽身坏堕于恶趣危害地狱苦恼之中。于是民人其身行善。发口言善。心所念善。不谤贤圣随其正见。则因正见所行快事。寿尽身散。便趣安处快乐世生。如来于彼则以天眼。如其方面观诸佛土。等如空界无边无际。思其法界而不可得。亦无所著。超过一切诸所句迹。其有众生受形类者。敢有现世皆见终没而复生者。其诸佛土今现在者。皆见有外散坏合成。又复所现诸菩萨众。悉复睹此尽终没。来就其生而复出家。或复所现坐于树下。成最正觉转于法轮。舍其寿命而取灭度。声闻解脱灭度。皆复见此缘觉之法。显示神足而为众生作祐。或有众生形不现者。外道异学五通仙人明所不睹。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所不能逮。如来至真。则以天眼悉睹此类。如来见于众生所有微神。根如车轮多于三千大千世界。其不现者不可称载。众生之界如是无量。浩浩昊昊无有崖底。如来天眼巍巍如兹。悉睹一切诸佛国土众生种类本末源界。何许众生。佛所应化而随律者。从其人本修行佛戒。寻立其前便化其人。余人在边犹不见知。是为如来第九之业。佛于是颂曰:

  “如来之天眼, 清净无垢秽,
   严治无量劫, 功德威神圣,
   睹见于十方, 诸佛土众相,
   所有及与无, 诸所可兴衰,
   彼所有众生, 有色并无色,
   归于善恶趣, 生上下中间,
   退没来受胎, 行恶堕苦恼,
   积德则安乐, 最胜悉知此,
   其诸菩萨众, 一切诸佛土,
   游步所作行, 出生弃家去,
   若在佛树下, 降伏魔官属,
   诸佛皆知此, 天眼悉睹之,
   若佛为法王, 逮上最正觉,
   所可转法轮, 度脱诸天人,
   为作尊佛事, 或复放寿命,
   若复现灭度, 佛亦悉睹彼,
   其听导师法, 思惟而修行,
   致尊清净业, 兴立无恼热,
   自闻于经道, 毁呰于生死,
   已度至彼岸, 最胜悉见之,
   其外道声闻, 缘觉及菩萨,
   天眼之所睹, 不究见生界,
   如来之天眼, 清净无垢秽,
   普见于众生, 微妙身神处,
   所现如车轮, 众生细妙身,
   多于三千界, 诸天人民形,
   生死若干种, 众生界如此,
   悉知天人想, 普为现佛道,
   如来所开化, 众生根通利,
   世雄在前住, 为说尊上法,
   余人在其边, 不见如来化,
   是为导师业, 天眼之势力

诸漏尽品第十九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皆尽诸漏以无漏心而修解脱。以智慧度已证神通而尊其行。生死已断建立梵行。所作已办知名色源。如来于彼以无漏慧。清净无垢鲜洁显曜。蠲除一切诸所止处挂碍之蔽。诸声闻众诸漏所尽。而有限碍未至止处。其缘觉者所尽诸漏。若有限碍于大哀行而无辩才。如来至真。所尽诸漏众行普会而悉备足。皆除一切诸所止处执怀大哀辩才勇猛而无所畏。威神巍巍无能谛察。一切世人所不能逮。一心一时而佥平等。如来至真。亦无罪业挂碍止处。威仪礼节亦无缺漏。犹如虚空而本清净。一切诸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当。功德名称。是为如来诸漏尽慧。不与一切尘欲挂碍而俱合同。是无漏慧住于坚固。为诸尘漏众生之类。讲无漏法。除诸所著而说经典。从不诚思而出生矣。众生由此而成众漏则受阴入。以故汝等观察而审。如来则为兴喻示本。而现其前如应说法。令知尘欲虚伪无实。使知如审以了真谛无受法者。是族姓子。如来至真第十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导师者, 为无漏慧, 明阐广普,
   清净无量, 所以十方, 以势超殊,
   堪任于此, 笃信遵道, 诸漏尽慧,
   谓声闻众, 不除止处, 缚在挂碍,
   人中之上, 为众导师, 已除止处,
   独无限碍, 其得缘觉, 亦复如是,
   无有大哀, 及与辩才, 有佛世尊,
   诸漏已尽, 以无尽慈, 辩才无量,
   清净尊人, 住无尽慧, 知其众人,
   诸漏所因, 缘其好此, 而与众生,
   不能晓了, 其应真迹, 最胜则为,
   愍哀此三, 讲无常法, 苦空非身,
   今此诸法, 本从无出, 了是若干,
   致尊佛道, 亦无有人, 及与寿命,
   号名为人, 所作亦然, 一切众生,
   猗此若干, 世尊兴愍, 故说解脱,
   又其安住, 不以懈惓, 亦复未曾,
   减损佛智, 以故最胜, 常怀殷勤,
   心恒怜伤, 颁宣经道, 佛业如是,
   伦匹若兹, 是为十方, 降伏外道,
   十力所住, 建立势强, 转无称量,
   殊胜法轮

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法。至诸佛法悉亦等之。故曰正觉。其计世俗及于度世。有罪无罪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有数无数。此二诸法亦悉等之。故成正觉。彼何故等以空故等。故曰为等。诸见自然以无想等。想自然故。以无愿等。三界自然故。以无想等。所想自然故。以无行等。行自然故。以无起等。所起自然故。以无依等。所依自然故。能如审等。三世自然故。以慧等。无明恩爱自然之故。以泥洹等。生死自然故。又族姓子。如来至真。于一切法如是平等。故成正觉。是故名曰平等正觉。如其如来晓了诸法成最正觉。如是建立住于大哀。便为众生。若干方便种种因缘。各为如应而分别说。则归命法因法而生。寻时灭尽苦恼之源。其此非师自称为师。不尊称尊。未成正觉自谓正觉。是故如来于此俦类独无所畏。超绝无侣而无伦匹。是为如来十一之业。佛于是颂曰:

  “于诸法平等, 由已成正觉,
   是故平等觉, 如来而普现,
   其凡夫之法, 佛法则亦等,
   所学不学法, 及诸缘觉乘,
   诸有世俗法, 及与度世法,
   诸善不善行, 泥洹一等类,
   解空及无相, 弃捐于诸愿,
   无生无所行, 等见于此事,
   等明如是业, 所说亦如兹,
   因此度众生, 是为大仙法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自知诸漏已尽。彼诸天人天上世间。无能讥谤如来至真敢言诸漏不尽者。所谓如来诸漏尽者。如来已脱爱欲之源。心解诸欲无所挂碍。又佛心者已度诸漏。蠲除一切尘劳之行无所挂碍。是故名曰如来至真。诸漏已尽故显现世。以贤圣慧第一真谛。无敢当前能遮蔽法雨。当令除灭秽修之行使其造证。以故曰尽。无有不尽。未曾生尽。以此名为尽。如来所尽。谓真谛者无所复尽。已无所尽此则无为。其已无为彼则无受。无在不在。此无处所。是谓兴立。成诸如来住无所生。是诸法住如法界住。此为应慧。如是应者。则无所应亦不灭度亦无所成。如是像法则不可得。诸漏形色亦不除漏。如来大哀住权方便。皆为众生而演经典使除诸漏。是为如来十二之业。佛于是颂曰:

  “最胜已尽诸漏欲, 未曾复有贪挂碍,
   人尊皆脱诸生死, 已断瑕秽无有余,
   安住皆弃诸无明, 未曾可得愚痴冥,
   人中师子诸余见, 是故无碍无欲尘,
   安住所说随其时, 皆尽诸漏无死生,
   究察诸法无所有, 岂能使尽复令长,
   其所尽者无伴党, 若已尽者假名尽,
   其有尽者二有为, 计彼又无于三相,
   住于此界无取作, 佛以圣慧度彼岸,
   晓了是以应说法, 是为安住十二法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悉了蔽碍尘欲诸挂惑法而无挂碍。天上世间诸天人民。无能堪任毁于如来言不应法。于彼何谓废退于法。又有一事令法废退。何言毁于如来为不为一。谓心愦乱不能专精。复有二法 ?一曰、不惭,二曰、无愧。复有三法?一曰、身行恶行,二曰、口出粗辞,三曰、意念毒害。复有四法。二行于四至不可至 ?一曰、[怡-台+龍]悷,二曰、嗔恚,三曰、触忌,四曰、愚痴。复有五法?一曰、杀生,二曰、盗窃,三曰、贪淫 ,四曰、妄言,五曰、醉酒。复有六法?一曰、无恭恪心,二曰、秘惜经典,三曰、轻毁禁戒,四曰、不随定意,五曰、不怀法念 ,六曰、憍慢法师。复有七法?一曰、自大,二曰、甚慢,三曰、重慢,四曰、是我,五曰、邪慢,六曰、过诸贡高,七曰、无能及我。复有八法 ?一曰、邪见,二曰、邪念,三曰、邪言,四曰、邪业,五曰、邪活,六曰、邪便,七曰、邪意,八曰、邪定。复有九法。谓九害恼 ?一曰、我所敬者而轻蔑之,二曰、今现轻蔑,三曰、将来党侵,四曰、我所憎者而敬爱之,五曰、今现钦敬,六曰、将来钦敬 ,七曰、曾侵毁我,八曰、今现侵我,九曰、将来侵我。缘是之故起恼害心。复有十法。谓十恶业?一曰、杀生,二曰、盗窃 ,三曰、淫劮,四曰、妄言,五曰、两舌,六曰、恶口,七曰、绮语,八曰、无明,九曰、斗诤,十曰、邪见。是为所行从不顺念。见应顺法而不爱乐。堕于颠倒立在阴盖。依倚邪见恩爱之弊。则失正法违远妨废。身口心行如来悉知。如其所知知诸蔽碍。所说如审。如是法者致于蔽碍。当除此法。已能除去故为说法。令诸众生去诸阴盖超然则出。是为如来十三之业。佛于是颂曰:

