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科学观

 

净空法师讲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第一天

张司长,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修:

今天确实是非常殊胜的因缘来到台南,尤其是到台南最高的学府跟大家谈谈‘佛法与净宗’。民国三十八年,我记得当我从广州到达台湾,在高雄登陆,以后就在台南住了半年多。还记得那个时候住的地方距离火车站很近,听说可能就是现在校舍的地方。经过四十年了,台湾无论在哪一个地区,都有非常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们大家都能够见到的。

跟著时代的进步,佛法在台湾也有非常殊胜的成就。佛法的兴旺,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比不上台湾。我们自己长住在台湾,虽然感觉到佛法在形式上的确很兴旺,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叫我们感到很圆满,当然缺陷的地方依然是很多。

佛法从释迦牟尼佛创始,流传到今天,依照中国人历史的记载,世尊出生在周朝昭王二十四年,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这个记载是确实的话,世尊灭度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教学的传递,尤其是从印度到中国,这当中经过许多的国家、许多的种族、许许多多多朝代战争的更替,如果要叫佛法圆圆满满保持著世尊当年的正确性,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困难,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佛法逐渐要变质了。

这个事实世尊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们佛法的法运分为三个时期:有正法时期,有像法时期,有末法时期。‘正法时期’一千年,佛灭度之后一千年;这个时间不算太长,所以还能够保持著像世尊在世的那个模式。一千年后到二千年,这段时间长,逐渐变质了;虽然变质还像个样子。换句话说,变质的幅度不太大,确实有变质,还不太大,所以称为‘像法’。‘像’就是相似,没有以前那么纯了,还像个样子。

二千年以后,就进入‘末法时期’了。这个时候变质的幅度就非常之大,甚至于与世尊当年在世所传的完全相悖,面目全非。末法时期的众生,纵然勤苦的修学,很少看到有真正的成就。

现在世尊灭度三千年了,这个末法也过了一千年了。末法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因此,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要是从物质文明上来说,这个时代是进步了。假如从修学的成果上来讲,我们这个时代比起过去确实是倒退了;不但没进步,还倒退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一下,都能够体认到这个事实。

今天这个题目虽然谈的是‘净宗科学观’,首先我们要晓得,‘净宗’从哪里来的?净宗是从佛教里面来的,是佛教大乘佛法的一个宗派。因此,我们要想了解净宗,一定要了解大乘佛法。要了解大乘佛法,首先要认识佛法究竟是什么?如果不把这些根本的问题搞清楚了,我们的修学就免不了要出差错。

我们学佛,‘佛’是什么?‘佛’这个名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觉悟的人,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印度话称这种人叫‘佛陀’。所以,佛陀不是神,是一个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觉悟的人,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佛陀的学生-凡是追求究竟圆满觉悟的人,我们称他作‘菩萨’。‘菩萨’也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觉有情’,追求觉悟的有情众生,他也不是神。你今天发了心,发心追求圆满的觉悟,那你就是菩萨了。就好像一个学校一样,注册入了学,就叫‘学生’。学生有一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程度不相等。菩萨也跟这个相似,因此菩萨也有一年级、也有二年级、也有三年级。佛在大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圆满成佛,总共有五十二个阶级,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二个年级毕业了,那就成佛了,究竟圆满的智慧你完全证得了。我们学佛如果不把佛法这些事实搞清楚了,那真叫‘迷信’,不会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把佛、菩萨认清楚。

什么是‘教’?我们现在常谈的‘佛教’,什么是‘教’?教是教学,教是教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有情众生的教育,或者是对一切有情众生的教导,这是佛教。因此,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觉悟的教育。

佛教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从佛、菩萨这个名词定义里面,可以体会得到佛陀教育的内容。如果用经典里面的术语,一句话就都包括尽了,就是‘诸法实相’,这是佛教教育的内容。要用现代话来说,‘诸法’是一切法,‘实相’是真相;换句话说,佛教教学的内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宇宙就是讲的时间、空间,时空所包括的一切是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句话说,佛教的内容就是讲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大家讲经说法,我们今天把它会集成一部《大藏经》。人家要问你们,这一部《大藏经》讲的是什么?这一句话就答覆了。这一部《大藏经》所讲的是我们自己跟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

诸位如果明白这个事实,你想想这个教育我们要不要接受?我们要不要修学?你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就是一位觉悟的人,就叫‘佛’,就叫‘菩萨’。如果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生活环境不知道,这叫‘迷惑颠倒’,佛法叫凡夫、迷人。经典的内容是说的这个,没有迷信。完全明白了,你就是一个智慧开了、智慧圆满的人。所以,佛法的教学是智慧的教学、是智慧的教育。

佛说这种智慧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此,‘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本来成佛’的意思,诸位要记住,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本来都知道;‘本来成佛’就是这个意思,你本来都知道。都知道,现在变成不知道了(迷了),佛法的教学是教我们再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

你真的恢复了,你有个东西得到了吗?没有东西。佛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所得到的都是自家本有的,本有以外,没有一样东西是新得的。换句话说,佛是以种种善巧的方法,帮助我们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这叫‘佛教’。可不能误会!

如何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让我们重新真正认识宇宙人生?刚才说过了,我们必须要去追究我们为什么把能力丧失掉,把这个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们的德能岂不是又恢复了!佛教导我们也离不开这个原则,佛把我们这个根本的因素找出来了。病根寻找出来了,病根是什么?妄想、执著。这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妄想、执著是病根。我们本来是佛,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病根就是妄想执著,使我们本性的德能完全丧失掉。不但这个大的改变因素是妄想执著,眼前我们生活苦乐的那个因素也是妄想执著。你为什么过得这么苦?你为什么遭遇到这么多的灾难?诸位仔细想想,那个根本原因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害人不浅!

佛法把这个根本的因素找出来了。因此,他教导我们如何恢复自性?如何破迷开悟?如何离苦得乐?他用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是这许多方法都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那就是一定要破除妄想、执著。

妄想发展成为‘所知障’,执著不断发展变成了‘烦恼障’,诸位常常读佛经,都晓得‘二障’。二障从哪里来的?就是妄想执著加重了,变现成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使我们永远不能离开生死轮回。所以,无量法门、一切经论都是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帮助我们突破这个问题。这是佛法真正教学的原理原则,然后我们才会有一个下手得力的处所,这是首先我们把佛教认识清楚了。

因此,佛教给我们要修行。‘行’是什么?行为。刚才讲了,妄想执著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我们的行为自然跟著就错误,必须把它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

总括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教诲,在中国把它归纳起来加以分类,就分为‘经律论’三藏,这个三藏就是佛教的教科书。经藏跟论藏是教我们修正思想见解的观念,戒律是我们的生活规范,依照这个规范修正身体、言语的行为,所以三藏经典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因此,经不是念念就有功德。念念没有功德,要懂得经典里面所讲的意义,依照这个教训去做,那就有功德了。‘功’是什么?功是功夫,你真正依照这个去修行,这是功夫。行为都修到尽善尽美,那就是你所得的,这个功德是你真正有修行的功夫,你才成就一个完美的实质,这个叫做修行。

前面主要的就是说明佛法,使我们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真实的认识。明白以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讲演大纲。前面有一段引子,首先说明一般对佛教的误会。

【一般误会:宗门-离言虑直指心性(士夫所宗)。教下-多说理少说事(士夫所宗)。净土-多说事少说理(老太婆教)。未解:事理不二、法门应机、万法一如】

在中国,佛教大分为宗门、教下,这是讲佛教教学。在教学的方式上,在佛家讲教学的仪式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法,教学方法上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禅宗’,禅宗的教学非常特殊,完全不用教科书。从哪里下手?从禅定下手,首先叫你把心定下来,用这个方法。心定下来以后,再给你研究讨论,它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心真的定下来之后,这个研究讨论产生的效果,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定能够生慧,佛法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定心开真正的智慧,这是禅宗教学的方式。除禅宗之外是教下,教下教学的方式就不一样了,是依照教科书按步就班的来修学。就好像学校读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由浅而深,逐渐逐渐的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它用这个方法。

所以,宗门教下教学的方式不相同。当然学生天赋就不一样,在佛法里面讲根性不相同。利根的人,修学禅宗,进步很快,能够快速的成就。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他得不到利益。中下根性的人学教很适合,按步就班,由浅而深,他能够得到真正的好处。这是两种教学法不相同的地方。

所以“宗门-离言虑直指心性”。自从达摩祖师将禅宗传到中国来之后,到六祖(就是惠能大师),由于他修学的成就,教学的善巧,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影响的深远,一直到今天,许许多多修学的原则,都不能超越他的范围,宗门盛极一时。教下也是从隋唐时代,大乘八个宗几乎都在那个时代先后创建,成为中国佛法的特色。

尤其是马祖、百丈大师,这两位大师的创建,作了一个划时代的改革,从以往个人独自的修学,提倡为大家集体在一块共修,就是建立了丛林的制度。这个划时代的改革,也就像我们现在的教育相似,从私塾一变为学校。在丛林制度以前,佛法承传教学是私塾教学的方式。变成丛林,这就变成学校了,就有组织了。那个时候的组织跟现在学校很接近,换句话说,就是佛教大学。它的特色是佛教的专科大学,因此成就的人才就非常非常的殊胜,高僧大德代代辈出,这都得力于丛林的制度。

丛林的住持相当于校长,维那相当于训导长,首座和尚相当于教务长,监院(我们叫当家师)相当于总务长,这是丛林三大纲领执事。在佛教里面的名字叫首座、维那、监院,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教务、训导、总务。他们的职责跟现在学校完全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我们才真正认识,原来丛林就是佛教的学校,这是正式办学校。从前搞私塾,现在正式办学校了,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上伟大的一个创举。

早年在台湾,我常亲近方东美教授。他老人家常常跟我说:‘中国佛教要复兴,一定要复兴丛林制度。没有丛林,佛教决定不能够发扬光大。’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不过现在要做,时节因缘还没有成熟。我们要问,时节因缘何以不成熟?实在是佛教被社会误会成为一个宗教,把佛陀教育的本质遗忘了,这是丛林久久不能恢复真正的原因。

但是佛法在过去,宗门教下都为知识分子所肯定。佛教在台湾,从民国五十一年,台大‘晨曦社’成立了,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佛法,以后逐渐在台湾大专院校都有‘佛学社’的组织,使佛教在台湾有今天的成就。这个功劳,我们不能忘记周宣德老居士,大专佛教运动是他老人家发起的。接著以后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慈光’创办大专佛学讲座,对于台湾的正法影响非常之深,这是知识分子肯定了佛教的教学。

但是提到‘净土宗’就很难叫人相信,为什么?“净土-多说事少说理”,不深入探究理论,一天到晚叫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阿弥陀佛在什么地方?谁见过了?于是很不容易使人接受。说实在话,这些乡下老太婆容易接受,知识分子不容易接受,很难相信。

在台湾这个还比较好一点,在国外是非常非常之明显。尤其是在十年前(一九八二年),我初到美国的时候,美国许多同修告诉我:‘法师,你到美国来,可不能讲净土,没有人相信,这里排斥的人很多。’美国人喜欢什么?美国人喜欢禅、喜欢密,喜欢这些东西。禅是受日本人的影响,密是受西藏一些喇嘛的影响,还有日本的密宗在美国很流行,他们去的时间很久,根基已经打下去了。佛教里面成见很深,对于净土不容易接受,我也用了差不多三年的口舌跟他们辩论,才让他们对于净土宗,纵然心里不高兴,嘴里不反对了。相当困难!

