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阿月,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与众不同的男孩。孤独、悲伤和快乐,似乎也只有他体会得最深。也就是他,途中一个个此起彼落的经历构成了一个让人哽咽又给人希望的故事,也就是这个故事,既点亮了我们心中爱的火焰,又让我们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了什么是永不泯灭的友情,什么是纯洁的人性、什么是爱。
阿月一次次坚强的信念抑制了心中的痛苦和心酸。阿月十岁那年,相依为命的爸爸去世,阿月知道他可以靠自己活下去。因为他从小就和爸爸躲在阿拉巴马的森林里,他懂得一切在野外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他懂得设陷阱捕捉动物为食,会自己做衣服,还能看星星找路,在雨中生活等。爸爸去世后,阿月渐渐尝到了孤单的滋味,为什么爸爸说政府的人会来抓他?爸爸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在逃亡的过程中,阿月见识了各式各样的人,开始认识外面的世界,也慢慢了解当初爸爸为什么要躲进森林里生活,更渐渐体会到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
阿拉巴马的月亮,象征着希望之光永不泯灭,坚定的信念无坚可摧。阿拉巴马的那轮给人光明,希望的月亮,照亮了阴森而充满黑暗的森林,照亮了阿月心中的那片黑暗和希望。因为希望就像人的一瓶兴奋剂。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付出。假如法律是一把锋利的铁锤,那阿月就是一颗无坚可摧坚强不屈的金刚石,虽说水滴石穿,绳剧木断,不管铁锤怎样锋利,最终还是能将金刚石砸碎的。但是,人不可 貌相。阿月虽然物质力量在法律面前弱的像块薄饼,但是,命运总会留下另一条道路,它就是精神力量。既然物质力量阿月不能改变,那阿月就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久而久之,阿月变成了心灵的强者。所谓的心灵强者,就是在自己面临困难时,用极好的心态去面对它,克服它。如果你认为胜利者是由强大的物质力量而胜利,那你就错了;如果你认为胜利者是由超凡的精神力量而胜利,那你也错了;如果你认为胜利者是由四分之一的物质力量加上四分之三的精神力量而胜利,那你就对了。
友谊就像一块光滑的玻璃,时而接受无情的敲打,时而接受细心的关爱。阿月、基特、哈尔三人的友谊在一次次风雨中磨炼中艰难的抵抗着,变得软弱了,薄弱了。最后,哈尔觉悟了,他知道自己不应该用冷漠去面对阿月他们对自己的希望,明白了自己的冷漠不但没削弱他们之间的友谊,反而让阿月和基特更关爱更珍惜三人之间的友谊,他还知道这块友谊的玻璃一但经不住打击,破碎了,想重新把它拼起来,很难,他或许还知道……就这样,充满希望的他们不再争吵,互相关爱,友谊的玻璃从希望的边缘拉了一把让他重生。
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章节是二十九和四十七章节,二十九章节讲的是冬天让基特时不时就会咳嗽和头痛。这让阿月爱莫能助,我可以想像阿月哭时的样子,眼睛紧盯着基特这位在他心中给他快乐,给他温暖,给他的生活添上色彩的朋友,豆大的眼珠从他眼眶滚出来,滑过冰冷的脸颊,溜进了温透了的衣服里。阿月拖着基特在刺滑的寒风,针线般的大雨中跑了两个小时,基特的安慰使终减软不了阿月的担忧。口喝、劳累、饥饿。现在这些对阿月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月的朋友—基特的安危。终于,走出森林来到马路上找到求助后,阿月把基特送上车后,依依惜别而又给人坚强的眼神回头看了眼基特后,一种朋友之间的爱。四十七章节讲的是阿月临走前威灵顿先生带阿月看望朋友哈尔后,带阿月到医院去看望基特。由于基特病太重,所以不能进房看望,执着的阿月听不进威灵顿先生的劝说只要见基特一面,就走,可门迟迟紧闭着,他就孤单的独自等在门口,这位已对基特有着深厚情感的阿月顾不上饥饿,只为了见自己的朋友最后一眼也算是让基特知道,他还有一位朋友,就是阿月,阿月还没忘记自己。一个用无数代价来换见一面的时间,在阿月自己看来,是值得的。可是,阿月连一面也没见到基特,基特就走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觉得无论是汪伦和李白的感情,还是基特和阿月的感情,都可以用这句诗来赞赏。
他温暖着我,温暖着大家,温暖着所有人,他让人们更加坚强,他让人们更加自立,他更让人们知道: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 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