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近现代 > 《跨一步,就成功

节奏法:抓住心灵的节奏

今天下午我拿了两张银行的提款卡给你看,要你比较有什么不同。

你看来看去,还翻过背面研究,笑说两张都是十六个数字,但一张是连续的,一张是分成三段,每段四个字。

答对了!

你知道为什么那个银行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打数字吗?我没问过银行,但是我猜,八成因为他们发现十六个数字太长了,如果分成四段,比较好记,也比较好认,所以后发的卡片分了段。

我也相信,现在无论哪银行的提款卡或信用卡,都把数字分段,是基于同一个原因。

许多事可以证明,我们的记忆在有节奏的情况下,能发挥得更好。

譬如唱歌背歌词,比背书快得多。但是当有人由歌曲中间一段问你,下面是什么词的时候,你可能得重新由那首歌的开头想起、唱起,直至唱到那一句,才把歌词想起来。背文章也常这样,有人突然考你“白居易《琵琶行》中,‘似诉平生不得志’下面是什么?”你可能会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接下来想到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记忆的节奏。

所以押韵的文章和诗词比不押韵的好背,流畅合乎语言节奏的又比“诘屈聱牙”的好背。

更重要的是,同一个句子,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段”或“停顿”的时候,也能产生很大的“记忆差异”。

举个例子——

中国的五言诗,绝大多数是“二三断位”,也就是分成“两个字”、“三个字”来读。譬如: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如果你改成“三个字”和“两个字”的分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虽然文字不变,意思也没有差异,却比较不对劲,比较不容易念,甚至比较不易背诵。

此外,我不久前才读到一篇研究报告,说中国人比美国人、日本人记数字的本事都大,能一

次记得多,而且记得快。

原因不是中国人特别聪明,而是由于汉语读数字比较简单、比较快。

可不是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你用国语,才一秒钟就念完了。

但是改成英语时,five、seven、和eight各有两个音节,six有三个音节,整个算起来,比国语多了五个音。

换成日文、日语就更多了——

日文还简单一点:ichinisanshiaorokushichihachikuju(ひちにさんしべろく

ちはちくじゆう)

日语可麻烦了:

hitotiufutatsumittiuyottsuitsutsumuttsunonatzuyattsukokonotsuto(ひとつ

ふたへぬろよろいろむそなつせフつここのいとす)

天哪!由一说到十,日语居然要用二十五个音节,够不够烦?够不够慢?是不是足以影响他们处理数字的速度?

由以上我这些分析,你可以知道,分段落和掌握节奏,是加强记忆非常重要的方法。当你背书和记数字的时候,如果能先把冗长的句子分段,使它与你心灵的节奏相合,远比你直楞楞地死背,效果好得多。

现在你应该了解,为什么婆婆能背好多老歌的歌词,为什么公公用唱邓丽君歌曲的方式,能想起整首李后主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你也就知道为什么我和妈妈一直到今天,还能记得小学背的《武训兴学》和中学背的《木兰辞》的道理了。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