  “诸最胜晓了法, 其习此不得脱,
   著心怀不能舍, 谓不知羞惭者,
   身口意亦如是, 初未能将护斯,
   贪嗔恚痴恐惧, 犯杀生偷窃人,
   犯人妻妄语醉, 六失行七憍慢,
   说于八邪脱门, 皆妨废解脱迹,
   若不能制其意, 乃及十不善句,
   由不舍不顺念, 是等类未解脱,
   见随逐颠倒著, 而依猗放逸谊,
   不当习如是法, 可成兹人中尊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晓了贤圣所行。寻造平等尽苦恼。众生习善因是得生。若造平等便灭患害。假使诸天世间人民。不能障蔽如来正法。谓于至尊。不应众圣之所宗奉不任大道。佛永无畏。何谓所宗。谓一乘道净众生。有二法 ?一曰、寂然,二曰、所愿。复有三法?一曰、空,二曰、无想,三曰、无愿。复有四法。谓四意止?一曰、身意,二曰、痛痒意 ,三曰、思想意,四曰、法意。复有五法?一曰、信根,二曰、精进根,三曰、意根,四曰、定根,五曰、智根。复有六法 ?一曰、念佛,二曰、念法,三曰、念众,四曰、念施,五曰、念戒,六曰、念天。复有七应法?一曰、意觉意,二曰、法觉意 ,三曰、精进觉意,四曰、欢悦觉意,五曰、信觉意,六曰、定觉意,七曰、护觉意。复有八应法?一曰、正见,二曰、正念 ,三曰、正言,四曰、正业,五曰、正活,六曰、正便,七曰、正意,八曰、正定。复有九应法?一曰、第一禅,二曰、第二禅 ,三曰、第三禅,四曰、第四禅,五曰、虚空慧正受,六曰、以慧正受,七曰、不用慧正受,八曰、有想无想而为正受,九曰、灭于一切诸痛思想正受。复有十应法 ?一曰、离杀生,二曰、离盗窃,三曰、离贪淫,四曰、离妄言,五曰、离两舌,六曰、离恶口,七曰、离詈骂,八曰、离绮语 ,九曰、离嗔恚,十曰、无邪见住于正业。是谓应行。离于所生。是为诸善三十七品。合集戒品成于定品合于慧品究竟解品。通达度知见品成贤圣谛离于所生。复次所谓离于所生。谓修行平等贤圣之事。所谓应贤圣者。彼无法品若二不二有权无权。有进或退若生不生无受无舍。道所越度诸不平等二事之行。诸法无二。则如审慧修所依生。如来以此无所生行。为众生说。若能行此众生归斯寻尽苦恼。是为如来第十四业。佛于是颂曰:

  “近斯清净, 至不可量, 人所依猗,
   逮到清净, 最胜普闻, 而悉知之,
   已知经典, 乐说甘露, 至乎众善,
   无数诸法, 道品清净, 为佛世尊,
   勇猛习此, 而得解脱, 十力所演,
   无有所处, 如应顺念, 灭尽尘劳,
   方便等法, 无忧丰茂, 不依于法,
   不猗非法, 逮平等脱, 精进平均,
   其缘善德, 不依道法, 慌惚虚无,
   如空无念, 犹如幻化, 如梦所见,
   彼则得度, 生死所趣, 是为十力,
   所行之业, 人所获致, 于所周旋,
   是以大哀, 而度脱之, 兴隆慈愍,
   故无等伦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而无缺漏。智者愚者。得未误失所行正法。所以者何。如来至真身行无阙。则为至真平等之觉。威神巍巍端正殊绝。威仪礼节视瞻举动。顺于等行。被服法衣手执应器。行步进止往来周旋。经行坐立猗卧出入。郡国州城大邦县邑聚落。足不蹈地。千辐相文自然轮现。柔软殊妙香洁莲华而现乎地。如来之足践于其上。其有虫蚁含血之类。遇如来足昼夜七日而得安隐。寿终之后复生天上。其法衣被自然四寸不[打-丁+親]其体。随蓝之风不能动衣。其傍众生皆得获安。是故言曰如来之身无有缺漏。又族姓子。如来至真。有所演辞未曾有短。智者愚者。不能得便求瑕阙者。所以者何。如来至真所言以时。演辞至诚如实无虚。应谊合法顺如律教。所言平等言行相应。语无违失应不应时口所说者。皆悦一切众生之心。无有复重。谊理美要成就庄严。口演一音。悉应众生志性所念。各得闻知忻然解达。是故名曰如来至真言辞无短。

  又族姓子。如来至真心之所念亦无误失。而令智者及与愚者求得便者。心念法失。所以者何。如来常定无有不寂。怀众生类得其心本。除诸误失而为说法。是为如来十五诸业。佛于是颂曰:

  “其尊大人, 无有阙漏, 身行口言,
   胜心所念, 其世吼护, 无短无罪,
   愍哀入中, 怜伤等现, 欲求佛失,
   一切悉无, 以此经法, 示人令寂,
   使皆弃此, 诸瑕阙行, 是为最胜,
   十五之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有粗教。所宣音响而令诸魔及与官属。并外异学裸形露精殊别异术而得便者。如来无言亦无有声。离诸猗 著。如来难说一切众生。咸皆启受不以有为。亦复不处在于无为。如来身行靡不究畅。口言无短而今所行。人得其便不与世诤。是故如来无有音响。常顺空行。如来无我亦无所受。复无贪业离一切趣。是故如来无有诤讼。设无音响。因此蠲除众生音响。而为说法。是为如来十六之业。佛于是颂曰:

  “若闻咨嗟, 不以动悦, 若闻毁呰,
   亦不愁戚, 除诸所著, 亦无猗望,
   本修善行, 行无所著, 最胜谛修,
   常顺空行, 无我无受, 彼无憎爱,
   如其所住, 讲说经法, 是为至诚,
   所说尊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常念未曾忽忘亦无愦乱。意不迷慌而违远法也。如来常定为一切智诸通之慧。则以脱门定意正受以无能忘。普见一切众生心行之所住处。观察其本。便以应谊而为说法。不违法谊辩才开明。随顺无逆。其不忘者。去来今慧无所挂碍。咸见三世因其己身。自以其心未曾忽忘。慈愍十方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殷勤念济而为说法。是为如来第十七业。佛于是颂曰:

  “导师所念, 未曾忽忘, 顺从法禅,
   脱门为行, 一切众生, 志性所行,
   应其所之, 而为说法, 所分别了,
   未曾忘失, 达于三世, 应无所犯,
   设无所忘, 应其说法, 是诸大圣,
   所行之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心常静然无有不定。坐起行步卧寐饮食言辞寂然常以一心。如来至真三昧微妙所度无极。越乎彼岸。禅思一心初无阴蔽。普察众生诸有形类。行定者不定者。永无敢睹察如来思惟念所见心也。除其如来神圣所建。作其威灵乃能见耳。设如大圣常定一心三昧亦然。不可上下为人说法不复观察。所以者何。常见一切众生心故。佛之圣慧巍巍如是。不可攀逮。玄如虚空无有表里靡不通达。是为如来第十八业。佛于是颂曰:

  “佛无进退, 心常永定, 行步住止,
   坐卧寝食, 言辞寂然, 无能乱者,
   最胜常定, 莫敢迷惑, 八方上下,
   终无得便, 亦无敢知, 其心所定,
   因其所定, 为人说法, 常演道谊,
   是最胜业

大哀经卷第六,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二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若干想亦无众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来无若干想。如虚空土不可穷尽。不察众生而各各异。用其本净无若干故。察于诸佛无若干种。用其法界不可破坏。慧平等故。亦于诸法无差别想。用无欲故。如来不坏奉禁戒者。偏爱顺念。亦不毁呰于犯戒者。睹修道者不往肃敬。不尊道者不以弃忽。不计律教是我所也。永处邪见不轻忽之。如来至真所行平等于一切法。是故名曰如来至真无若干想。设无若干。则便宣此无若干想。开化众生令不各异。众想消除而为说法。是为如来十九之业。佛于是颂曰:

  “诸安住道, 无若干想, 一切最后,
   见诸佛土, 计于经典, 无各各异,
   诸大名称, 所行普等, 设奉禁戒,
   若毁失者, 众生易化, 若不可化,
   诸两足尊, 彼心平等, 开度众生,
   各怀贪相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有犹豫。所观察者悉见根源不复思惟。所以者何。如来大圣道德已成莫观不成。身行谨敕心怀柔软。戒禁鲜明智慧殊绝不当瞻觐。如来圣明不有超异也。佛以智虑常察普护。不从愚冥则由度世。不堕方俗迷惑之行。如来所护因从贤圣。不从不圣贤。如来所护。转于清净无上梵轮。愍哀众生而得自在。独步十方不从他人。而有所誉无有偏党。又其如来所观护者。无卒不暴常顺庠序而无错谬。若有所往得无受舍。已离于二诸所氾流。已度四渎称量一劫。思惟本末不能究尽。各各异所不念所。不知过去念无所娆触。不自现功。如是审实而无有异。佛悉究畅靡所不达。是为如来观察大哀巍巍若此。护诸众生具足说法。是为如来二十之业。佛于是颂曰:

  “如来所观护, 未曾有懈惓,
   善修其道谊, 卓然殊特行,
   其心身如是, 禁戒及智慧,
   尊上为大人, 所行常至诚,
   如来未曾怀, 猗著诸危害,
   亦无想诸念, 不为虚伪事,
   其所观护者, 真谛无华饰,
   便则以此谊, 为众生说法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有贪损。何谓为贪。唯乐善法。其善法者为何谓乎。如来大哀未曾损秏。亦不猗贪。咸于大哀所说经典亦无误失。不令众生从律贪欲而致迷秏。开化众生初不谬惑。不舍闲静。亦无所启而有违废。劝诸菩萨未曾喜忘。而于三宝恒不断绝。如来至真无所贪 著。圣明至真道德为乐。是故名曰如来正真。无有贪欲而致损秏。为诸众生颁宣经典。令其慕乐无上正真具诸通慧。是为如来二十一业。佛于是颂曰:

  “最胜常不贪, 慕乐善德业,
   慈哀施以法, 度脱于众生,
   喜乐济群萌, 随时而开导,
   最胜不损道, 劝不断三宝,
   无贪嫉嗔恚, 不从愚禁忌,
   由因诸通慧, 善慕经典教,
   见众生懈怠, 最胜化勤修,
   积无量慧业, 以此度群黎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于精进事而不损秏。所谓如来精进。云何谓开化众生。观察殷勤求之所在。因而度脱不遗一人。于听经典常令清彻。是为精进。如来至真。如是比像得诸听经。为诸应器一劫不倦。因而听采甚深法者。大圣宣之一劫不废。为说经典离于食馔将护众生。如来至真以一人故。于恒河沙诸佛国土而独游步。从如开化令发道意。如来身心及口所言不以懈倦。身心静然无有闲据。如来方便精进勤修靡不咨嗟。因随平等则以精进。化乎众生至圣解脱。其致道真。乃至申畅如来功勋。是为如来二十二业。佛于是颂曰:

  “其人中师子, 因精进之力,
   以此精进力, 常而咨嗟之,
   其精勤势力, 未曾有损秏,
   所演说经法, 用应法器故,
   安住所精进, 无能究畅者,
   其身口及心, 初未尝劳倦,
   已精进平等, 一切无罪亹,
   其意怀愍哀, 常为众生说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意之所念一切未曾而中忘也亦不损秏。如来所念竟无中废。所以者何。族姓子。从初得成至最正觉道。以普见一切众生过去当来今现在心之所怀念。悉忆识之不中忽忘。永存普达众生之行。如来未尝复重惟极遣慧往察。如来所念实无损秏。入于众生三处诸性。入诸人根观众生行。如来所兴不有观察亦不思惟。而为众生讲说经典。豫知时节进退迟疾。而为分别授其决矣。所以者何。其意永存不中忘故。如其心定因无所忘。识念众生寻为说法。是为如来二十三业。佛于是颂曰:

  “世雄所念, 心未曾忘, 又最胜尊,
   不忆重思, 其所游步, 如成正觉,
   知众生心, 无有遗漏, 亦复未尝,
   猗于识知, 见于众生, 久长性行,
   令其建立, 无有事业, 人中之尊,
   为众法王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失定意三昧正受。一切诸法无有偏党。诸法如审。何故如来不失定意。用修平等无卒之故。三昧亦等故。如来等于欲际。无欲之际亦复等矣。如生死际等。泥洹际亦复如是。以平等故。故能正受此之谓也。赞于如来三昧不忘。所以者何。则于平等无忽无忘亦不退转。如来定者不合于眼。亦复不合耳鼻身口意而同尘也。诸根不定。其三昧定不依地种。亦复不依水火风空。亦复不怙欲界色界无色界。不慕今世不恃后世。无所著故。故不损耗。是故名曰如来至真定意不忘。亦为众生讲说经典。令应法器致乎定意。是为如来二十四业。佛于是颂曰:

  “最胜为常定, 定意不损耗,
   等顺一切法, 正从佛定意,
   不猗地水火, 风欲色无色,
   大圣不著此, 故不损三昧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智慧未曾损耗。何谓为知。敬达诸法无所不通。慧不仰人。为他众生班宣圣智。方便随时所决无尽。明了一切章句显迹。令入一品住所说经亿百千劫。假使来问去来进退。为决疑网靡不坦然。其慧遍入宣畅三乘。剖判归趣。以诸众生八万四千行。则为讲说八万四千诸经法藏。是为如来智慧无极无量无尽。所说无限慧不损耗。亦为众生显示如是无尽智慧而为说法。是为如来二十五业。佛于是颂曰:

  “佛正觉智慧, 现在志慕乘,
   善宣分别解, 自在度无极,
   为众生说法, 从本性所乐,
   则以一文字, 入无底章句,
   知于众生行, 所察无边际,
   则为此等班, 八万四千藏,
   安住之所宣, 智慧无损耗,
   是为十力业, 故号人中尊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解脱无有损耗。何谓如来说。诸声闻因声而脱。其缘觉者由了因缘而得解脱。诸佛世尊。皆离一切挂碍诸二而得解脱。所以名曰解脱者何。无过去界不与当来。诸界合同不住现界。其眼于色离于二受。名曰解脱。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离于二受而得解脱。心所依倚心本清净而悉了之。故曰发心之顷成无上正真道。如来随时为诸众生讲说经典使离猗受令无所著。是为如来二十六业。佛于是颂曰:

  “诸声闻众, 依音解脱, 诸缘觉学,
   因缘为慧, 过诸挂碍, 无垢如空,
   是为诸佛, 无依所猗, 其心系在,
   于过去事, 清净解脱, 是为执心,
   如应解脱, 察众生根, 开度众生,
   不令损耗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知于过去一切身行所可造业。其本明识而不废退。如来所睹诸胜所行。因其随时而化众生。有所讲说而度群黎。默然亦度。饮食亦济。威仪礼节显示众生令随律教。或复现于三十二相。因而得救。或以自示八十种好。因而得度。或复欲观如来顶相。威神巍巍不得谛视。光踰日月超绝无侣。因益喜悦而从得度。或有众生趣来见佛辄随律教。或演光明睹其曜晖而得济度。或见经行举足下足悦而得济。或入城郭从其还出令受开化。诸佛世尊。举动进止威仪礼节。皆以此事益于众生。靡不受化未曾唐举。是故名曰如来至真。一切身业本慧[番*去]党。靡不有益而不损耗。是为如来第二十七业。佛于是颂曰:

  “其目睹见, 威仪礼节, 行步所入,
   若复还出, 诸相种好, 及顶威曜,
   以此开化, 而度众生, 导师假使,
   演其光明, 无数群萌, 亿载安隐,
   见其威曜, 则随往教, 诸两足尊,
   常修此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口所演业。皆为慧党晓了自在。所以者何。诸佛世尊所说经道。悉为应时所说无虚。善哉随宜。所可宣言至诚无欺。无有罪舋。举动安详而不卒暴。离于粗疏未曾荒迷。常怀质直无有谀谄。初不恶口不演粗辞。无所猗 著口言柔软。进止应法不为羸弱。性不飘飖亦不狭劣。不为杂碎行步安谛。发言和雅其声柔软。音响香美。择言徐语舒缓时出。辞章粲丽滋味具足。无有犷[革*卬]言无疾病思而后语。自护己身。所为应节。心念随时。灭其贪欲而除嗔恚。烧其愚痴降伏诸魔。危害众恶疗治诸疾。别其义理悦智者意。音如哀鸾声如天帝。其响哀和亦如江海。声靖如地。如雕鹫王命诸眷属。其意安隐如须弥山。所发言辞殊赤觜鸟。其声慈愍犹如鸳鸯相呼和时。亦如雁王将导营从。亦如鹿王鸣呼官属。又如箜篌琴筝箫瑟鼓吹。应节吹呗吹笙发音。斯音相和各各悲快。佛之音响柔软清和。过于彼节百千亿倍。深奥微妙声无秽浊。闻者入耳心中欢然。积累德本。所宣章句不可穷尽。随时应宜前后相副。不失句义合于法句。各从方便不违时节。见一切人诸根增减。而为说法。布施庄严将养戒禁。常令严净。合集忍辱。精进超殊究畅圣业。观察智慧云集慈心。不厌愍哀其喜显曜。不释所护建立三乘。不断三宝别三峻聚。净三脱门。所修至诚斑宣智慧。为诸明者不见诽谤。诸贤圣所咨嗟。志玄旷如虚空。一切功勋悉为备足。告族姓子。如来言辞发教应节。巍巍如是。复过于此无可为喻。是故言曰一切所说。如来言辞慧响超殊。越诸言声。三界无逮最为慧上。靡不应命而顺从者。是为如来二十八业。佛于是颂曰:

  “无等伦言辞和, 以无垢超诸德,
   发一响入诸声, 响周遍诸三千,
   令声闻听其教, 缘觉乘亦如是,
   或有闻广其志, 发其心求佛道,
   其闻慈如次第, 各畅辞不错乱,
   若讲说殊胜法, 又其心无退念,
   犹如山之呼响, 应其音而来报,
   人中上言如是, 所演说悦众心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皆如一切众意所念。取为慧党靡所不达。所以者何。察于如来无心意识。初无想念而有进退。以慧照曜消化众冥。其如来慧。普至一切众生心念。亦复遍入存一切意。超诸群生其识所念。诸消化法。其三昧定无所依仰。越于阴盖。离十二缘起之行。永舍三念。去于臭秽。降伏魔事。去虚伪列谀谄之秽。舍乎吾我。除去无明愚冥根株。净修道业心如虚空。而无想念不坏法界。告族姓子。如来至真。其心意业慧党若兹。是为如来二十九业。佛于是颂曰:

  “不当称最胜, 两足尊圣心,
   积累众圣明, 导师业清净,
   此安住之慧, 处在众生性,
   普入靡不周, 在自然法界,
   禅定意如是, 一切善备悉,
   其察心意识, 一切无想念,
   已过诸魔界, 超于危害业,
   自然如虚空, 离垢无所在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知于过去慧无挂碍。其所睹见智无损秏。所及云何。其诸过去诸佛国土。合者成者。皆知其数多少进退。其土所有草木山谷诸药丛林。悉分别之。其佛国土所有众生。蚑行喘息身形种类。悉识知之。人民言语音声种类。蜎飞蠕动悉晓了之。彼土前后诸佛兴出多少之数。悉亦演之。诸佛之所斑宣经典卷数多少。有所显照亦悉畅之。化诸声闻其限若干。开诸缘觉入其律乘。悉亦识之敢可劝导。为菩萨学。使发大乘无上正真。亦悉具足。其佛国土所有好丑言教行迹。转相瞻侍亦悉恤之。其比丘众言行举动。上下相顺进退之宜。亦悉别之。有睹寿命长短久存中夭。亦复晓之。复知随法建立年岁。亦识喘息长短好丑。饮食衣服所止居业。如来悉知。过去众生。终始周旋所当往生。诸根若干其行不同志性各异。所怀心意境界殊特。其心悉畅而不中忽。心念多少好丑善恶。如来悉知。其数之限则见目睹。不以二慧而复再思。如来至真亦不遣心。追推过事而推知之。以慧心悉睹豫见。不复重念。其慧如是巍巍无量。见众生性。不中有废而为说法。是为如来三十之业。佛于是颂曰:

  “佛之圣明慧, 无限无挂碍,
   在诸佛之土, 而斑宣经典,
   劝诸众生界, 令笃信佛道,
   诸佛国土中, 其所行进退,
   诸人民根原, 志性所归趣,
   所有药草木, 音响之好丑,
   过去心名何, 诸所可造行,
   平等觉悉达, 睹见如所有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知于当来而无损秏。慧无挂碍皆睹悉达。云何知之。于当来世所当兴成若复毁坏其合若散。如来悉知。劫起所烧。其水色何等像类。其佛国土当还复者。其地广长阔狭远近。尘埃之数。一一佛土。诸佛所兴教化群黎。诸声闻数缘觉之众诸菩萨等。饮食衣服所止居泽。出入喘息行步举动。所可游居威仪礼节。一一如来所化众生。立于声闻缘觉之乘。若学大乘。如来悉知。一一佛土诸众生类。当往生者。其心生念若干之数。诸念所灭。如来悉知。皆达此已。如来不复而重思念。心察怀抱观于当来。常睹悉见。而为众生广说经道。是为如来三十一业。佛于是颂曰:

  “于当来世, 世之所有, 当所合成,
   若复毁散, 刹土众生, 诸佛之数,
   其佛正觉, 皆成此数, 其心未曾,
   而有忽忘, 其意观察, 普达当来,
   而为众生, 应时说法, 是两足尊,
   之所行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或见现在而不损耗。其慧所睹无所挂碍。所见云何。知于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多少之数。诸现在诸佛所现在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之数多少。星宿形像进行运转。为有几所。现在一切树木药草山林溪谷。十方土地境界远近。国中尘数。悉明其限。十方诸水以执一毛。揾取水知有几渧。十方诸火境界兴焰。若复衰灭存亡所在。亦悉达之。十方诸风所由形色。所从因出往来周旋成败增益。亦悉知之。十方虚空迥远悠邈。其里亿数无边无际。佛悉知之。无有不及如毛尘者知于现在三品之行。众生之界。进退难易。根本深浅。受教迟疾。佛知现在地狱众生所犯殃舋。罪适归此其所因由。从其中出。当所生处。复知方便所用除殃。又知现在众生之种蚑行喘息蠕动之类。所因行业而堕此难。了其所便可除殃罪。当所生处。复知现在饿鬼之界。所因悭贪而堕此患。所当因由方便除罪。决所当生。知于一切现在众生心所怀念所为尘劳爱欲之病。复知离欲无尘秽者。又知现在一切众生当以何律而受开化。或复有人不从往教。缘知诸天生天上意退没所归。佛悉知之。如是本末初未曾念。二慧重思入于无二。而为众生广说经法。是为如来三十二业。佛于是颂曰:

  “诸最胜慧, 普靡不周, 无限无量,
   不可思议, 等如虚空, 虚无无喻,
   一切世间, 所不能逮, 其于十方,
   一切众生, 诸所现在, 当所造行,
   如来悉知, 睹其根原, 是诸佛业,
   见悉究畅

如来道品第二十二

  佛复告族姓子。是为如来所行道业。如来以此所行道业。开化众生。以无言辞而演文字。难当难成。又族姓子。如来至诚。无有羁学能禁制者。其业无量不可思议。诸天龙神及世间人。无能计会称载所知。初无所言而文字现。难是难及无能抑制。遍诸佛土定意周普。现诸正觉皆已超越。无诸邪业无所想念。犹如虚空三昧平等。察诸法界而无差异。所以者何。诸佛世尊所可宣说无有若干。所因兴出无有偏党。等诸众生国土亦然。所说悉同道神不别。解脱无异。所至灭度亦无若干。又族姓子。如来至真有诸法界为一种味成最正觉。于众生界无所蔽碍。善权方便以无碍法而悉明了。则为众生转其法轮令不退转阿惟越致。譬如族姓子。上工珠师修于清净无垢宝珠。重治令曜。手执此珠宝。举 著浊水令水凝然。去浊就清。不复勤而劳其功。然后则出著于食味。上于瓶瓮。若于钵器。令其中水皆使清澄。所劳功夫不足言耳。然后服 著大药味中。以微细重而重洗之。所洗已净去诸刺蕀。是则名曰夜光宝珠。如来至真亦复如是。察诸众生瑕秽境界。为演无常苦。空非身悲哀辛酸苦毒之灾。众生迷惑爱乐生死。苦恼患厌尔乃令入贤圣法律。如来精进于彼无难。然后乃达空无相愿。如来以慈而开导之。所勤精进而无所著。便次得成于不退转。斑宜经道三场清净。何谓佛界。而令众生来入其境。已得越度入如来法。故曰无上众祐之要。是族姓子。以此因缘。当作此观。如来至真所入三昧不可思议。修乎平等达于三世。不断三宝。如来于彼不可思议。住于道业犹如是空。其身自然无能逮者。现形一切诸佛国土。而于诸法永无所获。不择自在随其音响而教化之。若为众生宣经典时。皆离一切心诸所缘。而悉知见众生心行志性所趣。诸菩萨众志操清净。诸佛世尊。以此等故兴出世间。是族姓子。是为如来至成之谊。由无本业。谓无所住而不违远。亦无懈息。授菩萨决不断言教。是利名曰如来道业。佛讲说此如来业时。十方无量不可计会无数佛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诸界。雨天华香。其宝清净佛师子座。诸来集会大声闻众。天龙鬼神犍沓和等。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咸共听闻如来宣此道业法典。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善心生焉。各各赍持若干种华名香杂香华鬘涂香衣服幡盖及大幢幡。鼓诸伎乐琴瑟箜篌。供养如来。取头上宝而以散之。或赍麻油。或执雷音。或取其发。或脱宝璎以珠 校饰。或明月珠。或怀月珠及解脱华。或持无瑕精洁之供。或获印绶原赦之养或有宝果或以鹰鸟。或以綖缕。或寂然物不猗空物。或头宝璎。或颈 著珠。或手或脚所有庄严。而供养佛悉遍散之。或复又取夜光宝珠。或复又取紫磨宝饰。以散其上。或马藏宝天帝殊绀大青宝珠火色宝珠。月光宝珠若干种色。瑰异奇宝以供养散。紫磨粟金杂碎白银。本榓杂香。儋堂杂香。栴檀杂香。黑妙杂香。丹赤真珠。似人杂香。而自退漏雨散。及诸天华。加雨意华。无极意华。月度月华。柔软音大软响华。其华曜目。大地陆地诸华。其轮离垢而有百叶。或有千叶。或百千叶。其光远照香悉周遍。其香美妙洋溢所观靡不欣乐。其光照曜执持其焰。其色无量文饰交露。青莲芙蓉诸所杂华。而自然堕。又复雨地须蔓那华。思怡无忧华瓶。梧桐舍 著。徐详平顺而雨此华。箜篌乐器箫成鼓吹。鼓舞诸伎自然而鸣。又复加雨诸天华香杂香众宝璎珞宝珠衣服卧具。其诸十方来会菩萨。踊住空中。自投其身用供养佛。适各投身不惜躯命。应时空中。周遍自然覆宝高座。有宝交露。垂无央数诸珠璎珞。周遍 校饰。紫金杂厕其饰殊特。诚非世有。出若干种诸宝莲华。一切所有珍宝璎珞。一一枚珠各有无数不可称载化菩萨现咸悉共见。诸菩萨出适来出已。绕佛七匝。则复还坐于宝莲华。十方无量诸异国土。不可称计诸佛世尊。一一诸佛各各一切共嗟叹之。其供养以经典之要。以供养故致于清净。各共叹德穷劫不竟。供养法故。佛以威神遣诸弟子。诣此忍土所赍供养。入此忍界。其宝庄严超踰于此。严饰宝座殊绝难及。彼时大会无数众生见是变化。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称载诸菩萨众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于时世尊。周匝遍察诸菩萨众。汝等正士。谁能堪任。如是比像清净庄严。菩萨所住所当建立。如来至真。意所遣使在遍止宿。将护视之无有思想。亦无音响。所敷氍[叟*毛]毾[登*毛]之具。弥勒如来成佛已后。十六年中当坐于此净宝高座。是为菩萨行愿归趣。名无盖门大会法品经典之要。亦当广布分别其谊。彼时所会一切菩萨。亦当兴发供养此法。弥勒如来及于贤劫诸菩萨众。于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变动诸法王。即从座起。于莲华上右膝长跪。叉手白佛。唯然世尊。我能堪任。将护于此清净 校饰。止息其边无有思想。精勤一心而不懈废。侍于弥勒至成如来。常供养之。及于贤劫诸如来众至真等正觉等。时有魔天。名曰所作所立坚强处。将四域来在彼会。谓变动诸法王菩萨。族姓子。其器云何。为何等类而用其器。受此严净令不毁散。变动诸法王菩萨。答所作魔。族姓子知。一切诸器皆归坏败。无常存者无所堪受。唯有空虚而可不毁。无所妨废。于诸器中最为高尊。仁行当宜谛察我身。目无得眴。必能睹见于无极器。时所作魔。观察变动诸法王菩萨。谛视其身而目不眴。即见变动诸法王菩萨脐中有水王光明世界。何故名曰水王光明。其佛世界悉满众水。周遍国土。若有遥视如一大海。彼有如来。名曰乐莲华首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淳诸菩萨为说大乘。其水界中又有莲华。名宝庄严。其彼如来及诸菩萨而坐于上。时所作魔叉手而立。稽首归命变动诸法王菩萨。变动诸法王菩萨。谓所作魔。仁君。岂见诸菩萨器。答曰已见。其器无极。报曰是水君能任受。如是像无极天器。亿百千劫那术诸劫数之报坏。于此庄严 校饰。终不枯竭。无能消化。时所作魔。稽首礼佛。唯愿世尊。我本亿念志在杂碎。未见于此诸正士等。未得闻是经典要时。欲得成声闻缘觉而取灭度。今日又见变动诸法王菩萨威神巍巍。闻此经典感动变化。诸建立至意。当发无上正真道心。如今所作不敢违废。于最正觉愍伤众生。多所安隐多所将护。假使吾身于江河沙劫地狱见煮。然后乃成无上正真。虽遭此厄不以为患。不舍佛道。时佛咨嗟所作魔曰。善哉善哉。汝身乃为大道之故。一心被服弘誓大铠。今仁如此建立志愿。所誓必果。

大哀经卷第七,
   

八总持品二十三

  时有菩萨名师子英。在会中坐。问总敖王菩萨。唯族姓子。菩萨所立。于何总持而皆受持。诸佛所说所演经典不可穷尽。则以善教悦可众生。靡不忽然如冥睹明。 总敖王菩萨。报师子英。菩萨所住此八总持。悦可众生使得开达。其慧无穷。何谓为八有总持。一名净光音。二名无尽法藏。三名无量退进。四名海印意。五名莲华严。六名入。无碍印。七名入分别辩。八名建立佛庄严。是为八。菩萨住此有所畅说。悦可众生。时师子英。复问 总敖王菩萨。仁族姓子。宁可屈意垂哀一切。复重解此八总持谊广演其旨。设诸菩萨闻此总持。所得辩才必当勤学。总敖王曰。族姓子听。今为仁说八总持谊广散所归。何谓净光音。假使菩萨住此总持。其所入门无所挂碍。甚为鲜洁归乎坚要。其意正立而说经典。其音通彻闻一佛国。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诸佛国土。或百或千。其音教告诸佛国土。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千亿诸佛国土。闻其音教。或复通彻无量无际诸佛国土。从意所乐。欲令音教通乎几何诸佛国土。多少无极悉能堪任。恣意所欲一师子坐。而为十方一切众生。讲说经法。欲令二十里众人得闻。或三十里。或一须弥。或至梵天。从其众生本意应说。处师子床建立其志。为诸众生讲说经法。悦可其心靡不开解。身适处于师子座已。十方诸佛皆现其身。诸佛说法皆得闻之。适闻已后得总持力。悉识念之未曾复忘。以斯法典解达其谊。其所说法诸可听受。无能遏断。入于一文音响之事。皆能演说一切文字。普入诸响诸因缘句。入文字故入无量门。说于诸法无有来相。诸法无处无所住故。诸法自然无反覆故。诸法怀来无所到故。用清净故。诸法无根。用无有处所生无生故。诸法无边无所成故。诸法无尽无所住故。诸法无生无所行故。诸法不起无所作故。诸法不有无因缘故。诸法不乱无等御故。诸法不灭无有生故。诸法无行无所愿故。诸法无戏。无有想念应不应故。诸法无言永入无行故。诸法无教。用有所说而有失故。诸法无嗔无有恨故。诸法无想无所著故。诸法无念无有虚故。诸法无猗无所望故。诸法无诲于空等故。诸法无辞用无思故。诸法无究无师主故。诸法无生无有教故。诸法悉净无有来故。诸法无我我自然故。诸法无人甚清净故。诸法无寿无长存故。诸法无命入于谊故。诸法实空于内寂故。诸法无想。其本际者无有际故。诸法无愿无所受故。诸法无行用无为故。诸法无为。以越所起章句行故。诸法不坚无所依故。诸法无著无所习故。诸法自然用无身故。诸法无作所作净故。诸法无业无所入故。诸法无报无所合故。诸法无合无所坏故。诸法无舍无所取故。诸法无眴不可捉故。诸法无获无所指故。诸法无触无所造故。诸法无漏无流处故。诸法无有志无成故。诸法清净无[番*去]党故。诸法无属无若干故。诸法无色四大无常故。诸法无痛无所遭故。诸法无想越众念故。诸法无行离诸欲故。诸法无识无所慕故。诸法无界如空等故。诸法无舍越诸界故。诸法无境无所由故。诸法无贪无所想故。诸法无像无处所故。诸法无形无所降故。诸法无浊除诸愦故。诸法无忆无所执故。诸法无想无有二故。诸法无岸度界迹故。诸法无怙离所在故。诸法无常缘不诤故。诸法无名无所怪故。诸法无杂各随行故。诸法无住无所存故。诸法无烂无所烧故。诸法无恶离诸恶故。诸法如水洗诸垢故。诸法无灾甚清净故。诸法甚清净不可数故。诸法无计无所著故。诸法无求无有动故。诸法无摇不可震故。诸法无为与空等故。诸法虚无无所为故。诸法无根无所行故。诸法无现无所曜故。诸法无照舍诸明故。诸法无比无有邪故。诸法无偏等慌惚故。诸法无冥无所视故。诸法无晃无部党故。诸法无罪离于舋故。诸法歌颂作善业故。诸法入虚用侵欺故。诸法无进无所立故。诸法无见无有类故。诸法无有尝无有味故。诸法无柔无细滑故。诸法无识无诸法故。诸法无缘离心意识故。诸法无惟道平等故。诸法本净。以灭诸入不复生故。