因为那个时候到美国去之后,我正好把《弥陀经疏钞》第二遍讲圆满,一部《阿弥陀经》总共讲了三百三十五次,录音带有三百三十五个。这些搬到美国去给他们一看,大家不敢讲话了。原来认为这一部《阿弥陀经》没有东西,《阿弥陀经》还能讲吗?半个小时不就讲完了。一看,三百三十五个录音带摆在那里。这一摆,不再说话了,对于净土宗心里不高兴,嘴里不敢说了。这些年来我们到处宣扬,逐渐逐渐接受的人多了,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得好处的人也多了。所以,从前认为这是老太婆教,这个原因是没有理解。

“事理不二,法门应机,万法一如”,这是佛法教学的原理原则。佛法的经典(也就是教科书)有偏重在理论上的,事讲的少。譬如,在台湾流行很普遍的《金刚般若》,大家念《金刚经》的人很多,《金刚经》偏重理论,事说的很少,这种经典很容易受知识分子的欢迎,非常的爱好。如果《金刚经》这些理论、方法不能应用在生活当中,那个没有用处的,那就白学了。谈玄说妙,无济于事,并不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幸福,不能断除我们的忧虑。这是说理的。

像《地藏经》,像《阿弥陀经》,展开经文完全讲的是事,没有讲理论。这个事,像神话、像小说,很难叫人相信。可是诸位要晓得,讲事的经典背后是理论;没有理,事从哪来?因此,古大德为我们介绍经典,凡是讲理的经一定多说事,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么作法;凡是多讲事的经要多说理,让人家对这个事能接受、能相信。理事圆融,理事不二,能体会到这个事实,自然就容易接受了,就能生信心。特别是净宗,必须要有真实透彻的认识,我们的信心才真正能够生的起来,才会有恳切的愿心,那个真实的利益这一生决定就得到了。

事非常微妙,理甚深,实在讲不是我们短时间能够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自己是一个过来人,我感觉我非常的幸运,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开始学佛,四十年了,才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感觉得很幸运。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探究了许许多多大乘经论,才对于念佛法门肯定了,不再怀疑。我最初学佛也是喜欢谈玄说妙,喜欢理论,对于净土宗是极力排斥,不能相信,跟现在一般年轻的知识分子没有两样。假如不能透彻大乘经,不能肯定这个法门,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的学佛免不了要空过,那是非常非常的可惜。

因此,在整个佛法里面来讲,首先对于世尊的教学要认识。认清楚之后,我们对它产生信心,有了信心你才会有兴趣去研究、去深入。只要真正有兴趣,能够深入,这个净宗第一殊胜的法门,暂时不信没有关系,慢慢以后你就会相信了。为什么暂时你不相信?你在这个理论还没有探讨到那个境界,你所解的理论,你所修行的功夫,还达不到它的标准。等到你透彻理解了,你才会恍然大悟,那个时候的修学速度非常之快,不会落在别人后面。

【信教。〈一〉信:性、情、事、理。〈1〉智:明心心性、统系学问。〈2〉迷:未究其理、偏见陋执。(昔尊圣贤,今尚科学)〈二〉教:大智正觉教育、超凡入圣轨范。〈1〉经(宇宙人生真相的说明)〈2〉律(真善美慧圆满之典范)〈3〉论(宇宙人生真相之说明)】

这里讲要“信教”,对这个教学要真正建立信心,知道佛法是世出世间最完备的教学。第一段讲到要信教。‘信’不是普通的信,至少里面包括四条—“性、情、事、理”。这里第一个字‘性’很难讲,要用现代哲学的名词,这第一个字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现在科学家在研究、在探索,宇宙从哪里来的?太空当中这么多的星球、这么多的星系,从什么地方发生?怎么形成的?生物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佛家讲的‘性’、讲的‘心’,真心本性,或者讲的真如,都是说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根源,这是‘理’。我们虽然还没有明了,我们对于佛菩萨他们的智慧德能,他们亲证的境界,我们能接受、能够相信而不怀疑。

‘情’就是识,佛经典里面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心理的作用。

‘事’是讲的事相,指世出世间万事万物。

‘理’是道理。这些万物怎么生出来的,有个道理;如何发展的,它有个过程,也是个道理。这个可以代表佛法整个内容,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都能够明白、都能够明了,禅家讲“明心见性”,现在讲“统系的学问”。‘统系’就是我们讲的科学,系统的学问,有条不紊。

如果是迷,迷是凡夫。智是佛菩萨。迷是凡夫,凡夫“未究其理”。这个理,就是前面四种,它的事实真相,我们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于是执著自己的成见,想错了,看错了,还死不承认,这就是“偏见陋执”,这就是凡夫的知见、错误的知见。

因此,我们一定要知道求学,一定要明了为什么要修行,把我们的过失认真的修改过来,从迷到悟。在修行过程当中,关键最大的是老师、同学,一定要有好的老师指导,要有好的同学互相切磋琢磨,我们的成就自然就能够快速圆满。

师与友的恩德非常大。佛在经中常常教导我们,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父母之恩太大了,佛教我们要孝顺父母。我们的智慧是得力于老师的教导,我们才开悟的,佛在经上讲‘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老师的恩德跟父母一样大。

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学的起步,修行从哪里做起?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里做起,这就是最基本的修行。你每天接近父母、师长,有没有孝顺父母?有没有尊师重道?所以,佛法修学、佛法教育的起步是从‘孝亲尊师’开始。佛教里面有一本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那是佛门入门的教科书。换句话说,学佛从这一个课本学起,这个很有道理!

佛教没有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学的宗旨也是‘孝敬’,用这两个字作为教学宗旨。佛教传到中国来,也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见解完全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立刻就被中国朝野所接受,跟中国固有的文化融合成一体,发扬光大。它这个教育中心的思想、教育哲学完全相同。

“昔尊圣贤”,从前因为受这个良好的教育,知道孝亲,知道尊师,所以对于圣贤人说的话,我们不怀疑,依教奉行。“今尚科学”,现在我们接受西洋的文化,很不幸的把自己固有的东西舍弃掉了,我们今天遭了大难,吃了大苦,现在还不觉悟。现在讲科学,把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打上问号,不相信了。不相信,你真正有科学精神,那也不错。科学精神是什么?求证。古人讲的:‘我要把它证明。’那也不错!现在你把它否认掉了,又不求证,你说这不是糟糕了!实在讲,我们是口头上崇尚科学,并没有真正做到。我们现前遭这个灾难的因素,确确实实是在此地。

这个地方讲‘信’,无论是信古圣先贤,或者信科学,要从这个地方建立真实的信心。我们信的对象是佛陀的教育,“大智正觉的教育,超凡入圣的轨范”。它的内容是“经、律、论”,我们称为三藏。‘经’,这一部分多半是佛亲证的境界,他说出来给我们听,让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偏重在理论上。‘律’,这一部分是生活行为,我们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活,我们每天面对著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物,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跟外界交往?佛给我们制定了生活的规范,这个就是属于律部。‘律’是我们生活的规范,它是以佛菩萨的标准来制定的,如果我们遵守,渐渐学习,也能入圣者的生活了。这个生活方式逐渐跟他们相同,在佛法讲‘入圣者之流’。流是流类,入他们这一类。‘论’,里面多分是对于这些事理真相,佛与学生们研究讨论,学生们互相的研究讨论;藉著研究讨论,对这个事理愈看愈清楚,愈来愈了解,这是属于论藏。所以‘经’跟‘论’是“宇宙人生真相之说明”,‘戒律’是“真善美慧圆满之典范”。我们想过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生活,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这个‘戒律’里面可以得到。

这两句话把《大藏经》的内容说出来了,诸位看到之后一定非常欢喜。去翻翻《大藏经》,跟这两句话讲的又不一样,会大失所望。你不要怀疑,以为我的话说错了。我的话没有说错,为什么你展开经典会感到失望?那是因为经典是用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写的,我们现在看不懂,障碍在这个地方。

尤其是关于‘戒律’这一部分,它记载的是生活。世尊所讲的是三千年前当时印度社会的生活方式,当然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学习的是学习它的精神,学习它的原理原则,不是学它的戒条,那些戒条到现在不适用了。像国家的法律一样,那个条文过几年要修改一次,要修订一次。佛订的这个东西是三千年前的,你不修改怎么会适用?所以,一定要修改,但是决定不能违背它的精神,不能违背它的理论,那就对了。

刚才说过,戒律在中国有一次很大的修订。这个修订在唐朝,就是百丈大师为丛林制定规矩,制定一套法律,就是根据戒律来写的。换句话说,就是戒律的现代化。我说‘现代化’是唐朝时候,戒律的本土化,‘本土化’是唐朝。唐朝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人,在唐朝这个地区就非常适用,是把戒律条文重新修订。所以,在中国,在过去大陆每一个省,中国的幅员很大,南方跟北方气候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因此,每一个寺庙再依据清规做小幅度的修改,适应我这个道场,适应我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是精神决定不能够违背。所以,这个戒律是要因时因地去修改的才能适用,这些都必须要懂的。佛法是圆融自在,不是死板的,活活泼泼。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生在哪个地区,接触到佛法,你都真正会得到一生的幸福快乐圆满,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非常乐意去接受的。

说到现代化与本土化,诸位要记住,这是大教育家永远不变的原则。《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我们要问:‘佛怎样度那些基督教徒?’应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现基督身而为说法,你看圆融不圆融!自在不自在!你要问:‘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你明白了、觉悟了,统统是的。你要不明白、不觉悟,‘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你全迷了。一迷全迷,一悟一切悟,佛教我们破迷开悟。

如果不能做到本土化跟现代化,佛就不能教化众生。我们今天佛教没有方法推广,没有方法被这个社会普遍来接受,原因在哪里?今天佛教一直保守在过去那个时代,所以现在社会上看到那些学佛人都怪怪的,用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眼光看你,‘这是个怪人,这是十八世纪的人,不是现代人’,你说糟不糟糕!现代人他怎么肯接受?

