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启蒙 > 话题作文

曾被舍弃的微光作文800字

【第1篇】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因为思考的天性,让自己变得丰富,也因为思考,诞生太多的遗憾。每个人的一生,内心深处都会不时闪过一丝丝的微光,它是那样微弱,就在自己身边,司空见惯,我们往往会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然而,在天才的作品中,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为什么同样属于自己的微光,普通人会将它忽略甚至舍弃,天才却能将它发扬光大,使之鲜艳炫目,创造出众人欣赏的作品?个中缘由值得深思。这也许便是天才和我等普通人的区别。

自小学就读到过一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受这句话的教育,一直以为天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勤奋刻苦就能出成果。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儿时学到的这句名言是断章取义,其实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才是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1%的灵感就是常被普通人舍弃的微光,然而在成就天才的过程中,它却是最重要的。这句名言实在是断章取义得厉害,以至于造就了偌多的死读书、读死书,一天天梦想着自己努力百分之九十九就能成功的人。

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味的刻苦努力就有用的。你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劳动,抓不住自己内心的梦想和创意,即便做到死,恐怕也永远难成大事,只会一再地在天才的作品中发现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令人徒生惆怅与遗憾。

不错,门捷列夫做梦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苹果砸在牛顿脑袋上,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蒸汽顶开水壶盖,让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躺在浴池中的阿基米德,顿悟出了浮力……古今中外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类似传奇的故事。我们也会做梦,也会被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将脑袋砸得生疼,也经常用水壶烧开水,也会泡在浴缸洗澡,可我们成不了门捷列夫,成不了牛顿,成不了瓦特,成不了阿基米德,因为我们不是天才。我们做不到如天才一样,凭直觉透视出心灵微光的价值,更抓不住那乍现的微光。

其实,普通人的一生,也有很多如天才一般宝贵的微光,每个人回想自己曾经的经历,都能列举不下一箩筐,比如儿时的梦想,比如瞬间的创意,比如思想的火花。然而普通人大多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利用。只因为普通人和天才,本就有太多的不同。只须稍稍对比,你也许就会发现,普通人大多眼光短浅陷于俗务,天才大多志向高远专注术业;普通人大多容易轻易放弃,轻言退却,天才大多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普通人大多有思维定势,思考惯性,天才大多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和天才相比,普通人不是缺少微光,而是缺少抓住微光的内心和习惯。

我等普通人,成不了天才,却可以学习天才的习惯,相信自己,敢于梦想,珍惜那些瞬间即逝的灵感,留住那些心灵深处的微光。虽然也许成不了天才,却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灿烂。

【第2篇】

一场强烈地震灾难之后,大地改变了它原有的摸样:繁华的都市、美丽的乡村不见了。灾难把许多人埋在废墟中,有的人已经死去,有的人还一息尚存。埋在地下的人们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生愿望,头脑里闪现着各种各样的意念和想法。“坚持,就有可能被解救出去”。一缕阳光投进了地缝,人们更增添了生还的希望。

然而,由于科技手段有限,对人的救援也是有先有后,加之人的伤情不一及或人的自身因素,有一些人被解救出来,而有一些人虽然被解救出来,却因伤势过重而死去,还有一些人因重重困难而无法解救出来……

人类无法抗拒大自然,无法抗拒自然规律。但人们为生存拼搏到最后的信心和勇气却从来都是那样可歌可泣。求生的微光在死去人的心中曾熠熠生辉。他们曾为荡涤过他们心扉的那份“微光”而欣喜、而感悟,曾在理想、憧憬的激励下有过不懈的追求和向往。当死神夺去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对那无限美丽的微光充满着无比的感激之情,却又不得不在天灾面前舍弃那美丽的微光。心灵中那份曾鼓励他们向前的“微光”,那份引领和激励他们不断的探索和追求的微光,随着生命的结束而静止。曾舍弃过,舍弃了曾又几度燃起,因为那是为之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之光,所以坚持不懈,情有独钟,不忍舍弃。灾难为他们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他们最终舍弃了所憧憬、所追求的理想。他们虽然已经逝去,作为“先人”,他们有为他们骄傲的方面,因为他们曾为理想而努力奋斗过。

这让我们不难看到,人们并非不需奋斗即可一步到达成功,一如大厦是由地基开始。不论世事多么艰难,人们心灵中的那份微光一直都会一代代延续下去。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从进步走向进步,就在于对“微光”——对理想的坚持和坚守,在于传承,在于不断的延续与发展。

从而让我们进一步感到,人生下来是有差异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所受教育也不尽相同。但并不影响他“她”们有一颗坚守心灵中那份“微光”、那份追求、那份向往的心。朋友,你也许或不止一次地舍弃过你心灵中的“微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重新点起心灵中的那片微光,并立志去坚守,去珍视吧。因为,心灵中的点点微光,也许能够点亮你的迷途,引领你走向一个全新的明天……