  如是族姓子。菩萨已逮净光音。于诸因缘文字章句。咨嗟其谊。若于一劫复过一劫。颁宣经典。不舍诸缘文字章句。随时所应不以为难。取要言之。一切诸文各各诸字。以一一文为众说法。于彼文字而无穷尽。善住法眼谛演辞谊。其言粲丽。于是菩萨住于总持。究畅清净威仪随时。辩才鲜明其心显曜。遵修慈心。其所布施亦复清净。法施衣食俱无所吝。其戒清净行无缺漏。忍辱清净心不怀害。精进清净造安隐业。一心清净寂然无冥。智慧清净舍于闇昧。广有所照其业清净。无所违失。其目清净三眼无垢。其耳清净得天耳听。闻诸如来所讲说业。其鼻清净。闻于如来戒法之香。其舌清净。无可意味志道法味。其身清净。所生一切不为胎垢之所沾污。其心清净。善权随时普入诸法。其色清净相好庄严。所闻清净。悦耳之音而无乱响。其香清净。戒闻施香所见被熏。其味清净。味味复味成大人相。细滑清净。手脚柔软犹如幼童。其法清净逮法光明。其意清净。所闻经法怀忆不忘。其志清净越魔径路。行步清净。普入深妙无极经典。菩萨已住于此总持。自恣从志告诲教授。几何佛土光明所照。其数亦然。又其光明。演出一切十方诸佛所演法教。以用逮致于此总持。因得殊特无言辞故。是族姓子。净光音总持也。所可演出。若有所入所可称说。不可限量。此净音总持。分别所趣不可思议。言辞无极所决无限。所摇方面旷而无际。入无挂碍。

  佛言族姓子何谓无尽法藏总持。谓色无尽。以色无常故。曰无尽说色无常。以色苦故亦说苦恼。色无我故亦说无我。色寂然故亦说寂然。色恍惚故亦说恍惚。色如沫故亦说聚沫。色如幻故亦复说幻。色如野马故亦说野马。色如水月故亦说水月。色如梦故亦说梦。色如呼响故亦说呼响。色如形影故亦说形影。色如照面像故亦说面像。色无有故亦说无有。色无学故亦说无学。色无究竟故亦说无究竟。其色空故亦说于空。色无想故亦说无想。色无愿故亦说无愿。色无行故亦说无行。色无生故亦说无生。色无起故亦说无起。色本自然故亦说本自然。色用本无故亦说本无。色过去自然故。亦说过去自然。色当来自然故亦说当来自然。色中自然故亦说中自然。色憺怕故亦说澹泊。色静嘿故亦说静嘿。色无游故亦说无游。色无戏故亦说无戏。色不可思议故亦说不可思议。色无貌故亦说无貌。色无体故亦说无体。色无人故亦说无人。色无寿故亦说无寿。色无命故亦说无命。色无养故亦说无养。色愚騃故亦说愚騃。色不仁故亦说不仁。色无神故亦说无神。色如束薪故亦说束薪。色如草木墙壁瓦石之类。故亦说草木墙壁瓦石之类。色如诳相故亦说诳相。色为四大故亦说四大。色无声故亦说无声。色无教故亦说无教。色不可得故亦说不可得。色念净故亦说念净。色缘起故亦说缘起。色无断故亦说无断。色非常故亦说非常。色如屋故亦说如屋。色无痛故亦说无痛。色从罪福生故亦说罪福。色法界苦故亦说法界。色住法界故亦说住法界。色于本际法界而无动故。亦说本际。色无我故亦说无我。色无受故亦说无受。色无载故亦说无载。色无念故亦说无念。色无怯故亦说无怯。色无量故亦说无量。色无边故亦说无边。其色于道本清净故。亦说道净。色空等故亦说空等。色于泥洹本清净故。亦说泥洹清净。举要言之。五阴六衰诸法诸名身形句迹。径路偏章及诸识身。悉入一音之所显曜。说无尽慧。计是四大宝藏之箧。所咨启慧亦不可尽。其宝藏箧圣法经典。亦复游入于无尽慧。所颁宣智。是为无尽法藏之总持也。一切诸所讲说宣传。若于一劫复过一劫。咨嗟此德无尽法藏犹不可尽。

  佛告族姓子。何谓无量退进总持。于彼回旋断绝计常。而反其流。十二缘起从无明缘而自致行。从行致识。从识致名色。从名色致六入。从六入致更。从更致爱。从爱致痛。从痛致受。从受致有。从有致生。从生致老病死。从死致于哀泣忧戚所不可意。从致五阴大恼之患已除无明。行识名色六入更爱痛受有生老病死啼哭愁戚。不可阴意大患永除。彼从无量宣无限门入于无底。是故名曰无量退进之总持也。亦受亦舍故曰回旋。无受无舍此之谓也。亦起亦灭所以回旋。不起不灭此之谓也。与尘劳合而致诤讼。所以回旋。反本清净无著放逸。此之谓也。于一切法而有所行。受应不应念与不念。所以回反。无想无念无应不应。此之谓也。因缘诸见所以回反。断因缘见此之谓也。名之与色所以回反。无名无色此之谓也。有为无为所以回反。净于三场此之谓也。有内有外所以回反。不住于识此之谓也。罪福报应所以回反。无罪福报此之谓也。善与不善所以回反。永无所行不处善恶。此之谓也。有漏无漏所以回反。无有二事此之谓也。殃舋所蔽尘劳之冥所以回反。本净自然此之谓也。计我不我所以回反。其际清净此之谓也。生死泥洹所以回反。诸法泥洹其源静然此之谓也。是族姓子。说无量总持进退无底。若有菩萨。住是无量进退总持。志无所生达法无起。于无央数百千劫中。讲说经典不能究尽。总持之慧其谊微妙。此无量退进总持。若入中慧有所宣畅。则能觉了清净道门。照曜幽冥靡不亘然。

  佛告族姓子。何谓海印意总持。犹族姓子。诸四方域世界之中。诸有形色。又其像貌山谷树木。诸所生草众药之类所有形貌日月光明明珠水曜焰电。诸有像貌。州城大邦郡国县邑居舍屋宅。所有像貌。园观浴池川流泉源。入流行色生活之业。自睹形像好丑善恶。中上下貌一切诸色。及与归之。皆依大海而不别异。是谓大海。菩萨若住此海印意总持。等印一切众生之身。亦复等演文字之教。以等心印而印众生。十力诸佛。口演所宣无极大法。此典皆从菩萨口出。佛印见印。所说法者忻而无限。讲诸法印。慧无所印。所可讲说。悉如来印分别众谛。其无印者。永无所行心。自然寂。其离印者。得离欲法清净之行。其度印者。所演究竟靡所不通。其号印者。皆宣名物各各畅了。其乐印者。除去欲贪放逸恩爱。其十印者。具足十力。其被恐印者净除诸意。其烧咤印者舍于烧热。其六印者成六神通。其左披印者弃捐左道。其审印者说于真谛。其如印者所行如实。其哆印者蠲除一切诸所根本。其迦印者离所作业。其娑印者宣畅至诚。其现势力故。其生印者度生老死故。其志印者谓意清净故。其界印者不坏法界故。其寂印者具足憺怕故。其虚印者。虚静空无无不可尽故。其尽印者。消化尽想慧无起故。其立印者觉意谛住故。其知印者。别知一切众生类故。其普印者。而悉颁宣诸所兴衰。其有印者。觉了分别所有无有。其贪印者。消除贪淫嗔恚愚痴之忌难也。其己印者。己身已通而成正觉。其自印者身自解故。其旦印者。旦自释舍诸所猗相。其数印者灭遣根源。其处印者。则于处处如有悉知。其无印者无有若干。其果印者逮得果证。其阴印者除诸阴盖。其疾印者离邪疾故。其施印者。得成施戒香熏故。其坚印者。已逮断坚刚强性故。其究印者。究畅文字摅其根源。如是族姓子。菩萨说法演若干文。悉知一切文字印说。是为海印入总持门。

  佛告族姓子。何谓莲华严总持。菩萨大士若入众会。在所住处辄为说经。设有所宣。于时于彼即生莲华。其色殊妙。菩萨适坐于莲华。逮虚空中则雨莲华。又诸莲华各各演出若干种音。讲说经法唯说深谊。无有杂句严饰之教。攀引典喻正典上要。分别谊归。十二部经 ?一曰、闻经,二曰、得经,三曰、听经,四曰、分别经,五曰、现经,六曰、应时经,七曰、生经,八曰、方等经,九曰、未曾有经 ,十曰、譬喻经,十一曰、、住解经,十二曰、行经。其所演法。若有听者辄尽众苦。菩萨如是自然精进。不释常定。于时莲华所演经典。适断众苦便行佛事。又其菩萨一切毛孔。悉出光明化为莲华。诸莲华上各化菩萨。诣于十方不可涯底无数佛土。奉现诸佛。是族姓子。名曰莲华严入总持门。佛复告族姓子。何谓入无碍总持门。假使不舍一言辞已。至二三四乃至乎千。所生之处常不忘之。或亿百千种种之说悉能识念。为众宣畅世世不忽。诸根和悦颜色殊绝。与众超异悦可众人。无有恨乱或能所说闻于。无量江河沙等诸佛刹土。或能通畅如佛国尘诸佛国土。于是所演诸法门者。随时方便。又彼法门。一时悉遍诸佛国土满中尘数诸世界也。或二三四。或五至十百千无量。所说应声亦无所著。则无所住。其音柔和合众人心。辞美随时其谊雅妙不失其节。莫不忻豫入无碍门。