确实我们建一个道场等于我们建了一个学校,学校的校舍要盖什么形式的?都盖成十八世纪以前的样子,人家一看这不是现代人。特别是跑到外国,在美国也建成中国宫殿式的。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在美国弘扬佛法,叫你美国人要做中国人,还得做中国十八世纪的人。这美国人怎么能受得了?受不了!他怎么肯来接受,决定不能入门的。看到你建得富丽堂皇,大家观光观光,参观转一圈就溜走了,再也不来了。这就是不知道佛法教学是要应机的。

所以,经叫作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这个不会变的;‘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你要记住,契机,现代名词就是现代化、本地化,这叫契机。这个才能让他欢欢喜喜自自然然走进来,进来还舍不得走,那你就成功了。

我在美国建了一个小道场,建在德州达拉斯,这个道场的形式是美国人的建筑。大家都晓得,美国建一个教堂,建一个道场,一定要得到邻居的同意,要开多少次的听证会,要跟他们解释很久。我这个教堂没有开过听证会,没有一个人反对,因为他一看到我那个图(美国式的),他就生欢喜心。假如我要画个宫殿式的,恐怕要跟他们谈判好几年,他们才能同意,他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们造的佛像应当造美国人的面孔,他一看到佛菩萨还是美国人,很亲切,他就不会走了。然后你才晓得,我这个地方所讲的是真的。我告诉他:‘佛教是什么?是佛陀的教育。佛教又是什么?说明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他一听就明白,‘这个我要学,我要知道’。想要知道,就来学了。他们都是基督徒,基督徒不要紧,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里来,没有冲突!这样就都来了,非常欢喜变成一家人。我们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不排斥任何宗教,任何宗教徒都欢迎来接受佛法圆满智慧的教育。他高兴了,我们也欢喜。

千万不要‘我是佛教,你是基督教’,这是对立的,那还得了!这一对立,世界上就有战争,那人民就要痛苦,社会怎么能得到祥和?怎么能得到‘真善美慧’圆满的生活?我们首先要把佛教的本质认识清楚,然后才能够帮助世间人,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这些外国人跟我接触之后,很感叹的跟我说:‘我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每次有许多苦闷的事情,星期天到教堂,见到牧师提出来,牧师就一句话:“上帝的安排”。’他说:‘我们听了心里很不服,上帝安排得很不公平,说不出道理来。’所以,我就找他来,星期六到我这儿来,我这个地方给你解释,会叫你圆圆满满的心开意解,破除疑惑,真正得到自在。所以,一定要让他晓得这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徒就不反对了,宗教徒可以接受教育,这是事实。他们在教堂里耶稣是主,是他的主,天上的父,到佛堂来是老师、学生,哪有冲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学校有老师,一点冲突都没有,必须把它认清楚。

【修学:〈一〉愿行:〈1〉慧解:破迷起悟志取大道。〈2〉践愿:师法诸佛自觉觉他。〈二〉态度:至诚感通、事师亲友。〈1〉闻:多闻阙疑。〈2〉思:明理除疑。〈3〉修:实证断疑。(科学方法)】

修学最要紧的是“愿行”。‘愿’是志愿。志愿每个人不相同,因此佛陀教学里面的科系就非常复杂,所谓‘无量法门’。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应各种不同的根机,也就是要适应各种不同人的愿望,你喜欢学什么,佛就教你什么,由这个方法达到成就戒定慧,成就圆满的智慧。所以,它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它的手段方式是千变万化的。

‘愿行’里面,“慧解-破迷启悟志取大道”,这是说一个原则,这是总纲领。至于用什么方法来破迷,用什么方法开悟,各宗各派手段都不相同,但是都能够帮助你达到目的。

学佛一定要立大志。这个大志就要像佛陀一样,‘我一定要恢复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彻底明了,再也不迷惑了’,要有这样的志趣,有这样的道心。

然后要跟佛学,这是“践愿-师法诸佛自觉觉他”。佛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但是佛现在不在世间,那我们找谁?佛虽然不在世间,佛的遗教还在世间,遗教就是经典,我们依据经典来学习,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

中国自古以来用这种方式修学成就的人很多,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孟子。孟子是学孔子,以孔子为老师。那个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念孔子公的书,学孔老夫子的为人,有不明了的地方,去请教孔老夫子的学生;孔老夫子的学生还在,去请教他。孟子居然学成功了,学得很像孔老夫子。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孔子会连著「孔孟’,孟子学得非常像。孟子能学的像,为什么后人学就学不像?诸位要晓得,不是后人学不像,是后人没有认真的学;要认真的学,哪一个学不像!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已经过世了,不在世间了,他老人家的这个教训留在世间,我们依据他老人家的教诲,认真的去修学,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必定也会学得跟他一模一样,那你就成佛了!或者你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人跟他学得一模一样?’还是刚才那一句话,没有认真学,没有百分之百的去学。学个一半,学个六成七成,这是菩萨、祖师大德;学个一成两成,也是世间的贤君子,绝对不是坏人,绝对是有利益的。所以,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发心认真努力去学习,这就对了。

至于学习成功失败的关键,在“态度”,这是成败关键。在过去,很早了,我记得有一年是过年的时候,我在左营兴隆寺住了三天,天乙法师招待我(天乙法师在的时候)。我常在外面讲经,他特别问我讲经说法的方法,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你讲的好,讲的不好,关键百分之九十在态度,方法顶多只占百分之十。’所以,我劝他方法不重要,态度重要。

换句话说,你是存什么心说法?真正利益众生的心说法,必定有感应。如果存心说法的目的在贪图名闻利养,自自然然就不相应。所以,态度要真要诚,一切要为他著想,不要为自己想,你有这样良好的态度,纵然不懂方法,你说出来也能动人。如果你心不诚,方法再巧妙,可以骗一时,当时听了很欢喜、很高兴,出了门之后都忘掉了,就没有了,那是没有诚意。方法技巧这个效果并不大,最重要的是真诚。“至诚感通,事师亲友”,这是我们自己修学以及传播佛法,成败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出家的佛弟子、佛的学生,负责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也就是负责要把佛的教育介绍给一切大众,他有这个责任,所以修学的态度格外的要讲求。在家同修他是修自己,一生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就可以了。出家是佛的学生,除了自己修学之外,还要把佛法介绍给大众,他有这一层重责在肩膀上,所以对这个不能不讲求、不能不认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二天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昨天将佛法‘信教’做了一个简单概略的报告,希望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要认识清楚,一定要记住,佛教是佛陀大智大觉的教育。佛所说的、所教给我们的,像经论宣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为我们制定的生活规范,目标是教我们达到至真至善圆满的人生。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确确实实是一切众生,必须要接受的,必须要学习的,超越世出世间任何的教学,我们可以说它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

今天要跟诸位报告的是‘修学的态度’,学佛能不能有成就,确确实实是在态度上。自古以来,师师传授,也就是过去一般所讲的‘师承’。在中国,师承不但在佛法里面,在世间法里面也非常的重视。特别是佛法,我们一定要用真诚的心来学习,唯有真诚才能够感通。这个通就是通达无碍,像《楞严经》里面讲的圆通,圆是圆满,换句话说,没有一法不通达,这是我们修学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了。

要怎样才能真正圆满通达?如果靠我们一生努力的来修学,诸位想想,我们的寿命能活多少年?纵然现在医学进步发达,毕竟活上一百岁的人,依旧是很少见。即使活上一百岁,从你生下来就会念书,就会学习,学了一百年,不要说佛法,世间法都学不完,何况佛法?世间法,不要谈别的了,新的东西我们不说,我们说古老的东西。咱们中国古老最大的一部书—《四库全书》,前几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把它印出来了,像《大藏经》那么厚,一册一册的有一千五百册。这一部书从你出生活到一百岁,大概都念不完,何况还有许许多多新的知识,怎么可能通达?出世间这些要学的东西,比世间的东西还要多。因为世间的东西,实在说局限在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之外,对于太空的知识是少之又少。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法的内容给我们讲到尽虚空遍法界;不但讲现在,还讲过去,还讲未来,如何能通达?不通又不行,通又通不了,问题就来了。

所以,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一个秘诀,这个就是通达的一把钥匙。用什么?感通,那就好办了。这个感通不要一桩一桩的学,一通一切就能通达。用什么去感?用真诚去感。真诚到了极处叫至诚,这是我们佛法修学始终不变的一个态度。如果没有这一个良好的态度,在一生当中要想求通达是不可能的。因此,‘至诚’两个字是我们修学态度最重要的一环,有这样良好态度,这是你修学的因具足了。

有了因,圆满之因,还要具足好的缘,因缘具足,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目标就不难达成。外缘是什么?是老师、是同学。‘事师亲友’,‘亲’是亲近同参道友,老师是我们成败的关键,同学是我们修学的伴侣。在菩提道上,唯有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协助我们断疑生信,排除障难。

给诸位说,老师可遇不可求。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好老师,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非常谦虚,决定不敢以老师身分来自称。你要去向他请教,他很谦虚的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你找错了人,恐怕你跟我学会失望。’他跟你说这些客气话。好老师很难,到哪里去找?他自己不承认。

在过去还有一个方式,能够指引我们一个真正的善知识。现在不行了。从前是什么方式?闭关的人,住茅篷的人,这一种人一定是真正的善知识,可以去拜他做老师,去跟他学。为什么?在古时候,自己要没有真正达到圆通,就没有资格闭关,没有资格住茅篷。所以,古人常讲‘参学’、‘寻师访道’,要去参学,自己的智慧没有开,学业没有完成,一定要去参学。智慧真正开了,当然这个时候的使命职责是要度化众生,度化众生要有法缘;换句话说,要有人请你。不可以说:‘我佛法很通达了,我来讲一部经给你们听吧!’这个不可以的,这是说不出口的。要有人请,有人很恭敬很诚恳的来邀请你。可是没有人认识你,谁来请你呢?这个时候没有法子,只好宣布闭关,住茅篷。住茅篷、闭关,就是告诉大家:‘我可以不要参学了,我已经毕业了。现在我没事,我可以闭关住山了。你们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来找我了。’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真正闭关住茅篷的,一定是真正善知识。你去向他请教,假如他对于一切事理还没有搞清楚,还没有搞明白,那你就可以把他的关房打开:‘出来,跟我一道去参学,你还不够资格闭关。’从前闭关住山有这样的标准。所以,闭关是自己已经成就,没有法缘,没有人请他出去弘法利生,他没有事情做,只有闭关,住茅蓬吧!是这么一个条件。

另外还有一种人可以闭关,那就是他没有法子修行,他的名气太大了,找他的人太多了,没有时间去修行了。闭上关,跟外面隔绝,好好的用用功。如果不是这两个条件,就没有资格住山,没有资格闭关。

不像现在一出家,甚至于没有出家,他也闭关。闭关做什么?闭关修行。从前修行要到外面去修,要到学校里跟同学们接触,这才能修。闭关怎么能修行?闭关修行,不是叫‘闭门造车’,没有老师指点,没有同学互相在一块研究切磋。实在讲是胡思乱想,哪里能够有结果!现在闭关跟从前闭关不一样;换句话说,现在我们要找一个真的老师、真正善知识,那真是太难太难了。不容易!

我生在这个时代,还沾了一点师承的边缘,我很幸运沾一点边缘。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这是师承的边缘。我没有想到,碰上的,碰上这个善知识。

那是在早年我在工作的时候,我失学很早。早年失学,对于哲学有很浓厚的兴趣,听说方东美先生对于哲学很有研究,而且这个人又是安徽人,跟我是同乡。他是安徽桐城,我住庐江,我们居住的地方,大概就是台南到高雄这样的一个距离,可能比这个还要近一点,所以距离不算太远。是乡长、又是一位哲学家,很想跟他学习,也没有人介绍,自己恭恭敬敬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准许我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这封信寄出去一个星期之后,他老人家回了一封信给我,约我到他家里去面谈。我就遵照他老人家的指示,约定的时间,我到他家里去拜访。他见了我,问我的学历,问我为什么会对哲学产生兴趣,我都老老实实告诉他了。

又问我:‘有没有听过哲学的课程?’

我说:‘没有。’

‘有没有看过哲学的书籍?’

