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董奉是三国时东吴的一位少年。
这年,他春游来到了庐山。正待领略庐山风光的当儿,忽觉头昏目眩、浑身颤抖——原来,他发病了。
他晕倒在一棵杏树下。很快,迷迷糊糊睡着了。
朦朦胧胧,他觉得有人在喂他喝汤。他缓缓睁开双眼,只见一群十多个素衣少女。正在上上下下为他忙碌着。
“你们是谁?”
“卿卿,嘎嘎,嘻嘻,嗯嗯……”回答他的是银铃般的笑声。
董奉喝了她们喂的汤。只觉病去神来,精神渐渐好转。这时候,他才意识到眼前的一群素衣少女准是仙女,他站起来与仙女们施了礼,说:“仙子救命之恩,董奉定然回报!”
“嘿嘿……”仙女们仍然笑着回答,“不要回报。少年若回报,就请在庐山上植些杏树就是了。”
说完,一群素衣少女哪哪喳喳地说笑着,飘飘然飞升到杏树上,藏匿着稠密的杏花中不见了。
董奉是个心底诚实、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人。他病好后,当即在乡民们中间找了些杏核,埋到了土中。
不久,他种的杏核长出了一棵棵小杏苗。
可是,过了些时,他发现长出的小杏苗,有的被牲口吃了,有些被小孩拔了。这使他感到沮丧,脸上罩满愁云。
“小伙子,不用发愁……”一阵清风送来一位老翁的声音。董奉一扭身,发现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出现在面前。老人仿佛知晓董奉的心事,当即给他授了个给人看病的神方。并告诫他,给人行医。分文不取,若看好一个轻病者,让他在庐山栽植一棵杏树;若看好一个重病者,让他在庐山上栽植五棵杏树。数年之后,岂不杏树成林?
董奉由老翁指引迷津,并授以神方以后,就在庐山一个山洞中居住下来。一次,他给一位生命垂危的人治愈了病疾。一传十,十传百,当地人都知道董奉会看病的消息了。
病人们凡是被董奉看好的,都按董奉的吩咐,在庐山上栽上杏树。
不出三年载,庐山上遍植杏树十余万株。
这一年春天,当和煦的春风把大地点染成一片绿色,庐山的山山岭岭上,杏花盛开,那艳态娇姿,那绰约美容,如雪似玉。一簇簇,一片片,宛若雪海推涛,一层层,一重重,好似银纱叠岭。
董奉在桃林里陶醉于杏花浓香之中,只见他前几年见过的那群素衣少女,袅袅婷婷而来,围着他翩翩起舞,悠悠吟歌。他们或在杏林中穿梭戏玩,或在杏枝间说笑打闹,玩得十分有趣、快乐。
此后,董奉常常与仙女们游玩。
庐山一带的百姓们,见董奉为民消灾除病,功名赫赫,便山大伙儿筹资,凿了一块玉匾,上写“杏林春暖”四字,送到了董奉的山洞前。
后来,董奉死后,成了医神。人们在庐山上给他盖了一座董奉祠,并把“杏林春暖”的王匾嵌镶于祠堂的门额上。
至今,众多中药店常常挂“杏林春暖”的匾额,就是为纪念董奉这位“医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