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在佛家禅宗记载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唐代的著名禅宗大师赵州和尚,皈依他的弟子很多,当时唐代的一位宗室赵王,王府就在赵州,他也皈依了赵州和尚。有一天,赵王来看赵州和尚,他正在打坐,有人向他报告王爷来了,他闭着眼睛打他的坐,直等这位王爷到了他的面前,他才张开眼睛说:你来了,请坐!他是以对待弟子的态度接待这位王爷的。但他仍然讲了两句客气话:「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尽他当师父的一分礼貌。赵王当然说,师父你不要客气了,我们作弟子的应该来拜候你的。
王爷回去后,第二天派王府的太监,送了许多东西来,小和尚在山门外远远看见,赶紧报告师父。赵州和尚听了立即赶出山门外老远去迎接,还请那位送东西来的小太监吃素斋,说不定还送一个红包。小和尚们看到这情形,还误会这位师父太势利了,前天王爷来,没有带礼物,连禅床也不下;今日听见送了许多东西来,对一个小太监竟如此客气。等客人走后,小和尚便问师父,您这样做法是什么道理。赵州和尚说,你们这些人,真是不懂事,要知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啊!这些小人,如果不好好接待,回去乱说一顿,可真会破坏我和赵王之间的道义之交啊!
赵州和尚,就是如此透彻了解人情世故!所以佛家说,先要透彻人情世故,方能作一个出家人。当然,懂佛法的出家人,一定懂世法;不通世法的人,也一定不通佛法,这是一定的道理。
子思也是这样,国君待他以师礼,送东西来,他可以说,放在这里吧!而其他的人送来,他就不好意思这样说了;纵然不一定到大门外去接,至少在客人离开时,总得送到门外,打躬作揖道谢。也许还要等他上了车,关上车门,发动马达起步以后,才回身进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碰到烈日或雨雪的天气,就更受不了,子思认为,这样「非养君子之道」,所以只好连国君送的礼也辞谢不收了。
孟子这段话,就是说明人生处世的分寸和道理。一个人处世,要有一定的分寸,多一分不可,少一分也不可,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规矩、人格、风范。
换言之,做人做事,要有一定的范围标准,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对不同的人物,处理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孟子说到这里,也等于批驳了万章,并且坚持自己的文化精神,绝对不可以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