‘也没有。’

于是他考虑了一下,告诉我:‘你不要到学校去听课,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一定大失所望。’他这几句话一说,就如凉水浇头,没指望了!我听了真的是很难过。过了一会儿,他老人家又说:‘那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个出乎我意料之外,没有想到他老人家不准我到学校里去听课,他在家里为我一个人上课,这是太难得了。

我的哲学就在他家里上课的,学生就我一个。他家里小客厅有一个小圆桌,泡一杯茶,我们就这样上课的。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我们的哲学概论没有书本的,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从西洋哲学谈到中国哲学,由中国孔孟哲学谈到朱子哲学,然后谈到二程,一直到阳明哲学。中国哲学介绍完了,他给我介绍印度哲学。由印度哲学最后一个单元,给我介绍佛经哲学。我年轻对于佛法是最排斥的,认为佛教是十足的迷信,一无可取,非常排斥。他给我介绍佛经里面有全世界最高的哲学,最后给我做一个总结论,他说:‘佛经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很动听,这样把我介绍到佛门里面来。所以,我认识佛法是从学术里面认识的。

明了之后,这才开始逛寺庙。逛寺庙的目的何在?借佛经。我是民国四十二年开始学佛,在那个时代佛经找不到,市面上买不到佛书。唯一能够看到佛书的就是到寺院,寺院里面可以借得到佛经。有一些重要、好的、我们想得到的佛经,只有抄写,我当时还抄了不少部佛经。由此可知,佛经得来不容易。很难!

接触到佛法之后,我的运气很好,有一个朋友给我介绍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像方东美先生一样,非常慈悲,非常爱护,跟我约定每一个星期也是两个小时到大师的住处。政府给了他一栋房子,在台北市青田街八号,是个日本式的房子。也是在他的会客室里面,每一个星期他给我两小时的时间,我跟他修学佛法,他指点我读一些经书。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我有问题提出来向他请教,他也给我谈一些佛法。这样我跟了他三年,一直到老人家圆寂。所以,我的佛法根基是章嘉大师奠定的,方东美先生引导我入门。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认识李炳南老师,以后我就跟李老师学教。我把工作辞掉,专心学佛,跟李老师十年。到李老师会下才晓得什么叫‘师承’,在李老师那里才搞清楚了,原来我跟方先生、跟章嘉大师都是师承的关系,这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老师的一番苦心。

亲近李老师第一天见面,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想学佛?跟哪些人学佛?’就问了这些话。我很单纯,把我这个学佛的动机都向老师报告了,亲近的善知识只有一个,就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他也认识,他也很佩服。所以非常的单纯。

于是老师就给我约法三章:你想到我这里来学,我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只可以跟我一个人学,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你要听别的法师、居士、大德讲经,我就不收了。跟他做学生,这第一个条件,就是只能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佛经或者看任何的书本,都要向老师报告,老师同意的可以看,老师不同意不准看,连读佛经老师不同意都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你从前跟章嘉大师学的那个三年,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这三个条件你能够接受,老师就收为学生;不能接受,那就算了,你去另找高明。我听了之后,想一想还是接受了,这样在台中就住下来了。

以后才知道,原来过去古老的师师相承,就是这三个条件。方东美先生虽然没有提出这三个条件,实际上都做到了。我跟他学哲学,确实我听他一个人的,没有听别人的。到以后才恍然大悟,他为什么不要我到学校去听课?到学校去听课,我一定会认识很多老师、很多教授,一定会认识很多同学,问题就来了。听一个人讲一条路,听两个人讲两条路,听三个人讲三叉路口,这个头脑就会被污染、就迷惑了。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爱护,种种方法防止,不叫你受到染污。他认真负责领导你走出一条道路出来,这是老师的慈悲心,老师的真实指导。你一定要听话;你不听话,今天听这个,明天听那个,老师没有办法教。所以,我们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一个好老师要找一个能够传法的学生也找不到,这是真的。到哪里去找到一个完全服从、完全听话的学生?很难。现在如果我们用这三个条件来约束学生,学生马上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教,教的人多的是。’调头就走了。

所以,现在老师找学生找不到,学生找老师也有困难,师承恐怕在这一个时代断绝了。但是这的的确确是成败的关键,非常非常的重要。老师是指路的,给我们指点方向,防范我们走入歧途。在功夫的增进要靠同学,要有好的同参道友,每一天在一起互相勉励,切磋琢磨,才能成就。有老师,没有同参道友,不容易成就。有好的同参道友,没有一个好老师指路,也不能达到目的。必须师友都具足,那个成就就快速了。

我们仔细观察,世出世间古圣先贤的成就,确确实实没有一个人不是得力于良师良友,所以才能成就,这是我们不能够疏忽的。唯有良师益友才能帮助我们成就‘闻思修’三慧。“闻慧-多闻阙疑;思慧-明理除疑;修慧-实证断疑”。那个‘信’,断疑而后才有真信,用现代话来说,都是科学的精神。在佛法里面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没有这个术语,可是佛法的修学确确实实符合于现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这是师友非常重要。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现在找不到好老师,找不到好同参道友,怎么办?我们以古人为师,做古圣先贤的私淑弟子,这是一个非常好,而且真正有效的方法。私淑古人,在中国第一个是孟夫子。孟子以孔老夫子做老师,那个时候孔老夫子已经过世了,孔老夫子的书在,他的著作在。孟夫子专念孔子的书,念一家之书,就像李老师讲的跟他一个人学,这叫师承。不能跟两个人学,跟两个人学一定是两个思想、两个方法,你很难成就;要跟一个人学。孟子专门跟孔子学,学得很像,所以称之为‘亚圣’,他真学成功了。孟子开这个端,在中国以后采取这种方式的很多,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像司马迁学左丘明,他就念《左传》这一本书,学这个文章;他学成功了,成为一代大文学家。韩愈学司马迁,司马迁的著作《史记》,韩愈就专门学《史记》,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就是学古人这个方式。

在佛门里面像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已经过世了,蕅益大师就依莲池大师为老师。莲池大师往生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蕅益大师就专念莲池大师的著作,跟著一个老师学,他学成功了。莲池是净宗一代祖师,蕅益也是一代祖师,所以跟古人学就没错了。

我在台中十年,我跟大家说,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非常谦虚。李老师跟我们相处十年,我认他做老师,他不把我当作学生,把我当作同学,一再告诉我要学印光大师。他告诉我:‘我们应当以印光大师做老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把他的老师介绍给我,要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也不在世了,印光大师的《文钞》在,专心去念这一部《文钞》,学他老人家就成功了。

这是他老人家当时谦虚客气。而且特别交待我,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还在做居士的时候,他教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特别提出这两个人。为什么不学他们两个呢?他们两个是佛学家,不是‘学佛’,是‘佛学’,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的,不是真正修行人,所以没有成就。古圣先贤里面,这些祖师大德才真真实实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叫我学这个,我从这个地方了解了、明白了。

前年我在新加坡讲经,新加坡的演培老法师,这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大德。他对我很爱护,邀我到他的讲堂跟那边的信徒讲开示,我当然是遵命去了。讲完之后,我劝勉新加坡的年轻同修,要像我在台中跟李老师那三个条件,来跟演培老法师学。我讲完之后,演培法师拉我到小客厅里坐下来饮茶。告诉我他是十几岁做小沙弥出家的,他做小沙弥的时候,当时在观宗寺亲近谛闲老和尚,老和尚也是这三个条件。我们才明了这三条不是李老师的专利品,原来是中国祖祖相传的三个条件。所以,演培法师的成就,是在接受谛闲老和尚这三个条件下修学的。

我们这一谈起来非常之感叹,老师要想收一个学生的条件是什么?这个学生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染污过的,他欢喜,他尽心来辅导、来成就他。假如他已经被染污就困难了。所以,我才明了方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就是因为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染污的。假如那个时候,我说我听了很多人讲哲学,看了很多哲学书。方先生如果很客气的话,点点头,‘好!哪一天上课,你去旁听好了’,绝对不会叫我到他家里来单独给我上课。

由此可知,诸位同修,你们要想亲近一个善知识,善知识一定问你:‘你学佛多少年了?读了哪些经?听过哪些人讲演?’听你一说,我读了多少、多少书。‘很好!很好!很难得。’算了,不教了。你那个心里是一塌糊涂,搞也搞不清楚,没法子教。教给你了,你会反驳。为什么?先入为主,你会讲:‘那个人怎么讲的,另外那个人又是怎么讲的。’这个老师还有那么多时间跟你辩论吗?不找这个麻烦了,算了,‘你很好!很好!’恭惟你几句,把你打发出去。所以,你才晓得这是真实的善根因缘,非常非常之难得,非常的稀有。

你能仔细去研究,那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从根本智到后得智,有层次,有次第,逐渐逐渐培养,逐渐逐渐教你完成。所以,古时候这个教学法比我们现在的教学法,实实在在是高明。很可惜,现在人提到从前东西都认为是落伍,都不屑去研究,非常的可惜。这是说明求学的态度以及亲近善知识。找不到人,我们就找古人学。现代善知识拒绝你,不肯教你,古人不会拒绝,我们这一投靠,他不会拒绝你,所以依古人。

古圣先贤里面,我想来想去哪一位最好?诸位要问我:‘法师,你替我介绍一位。’我也很乐意。我想来想去,最好的还是阿弥陀佛。李老师要我学印光大师《文钞》,那为什么不学《无量寿经》?学《无量寿经》不是直接跟阿弥陀佛学,比印光大师还要殊胜。所以,我普遍跟大家介绍读《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修学,就是直接跟阿弥陀佛学。你是阿弥陀佛直接的学生,真正肯学就是经上所讲的‘如来第一弟子’,你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

修学有三个阶段,大家一定要知道。第一个阶段要‘熟’,你不熟没有用处,经要念熟。所以,我劝同修们每一天至少念三遍,念三年,念满三千遍。这个三年的目的在熟,大概三千遍念下来都能够背了,经句很熟了;熟了以后求解。所以,解在现前不熟的时候并不重要。不熟,你纵然听讲,你所解的还是有限,尤其可能错解了。这是真的,听讲有的时候也错解,所以这个解很不容易。

为什么会错解?你的心不定,你的妄想很多,你的杂念很多,所以这个正解很难得到。三千遍念完了之后,真的心定了,经也熟了,再听讲就有悟处,听了会开悟。你现在听经之所以不能开悟,你有妄想、有杂念,是因为经不熟。第二个阶段是‘求解’。那个解会很快,真正听讲经听个几遍,就能够理解了。再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依教奉行’,佛教导我们的,教我们要做的,我们完全要照作;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绝定要禁止,这才是佛真正的学生,才叫真正依教奉行。

所以,不经过这三个阶段,‘依教奉行’是一句空话,念过去,毫无意义。如果你把这部经里面的教训统统都做到了,那恭喜你,你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你就是阿弥陀佛。你能够做个八成、做个五成,那你真的是菩萨,你决定会往生。

我在《无量寿经》讲解里面曾经说过,我是依这个经典的理论教训来衡量。我们百分之百的做到,决定上品上生。打个九折,我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上品中生。九十做不到,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九品一直下来,到下品下生,要做到两成。两成都做不到,就不能往生,这个诸位要知道。所以,经典的教训要努力去做,做到两成三成,自己真的有把握住生,是如来的真实弟子。这是我在今天把这一个最好的老师介绍给大家,我也跟这个老师学。你们大家都跟这个老师学,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是同学。这个修学态度重要,我跟大家介绍到此地。下面我们看第三段:通途断惑。