【第3篇】

秋虫叫耳,无睡意。起身独步,夜微凉。天头一点星。一点的星光孱弱,怕是走了千年也倦了?我仰头问星,却不语,唯将一片墨色轻染。远处传来一阵清脆声,那是夜归的步履急切的心。原来,星是天的微光,是如墨夜色里缀着的安宁,也是迷途归人眼前的路。

树影婆娑,叶如剪。清风拂面,钩帘摆。帘过灯一盏。一盏的青灯孤寂,恐是怨着座下的黄卷,流泪了?我只手档风,却不依,终究将一纸过往模糊了。思海里是一场铁马金戈,刀光剑影下盛开的秋菊映射着落日的余晖,如歌,如泣。原来,灯是史的微光,是薪火相传的信仰,更是浩瀚长河不倒的旗。

于风过处,茕茕孑立。乱了的发丝,乱了的心绪,乱了的红尘。我踮着脚徘徊在红与尘的边缘,小心翼翼却步履维艰,而足上终究还是沾满了尘土。正无奈,耳际忽然响起那烂陀的梵音,余音袅袅,透彻心扉。我知道那是善的引领,那是爱的召唤。原来,爱是心的微光,是红帐下,亲人面,手足情,民族义。

于惆怅时,孤悬浮寄。跳进窗檐的夜露,打湿了心头的一点火花,而跌落眼角的一滴泪,唤不醒飘荡在星夜中的灵魂。我搔首踟蹰,无可奈何。望左右,醒来的人们业已远去,而未醒的正鼾声如雷。含胸长叹,黯然魂消时,却发现跌落的那滴泪里分明还跳动着我的那颗心。原来,心是我的微光,它于生存时跳动,又于跳动中升华。

而“我”,又是谁的微光呢?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于悲凉中,幼安醉里挑灯看剑;于无奈时,鹏举怒发冲冠凭栏处;于作别时,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于就义时,复生去留肝胆两昆仑。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故国城头繁星点点,点点繁星虽没有耀亮那片黑暗,终究是为夜行的人们点亮了迷途的路。原来“我”还有你,是国的微光,是华夏传承的火种,是正义捍卫的使者。

云起,星藏;风过,灯灭。我迷失在一布黑暗里。于是,我拿出善与信,德与义,只为去寻找那曾被舍弃的心灵微光。

【第4篇】

如果意识是有形的,大概要堵塞了这个世界的空间,如果每个想法是道微光,大约足以照得这个世界永无黑暗。无论谁都好,对自己脑中闪过的微光,大抵是舍弃居多,能够抓住的,永远是屈指可数。然而得益于这些微光庞大的基数,在看到那些天才的作品之时,总能找到它曾经在自己脑中闪过的样子。对于这种“错失”,我只报以一笑,不置可否。

这种对心中闪现的微光的忽略与错失,微小平凡到若非有日他人从这点微光出发,燃烧成一团火,谁人都不会自己再想起。然后是否就因为这微光如今变成了他人头顶的光环,而要深刻剖析自己的大意,反省自己的舍弃?在类似于“我早就想到过这个”带着些许妒忌的言语同时,能自省一番,得出要如何学会抓住自己脑中闪现的微光诚然不算坏事,但倘若听一首他人弹奏的钢琴曲便遥想当初未能选择这黑白键,看一幅水墨佳作又要后悔幼时扯着妈妈的衣角要买画笔那刻的妥协,这样深远的自省,怕是担负不起的。

这极少数投影于天才作品的微光,只不过是这作品原本可能的源头之一,而并非这个天才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更非这作品之所以天才的原因。如百川东到海,你无法评说,是哪条沿途汇聚的河流,奠定这片大海的基调。所以你不会知道,这道微光,沿途经历过怎样的纷扰波折,汇聚过多少其他的微光,最终成为它现在的样子。

若我有个大大的口袋,我急不可耐地去装下途经我脑海的一切微光,我小心翼翼的给他们编号分类收藏,甚至试着去用心去想象她们未来所有可能的样子。而我终究无法去绘出它们每个的形象,无法慧眼识珠,料到能成为伟大作品的那一道微光。我不得不承认,那天才作品最初的微光,即便慷慨的给予我,我都未必能雕刻出它现在的样子。

这绝不是悲观者的自我安慰。倘若我足够耐心,足够坚持,足够刻苦,倘若还能凑巧有那么点运气,都能从随意留下的一道微光出发,收获一片光明,只是这一切,是可以以任何一道微光作为开始的。

某日,我从一位天才的作品之中,读到我曾经舍弃的微光,愿我收起那种蹩脚的依附,只是纯粹地去感谢这道微光最终得以在别处闪耀。而我的下一秒,或许拾得到那位天才曾经舍弃的微光。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