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第1篇】
这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这让我受益匪浅。
里边讲的是,钱学森赴美国留学。他在美国奋斗了12年,功成名就,声誉远播。但是,丰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并没有留住他的心。新中国成立以后,钱学森决定回国。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的太多了,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最后,他竟丧心病狂地叫嚷道:“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经历了五年变相的软禁生活,1955年10月8日上午,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紧张而热烈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4月24日呼啸升空!
当时,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说了两句话“钱学森知道的太多了,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从这两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当时钱学森对于我们中国是多么地重要!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詹天佑爷爷,他和钱学森爷爷一样,用科学的精神为国家付出了许多。
1905年到1909年,詹天佑成功主持修建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独自设计、施工的重要铁路——京张铁路。当时,外国人还嘲笑我们:“能修出这条铁路的中国人还没有出世呢!”京张铁路总长虽不过200公里,但沿途横跨崇山峻岭,工程及其艰巨。然而,詹天佑用创造性的劳动回击了这些讽刺,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不仅仅为自己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更重要的是,为整个中国工程技术在世界上赢取了地位。
除了钱学森爷爷还有詹天佑爷爷的故事,还有其他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爱读书、爱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遇到困难不会退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科学家不是被父母逼着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觉,对生活的留心观察,还有那一颗好奇的、用于去探索的心!
【第2篇】
我们都知道有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是我比较崇拜的一位知名学者,就凭他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关注钱学森。高考结束后,我首先阅读的就是美籍作家张纯如编著的《钱学森传》,事实上我和他之间还存在一些历史的渊源,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儿童时代是在杭州长大的,他的祖先还重建了西湖边上的保俶山上的保俶塔。我的整个童年(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也是在杭州度过的,是喝着杭州西湖的水长大的,而且当时我们家就住在的保俶山脚的保俶路上,儿时的我也常常爬上保俶山眺望西湖,或围绕着保俶塔玩耍。
钱学森在大学学习阶段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闲暇时光大半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喜欢阅读科学期刊,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读书非常的专注,而且擅长数学演算。上课的时候,他也在读书,而且通常坐在最后一排,看他的学术论文,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这样他就可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他喜欢的科目。同时,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敏感,他的专业选择是从铁路工程到航空工程,从当时全国工科最好的大学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到当时全世界顶级的飞行技术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之后的加州理工学院,有机缘师从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雄厚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能够选择当时科学技术最顶尖的领域以及能接受最好的学校教育,是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曾经看过一段描写钱学森的视频,其上叙述了钱学森将新婚的妻子蒋英女士(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带到了美国的波士顿住所后,吃完早饭就去上班了,直到晚上才回来,把新婚的妻子孤零零地留在了住处;吃完晚饭,他泡了杯茶,和妻子道别后,又将自己反锁在书房里,开始了专注的读书生活,而且这种晚读成为了他多年的读书习惯,当然这也为让他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对钱学森的崇拜最主要就是他的读书习惯,我渴望自己也能够在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中,静静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读书,旁边只有一杯淡淡的清茶,我渴望成为钱学森式的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不需要知名)。现在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过这样的生活,令自己在学识上和精神上真正强大起来!这将是我未来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在积极锻炼、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多看一些自己喜爱的、能提升自我的、有教育意义的生物、教育、历史、健康等方面的书籍,做一位爱读书、有思想同时又有一定生活情趣的人!
在阅读《钱学森传》的过程中,对过去的中国教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庚子赔款在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留学生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还有对二战之后的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的发展以及钱学森在其中的作用等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钱学森在治学方面外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的地方,比如,他的爱好广泛,擅长画动物、流水和花朵;能拉一手小提琴;喜欢听交响音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