【性(性一切心,一真法界):〈一〉有情:佛性。〈二〉无情:法性。】

“通途”,就是讲一切大小乘佛法修行证果的原理,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都不会违背这一个原理,所以这个理论我们要知道。

佛在一切经里面,特别是大乘经讲得透彻,所说的“性”、“识”。‘性’是真如本性,是我们的真性。‘识’是我们真性迷了以后的性,就是迷了的真性。性完全没有迷惑,这是佛、是菩萨。如果迷惑了,就叫众生,就叫凡夫。

诸位晓得,这里画两个圈是一桩事情,不要看成真的是两个,那就错了,它是一个。一个画不出来,所以画一个干净的,画一个污染的。这是一桩事情,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不但一切世间法是从它生的、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出世间法也是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性变现出来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也是真性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前居住的这个地球是真性变现出来的,饿鬼、畜牲、地狱还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尽虚空遍法界,给诸位说是一个性,一个真性。

“有情”,我们现在分动物、植物、矿物,这是把一切众生分为三大类。佛家讲的有情,就是讲的动物。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动物,像人、畜牲,我们看不见的还有天人,还有饿鬼、地狱,这都是属于‘有情’。有情,佛给我们假定一个名词叫“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众生是指有情众生,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本性,都有真性。除了有情众生之外,都叫做无情众生。“无情”,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这是无情,无情众生就叫做“法性”。

诸位一定要知道,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从这个性变现出有情,就叫做佛性;变现出无情,就叫做法性。有情跟无情是同一个性,因此佛在《华严经》上才跟我们宣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会成佛,无情也会成佛,这叫‘同圆种智’,这是很高的一个境界,也是真实的事理。

所以,大乘经上常说“性一切心”。‘性’是真性;‘一切’是一切万物,情与无情、世出世间,总称一切;‘心’就是体、本体,是一切的本体,《华严经》上称作“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称它为净土。极乐净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就是极乐净土。

【识:〈一〉见分:〈二〉相分】

现在这个性被污染了,这一污染了,佛又把它换作一个名称叫做“识”。‘识’,就是染污的性,不清净的性,就叫做识。诸位要知道,真性没有被染污,显现出来的境界是一真法界;这一被染污之后,显现出来这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也变质了。这就是大乘经上佛常说的‘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心,是心性;依报是外面的境界。严格的讲,我们这个身是物质,都是属于依报,随著心在转。

因此,我们心理健康,身体一定健康。心理不健康,胡思乱想,你虽然这个身体很好,一定会得病。病从哪里来的?妄想来的,可见得心是主宰,这个身体随著你心在转,心太重要了!一个人心‘清净、真诚、善良、慈悲’,决定不会生病。为什么?他心健康,身一定健康,不需要任何饮食药物来进补,都用不著。那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我在新加坡讲经,新加坡同修看到我,他说:‘法师,你皮肤的颜色这么好,你吃了些什么补品,能不能告诉我?’

我说:‘有!’

他说:‘什么东西?’

我说:‘台湾自来水公司出品的自来水。’

我是什么补品都不吃,我天天喝的是开水。我洗脸都不用肥皂,一块肥皂要用两三年。什么都不需要,为什么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心地清净,没有胡思乱想,天天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无上的补品。你们如果学会的话,要知道这是养生之道。

心一被污染了,这就变成识了。识就起作用,这个作用是迷的作用,就不是觉悟的作用。这一迷了之后,佛在大乘经,特别是相宗经论里面说得非常详细,它就变成‘见相两分’。

【见分-精神:〈1〉迷缚为二执。〈2〉解脱为心能。(以静破)】

“见分”,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精神;“相分”就是物质。精神跟物质是同源的,它不是两种东西变现的,是一种,都是这个性识变现出来的,这就是‘色心二法了’。你看《般若心经》不是说得很清楚,‘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它那个里面讲的‘空’就是精神这个部分,它所讲的‘色’就是物质的部分。佛法常讲心物二法,或者讲色心二法。心法就是我们讲的精神。

“迷缚为二执”。我们对于事实的真相不了解、不明白,这就迷了。迷了就很苦,这个苦就好像绳索捆缚一样。这是什么东西?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两种执著。我想同修们都知道,这两种执著一个是‘人我执’,一个是‘法我执’,变成两个执著。迷了,就变成两种执著。这两种执著怎么迷的?佛在《华严经》上讲得很透彻、很明白,‘妄想、执著’。妄想变成了‘所知障’,变成了法执;所知障就是法执,是妄想演变出来的。‘烦恼障’是执著变现出来的,人我执是烦恼障。两种执著,佛讲是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

“解脱为心能”。如果把这个结解开了,摆脱这两种执著了,那个能力可就大了。这个地方用‘心能’,主要这个物质里面,今天讲有能量,那个能量是物质的能量。物质的能量是有限的,这个心的精神的能量是无限的。

【相分-物相:〈1〉收缩为原子。〈2〉分裂为质能。(以动破)】

我们再看“物相”,物质色法。“收缩为原子”,当然还可以分得更细,这一切物质把它分析,分成原子、电子。“分裂为质能”,我们晓得物质把它解放之后,这个能力非常非常之大,原子弹的原理就是从这里发明的。所以‘能’跟‘质’是一个东西,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能可以把它变成物质,物质可以把它解放成为能量。这是现代科学已经明了了,还不能很圆满的得心应手的运用;也就是科学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达到圆满的境界。

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个精神解放能力之大。这种精神能力解放了之后,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讲的神通,远远超过了质能。因为有质能,我们说一个心的能量。这个物质的能量用什么方法来破?‘以动破’,加速度,在最快的速度里面,让它这个物质分离成为能量。这个心的能量要怎样产生?佛家自古以来给我们讲用‘定’,用禅定的功夫。《楞严经》上讲:‘净极光通达。’这个净就是定。

所以,大乘佛法,无论是哪一个法门都是修定,这是诸位必需要知道的。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是真的。我们所修学的统统是定,只是修定的方法不一样,修定的手段不一样。禅宗修定用观心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这是方法不一样。教下用止观的方法,我们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这些方法尽管不相同,它达到的目的完全是一致的,都是得定。这个结果,禅宗叫禅定,净土宗叫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事实还是一样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禅定就是一心不乱,这个诸位一定要搞清楚。

然后我们修学自己这个法门,才能尊重别的法门,知道我们同样到一个目标。我们走的路线不一样,我们采取的交通工具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互相毁谤的、互相抵触的,大家都达到一个目标去。我喜欢走路散步去,他喜欢坐车去,那个人喜欢坐船去,随便你采取什么交通工具,最后的目标都相同。

所以‘自赞毁他’是绝大的错误,那真的是迷惑颠倒,不但不了解别人,也不认识自己。法门决定是平等的。我修净土,我对于修禅的人赞叹;我念阿弥陀佛,我对于修密的人赞叹。这是对的,都是一家人,都是到达同样一个目的地,当然彼此互相赞叹,这是对的。所以,要以定功突破精神的障碍,恢复心地的本能,它怎么不符合科学?

再看当中这一行,就是‘净秽’。

【净-现净土。秽-现秽土。(相随心转)】

心清净,就现净土;心不清净,就现秽土。你们想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以我们台湾来说,我三十八年到台湾,住在台南。那个时候的台南跟现在我看到的台南,那个时候是净土,现在是秽土。当时台南街道是水泥的街道,非常干净,人很朴实,都穿木屐,走在街上声音都很响亮。我记得很清楚,台南的房子差不多都是两层的楼房,街道都有走廊。常常下一点小雨,雨马上就过去了,雨后的晴空感觉特别的舒适。蓝天白云,真的是宝岛,人心清净,人心善良。现在台湾这个染污的严重是世界知名,不晓得排在世界第几名?再仔细一观察,这个人心的污染比我们环境的污染还要严重,这真可怕!

“相随心转”,佛跟我们讲的没有错,句句是实话。我们今天讲环保,全世界都在讲环保,环保会有效吗?我的看法是没效。为什么没效?都在外表做,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外表上怎样做,成效都有限。要真正把这个环保做得好、做得很圆满,要从心地上去做。全世界人心向善,人心清净,外面环保工作才能做得好,轻而易举。但是今天哪一个想到心理会影响环境?科学家还没证明。等到科学家证明的时候,恐怕这个地球上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科学家进步太慢了。佛说的清楚,又不相信,还要等科学证明才相信。科学证明、证实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完了,真的来不及了!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跟我们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下面也是经典里面给我们做的结论:

【见相同源、心物不二、染净一如、质能同体】

“见相同源”,它为什么能够转变?心会影响外面境界、会改变外境的状况,这个外面境界也能够影响心理。我们中国人讲求风水,现在外国人也讲风水了。雷根作总统的时候,还请一个看风水的到白宫去给他的办公室看风水,外国人也很喜欢讲求风水。

风水有没有?有,风水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特别是居住的环境,环境能够影响情绪。只要你有感情,你有喜怒哀乐,你就会被环境所转。心随境转,什么心?妄心,妄心被境界转。如果你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环境转不了你。转不了你,你能转环境。所以,心地清净的人,不受外面环境干扰,环境转不了他。

你要问:‘我们要不要看风水?’如果你是诚心诚意 念阿弥陀佛的,每一天‘心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拜阿弥陀佛’,风水与你不相干,那就不必管它。如果你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那你决定受风水的影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都是真的话,因为心跟外面境界是同一个根源,因此它有互相影响,“心物不二”,它是一。

“染净一如”。染的是真如本性,净的还是真如本性,这是一桩事情。可是它的作用不一样,清净现一真法界,污染现十法界。

“质能同体”,现在科学逐渐逐渐证明了。

【体一如、相差别、用各异】

从体上讲是一如,从相上讲有差别。相为什么有差别?相是识变的,识在那里变的。这是唯识经论里头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是一真,唯识所变的就有染净,就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我们讲四圣法界是净,六凡法界是染。相有差别,它的用当然就不一样。

【万法唯识。】

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真相了,如何恢复自性,恢复到清净,一尘不染,那就叫成佛。成佛就是恢复自性,圆满的性德,这叫成佛。

【成佛之理-〈一〉断二种障:〈1〉烦恼障。〈2〉所知障。〈二〉转识成智〈1〉转前五识为成所作、转六识为妙观察。〈2〉转七识为平等性、转八识为大圆镜。(五十二位、三僧祇劫)】

成佛的道理也很简单,归纳一切经论里所说的,不外乎此地讲的两条,“断二种障”,这二种障就叫“烦恼障、所知障”。刚才说过了,烦恼障是执著,所知障是妄想,这是病根、病源。这两种障都有浅深次第不同,最浅显易知的,佛跟我们讲见思烦恼;再细一点的,佛给我们说尘沙烦恼;最细微的有无明烦恼。烦恼障有浅深次第三种差别。最粗浅的见思烦恼断掉了,我执就破了,我执就没有了,六道就超越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进入到四圣法界了,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就入他们这个法界了。可见得烦恼障、所知障是逐渐逐渐断的,你断一品,你的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层。

