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

(第十卷)

 

净空法师讲述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从这个地方开始。前面两句,于心经上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样的道理,心经里面所讲的‘色’,就是此地所说的“有”,那么心经里面所讲的‘空’,就是此地所说的“无”。那么这一个色空有无都不好懂,与我们一般就是概念当中的色空有无不一样,那么我们讲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而佛法里面所讲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有。此地祖师所讲的“无”,无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一般无,无就是无有,所以这个地方讲的“无”,于心经里所讲的‘空’是一个意思,所以是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空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二桩事情,是事实的真相。什么事实?我们六根所感触一切境界它的真实相,是空有同时的,空有不二这个是事实真相,但是这里真相我们没有法子去体会它,原因是在那里呢?原因是我们迷在这个境界里,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从这个真相里面起了一种幻相,我们把这个幻相当做真相,这才产生所谓迷惑颠倒,产生无量无边的过错,所谓是造业、受报、轮回,种种不正常的现象,那么这些现象给诸位说,还是空有同时的,所以佛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就是此地的“有”,虚妄呢?就是这里讲的“无”,有即是无,相即是虚妄,无即是有。那么讲无就是从能现相的体上说的,我们所谓的是真如本性,大藏经里面常常讲的,真心理体,他确实是空而无有,但是这种空呢?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种空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我们称做真空,它是永恒的存在,不但永恒的存在,它是永恒的不变,佛家给它取个名字叫真如,真就是真实不虚,如就是永远是这样子,从无改变,它虽然没有相,它能够现相,能够现无量无边的相,从能现相说,不能说它无,它确实有,虽现的那个相不是真实的,性是真实的,空是真实的,性是空寂,那是真实,所以叫真空,现的相,相叫假有,譬如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是真如现的相,我们想想这个相是真有还是假有,如果是真有,这个相就永远不变,这是真有。可是我们现在这个相你仔细去想一想,这个相是刹那在变,那就不是真实的。真的是不变的,刹那在变,我们人一年比一年老了,那是你看错了,一天比一天老了,还看错了,是刹那刹那在变老了,那么可见这个相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再仔细的观察这个色相,是因缘集聚而现的,缘聚这有相,缘散相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相是缘生则发,那有真实可言,那我们要问既然是缘生则发,缘又从那里来的呢?这些都是佛法里面的大问题,在诸佛菩萨是从愿力而来的,在凡夫是由业力来主宰的,所以业力可畏,既然天天在造业,业力就主宰了这个因缘,做因缘的主宰。

一切相虽然是虚妄的,你还没有能够通达虚妄,试问这虚妄相里头你有没有感受,譬如说作梦,梦大家晓得是虚妄的,是假的,在梦里面梦到一只老虎要吃你,你害怕不害怕呢?你怕不怕死呢?你还是会怕,吓得一身冷汗,醒了之后幸亏作了梦,不是真的,所以你有感受,这个你有感受。这就是你没有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了,那个老虎来吃你了,老虎是自己心变的,这个身也是自己心变的,都是虚妄不实在的,吃饭了就送给它吃好了,决定没有一念分别执著,这是觉悟的人,觉悟的菩萨才肯舍身去喂老虎,看了老虎好多天没东西吃了,饿了好可怜,他能够舍身喂虎,就跟梦中境界完全一样,我们一般人看到了那个人傻了,太傻了,其实他才不傻,我们是傻了,这个就是事实的真与妄。

