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一生奋斗的经验之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翻开历史,有无数奉献者的遗迹!马克思从小就立下宏志,不倦地学习、工作,终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他为了“奉献”,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一生贫苦,为了买稿纸竟当掉外衣,七个孩子因无钱治病竟死了四个。多么慷慨的奉献啊!但他感到的不是哀怨,而是无比自豪:“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是,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这是何等炽热的感情和奉献!
且不说我国历史上不胜枚举的感人事例,单说八十年代青年张海迪,她终日忍受残疾的折磨,埋头快乐地学习生理学、针灸学,使一个个患者离开了病床,拿起工具,走向广阔天地;她用热情洋溢的信抹去犯罪青年眼前的阴影,使之愉快地重张生命之帆;她以内容丰富的译著向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她说:“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共产主义事业。”这是多么朴实呀!
如果人人认为奉献是幸福,那将是什么情景呢?显然,大家都能幸福地享受到奉献的硕果,这是共产主义的情景。奉献与幸福是辨证统一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幸福。但奉献不是为着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欲望。而是为满足他人。这种奉献的幸福不敢于他人而得于自身,因而是严肃、永恒、宽博的。
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奉献即幸福”的行为呢?首先,要热爱祖国和人民,明确自己不为私欲而活;而要为共产主义早日实现而奋斗。其次,还要进行扎实、刻苦、有效的学习和工作。做不到这一点,“奉献”的理想就像海市蜃楼,既不实际,又易于消失。
张开双臂,奉献出我们的所有吧!让我们追求这“心灵丰富”的永恒的幸福。
指导老师评语:
开笔引用高尔基的名言,含蓄提出本文的观点。接着用简洁的语言叙述马克思、张海迪奉献的事迹,说明为“人类”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他们视奉献为幸福的“源泉”,为最后阐述青少年如何培养“奉献就是幸福”的行为奠定了理论和情感的基础。(刘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