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近现代 > 《孟子与离娄

离娄章句上 儿女的教育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有一天问老师:依照古礼,父亲不自己教儿女,这是什么道理?青年朋友们要注意,将来自己有了儿女时,要怎样教育他们才比较妥当?儿女不由自己教,交给谁去教?

有一位现代名人,很有钱,也颇有地位,只可惜脑子有点胡涂。他有一个儿子,大概也和他父亲一样胡涂。不久前这位阔佬告诉朋友,他的儿子不见了,到哪里也不知道。可是另一位朋友,后来因事到一所孤儿院中,看到一名院童,长得特别清秀,很面善,不像一般的院童。问到院方,得悉是一个不知来处的孤儿。问他住哪里,爸爸妈妈叫什么,他都不知道。这位朋友一听,马上想起那位朋友走失的孩子,于是上前询问他的姓名世,父亲是否某公司董事长某某。这孩子在询问之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姓名身世,于是才由这位友人通知这位现代名人,将儿子认领回。世界上就有如此的父子,顺便想到,说来供大一笑。

依照古礼,父亲不教自己的儿女;但是为了子女日后的立身处世,社会上有些坏事情是应该让儿女知道的。反观我们中国的父母们,有几个敢把社会上的坏事,或者某些人的丑事叫儿女了解?从前我有一个朋友就很难得,对于烟、酒、嫖、赌等不良嗜好,都带儿女去看。可不是由自己带,而是转托朋友带他的儿女到这些场合去,好让他们认清楚什么是坏事,对自己有害无益的都不能做。这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现在的年轻人真可怜!长们拼命要他们读课本,不许看小说,结果读得一个个呆头呆脑,念到大学、研究所都毕业了,而对于人情世故一点都不懂。所以我常常鼓励他们看小说,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不喜欢他们读死书,有时候我带着他们看小说,武侠小说、传奇小说,无论什么小说都看。不过他们自己找来的小说要告诉我一声,因为有一部分小说,如果还没有到一定年龄,则不必看,看早了,不见得有好处。小说看多了,会懂得做人,也会通晓人情世故。小说上的那些人,差不多都是假的,而所描写的事情,却往往都是真的,在社会上就真的有那些事情。至于历史上那些人都是真的,但有些事情,你没有经验就无法了解;没有做过大官,就不知道大官的味道,那就只有看小说才能通晓。

孟子在这里说,对儿女的教育,由父母亲自来教,在情势上是行不通的,因为父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正面的教育很难。孩子想看个电视,父母就摆出威严的态度,用命令的口吻禁止;而朋友较为客观、理智,就不至于过分严肃。实际上儿女已经很累了,看一点电视轻松轻松,并不过分。

孟子说:对于子女,我们当然要以正道教导他们。子女如果不听,就「继之以怒」,发脾气了,不是打就是骂,于是反效果出来了。据我所知,许多庭教育,所得的都是反效果。一些青年男女出了问题,都是庭教育有问题,而不一定是问题庭所造成的。父母太方正了,教育出来的儿女多半是死死板板;这样的儿子,再教出来的孙子,就板板死死,更糟糕了。另有一种是反效果,方正、严厉的教育下,激起了叛逆的心性,那就更麻烦了。这样看下来,我非常同意孟子这个观点。

而且在子女的眼中,认为父母教我不可以说谎,而他们自己却一天到晚说谎。像有人要去午睡了,怕被人打扰,于是交代孩子,如果有客人来,就告诉客人说我不在。果然来了客人,孩子便说:爸爸在睡觉,爸爸说告诉客人他不在。像这样的孩子,能责备他吗?他绝对的对,因为他不说谎。为父母的平常也是教孩子不可以说谎,孩子没有说谎,怎么能责怪他呢?

父母不许孩子说谎,而孩子看见父母随时都在说谎,这是一个事实。父母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而自己所做的又与所教的恰恰相反。像孔子孟子,常常教别人要守信,而他们自己有时却不守信,这又怎么解释?这就有层次上的差别,程度上的不同。就如刚说过的淳于髡那一节中,「嫂溺援之以手」是可以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时候需要权宜变通,但是子女还小的时候,是不会了解的。

所以教子女正,子女如果不正,就生气责罚他们,子女心里已经不满了。子女再看看父母所做的,正与他们教自己的相反,于是就更愤愤不平了。因此,父子之间的代沟,相互的不满,早在子女幼儿时期就已经播下了种子。所以孝道是很难讲的。父母子女之间,如果有了芥蒂、嫌隙,那就太不幸了。

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满现实,其实不止是现在,无论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不满现实的。纵然是最好的时代,一切都上轨道的社会,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看来,也是不满的、要挑剔的。中年以上的人都曾经走过青年时期,多少可以体会现代青年人的心理;只要从年轻人的一些小动作,就可以看到他们不满现状的心态。例如一堵墙壁,装修得蛮漂亮,他却要画上一条痕迹;一个好好的瓷瓶,他却要用东西去敲敲似乎才过瘾。他们这样做有理由吗?没有理由,这是潜意识的反叛性和破坏性作怪。所以青年人之不满现实,是当然的。作为一个领导人,在教育上、领导方法上,就要懂得这个道理。

古人易子而教,两个互敬的朋友,往往相互教育对方的子女,因为父母有不方便亲教之故。像现在的青年,几乎没有不犯自渎毛病的,但父母们对于这种事都不教,因为不好意思开口。直到最近,教育界才开始正视和讨论有关「性教育」方面。但在有些偏僻的地方,老师们碰到这一部分的教材就避而不谈。

其实在六七十年前,也有这种教育,聪明的父母们就想出变通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易子而教的原则,由朋友来教;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引用某些因此受害的现实例子,做启发性、暗示性的诱导。这是为了孩子一生健康所系,不得不教。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