  佛复告族姓子。何谓入分别总持。晓了其谊。所宣旨慧而不可尽。分别法者。所宣正慧亦不可想。随时分别。所说明慧亦不可穷。分别辩者。所宣正智亦无涯底。菩萨已获如此慧者。其于东方所有众生。悉能合会集在一处。各各随意言语各异音声若干。从其宜便所知多少。来难菩萨悉能发遣申畅其谊。南方西方北方。四隅上下亦复如是。来难菩萨各各问谊。一时各各尽为发遣。随音清浊若干种言。悉得开解。各随本心而得入道。各闻其言音不错乱。则以一音入无数音。以无数音则入一音。是为名曰分别庄严总持。

  佛告族姓子。何谓建立佛想总持。若有菩萨得此总持。处大法座在于众中。常于虚空。值其顶上变交露帐化佛处上。紫磨金色三十二相众好严身。自承其德顶近如来右手所在。化佛举手适 著头上。应时菩萨。其身即变成为佛形庄严相好。建立其口言辞如佛。被蒙其意亦如佛意。适能成就建如是法。则入一切众会心念。从其本行而为宣法。一日二日至乎五日。半月一月半岁一岁五百千岁。从意自恣至乎无穷不可计岁。离于饮食。为诸众生而讲说经。所宣经典而无有穷尽。其身不懈心亦不怠。悉是如来之所建立。圣感所接。彼则成致于四大慧。何谓四 ?一曰、慧解一切众生志操,二曰、分别章句靡不通畅,三曰、则以圣智所宣无穷,四曰、则从其人本。而所学乘。了其意归而解说法。是族姓子。如来相建立总持。所入门者。有所宣说。又此总持可演谊。不可称载。无有边际。通佛境界。尔时 总敖王菩萨。睹于如来说如斯谊。以赞颂曰:

  “安住已宣说, 于八总持行,
   此乘所宣获, 分别得解畅,
   说亿载经典, 辞不得边际,
   其谊所分别, 说者无所损,
   佛音甚柔和, 其声微妙快,
   宣告江河沙, 无量千佛土,
   众生得听闻, 逮成得灭度,
   此总持清净, 所畅音无际,
   讲说无数劫, 其法无穷尽,
   一句之言辞, 宣布不可说,
   一切诸文藻, 智者得随时,
   是为法箧藏, 觉意无涯底,
   皆弃诸非受, 其行甚清净,
   亦不著中间, 不随退转界,
   斯勇普惟法, 专精而奉行,
   其逮得总持, 蠲除众根源,
   其于四域界, 诸所有形类,
   一切悉等印, 江海无思惟,
   其有逮得此, 海印之总持,
   彼行者印门, 所说无思议,
   若在中众会, 大人讲说法,
   逮于虚空中, 广雨诸莲华,
   又诸莲华者, 演亿千法教,
   莲华严总持, 清净德若兹,
   一音所演句, 二三及五六,
   诸音各各闻, 声而不错乱,
   千亿百那术, 言辞不可尽,
   有逮得总持, 所觉无挂碍,
   其所宣辩才, 法谊说应时,
   十方众生来, 各各共难问,
   悉为发遣之, 决了所疑律,
   其逮得总持, 意所觉如此,
   其大人正士, 若坐于高床,
   诸佛以右手, 而摩著顶上,
   其人得辩才, 如佛无有异,
   用逮此佛化, 妙上总持故,
   假使此菩萨, 逮成总持者,
   彼意所怀德, 无际不可念,
   讲说亿千劫, 犹如江河沙,
   咨嗟其功德, 境界不可尽,
   如莲华自然, 踊处于三世,
   坚住如须弥, 所部无能动,
   假使有逮得, 无上之总持,
   其慧则普流, 周遍于三世,
   若在众会中, 勇猛如师子,
   调御诸外学, 降伏令成就,
   假使有逮得, 此上之总持,
   在所游行处, 悉弃诸恐惧,
   其光踰大明, 所照而随时,
   其行若如水, 洗除众垢秽,
   其行亦如火, 无相无有念,
   其行亦如风, 不著诸境界,
   其行亦如医, 疗治诸疾厄,
   随时给法药, 汤火而救济,
   其有逮得者, 极上妙总持,
   彼慧无嗔恨, 随根而解说,
   其行如月明, 能除夜众冥,
   心等光明正, 而演大晖曜,
   其有逮得此, 总持最无觉,
   众生来观瞻, 视之无厌极,
   其行喻日光, 照曜于闇冥,
   开三界众生, 使得其悟解,
   若逮得于此, 最上之总持,
   枯竭于众庶, 爱欲尘劳源,
   其行亦如王, 典领其国土,
   如息意王教, 以法施所闻,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一切无所受, 不著于诸有,
   其行犹如龙, 意强有神变,
   兴云雨众生, 亦复出电焰,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此放诸法雨, 消灭众恼热,
   其行如天帝, 不为诸容色,
   而见所迷惑, 心广而思法,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诸来众会者, 悉瞻戴其颜,
   其慈之所行, 等游如梵天,
   一切无等伦, 来生于此世,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彼生于梵天, 所在常清净,
   则成大五通, 常与众超异,
   游百千佛土, 难计无思议,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彼供养十方, 无央数诸佛,
   诸佛所咨嗟, 随所止方面,
   悉共愍哀之, 念之如一子,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计如是不久, 当逮佛功勋,
   其辩甚广远, 所演无穷尽,
   说种种微妙, 无数诸经典,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严行如华鬘, 辩才如流泉,
   在众意坚强, 所觉而通畅,
   其慧无涯底, 所行如虚空,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彼则无憍慢, 离谀谄自大,
   其智慧善权, 所游而自恣,
   能精进奉行, 当修慈愍哀,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一切皆蠲除, 有为之瑕秽,
   知众生言辞, 所说之善恶,
   了众人所好, 一切诸根行,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本所可宣畅, 其谊不可尽,
   精勤神定意, 诸根及五力,
   觉意路如是, 其寂然最上,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彼则观诸法, 所获甚清净,
   于诸度无极, 已逮至彼岸,
   意强而明达, 慧了诸四思,
   其逮得于此, 最上之总持,
   其人自然解, 安住诸所行,
   寂然成澹泊, 仁和无放逸,
   威仪礼节行, 分别住安谛,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其人未曾有, 不与诸尘劳,
   以成如法幻, 志性离瑕秽,
   所在胎生处, 不能垢所染,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则住于莲华, 立在诸佛前,
   其人身口意, 威神无缺漏,
   普兴一切慧, 周流归众生,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诸佛所建化, 说法而自立,
   已成大智慧, 为众生行道,
   于无数劫中, 叹德不可穷,
   其有逮得此, 最上之总持,
   若有欲叹誉, 无能得源际

  于是世尊。赞总敖王菩萨。善哉善哉。仁快说此咨嗟总持之所入行。所以然者。此法自然无所依怙。不仰他人。入已曾往过去诸佛。更问深妙总持门故。以是之故。汝族姓子。当作斯观。等无有异。

大哀经卷第八,
   

往古品第二十四

  佛告族姓子。乃往过去久远世时。劫数无量不可计会。悬旷极远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号离垢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曰善离垢。劫名照明。其界清净。地绀琉璃净如明镜。地平如掌。其界之土琉璃之土。生七宝树。枝叶华实皆亦宝成。又自然生众宝莲华。大如车轮其色若干。见者心欢。其形微妙香洁甚美。宝为交露屋宅精舍。诸天人民被服饮食。犹如第六自在天上。人民鲜洁行步安详。其淫怒痴鲜而薄少。举动言教。其佛世界无有日月。其佛离垢光明。身出大晖遍诸佛土。晨夜常明昧爽不别。莲华合者则知为冥。莲华开者则知为明。其离垢光如来至真。诸菩萨众有八百亿。出家菩萨居士菩萨。无能限量不可称载。建立无上正真之道。其佛土地不闻异学无有异乘。唯修大乘。行悉淳淑立不退转。世尊云何。为彼说法。唯演空慧空无相教。佛寿半劫。众人居宅若干种宝。佛即行步皆随时节。诸天亦然。其于地上立交露帐舍宅居中。名之为人。其处虚空而立屋宅栅阁。名之为天。起止饮食等无差别。又其佛界无复国君。唯离垢光世尊。则为无上大法之王。诸天人民无各各异。皆来事师无各异名。所作不别无有异念。唯奉如来咨受经典。思惟其谊。彼无女人。无罪处名。无犯尘欲。其土众生唯学三度 ?一曰、禁戒,二曰、守心,三曰、学智。何谓为戒。习诸通慧心念不舍。弃捐诸行。何谓守心。住于定意逮得神通。何谓为智。住智度无极得分别辩。如是族姓子。有学如此。名曰学度。是诸菩萨不受禁戒。其土清净巍巍如是。世尊说法严妙殊绝。卓然无喻。时彼佛土诸菩萨中。有一菩萨名曰光首。即从座起。偏出右肩右膝 著地。叉手白佛。唯然世尊。所言总持为何谓也。菩萨何住。诸佛所说皆能执持。为众生演令心欢悦。佛告光首。又族姓子。有总持名为宝曜菩萨住此。悉受诸佛之所讲说。悦众生心。光首又问。唯愿如来。宣宝曜总持。其中谊理我等闻之。奉之如教逮此总持。离垢光佛。寻为光首菩萨。叹此颂曰:

  “欲逮得宝曜, 永除诸尘秽,
   于垢而无垢, 舍诸一切染,
   心常净离著, 是宝曜总持,
   逮得此持者, 其明无不照,
   其身口清净, 光明性离垢,
   等意行慈心, 是宝曜总持,
   已脱三十二, 解诸一切想,
   则离众悕望, 是宝曜总持,
   所游入怀勇, 大德如虚空,
   解明如虚静, 是宝曜总持,
   不断乎三宝, 绝三垢三世,
   穷尽众苦源, 是宝曜总持,
   害贪淫恚痴, 除尘诸秽浊,
   宝树受欲意, 宝曜总持尊,
   诸所有音响, 世间上中下,
   入于一切声, 宝曜持离垢,
   精勤深奥法, 无数妙句谊,
   不著吾我人, 总持离此二,
   逮得分别辩, 坚住于四道,
   四禅震于梵, 是宝曜总持,
   第一法藏义, 启受四等行,
   尊修五神通, 宝曜总持尊,
   谛住四意止, 常顺四意断,
   奉于四神足, 是宝曜总持,
   已受持五根, 而立于五力,
   无能七觉意, 是宝曜总持,
   奉于八由路, 化寂然所观,
   至于明解脱, 是宝曜总持,
   游戏所住地, 近顺解脱道,
   断除一切恼, 是宝曜总持,
   照明一切世, 寂光之道场,
   眼清净广照, 是宝曜总持,
   天眼净如此, 智慧眼曜冥,
   眼净为法目, 是佛眼清净,
   是尘净于魔, 此五阴消害,
   亦净于死魔, 归命力降魔,
   住于此总持, 至亿那术土,
   见垓数诸佛, 得闻上经典,
   以听广妙法, 意力怀总持,
   分别其义趣, 为天世人宣,
   心明发意知, 解了所报应,
   其法入于慧, 住总持逮此,
   辩才无挂碍, 三达三眼净,
   逮得三脱諠, 精进逮总持,
   无数诸总持, 无限说无量,
   逮此总持胜, 便获一切所,
   其禅及脱门, 正受极三昧,
   神通自娱乐, 当入此总持,
   若海诸水王, 万川流河归,
   是胜总持然, 诸法门无量,
   入于无尽意, 悉解无穷慧,
   其福无涯底, 行总持逮此,
   色像众相好, 种姓慧清净,
   珠宝离垢掌, 逮总持如此,
   入乎深要藏, 怀无从生忍,
   在不退转地, 说是总持者,
   无数诸菩萨, 求于无上道,
   已逮此总持, 成佛不为难,
   十方诸最胜, 说法愍众生,
   逮此总持者, 辩才无断绝,
   悦亿垓众生, 知根意所信,
   口未有所说, 逮此总持者,
   则转于法轮, 度百千众生,
   立之于尊乘, 勇住此总持,
   无数那术劫, 嗟叹其功勋,
   逮此总持者, 不能尽究畅