因此,二乘人(佛家讲的小乘):阿罗汉、辟支佛,只断了烦恼障,所知障没破。什么人破所知障?大乘法门里面,所谓‘大开圆解’、‘大彻大悟’,《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自得心开’,这些话都是讲破所知障。破所知障,就是我们讲的开智慧、开悟了,开悟就是破所知障。

必须这两种障断尽了,这才成佛。断是断了,没有断得干净,不叫成佛,那叫菩萨、叫罗汉、叫辟支佛。他们是断了一部分,没有能够断干净。这是从断证。特别是小乘法,完全在这上面做功夫,这个功夫做得非常辛苦,方法很笨拙。

第二种方法是“转识成智”,这是大乘菩萨们用的。这个方法很巧妙,实在讲,做起来比前面还容易、还快速,收效更显著。‘转识成智’,转是转变,你必须懂理论、懂方法,你把它一变就成功了,那实在是太方便了。

“转前五为成所作”。唯识学里头常讲,连《百法》都讲到转前五识,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转六识为妙观察”,六识是意识。“转七识为平等性”,七识是末那识,七识它的作用是执著,坚固的执著。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转八识为大圆镜”。

虽然这是讲了八个识,其实真正用功夫、真正能转的是第六跟第七。所以,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果上转就不必问了。换句话说,六、七既然是因,因一转了,果就转了。由此可知,转识成智的关键,转第六、转第七,就在这上面下功夫,真的比前面那个小乘法断二障,实在是容易太多了、方便太多了。所以,大乘比小乘容易,比小乘快速。

现在我们就问怎么个转法?诸位必须要知道,你要了解什么叫第六识,把它认清楚。第六识的样子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把它搞清楚。第六识就是我们常讲的分别心。我们眼见到这朵花了,我们见到了,没有分别它,看得清清楚楚,这是眼识的作用。我一看到,‘这是红的花、白的花’,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这就是分别。怎么个转法?不分别就转了,不分别就不用第六意识了。也许你会问:‘不分别,那我还能看见吗?’不是你不分别就看不见,不分别还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不分别,你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楞严经》上讲你是‘见性见’,见的是真相。

譬如,人家问我:‘法师,这是什么?’我告诉你:‘我不知道。’那这不是迷惑颠倒,这佛还能学吗?你问我,我就告诉你:‘这是红色的花。’

‘那你不就分别了吗?’

‘我没有分别。’

‘没有分别,你怎么说红的花呢?’

‘因为你说是红的花。’

你明白这个道理吗?你分别,我依你的分别来说,你才会懂。我有没有分别?我没有分别。我有没有执著?我没有执著。佛给我们讲经说法,是依我们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依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佛从来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佛说他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你懂这个道理吗?因此,他的心是清净的,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分别,就是不用第六识,把第六识转成妙观察。

妙是什么?你说什么,我跟你说什么;你执著什么,我跟你说什么,这叫妙!一不执著了,万法平等。一切不平等都是从执著里头生的,不执著,当然平等了。这个方法,比前面用‘断证’的方法,真的方便太多了。所以,只要你对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前五识自然是成所作智,第八识当然转成大圆镜,宇宙万法自自然然通达明了。

这个方法也是功夫,由浅而深,分为“五十二位”。这就是菩萨修行的阶级,转识功夫的浅深分成五十二个阶段,这是菩萨的果位。大菩萨转得多,小菩萨转得少,都在那里用这个功夫。需要多少时间?“三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可见得也不太容易转,要慢慢来,要有耐心。这是八万四千法门修行成佛的原理原则,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这一个道理。所以,这个理论是通途,是这样修成的。我们仔细一看,它真的是有道理。

我们对于佛法的教学,佛给我们讲恢复我们本性的德能,他真的有理论、有方法、有原则可循。明白了,对于修证的信心才能够建立。但是我们一看要五十二个位次、三大阿僧祇劫,这要到哪一年才能成功?免不了要心酸。有没有方法,不必五十二位,不必三大阿僧祇劫,咱们这一生当中,短短的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成功了,行不行?行!明天再跟诸位报告。

第三天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是我们讲座最后的一天,也是将这个讲题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昨天曾经讲到大乘佛法里面,一般所谓修行证果的原理原则,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

原理原则实在是不难懂,可是要想修学达到这一个境界,确确实实不容易。不要说大乘佛法,即使小乘初果,我们在一生当中几乎同样不可能证得。如果小乘初果都不能证得,换句话说,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那就不可能了。不能超越轮回,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老实话,必定是在三恶道的机会多,在三善道的机会少。

佛给我们说这些话,说得很多,许许多多经论上都是这么讲。这些话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故意警策我们的,恐吓我们的,让我们不敢做坏事情。是不是这个意思?给诸位说,佛绝对不用这个意思说法。《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佛不说假话,说真话。‘实语者’,实就不虚,实实在在。‘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什么样的事实就怎么样说,也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这个叫如语;说的与事实完全相同,这叫如语。‘不诳语、不妄语’,诳语是夸张,妄语是骗人,可见得如来给我们所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如果我们对他的话怀疑,实在讲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的障碍,在佛法讲业障,这是好人话都不相信。

我们看经典这些句子,我们就应当一心一意深信佛语。假如我们很冷静地、细心地去反省反省,也会发现事实跟佛所讲的相应。我们不必看别人,好好的想想自己,我们这一天当中,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几个念头是善的?几个念头是恶的?这就知道了,恶念必定得恶报,善念一定得善果。想想这一天,想想这一年,想想从小至今,我们就会发现到实在是恶念多善念少,我们的造作也是造的恶事多善事少,将来的结果还要问别人吗?自己就很明白将来往哪里去。

佛在唯识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所谓‘八识五十一心所’。‘心所’是讲心理作用。五十一心所里面,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证明我们的恶念多过善念。何况善念的力量薄弱,恶念的力量强大,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三恶道住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也能够从这个地方觉察出来。

现在我们要问:‘善恶的标准何在?’现在的价值观确实随著时代在改变,佛跟我们讲的善恶的标准,会不会随著时代来转变?给诸位说,不会的。为什么不会?佛给我们讲的善恶标准,是讲生死轮回的标准,这个跟普通的善恶标准不相同。这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佛告诉我们,凡是为自己的这个念头、行为都是恶的,凡是利益广大众生的这个念头、行为就是善的。

也许我们初学的同修听了,听不入耳,‘人,哪一个不为自己?我就是来学佛,我也是为自己。我不为自己幸福,不为自己得到利益,我为什么来学佛?来学佛也是为自己,怎么可以说为自己的就是恶?’诸位一定要晓得,佛所讲的起心动念为自己是恶,那叫真恶。恶在哪里?前面曾经跟诸位讲过,成佛要破二障、要破二执(执是执著),二障跟二执是一桩事情。要破所知障,要破烦恼障,要破我执,要破法执,起心动念都想到‘我’,这个我执在增长,我执不破,就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就超越不了六道轮回,你说这是不是恶?外道修行,他的定功可以达到非想非非想天,四禅八定,达到最高的那个定,为什么出不了三界?就是我执没有破。阿罗汉成就了第九定,超越三界了。什么原因?我执破了。由此可知,佛给我们讲的这个标准,的确是绝对的标准,这是真正善恶的标准。

因此,我们要真正修行,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当然用前面这个原理原则很困难,破我执跟破法执实在是不容易。如果很容易,那成佛、成阿罗汉的人太多了!实在是不容易。今天我们讲到‘特别法门’,这个就是净宗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叫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都可以超越三界,都可以圆满成佛,这很不可思议。

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话是这么说,在我们本省念佛的人真多,几个人真的往生?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在台中创办‘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领导大众专修净土。我是民国四十七年亲近李老师,老师告诉我:‘我们莲社的莲友,那个登记的本子有姓名、有住址的,大概有二十五万人。’在那个时候莲友真不少,相当之多。他说:‘真正往生的也不过三、五个。’这一说起来,真的是一万个念佛人,恐怕只有一两个往生。古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的。为什么现在万修一、二去,九千九百九十九都不能去?这不得了,这个里面必定有原因,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要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们才能够往生。

诸位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能往生?我执太重。我的身体,我的眷属,我的财产,我的一切一切,都牵肠挂肚放不下。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样也舍不得,那样也舍不得,那阿弥陀佛没有法子,只好自己回去了,就是这个原因。因此,那个能够去的了的人,所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对于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的留恋,他就没有障碍了,这样才能往生。

也有同修说:‘既然一切放下才能往生,那等我到临终再放下吧!现在可以不必放下,等到临终才放下。’这个话说的也满有道理,现在还没有到临终,临终放下还不迟。可是你到医院里面去看看,那个将要命终的人,有几个命终的人头脑很清楚?假如临命终时不省人事,连家亲眷属都不认识了,这个时候把放下的事情忘掉了,怎么办?那是真正关键的一刹那,这一刹那迷惑,就会到三恶道去了。三恶道谁愿意去?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为什么去的人那么多?糊里糊涂去的。头脑清清楚楚的,绝对不堕三恶道。所以,凡是堕三恶道,都是迷惑颠倒去往生的。因此,临终神智清楚是大福报。神智清楚的人,不念佛,不求往生,不知道往生这桩事情,他也不堕三恶道,来生决定是人天两道,因为他的头脑清楚。这一些都是真正的事实,我们必须要明了,必须要清楚。

因此,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这是大家要注意的。你要是真的放下了,你现在所享受的,那是真实的自在快乐。唯独放下的人是真自在、真快乐!他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跟神仙没有两样。所以,这个世间绝对不是有身分地位的人、有权威的人,他快乐;有财富的人,他快乐。不见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人,才叫真快乐。这个也许你能够体会一点,那为什么不肯干?那才叫真正的人生。真正懂得人生,心地清净慈悲,然后能够帮助别人;帮助人就是修善,就是积功累德。

所以修净土,想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看破放下是必须要有的。看破,首先要看破世界,这个世界里面一切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也要了解得清楚,为什么?将来我到那里去,我对那边的情况不能不清楚。两个世界做一个比较,你就会选择了,你的信愿才是真实的,那不是虚假的。像《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他的选择,那是真正智慧,真的聪明。看清楚之后,对于这个世间才真的会放得下,真的没有留恋了。

诸位要记住,这个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那就错了,是在心上放下。心要清净,事不能舍离。佛在经上常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世间法,我们有义务,我们应当样样把它做到圆满,心里面不能有牵挂,不能有执著,那就对了。所以,心要清净,事要圆满,这个才叫做佛法。这个佛法就不是消极的了,这个佛法对社会有积极的贡献,这才是真正为大众所赞叹、所称道的。所以,佛法不消极,佛法在事相上是积极的,心地上是清净的。我们看‘特别法门’:

【净宗之事-〈一〉依报:地树栏楼莲池德水(烦恼尽-因)〈二〉说法:六尘说法清旦供佛(所知尽-因)〈三〉正报:光寿无量一生补处(变易尽-果)〈四〉往生:带业往生永不退转(分段尽-缘)】

先说“净宗之事”,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先从事上说。这部《弥陀经》里面,把西方极乐世界做为四点给我们介绍,这个四点就是依报庄严、说法庄严、正报庄严、往生的方法,给我们分作四个重点来介绍,在此地我们也以这四个重点来说明。

