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五]为什么站立时(1)要收下巴(2)后颈贴衣领?

(平日起居生活,亦当如此,并非拜佛站立才须要)

    ┌(1)‘收下巴’是为了使‘头部’和‘颈椎’之角度正确,合乎

目的│     解剖生理之原则。(即调整‘枕寰关节’之角度)

    └(2)‘后颈贴衣领’,使颈椎和胸椎,能对正、对直,气血通畅。

一、佛法方面的意义:

·人往外看(向外攀缘)时,下巴必不自觉地抬起,而看不见自己。(失去自觉观照)(如图)

 

 

 

·须收下巴,方能看见自己,返照自心,都摄六根。否则终日都在忙著反应外来的刺激,追逐外境,毫不自觉,迷不知返,如狗盲目追外面扔来的石头,但追了半天,精疲力尽,却是一块不能吃、没用的石头。

·佛有‘七处隆满’之相,即颈项之肉,及两手、两肩、两足肉皆隆满。依佛说造像量度经解,佛有‘重颏’之相,即是收下巴之相,不向外驰逐,返求诸己。

二、解剖生理方面的意义:

              ┌直而畅的水管,最流畅。

·大家都知道:│

              └弯曲、甚至压折的管子,必有阻碍。

·当我们收下巴,后颈贴衣领时—(如下方图(二))

脊椎最正直,使‘脑—颈椎—胸椎’之间,交通顺利,功能优秀。(头的‘枕骨’,和第一颈椎(寰椎)之间叫做‘枕寰关节’,这个关节,在收下巴时,角度最好,最利于头颈之‘交通’。)

☆比较(一)┌未收下巴      (二)┌收下巴之状况

            └咬牙切齿和          └放松下颌

 

 

 

 

 

·而下巴抬起(往外看)时—(如上方图(一))

1)颈椎较曲折(向前塌入),甚至后颈部,可见皮肤折痕(横纹),(如吸管之折痕)。(如图1)

2)头颈之角度不正。

3)‘颈椎、胸椎’排列也拐弯抹角。如此拐弯抹角之‘管子’,流液必难通畅。(参考下图)

 

 

 

注:[体内管子—包括血管、淋巴管、气管、食道、脊髓腔洞....等等,易有废物、毒素、沉积于拐弯抹角处。而且迂回曲折,阻力大,压力必大(此乃自取的‘压力’),不但进入脑之血流会受阻,且血流须‘加压’来突破阻力,很耗能量(冤枉耗力)。]据说体内管子—血管、淋巴管大大小小,加起来总长度,可绕地球好几圈呢!

●长时间抬下巴,最少有四种不良影响(收下巴拜佛可改善)

一、肌肉方面:‘后颈肌肉’变僵硬,甚至缩短(使垂头时下巴不能贴胸),(‘韧带’亦然)。肌肉紧缩,压迫血流,影响脑部循环。

二、血流方面:我们人体供应脑部的血管,只有两对:

┌前面一对,叫颈动脉。

└后面一对,叫椎动脉。

后面这对‘椎动脉’,穿过颈椎的‘孔’(横突孔)进入脑,供应后半脑部。

观察此椎动脉,既穿在颈椎‘孔’中,就随颈椎变形。颈椎曲折,它也曲折。且它在入脑之前,先天上有一迂回曲折。(如图)

图示供应脑部  二对血管(只表出右边)

 

 

·收下巴时,这‘回路’比较通畅。

·假如不收下巴,甚至仰头角度太大时,就会使此弯曲更曲折,甚至被压阻,脑血流就不足,脑功能变差,甚至退化(老年失智症)。而很不幸,人常忽略此‘极重要’之事,而去追逐外境‘不重要’之事。(如图)

 

 

如果整天往外看,必持续仰下巴,为此老病铺路。若不知自我调节、自觉返视调整,收下巴,摄心念佛,待衰病时,无人能替,财亦不能买健康,不亦苦哉!