  如是族姓子。离垢光如来至真。说此总持竟。诸大众中三万二千菩萨逮此总持。光首菩萨亦复逮得此宝曜持。于族姓子所忆云何。尔时光首菩萨。岂异人乎。勿作斯观。所以者何。则尔身是。以是之故。 总敖王。于今堪任度诸秽恶。亦复于此咨问如来。章句通利。无犹豫心决其疑网。由是之故。今世勇猛具启前问。不难如来是决总持。宣照世间令意亘然。仁者修法目观达故。会此复重获此总持。意怀勇猛。心自颁宣。

智本慧业品第二十五

  于是智积菩萨。时在彼会。前白佛言。菩萨云何逮宝曜时。已能获致不复忽忘益于众生。以总持力而自立业。佛告智积。族姓子。其有菩萨。住于智本而为智慧业。尔乃逮得宝曜总持。不复忽忘益于众生。智积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唯为解说。何谓智本。何谓慧业。佛言且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智积菩萨受教而听。佛告族姓子。谛听义旨思存心怀。是为智本。如所闻法则以具足为他人说。是为慧业。观察分别是为智本。启发众会令得开解。是为慧业。随顺观察知其根源。是为智本。随时开化建立众生。是为慧业。修平等行而无偏党。是为智本。奉平正行不为邪疑。是为慧业。心无所生都无所著。是为智本。虽心不生能宣经典。是为慧业。闲处静思其心寂寞。是为智本。身心宴然而无愦乱。是为慧业。心常乐一万事不起。是为智本。识一乘道而不违舍。是为慧业。专修憺怕而普观察。是为智本。得明解脱蠲除众冥。是为慧业。遵乎专一三脱之门。是为智本。证明三达去来今事。是为慧业。笃信道议而无疑惑。是为智本。度于一切诸所挂碍。是为慧业。其心不怯志怀勇慧。是为智本。身心休息离于汲汲。是为慧业。其意安详而不卒暴。是为智本。思惟悬旷而悉识念。是为慧业。如有所毁寻即觉制。是为智本。心常正定而得其所。是为慧业。遵修意止申畅意法。是为智本。意无所存亦无所念。是为慧业。奉四意断令舍根源。是为智本。则已净本蠲除众瑕晓了诸法。是为慧业。修学神足忽然轻举。是为智本。已无所行而远神足。是为慧业。习化五根根源常寂。是为智本。分别诸根之所归趣。是为慧业。住于五力势不可动。是为智本。降魔尘劳令欲不起。是为慧业。晓了七觉逮柔顺忍。是为智本。分别诸业一切自然。是为慧业。合集由路勇畅无滞。是为智本。若以识别浮筏譬喻。其非法者立之于法。是为慧业。明识苦习而修道业。是为智本。明证尽谛智本无尽。是为慧业。讽诵经典识其句谊。是为智本。已通经典而能奉行。是为慧业。一切所闻皆能执持。是为智本。道御众义不违其理。是为慧业。于受音响而无所著。是为智本。顺其经典而识正旨。是为慧业。观诸万物一切无常。是为智本。而悉晓了于无所行一切诸法。是为慧业。观诸万物一切皆苦。是为智本。一切诸法计本空无。是为慧业。察一切法而无吾我。是为智本。观诸众生本悉清净。是为慧业。闻真谛法不怀恐怖。是为智本。分别诸法之所归趣。是为慧业。观察寂然泥洹憺怕。是为智本。一切诸法本净寂灭。是为慧业。闻于经谊不怀犹豫畏惧之难。是为智本。晓了义理知其正归。是为慧业。听如审法不疑深洽。是为智本。分法辩才剖判其本。是为慧业。于一切音听不恐惧。是为智本。随时宣畅各令得所。是为慧业。闻佛辩才不怀弱怯。是为智本。识其辩才而遍颁宣。是为慧业。为众生故慈奉法行。是为智本。不舍慈愍以慈加众。是为慧业。自为己身亦为他人而兴愍哀。是为智本。俱于二事而无所著发无盖哀。是为慧业。爱喜道法而怀悦豫。是为智本。不举不下无所违失。是为慧业。离于结缚危害之事而以观察。是为智本。晓了己身举动进止。是为慧业。常念于佛心无他思。是为智本。明识法身而无所猗。是为慧业。常念经典识其义理。是为智本。而能分别离于欲法。是为慧业。常念圣众供养诸道。是为智本。逮于无为观察无尘。是为慧业。常念惠施济诸穷厄。是为智本。舍一切尘而顺道意。是为慧业。常念戒禁而自谨慎。是为智本。而已习行于无所识行别禁戒。是为慧业。常念于天使意开解。是为智本。其法清净离于秽尘。是为慧业。若有所闻覆疏其议。是为智本。与诸世俗无所覆 校。是为慧业。所作事业安谛无失。是为智本。而悉晓了无作无报。是为慧业。不怀贡高而不自大。是为智本。得无极慧而成大智。是为慧业。所行为已自省其身。是为智本。为已亦及二事俱兴。是为慧业。若能执持八万四千诸法经藏。是为智本。分别八万四千诸行。是为慧业。晓了随时而宣经典。是为智本。如应讲经无所违失。是为慧业。开化众生建立于道。是为智本。智度无极善权方便。教诲众生立不退转。是为慧业。未曾畏惧五趣所生。是为智本。所生之处多所将护。是为慧业。精勤自修逮音响忍。是为智本。常以修行无所怀生。是为慧业。自将其节得柔顺忍。是为智本。若以逮得不起法忍。是为慧业。发意勤修不退转地。是为智本。超然进前阿惟颜地是为慧业。其已行成坐佛树下。是为智本。所当晓了断除疑碍解是平等。皆以一时发心之顷。随时顺谊。成于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是为慧业。佛欲重解宣畅此谊。尔时颂曰:

  “若听受其法, 启问无放逸,
   斯清净众人, 咨奉于智本,
   闻之则能演, 慈心布诸民,
   其菩萨殊胜, 为造慧之业,
   善意而思惟, 是为明智本,
   分别说所行, 是为慧之业,
   行如所顺念, 是则为智本,
   此行为人说, 是为慧之业,
   逮心无所生, 此则智之本,
   心行无所趣, 是为慧之业,
   净修正真行, 是则为智本,
   宣转造所行, 是为慧之业,
   专一寂道行, 是则为智本,
   身心不计我, 是为慧之业,
   畏难生死习, 是则为智本,
   爱乐一乘道, 是为慧之业,
   好乐寂然观, 是则为智本,
   思惟明脱事, 是为慧之业,
   精勤三脱门, 是则为智本,
   明证三达智, 是为慧之业,
   精修四意止, 是则为智本,
   念无意无我, 是为慧之业,
   弃恶修善行, 是则为智本,
   本净除此法, 是为慧之业,
   勤致四神足, 是则为智本,
   不贪习神足, 是为慧之业,
   笃信净解脱, 是则为智本,
   度一切挂碍, 是为慧之业,
   精进不猗息, 是则为智本,
   身意已休息, 是为慧之业,
   其志了安详, 是则为智本,
   不住一切处, 是为慧之业,
   自觉识定意, 是则为智本,
   行本净正受, 是为慧之业,
   善建立五根, 是则为智本,
   知众生诸根, 是为慧之业,
   奉行于五力, 是则为智本,
   殷勤得圣慧, 是为慧之业,
   觉意柔顺忍, 是则为智本,
   解了一切法, 是为慧之业,
   勤修道精进, 是则为智本,
   弃捐法非法, 是为慧之业,
   方便苦自然, 是则为智本,
   于证不灭尽, 是为慧之业,
   修持随谊典, 是则为智本,
   导御从谊理, 是为慧之业,
   不厌惓诸闻, 是则为智本,
   履顺其要行, 是为慧之业,
   如应求其议, 是则为智本,
   奉行于圣达, 是为慧之业,
   不猗于寿命, 是则为智本,
   所念如法教, 是为慧之业,
   求观物无常, 是则为智本,
   于是知无生, 是为慧之业,
   信脱万物苦, 是则为智本,
   诸法悉无为, 是为慧之业,
   解诸法无我, 是则为智本,
   其性以清净, 是为慧之业,
   信脱泥洹寂, 是则为智本,
   众生永灭度, 是为慧之业,
   观察其谊理, 是则为智本,
   觉谊而分别, 是为慧之业,
   若笃信经典, 是则为智本,
   畅达于经法, 是为慧之业,
   不畏一切音, 是则为智本,
   晓了诸归趣, 是为慧之业,
   不离佛辩才, 是则为智本,
   晓了自恣说, 是为慧之业,
   建立众生慈, 是则为智本,
   得无缘之愍, 是为慧之业,
   哀己及他人, 是则为智本,
   不想著我人, 是为慧之业,
   常得欢喜悦, 是则为智本,
   不悦无所起, 是为慧之业,
   不造为恩爱, 是则为智本,
   心不得二脱, 是为慧之业,
   其意常念佛, 是则为智本,
   若随法身教, 是为慧之业,
   常思惟经典, 是则为智本,
   明识法报应, 是为慧之业,
   念圣众功勋, 是则为智本,
   若觉了无为, 是为慧之业,
   若心好布施, 是则为智本,
   设舍一切尘, 是为慧之业,
   思戒具清净, 是则为智本,
   住无漏之禁, 是为慧之业,
   念于大神天, 是则为智本,
   若念净复净, 是为慧之业,
   所闻而覆疏, 是则为智本,
   不与世同尘, 是为慧之业,
   善修谨敕业, 是则为智本,
   于作无所作, 是为慧之业,
   谦逊不自大, 是则为智本,
   不计吾有慧, 是为慧之业,
   己身常精勤, 是则为智本,
   为众生造行, 是为慧之业,
   若持诸法藏, 是则为智本,
   晓了众生行, 是为慧之业,
   度一切诸恶, 是则为智本,
   归三处众生, 是为慧之业,
   惠施为仁爱, 等立益众生,
   开化使离秽, 是为慧之业,
   皆以等利之, 视如佛功德,
   正士则如是, 是为慧之业,
   畏所有然炽, 是则为智本,
   思惟生于彼, 是为慧之业,
   不嗔得尽慧, 是则为智本,
   兴无所生慧, 是为慧之业,
   若得音响忍, 是则为智本,
   其行如所念, 是为慧之业,
   致柔顺法忍, 是则为智本,
   无所从生忍, 是为慧之业,
   住不退转地, 是则为智本,
   得阿惟颜地, 是为慧之业,
   坐于佛树下, 是则为智本,
   已逮诸通慧, 是为慧之业,
   计其智之本, 是曰为道心,
   依怙于此心, 所作为慧业,
   常谛住道心, 则能不动转,
   是业为慧事, 所行常随时,
   若修行佛道, 是心道之本,
   佛神力如此, 亦分别辩才,
   若于无数劫, 咨嗟此功勋,
   佛德及光明, 不可得边际,
   其过去诸佛, 现在亦如是,
   若当来安住, 十方不可计,
   其有欲供养, 此无量最胜,
   当顺随道心, 则成无放逸