所谓“依报”就是生活环境。佛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比《阿弥陀经》里面讲得详细多了,因为经文长;讲得最详细的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世尊为我们介绍毗卢遮那佛他老人家的生活环境,经文一共占了十一卷半。诸位打开《华严经》,很长的一段经文,共有十一卷半,那上面所讲的依报的状况跟西方极乐世界无二无别。所以,你看到《华严经》那个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

净土经经文短,所以说的就简略了。先说“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的,跟我们这个地方的地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的地是泥沙、石头,不干净;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琉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我们今天拿到这个翡翠,当作宝石,要镶成戒子戴在手上,镶在项炼上,挂在颈子旁边。西方极乐世界是地上的泥土,我们拿著这么样的珍贵,原来那个地方是地上的泥,像我们讲泥土一样。它的地是碧绿透明的,从地面能够看到地底下。这个居住环境我们比不上,因为它是宝地,一尘不染,没有灰尘,没有污染。这是讲‘地’。

经上又给我们说‘黄金为地’,那个地是道路。地上也铺的有道路,用什么铺成道路?黄金,黄金是铺路面的。我们这里的黄金也是非常贵重,人家是铺路的,像我们此地用的水泥、柏油一样,柏油是铺马路的。在那一边这个珍宝就太多太多了。我们这边七宝看作非常的希奇,人家那个世界七宝是建筑材料,所有房屋都是七宝建成的。

有些人看到这个经典,就想到佛都要求我们要修苦行,样样都要节俭朴素,为什么佛的生活环境这样奢侈?这样豪华?未免太过分了。诸位必须要晓得,我们这个世间人的福报是修得的,是你修来的。因此,对于有福报的人不要嫉妒,他修得的,我没有福报,我没有修。他修了,他得福报,这是应当的。

佛给我们说了,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可见得财富、聪明、健康长寿,都是你从前修因,今天得的果报,这个里头没有一丝毫勉强。我们前世修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前世没有因,你这一生想什么方法也得不到。佛对于这些道理,在经论里面跟我们说得很详细,说得很多,一定要觉悟,要安分守己。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了,我们这一生努力的修学,这个福报这一生也能得到。

在台湾,《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那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这一生努力修善,一样可以在今生当中成熟果报。真的,求财富得财富,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没有一样得不到的。你要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学,没有一样不满愿,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

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果报是怎么一回事?它不是修的。如果是修的话,那实在讲这个享受太过分了一点。不是修的,从哪里来?是性德里面本来具足的,那就没有话说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性,每一个人都有清净心,你哪一天明心见性,你哪一天恢复自性、清净心了,一切受用它自自然然就是这样的。所以,这是性德,不是修德的。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性德所显,凡是往生的人-往生条件,我们在此地要跟诸位同修报告,底下会说-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都很清净,心愿都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应。因此,阿弥陀佛的性德,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威神,很容易加持他。这一加持,他统统能够得到;这一得到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性德给引发出来了。一般是自己要修行,修到自己性德明心见性,这才行。到那里是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你没有那么深的功夫,你的性德也现前了。这个难得了,太难得、太难得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

因此,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活环境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一样的。这是讲的“地树栏楼,莲池德水”,七宝莲池,八功德水,这都不要细说了。《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得都非常清楚,《无量寿经》注解里头也注得很详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面,烦恼没有了。

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人会自私?为什么人会有贪嗔痴慢?实在说是福太薄了,资源太缺乏了,希有而不容易得到,才生起贪心。人为什么贪求金银珠宝?因为金银珠宝太少了,太难得了,才想贪得。地上的沙土石块为什么不贪?太多了,没人要了。你所贪爱的珍宝,西方极乐世界满地都是,哪里都捡得到,你还会起贪心吗?我们这里,像刚才讲的翡翠,这个不得了了,没有人不喜爱。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还会贪这个吗?满地都是。这个地方黄金不得了,大家贪爱。那个地方黄金是铺马路。我们这个世间,哪一个人贪柏油,铺马路的柏油谁会去贪?为什么?太多了。金银珠宝满地都是,你的贪心断掉了,这个方法妙极了,不可思议!所以,贪心自然没有了。

所有一切心里面想要的东西,应念就变现出来了、就变化出来了;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没有了。也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垃圾污染处理的问题,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生到那个地方,不要断,自然就没有了。修学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这个断烦恼是真不容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你断烦恼,自然没有了,‘贪嗔痴慢疑’统统没有了,“烦恼尽”了。

第二是‘说法庄严’。不闻法,我们不会开悟,一定要闻到正法,才能真正打破我们的迷关,破迷开悟。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遇到佛了,听到佛说正法。佛灭后到今天末法时期了,佛在《楞严经》上有一段预言,跟我们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在前面跟大家报告过了。如果我们闻到邪法,不但不能开悟,迷上再加迷,错上再加错,果报就可想而知,这是非常的不幸。我们要闻纯正的正法,说实在话,只有一个机会,就是见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

我们也许要问,亲近别的佛不行吗?东方有药师如来,本师释迦牟尼不能亲近吗?能,但是条件很高,你要不具备条件,你见都见不到。不容易!唯独见阿弥陀佛容易。阿弥陀佛说你只要执持名号念他,就能见他。那谁不会念?谁不能念?能念的人,肯念的人,都能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容易!所以,这个叫‘易行道’。因此,才真正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容易成就,这个道理在此地。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法的技巧太妙了。不但他老人家经常跟你说法,如果你感觉得佛在那里说法,我要规规矩矩坐在那里听,动也不敢动一下;动一下的时候,对佛不恭敬。想随便一点,佛没有了,佛变个鸟来跟你说法。鸟说法,可以躺在那里听也没关系。不但鸟会说法,树也会说法,流水声音也会说法,“六尘说法”。换句话说,你坐著听、躺著听、走著听,爱怎么听就怎么听,阿弥陀佛绝对不拘束你,这个在别的地方找不到。阿弥陀佛是真正大慈大悲,六尘说法,使我们闻法不中断。尤其是我们想听什么法,它就给我们说什么法,‘法门无量誓愿学’,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实现了,而且很容易就成就了,这是‘说法的庄严’。

另外经上给我们提出来的,我们不能够不注意的,‘清旦供佛’。换句话说,我们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想见哪一尊佛,随你的心愿立刻就见到。这是佛在经上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这么说的,释迦牟尼佛也是这么说的,十方一切诸佛给我们做证明,决定不会错。

我们对于诸佛如来很仰慕,对于诸大菩萨很敬爱,希望能亲近他。像有一些同修,希望将来能够生到弥勒净土,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菩萨到世间来成佛,他也跟佛一道来做佛的大弟子,这个愿望不错。但是弥勒净土虽然近,在兜率天的内院,可是去的条件很高,不是那么容易去的。我希不希望见弥勒菩萨?当然希望。为什么?我跟他天天见面,我们每天供养弥勒菩萨。何况在《无量寿经》里面,弥勒菩萨是后半部的当机者。《无量寿经》,现在夏莲居分的四十八章,第三十二章开始就是弥勒菩萨当机。由此可知,我们念佛人跟弥勒菩萨的关系很密切。

但是我要亲近弥勒菩萨,我不修弥勒净土。那我怎么见他?我念阿弥陀佛,我见到阿弥陀佛的时候,弥勒菩萨是天天到西方净土去。他去干什么?跟我们讲唯识。西方净土是一个佛教大学,讲唯识的教授就是弥勒菩萨。见到教授了,‘老师,我想到你的内院去参观游览一下,好不好?’老师一定说:‘好!来,跟我一道去。’那就去了。你们修弥勒净土去不了,我这就去了。

而且诸位要知道,没有一尊佛,没有一尊菩萨,不尊敬阿弥陀佛。你看世尊给我们说,阿弥陀佛在整个佛界里面是什么地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学生,诸佛见到是另眼相看。你做了阿弥陀佛的学生,光荣!所以,你见任何一尊佛,不会有障碍,人家都欢迎。这是讲的‘清旦供佛’,就是你见这一尊佛等于见一切佛;生西方净土,等于生一切诸佛刹土。

我在过去读《华严经》、讲《华严经》,我讲了不少年的《华严经》。《华严经》它有两句话是很不好讲,很不容易体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都是《华严经》上的话。我遇到这个经文,看看注解,含糊笼统念过就算了,搞不清楚。到以后读了净土经论才恍然大悟,原来‘一’是什么?‘一’就是阿弥陀佛,‘一切’就是一切诸佛。我们见到阿弥陀佛,就见到一切诸佛,‘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才真搞清楚了。经典里面讲的那个‘一’,一就是《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一切经统统归到这一部经,才把这个道理搞通了。而后就逐渐逐渐明朗了,原来佛法真正圆融,不可思议。

清凉大师在《华严》十玄门里面,主伴圆融,才看出佛法真正的状况。原来这个‘一’不是专一。我刚才跟诸位讲的是专一,统统定在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定在专一是应我们的机,佛法讲契机,契我们的机,我们从这个‘一’,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在另外一个‘一’,我们未必能成就。在理上讲没有错,事上讲是我们自己的根性有了问题,不见得能成就。所以,我们今天这个‘一’,决定是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但是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任一才平等,任一才合理。

譬如,阿弥陀佛是主,所有一切诸佛都是伴。主伴这个伴就是学生,老师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做老师,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这个佛的学生;药师如来做主,阿弥陀佛也是伴。毗卢遮那佛是主,药师如来、阿弥陀佛也都是伴;释迦牟尼佛为主,毗卢遮那佛也是伴。所以,这个主是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主的。假如是观世音菩萨做主,那阿弥陀佛怎么办?阿弥陀佛也是伴。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一个是主,一切是伴。任一个都可以做主,任一都可以为伴,主伴圆融。所以,这个法界是圆融的,法界里面没有界限,法界里面没有冲突,确确实实是清净平等,这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的。

这是说到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自在闻法,能够亲近一切诸佛如来,所知障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间,昨天讲的一个好的老师、同参道友真难得,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太容易了,到处都是。你所亲近的诸佛菩萨智慧圆满,智慧圆满就是所知障尽了,这是你成佛的‘因’具足了,就是成佛第一个条件你已经得到了。

下面讲‘缘’。先讲正报庄严,再讲到往生。正报往生就是‘果’,我们先说‘果’。正报是我们的身体,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四十八愿是西方极乐世界最根本的这个经典,一切都要依四十八愿为主。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跟四十八愿完全相同。如果跟四十八愿不相同的,决定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所以,西方净土是依四十八愿为最主要的依据。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净土三经’,就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没有一句违背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寿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是无量寿。所以,这个无量里面,真的是以寿命为第一德。我有了无量的寿命,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学,不怕时间长,有的是时间。何况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样样都得到圆满的无量。换句话说,凡夫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是佛的本愿威神的加持,使你的性德也开显了,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身体的体质跟阿弥陀佛相同,个子高矮跟阿弥陀佛也相同,面貌跟阿弥陀佛也相同。所以,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一个样子,这是平等世界。为什么平等?我在讲四十八愿也说过了,因为佛在做菩萨的时候,在修行的时候,参观访问了一切诸佛的刹土,看到众生的烦恼。这些烦恼从哪里来的?不平等来的。譬如,做人身体健康,面貌端正,他就骄傲,‘我很了不起’!身体衰弱,面貌差一点,就有自卑感,这烦恼就生了。所以,佛一想,‘我这个世界,大家相貌都一样,也没有傲慢的,也没有自卑的,这个多好!’所以他的世界,一生到那边去,面貌跟佛完全相同,平等世界。心同貌才同,那个地方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样的心,一样的愿,因此容貌也完全一样。平等世界,把所有一切烦恼,它自然就化除掉了,这是阿弥陀佛建造西方极乐世界很高明的构想,他实现了。这是‘正报庄严’。