三、脑脊髓液方面:很多人苦于头痛、头胀、头晕、全身疲乏健忘,脑功能减退,却不知起因乃是自己姿势不宜(身业不良)造成脑脊髓液之循环受阻所导致。‘脑脊髓液’这名词,对一般人而言,相当陌生,于此稍作简介:‘脑脊髓液’是循环在‘脑脊髓外围’及脑内部‘脑室’、‘导水管’和‘脊髓中央管’的液体系统。

 

 

●脑室透视立体图

图中绿色部份代表‘脑室’是个立体的腔室,夹在脑中其中充满了液体,液体是由脑室中的‘脉络丛’(见左页图)渗出,如箭头↑↓方向流动,由‘正中孔’流出,又包围循行于整个脑及脊髓‘外围’和中央管,如下图所示(绿色部份),然后回收入‘静脉窦’(位于头顶正中线),回收入血液。

因我们的脑脊髓,质料像豆腐,为了‘保护’及‘运送营养和垃圾’,所以有‘脑脊髓液’之构造(衬于脑中,也包于脑外)。

如下图,以纵剖面看脑部,可见藏在其中的‘脑室’构造及‘脊髓中央管’,以及由‘脑室’之开口,循行到整个脑脊髓外层的‘脑脊髓液’。

 

(图中以草绿色表示脑脊髓液)

红色箭头表示其流动方向)

·‘脑脊髓液’是流动的液体系统,夹在二层膜之间,它的功能:

             (1)避免震荡,保护脑脊髓(如豆腐泡于水中)。

             (2)供应营养。(3)运送废物。(4)调节脑压。

·若头颈角度不正,姿势不对——很容易阻碍此液体之流动,(因为此液层很薄,角度若太曲折时,必如吸管受折而不通)。

·而且‘下巴抬起不收’的角度,有时会正好在脑室之‘开口’(正中孔)附近曲折,造成极大压力,使流液受阻;也使极细的‘脊髓中央管’不畅。

 

当‘脑脊髓液’流动受阻时,则如沟水淤塞,易发臭,不但营养送不到脑,垃圾也送不走。

(本来此液由‘脑室’制出(每天约450C.C.)→循行至外层→又回收入血液及淋巴,约需一天或6、7小时,即可回收更新。若中途不畅,则不新鲜之水堆积,而且整个脑泡在不新鲜水中,必然昏沉浑沌,不可能开智慧,情绪亦必不佳,要安心修定慧,就有困难。)(注:脑脊髓液总约150C.C.)

·一旦脑室制造出来的液体,不能顺利由小孔外送去循环,则会逆流,积滞在脑室内,脑室就会像‘水袋子’灌得胀满,压迫脑子,而脑壳又是不能伸缩的硬壳子,故一时之间,脑子,外受限、内加压—(脑压加大)就会产生头痛、头晕、想吐、全身功能变差之症状。若长期脑室(水袋子)扩大压迫脑,脑会萎缩。此种阻碍与压力,当姿势改变时,即可渐渐解除,所以尚不致于像长肿瘤等器质性之阻塞,引起‘水脑症’(即持续性恶化之脑室水胀满),但只要连续抬下巴、仰头,阻碍一段时间不解除,便有症状发生。

四、神经方面:头、颈部神经密布,非常复杂,以应付日常生活种种需要。(若受压迫则有病变,请参考下页附表一)而神经之营养,仰赖‘血流’供应,而脊髓血流又和‘椎动脉’之供应有关,当血流供应受阻,神经即使不直接受压,亦间接失去营养滋润。加上肌肉紧绷(压力大),神经传导亦受影响。此在轻微的抬下巴,影响较小,若仰头(尤其长期僵持性仰头太甚)则有较严重之直接压迫。(容后再述)

以上是说明,抬下巴之各种不良影响。故,非但拜佛、站立须如此收下巴,调正头颈角度及脊椎,平日生活亦须觉照,把此拜佛之锻炼带出去。

附图表一

颈椎各节神经之供应部位及颈椎各节有压迫时之现象、症状。

 

 

颈椎共七节

颈椎神经共八对

脊椎

神经

控制部位

神经被压迫产生之病变(症状)