  佛说于此智本慧业时。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六反震动。宝严高座亦复如是。于是智积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今者何故十方世界不可计会无数佛土六反震动。其虚空中所立高座亦复如是。佛言。族姓子。是智本慧业经典要品。过去如来之所叹说。往古世时。智积菩萨在于虚空。多所持护。启问如来。佛为解答。是故地大震动光明普照。

智积菩萨品第二十六

  尔时有菩萨。名逮分别辩。前白佛言。智积菩萨何故号曰为智积耶。佛告族姓子。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号名首寂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世界曰精勤。劫名阿摩勒。其佛世界安隐快乐众生无患。首寂如来诸菩萨众四万二千。诸声闻众八万四千。皆悉恭恪谦卑顺教。其佛辩才以方等经。为诸菩萨兴百亿难。歌颂悉周告诸菩萨。汝等正士。谁能堪任受百亿难。一一解说而发遣之。彼诸菩萨又报佛言。过今夜已当发遣之。或言七夜。或言半月。或言一月。思惟然后乃能发遣。各各自思。白世尊义。时彼众会有一菩萨。名曰觉意。前白佛言。唯愿大圣。我不起坐不整威仪。无所思察。于如来前令尊证明。悉当发遣所可难谊。时此正士适师子吼。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间。以此威光。告地上神四天王天。忉利天。炎天兜率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上至魔界天。梵天梵身天。梵满天。梵度 著天。大梵天。光曜天。鲜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严净天。鲜净天。无量净天。难及天。善见天。善胜天。离果天。一善天。空慧天。识慧天。不用空慧天。有想无想天。悉来集会。诸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不可称计。亦皆来会。及诸十方诸所千界。悉来住立于高座前。时觉意菩萨见诸大众悉来集会。承己福力意强霸力及总持力分别辩力无所畏力。奉佛威力在于佛前诸众会中取百亿难。一一诸难兴百亿义。而发遣之。不转其时。不移其坐。亦不起立。不动膝脚。所说流滑义不差错。闻者亘然若冥睹明。因时会中六万人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八万四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首寂如来则赞之曰。善哉善哉。其音应时遍告三千大千世界。其地上神上至净身诸天之众。皆闻其声悉共咨嗟。今此菩萨乃能发遣百亿众难。当号名之为智积也。族姓子。智以是之故。故曰智积欲。知尔时觉意菩萨。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则是智积菩萨也。

叹品第二十七

  于是总敖王菩萨前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世雄。乃能善决于是淳淑无上正真之道。畅其文字不可限量。入无限谊难受难持。解了深妙十二缘起。不能勤学。亦为甚难。其二行者无能及者。是六情难灭。坐有所著权不能解。非是下度声闻缘觉地所能逮者。是菩萨行印一切法。覆 校法界则以平等。犹如虚空。无有作想悉无所著。越所悕望别众生行。晓了一切报应之缘。而复颁宣智度无极。广修善权奉静寂句。逮得神通。以等行故。入佛一门无有差特。不为若干。等定如空。党无等伦。等无所等。诸佛平等离于二事。修行灭寂去诸文字。导御于义令分别解。畅其音响于义无获。所得等习奉行三宝。讲三脱门度于三界。晓了三达兴发自在。譬喻定意。则能建立诸佛之法。怀来佛慧饶益一切。诸佛所叹。唯然世尊。若族姓子及族姓女。有能信此去来今佛。如是比像所讲道谊无量之慧。以信乐至发无上正真道意。将护正法。闻如此比经典之要。持讽诵读具为人说。得福无底。则于如来为有反复孝顺报恩。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如尔所云若族姓子族姓女。佛目睹见十方诸佛所现国土满中七宝。持用奉施如来至真等正觉。若复有人持是经典。勤讽诵读具足讲说。为众宣传。殷勤精进启受正典。怀之而行。而不违断三宝之教。如是行者。德超乎彼不可称限。于时世尊说此谊已。叹此颂曰:

  “吾以佛眼, 睹诸国土, 诸如来等,
   如积紫金, 供养如来, 福尚鲜少,
   若闻此典, 功德乃广, 其有应器,
   得听斯经, 深奥玄妙, 第一至真,
   已具即受, 持讽诵读, 计此功祚,
   为最上尊, 最胜若此, 常住于法,
   从法养生, 不从衣食, 是故当奉,
   安住之法, 则为孝顺, 报诸佛恩

  尔时世尊告众一切诸会菩萨。谁能堪任受是过去当来现在诸佛世尊无上正真道法之护。吾灭度后于五浊世时俗愦扰能传此经使广流布。令其正法住在久存。应时彼会六万亿垓诸菩萨众。同时举声而叹颂曰:

  “吾等世尊, 佥共堪任, 将护如来,
   无数亿劫, 百千那术, 所集无上,
   正真道教, 于后来世, 当广宣布,
   又复大圣, 唯加威恩, 建立神德,
   令此经典, 于后末世, 使广流布,
   令众生类, 咸共奉命, 宣令人民,
   得植德本, 已积德者, 耳得逮闻

  于时世尊即叹颂曰:

  “正觉言至诚, 住于真谛法,
   以此建诚言, 顺立于斯经,
   彼于无尽哀, 而住无极慈,
   演愍伤众生, 故建立斯经,
   成就功德品, 越诸圣慧党,
   普入诸所行, 故建立斯经,
   降伏一切魔, 消化诸异学,
   坏一切邪见, 故建立斯经,
   四王天帝释, 梵王演布施,
   天龙犍沓和, 故建立斯经,
   地神虚空天, 杂碎诸小天,
   见佛名所建, 当奉持此诏,
   修于四梵行, 四谛自庄严,
   将护于所部, 故建立斯经,
   虚空无色像, 令无色有色,
   佛之所建立, 无能动移者

  于时四天王异口同音。则于佛前以颂赞曰:

  “吾等顺此典, 佛威所将护,
   子孙及眷属, 还逮而侍卫,
   若有受持者, 精勤于道教,
   我等当奉事, 四面营翼之

  于时天帝释。则于佛前叹此颂曰:

  “吾等报佛恩, 当护导师法,
   是神妙经者, 行者得成佛,
   我等为诸佛, 孝顺报护经,
   将养如是典, 以此奉持法

  于时梵三钵天王。则于佛前叹此颂曰:

  “其不习放逸, 越度一切乘,
   悉从是经生, 深奥谊殊绝,
   当舍梵天安, 设此经所在,
   故当往听受, 亦当随营护

  于时兜率天王。则于佛前叹此颂曰:

  “其一生补处, 从兜率天下,
   便当奉持此, 佛所说经典,
   世尊我堪任, 弃捐天安乐,
   游住阎浮提, 听说此经典

  于时魔子导师。则于佛前叹此颂曰:

  “以毕魔罪业, 不复从害教,
   其受持此经, 识谊而奉行,
   我当拥护此, 如来之经典,
   令兴其精进, 普使具足获

  于时魔波旬。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吾于众生类, 不复为败乱,
   其有受持此, 摄坏众欲尘,
   诸魔不得便, 说此经典者,
   诸佛所建立, 吾当将护之

  于是须深天子。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诸佛之正道, 此经悉演说,
   若有持斯经, 则奉一切佛,
   我当执此典, 为亿数天赞,
   劝助发道意, 闻者则遵行

  于是弥勒菩萨。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若有志有道, 其慈不须属,
   拥护一切法, 自出意布施,
   吾诣兜率天, 佛之所建立,
   如是正像经, 当令普流布

  于是耆年大迦葉。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吾等慧薄少, 声闻之所说,
   当任其势力, 执持世尊法,
   若有受持此, 当往侍卫之,
   堪以宣辩才, 赞之为善哉

  于时舍利弗。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法犹如虚空, 世护之所说,
   吾当将养之, 奉敬斯正典,
   若所在方面, 奉持如是经,
   住在于后世, 将念一切族

  于时耆年大目犍连。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世尊今现在, 清净诸众生,
   以持此经典, 察谊观奉行,
   于百千劫中, 终不归恶趣,
   已授于佛决, 得为法王子

  于是贤者阿难。于世尊前叹此颂曰:

  “我面于佛前, 闻无数千经,
   从本未曾更, 闻如是比经,
   今已遇此典, 亲从圣咨受,
   当令普流布, 为求佛道者

  尔时世尊咨嗟释梵护世四天及诸天子菩萨声闻。善哉善哉。仁等正士。汝等乃能拥护正法。又如是比演师子吼。今我重嘱于正士等。殷勤委累。其有众人。志于大乘未得法忍。若遇如此建立经典。受讽诵读。常与如来而面相见。如是不久当得其决成于无上正真之道。若声闻学受佛此经。当于弥勒如来至真第一会数。若缘觉乘以此经典持讽诵读。吾灭度后虽无所闻成缘觉道。佛说于此 总敖王菩萨所问经典义时。无央数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计会诸菩萨众立不退转地。不可称载诸菩萨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无限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遍十方。天雨众华其于十方来会菩萨。启供养佛奉敬正典。普及一切宝严高座。化作宝华。而俱举声宣畅功德。吾等善利获无极庆。身自亲近得至于此。逮闻如是决疑经典。当令世尊释迦文尼延命久寿长存于世。使此经典在阎浮提永普流布。其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受持如此比像经者。是等亦令当蒙拥护。亦使长寿。常以弘恩加益众生悉缘得度。

嘱累品第二十八

  于是总敖王菩萨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善分别说此经典义。所演微妙其辞粲丽。菩萨元首所当行者。降制一切诸魔异学。方便随时导御诸典。而复悦可得众生心。出生一切诸乘之行。悉入如来无极功勋。亲具诸愿显现大道。是经典者。所名为何。云何奉行。佛告 总敖王菩萨。是经号如来大哀。佛所宣教当奉持之。闻如来善莂未曾虚妄。当奉持之。佛说如是。总敖王菩萨十方世界来会开士。诸大弟子释梵四王。天龙鬼神犍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一切众会诸天世人。闻佛所说莫不欢喜。


   

乾隆大藏经·大乘大集部·大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