“一生补处”是讲成就。‘一生补处’是菩萨地位的尽头,就是我们常讲的等觉菩萨、后补佛。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一定证得一生补处。换句话说,一生必定圆满成佛,这个在其他世界上不可能。在我们这个世间,佛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换句话说,你舍身受身不晓得有多少次,生生死死,不是一生当中可以成就的。西方世界寿命长,无量寿,一生成就。因此,我们就明了这一个法门真的是当生成就的法门,一生成就,就是这一生。

诸位必须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你要记住这一个事实,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这是一生,不是两生。我们往生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神智清楚。神智清楚,那个人没死;死了,神智就没有了。福报大的人,还可以跟家亲眷属说:‘佛来接我了,我跟他走了。’那那里是死了,明明是活人。走了以后,这个身体肮脏东西不要了,丢掉了,他走了。他那一走,一见到佛,佛光一照,他的身体、穿的这个衣服就完全跟佛一样了,那是化身(变化身),变的跟佛完全相同,也是金色身。这到西方世界去了,所以是活著去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寿,岂不是一生成佛吗?现在这一生就成就了。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这是‘变易生死’尽了,就在这一生尽了。变易生死,菩萨五十二个位次就是要经历五十二次的变易生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根本就没有,就是一生成就,这是讲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殊胜的成就。

我们现在要紧的就是往生,往生是带业往生,永不退转。往生决定带业。在前几年,也有人在这里叫著往生不可以带业,要消业才能往生,带业不能往生。还有不少人去查《大藏经》,查不到‘带业往生’,于是乎就不承认带业往生之说,震撼了佛教界,许许多多念佛人都起了疑惑。

在那一年我到美国,在洛杉矶下了飞机,周宣德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我们同坐在车上到洛杉矶的市区。在车上他老人家很悲哀的告诉我,他说:‘法师,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那我们这一辈子不就完了。怎么办?’

我看他很可怜,那么大的年纪,念了几十年的佛,到后来不能往生,非常失望,那个表情很可怜。我听了之后,我就安慰他老人家,我说:‘不带业就不能往生,不去也罢了。’

他听了很奇怪:‘怎么不去也罢了?’

我说:‘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人不带业,阿弥陀佛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不要去了。’

他听了很奇怪。随著我就告诉他,我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两位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对不对?’

他说:‘对的。’

我说:‘那是不是业?’

他想想:‘是啊!’

‘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带业。那谁不带业?只有阿隬陀佛一个人不带业,所以说不带业往生讲不通。’

再给你说:‘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这个经文有没有?’

他说:‘这个有。’

‘假如要不带业,这个四土三辈九品从什么地方分的?带得少的品位高,带得多的品位低,四土三辈九品就是这么来的。不带业没有品位,没有四土三辈九品。所以,经上没有说带业往生,跟你讲四土三辈九品,岂不明明跟你说带业有多少。’

他这才想通了,哈哈大笑!老实念佛,决定往生,不要听人家胡说八道。这是带业决定往生。

我们依照经典的教导,依照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最了不起的。十八愿讲的是什么?临终十念就能往生。这是说什么人?造作罪业的人,一生没有念过一句佛号,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十声佛号求愿往生,佛都来接引他。何况我们?我们现在天天在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诸位要晓得,修这个法门,这个‘分段生死’就尽了。所以这个法门,我们只要一发愿,一开始修,分段、变易两种生死都没有了,这是在任何一个法门里面找不到的。

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变易生死就是品位的提升,提升一个阶层要受一番的苦难。变易生死,就好比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由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二年级升到三年级,还是这个人,但是我一年一年在变。一年一年,你的学业不及格就升不上去。所以,菩萨修行也很苦!这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在六道轮回是一个阶段的,是轮回生死。所以,我们选择这个法门,发愿真正修这个法门,这两种生死从这一世就没有了。

过去生中有,这一生当中都没有了,为什么?刚才讲的往生是活著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一生就能圆成佛道,所以两种生死立刻就没有了。这个好事到那哪里找?找不到!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没有,唯独这个法门有,所以叫‘特别法门’。

这个‘正报变易尽’,这是果。我们‘往生’,这是缘。因缘具足,一定证不思议的果报。这是讲净土里面的事,真实的事,事实的真相。在事一定有个理,理明了,事我们就不怀疑了,坚定的相信。

【净宗之理-〈一〉依报-质能转故得大自在。〈二〉说法-离言虑分别故无尽。〈三〉正报-识性转故光寿无量。〈四〉往生-性具事造就成自然。(科学世界)】

“依报-质能转故得大自在”,这是我们今天科学家发现,原来质量跟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是一桩事情,这个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讲过。但是现在不晓得怎么变法?现在科学家只知道把这个质变成能量,原子弹的理论就是从这发明的。但是怎么样再把能量变成物质,知道这个理论,但是不晓得怎么变法。西方世界的人,这个东西统统都明了了,个个都会变,那就自在了。我们需要用什么东西,把能量马上变成物质就可以用了;不需要的时候,把物质马上再变成能量就没有了。那个世界叫净土,真的干净!譬如,我们想吃饭,立刻把能量变成喜欢吃的东西,摆在面前。吃完之后,不要了,马上把这个质量又变成能量,没有了,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需要处理垃圾。

所以,我在国外劝这些学科学的人,我说:‘你们学科学,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这是宇宙之间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今天科学里头有些理论搞清楚了,不晓得怎么做。人家已经做得很平常了,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顶尖的科学家。依报自在!

‘说法-离言虑分别故无尽’。他为什么一切法应念而生?因为他心清净,完全是清净心,自自然然感应道交。这佛也没有说,没有说常说,‘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弥陀说法没有中断过,而且是六尘说法。

‘正报-识性转故光寿无量’,转八识成四智,所以光寿无量。

‘往生-性具事造成就自然’。我们为什么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既然是唯心、是自性,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决定是可以往生。它不在心外,它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境界。哪有自己心性变现的境界,自己不能受用?这是怎么讲也讲不通的。所以,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的,那成就就自自然然的了。换句话说,我们想不想去?如果想去,决定得生,决定能去。综合这个‘理’,才真正证明了那是一个科学的世界,这是把它真正认识清楚了。所以,我们底下一个总结:

【结劝-〈一〉净宗(学贵圆解):〈1〉科学之精华。〈2〉哲学之极峰。〈3〉法门之大成。〈二〉应觉:〈1〉欲漏未除轮回无尽。〈2〉净业正因当生成就。】

净宗是“科学之精华”,是科学的登峰造极。诸位细细看看‘净土三经’,你看那个境界的时候,我们今天科学家是向往的,科学家所梦想而达不到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实现了。

“哲学之极峰”。哲学是追求真实的智慧,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智慧圆满大成的教学场所。

“法门之大成”。说到佛法,佛法无量无边,或者说八万四千法门,得到净土,法门才算是究竟圆满。古大德说:‘华严经到末后,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不能圆满。’《华严经》的圆满是得力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对于净土宗真正生起信心,就是在《华严经》上得到的,在《华严经》上认识了,体会到它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所以,学佛要“学贵圆解”,不要执著,不可以轻视这个法门。当然也不能轻视任何一个法门,法法都是圆融的。但是法法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必定要导归净土,他一生当中才能够圆满成就。

末后,我们应当要觉悟,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欲漏未除轮回无尽”,欲是欲望,‘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这个东西还在,还没有断掉-漏就是烦恼,漏就是讲的贪嗔痴慢,欲就是讲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我们这些念头没有断尽,果报就是轮回无尽,这个非常可怕,应当要觉悟。

“净业正因当生成就”,所有一切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除了这个法门之外,在一生当中想得个结果是非常困难。禅,一生努力也许能得禅定,开悟不容易,禅定不能出三界。将来的果报,四禅天、四空天,出不了三界,必须要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才能超越三界,那就很难得到,很难成就。小乘初果要断八十八品见惑,才能证个须陀洹果(初果)。证了须陀洹初果,也不能出三界,在天上人间还要七次往来,才能证个阿罗汉,才出了三界。你才晓得多不容易!多辛苦!唯独这个法门一生成就。

【智者当取。行贵专一。】

“智者当取”。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聪明人,选择法门,必定选择净土法门;要不选择净土法门,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行贵专一”。选择之后,决定成就,就靠专,就靠一。

下面跟诸位提示:

【解-依五经一论。行-正助双修。果-现前清净平等正觉、将来决定往生成佛。】

“解-依五经一论”,所依据的经典要专。说到更专,五经里面取一部经就够了,我们的目标就可以决定达到,五经里头任取一门都能够成就。我们在理论见解是依靠这个,行门是正助双修。

“行-正助双修”。正修持名念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净念相继’,只要做到净念,六根当然都摄。所以,这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只要做到‘净念相继’,统统就圆满了。所谓净念,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我们能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大势至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的方法,念佛的秘诀。诸位真的能这样做,十方一切诸佛护念你,一切菩萨龙天善神保佑你,所有一切妖魔鬼怪都沾不上边。这是真的,佛的光明时时刻刻加持你,你一定烦恼轻,智慧长。

这个烦恼轻、智慧长,你能够觉察得到。在开头,一个月一个月不一样;到后来,一星期一星期不一样;功夫再加深的时候,天天不一样。所以,这个法门修学的效果这样的显著,你能够达到月月不一样,你的信心就充满,你的法喜也充满。为什么?真正得到了。

诸位要问我的境界,我在今天告诉大家,我是月月不一样。每一个星期不一样,我还没有做到,我的确是月月不一样。你们也许常常听我讲经的能够体会,我每一次讲的经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就是境界月月不相同。所以,我说:‘我决定往生。’往生的凭据在哪里?就凭这个。

我是业障很重的一个凡夫,这几年来修成了,你们大家统统都能成就。我这一个好处得自李老师,李老师他的成就,他告诉我,他是凡夫修成功了,生死自在。他说:‘我能够做到,你也能做到。’我就是这样教导你们。他老人家七十多岁到生死自在,我现在再差三年就七十岁了,生死自在还得不到,还要再加功再努力,希望能够达到李老师那个水准,这是我的期望。能不能达到?这得看自己努力的程度了。这是真实的,古今大德都可以给我们做证明。

这个助修,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正助都是一句佛号。如果这个助修要不说佛号,那助修就是‘断恶修善’。要照古大德来讲,正助是一个。如果分开来讲的话,我们能够依照《无量寿经》,世尊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认真去修学,也算是助修。

果报,现前你所得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觉而不迷),现在所得到的‘清净平等觉’;将来决定往生成佛,这是真实不虚。

这个讲座到这里算介绍圆满,时间也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