颈椎1

1

头部血流循环,脑下垂体,头皮、脸、眼、耳、鼻、喉。

头痛、头晕、神志不清、记忆减退、头皮炎(痛),失眠、高血压、眼疾、耳鸣、鼻病。

颈椎2

2

眼、耳、鼻窦、喉、舌、声带口。

耳聋、鼻过敏、鼻窦炎、扁桃腺炎、失声、耳鸣、眼疾(斜视)。

颈椎3

3

咽、颊、肩、交感神经、横膈膜神经。

咽喉炎、颈二侧(肩膀)酸痛麻、交感神经亢进、呼吸困难。

颈椎4

4

头部肌肉、肩。

三叉神经、牙痛、脸部痤疮、肩痛、(弱视)。

颈椎5

5

食道、气管、肘。

气管炎、手臂外侧痛、肘痛。

颈椎6

6

甲状腺、副甲状腺、腕。

甲状腺肿(包括突眼性)、甲状腺癌、副甲状腺炎、腕痛、拇指、食指外侧痛、五十肩。

颈椎7

7

甲状腺、副甲状腺、大拇指。

甲状腺肿、富贵手、手指炎、前臂内侧、小指、无名指酸痛麻。

颈椎8

8

心脏、气管、食道、指尖。

支气管炎、心脏病、动脉硬化、灰指甲。

·佛法是高度理性的法则,是高智慧的大学问,每个法则中,都含藏深刻的原理,不可等闲视之。学佛是合乎理则,来开发良知良能。拜佛是求诸觉性,返求诸己,非一般外求之迷信。

·反之很多人不明正常解剖生理法则,整天向外奔波追逐名医、秘方......不知合理调身心。结果,追逐中,下巴必更抬,脑必更不通。

其实,打折了的吸管,不通是必然,而只要将折处调直,通也是必然,(拜佛即是大调整)

姿势若不自调正直通畅,却一味向外求特效药欲把吸管弄直通,才是‘迷信’啊!

·若能端心、端身、合乎正常生理原则,身心功能必然改善。(此是佛性本能)。只要自己不歪斜曲折(加压于自身),又善于放松,又有谁能给我们压力呢?

·很多人以为是别人给他压力,殊不知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心、自身。

如:不收下巴,即是给脑脊髓压力,(仰头尤甚)。持续仰头不收下巴,即慢性自杀(损脑功能)。收下巴就是解压、自助、端心端身之善。

●日常生活运用

所以日常生活,必须注意常调整姿势,常收下巴,放松颈部,作垂头等柔软运动,或常按摩热敷后颈部。不宜长时间抬下巴仰头工作或睡眠。否则,多少会有脑脊髓液不通之现象。

·若工作时,不得已须仰头、抬下巴,则须定时反方向运动(垂首、放松、运动),且须经常拜佛,才能矫正,防止不良影响、恶化下去。(如下图)

 

 

×抬下巴工作,姿势不当

自觉调整→收下巴

-

 

 

←双手交叉,轻松放在头(枕骨)后方,垂头、放松。以手之重量,载于枕部,调整拉开头、颈之关节,(枕寰关节),及颈椎各节。

-

 

 

×

自觉调整—收下巴

·很多人,因长期‘颈向前塌’,已经不知如何是‘直’,也无法后颈贴衣领。

练习:可以躺在硬板床上(垫被、隔湿冷)收下巴,让后颈尽量贴近床板,体会‘直’的感觉。(胸椎—颈椎对直)

注意:上下牙也要松开些,如此可自然改善很多头颈疾病。

(颈椎神经压迫症状表,见前表列)

平日仰头太过者—简易调整颈椎法:

‘不收下巴’的孩子(仰头看电视)(仰卧),颈椎太向前塌,容易感冒、咳嗽、脑力降低,且易患眼、耳、鼻、口,(如扁桃腺),咽喉之疾病。

若仰头更甚,则更严重。

矫正法:(矫正太前塌的颈椎)

可在轻松愉快中,将枕头(勿太软)(外软、内硬)放在颈部(枕骨)(较靠‘头顶’)(收下巴),让‘颈椎’完全放松,依自然重力(地心引力)颈椎可拉开,复位,恢复正常。

亦可趁孩子仰睡时(完全放松、柔软),为孩子如上述垫枕,使‘收下巴’,可调整已前塌之颈椎,改善血流、神经、免疫力,改善脑功能。

每天能如此调整几分钟(十五分),就有改善,并非整夜如此睡。(睡眠宜右侧卧)

注意观察:

仰卧睡眠时,太仰头(抬下巴)颈部青筋(静脉)鼓起,即是‘阻力大’,流动难,故‘加压’鼓起—疲劳不适—血流循环不良。

 

注意:

‘下巴未收’青筋仍是鼓起。

 

注意:一收下巴(下巴贴胸)青筋就消失(不鼓出)(阻力变小)—流畅。

仰头工作者—

┌后颈、筋缩紧

└颈椎太向前塌

睡前应调整,

      ┌只枕靠头顶之‘枕骨’。

以枕头│

      └不枕颈椎。

下巴自然收。

睡前如此调整一下,并非一夜如此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