那么就从心法而说,也是空有不二。心法就是我们的妄念、妄想,这个妄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妄想是无量无边,一个妄想在阿赖耶识里头就构成一个种子,这个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换一句话说它就现相。由此可知业报是无边的,除非你不打妄想,但是不打妄想,你想不打妄想,事实上还是在打妄想,到什么时候才不打妄想呢?跟诸位说,成佛就不打妄想,等觉菩萨还打妄想,他要没有妄想,怎么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呢,等觉菩萨妄想最少了,妄想最少了,十法界里面地狱众生妄想最多,佛是完全没有妄想就成佛了。那么由此可知所谓修行,修的是什么呢?就是尽量减少我们的妄想,减少是要有层次,你譬如我们已经晓得了,无始劫以来,我们的妄想从无中断,我们在妄想里面先除掉恶的妄想,打妄想,想善的,不想恶的,那么在果报里面你就有善报,就免除了恶报,然后再进一步的时候把染污妄想去掉,有一种清净纯净的这个妄想,逐步逐步将粗重的妄想淘汰掉,整个佛法的修学,所以五十一位菩萨的这个阶级就是有这个层次而说的,但是空有不二的,这个实相就是真实相,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做为我们清除妄想的依据,有这个理论作依据,我们才真正肯发心,这样的修学修学,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底下二句说: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这二句话是祖师苦口婆心叮咛教诫,希望我们守住这原则,依照这个原理原则来修行,祖师这样教给我们,他也有所本,从释迦牟尼佛,代代教诫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所以如果不遵守就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如是”这个原则,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如果不如是,不如是你可以不必遵守,确实如是,所以守这原则叫顺性,顺于法性你才能够证得法性,你不能顺性,你怎么能够正信,禅家所谓是见性,不能顺性就不能见性,你要想见性,就得要顺性,性是什么?性是空有不二,这个理论有很深的深度,境界很高,我们在金刚经里面、在心经里面、在楞严里面、在圆觉经里面,都有详尽的发挥,我们这些经典是我们中国人所爱好的,我们常常读诵的,虽然读诵,但是没有遵守,所以记住祖师这两句话,要遵守,遵守就是把这个原理原则,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叫遵守。怎么个守法?就是样样你看得破,放得下就是遵守,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必在一切境界里面过分的去认真去执著,晓得一切法的真实相,以下说得更清楚。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两句是华严经里面事事无碍的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心法互融、互现,那么将来在华严经里面有很详细的来讨论。“一”是说什么呢?说心,“一切”是讲的法界,我们再用个比喻来说,我们拿作梦来比喻,“一”是能作梦的心,我们说梦是心变的,“一切”就是梦中的境界,你看看你天天所作的梦都不一样,那就是一切,但是多啊!但是能作梦的那个心没有改变,那就是一,从这个比喻上,我们引申来观察,我们的真如本性是一,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是一切,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地球,不仅仅是我们现在、过去世、未来世、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头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拿在今天来讲是动物、植物、矿物,上至诸佛菩萨,下至恶道众生,统统是一个真心变现的,就好像作梦一样,是一个心变现的,你要真正透澈这个真相,你才晓得人与人是什么关系,是一体,这个人得罪了我,我恨他恨透了,恨谁?自己恨自己,那个人我非常喜欢他,自己喜欢自己,都在那儿闹笑话,除了你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东西,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所以成佛之后,那个慈悲心叫什么?无缘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什么?没有条件,我今天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是什么,是我太太、是我的儿女,那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有缘,有条件的,成了佛是无条件的,为什么无条件呢,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自己对自己还有什么条件,所以大悲心是同体,我这个手蚊子来叮了一下了,左手,被蚊子叮的右手上去把它赶一赶,这个右手帮助左手,这我们它为什么要帮助它,左手是不是要我很感激你,你帮忙我赶蚊子,要不要呢?不要。为什么?因为同体,所以众生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跟自己同体。所以这个大慈大悲是自自然然的,没有一丝毫勉强,这是一个觉悟的人他晓得,迷惑的人他不知道,迷惑的人他对除自己之外,一切境界他要划界线,他有分别、有执著、有自有他,不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个真相。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你要能够把自己境界提升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给诸位说这个境,是圆满如来的境界,是诸佛果地上境界,什么时候你能够证得?不能证得圆满,证得一点点,达到这个边缘,我们就净土法门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所以诸位你们去念佛,你们想求一心,你不得这个境界,就不得一心,那么这个境界从什么地方去修呢?从人情事物上去修,待人接物当中去修,佛法里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要从慈悲方便里面去修,对待一切人,对待一切事,用唯一的真诚,真诚就是真心,不用妄想,为什么要用唯一真诚呢?晓得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自己这个身,不是说这个身体就是我身,你们晓得成佛要证得法身,什么叫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森罗万象都是自己的身,就是法身,就好像作梦一样,忽然觉得觉悟了自己作梦了,整个梦境都是自己心变现的,整个梦境就是自己的法身,法身是这个意思,,法身在。你自己迷惑颠倒,你自己不肯认,不肯认定自己这个身外之身,不是自己,你怎么能证得法身。我们常常讲佛法,法是什么意思,诸位要懂得,要晓得这一点皮毛。法是一切万物,一切事理一切程序,一个总代名词,这叫法,法身忘掉了,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自己就叫法身,什么时候你才能够肯定,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动、植、矿统统是自己,你要证得这个,你才晓得,才晓得什么?不生不灭,这个身灭了,法身不灭,法身怎么会灭?法身不灭这个应化身,这个报身也不灭。所以是了生死,生死真正了,没有生死,所以说“但能如是,何虑不毕。”“虑”是什么?虑是妄念,你要能如是,妄念没有了,慈悲心真正生来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什么时候才有慈悲心,没有见性没有慈悲心,有没有见性你完全是感情用事,是妄想作主,感情用事。觉悟了是真性作主,智慧用事,这个里面才有慈悲,所以诸位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

世尊在大乘特别是了义经典里面,时时刻刻教诫我们,念佛人,像这个佛在观经里面跟我们讲的,三福里面就教我们读诵大乘,为人解说,为什么要读诵大乘,读诵大乘是熏习,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迷失太久了,换一句话说,绝不是我们常识概念里面所有的,纵然我们听佛这样说,或者听世间圣贤也有这种议论,像道家老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要有这样的观念,这个世间人听了就只是说,这是圣贤他们境界很高,心量广大,他承不承认,他不承认,不以为这种说法是事实真相,事实他以什么为事实呢?自私自利,损人利已,他以这个为事实,他在这个人生过程当中,以这个为目标,以这些为他所追求的目的,这个是不明了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佛法的修学是从建立信心开始。我们读了信心铭之后,才晓得信心不容易建立,祖师跟我们讲的信心是大乘信心。

像昨天晚上我跟诸位提示过,我讲到这个学佛,五种根性,佛门常讲的五性,菩萨种性、二乘种性、人天种性、不定种性,还有一个无性闱提。而我们大多数的这个学佛的人跟诸位讲,实实在在是什么呢?是无性阐提,无性阐提也来听经,也来学佛,难得!怎么叫无性阐提?你看我们天天在读大乘经典,道理不明白,天天烧香拜佛亦就是迷信,于佛教诫,是一桩都不肯照做,这就是无性阐提,除这一种之外,其余的事情他真干。人天种性的,你们去念了凡四训,袁了凡是修得人天乘,修福他做,他真做,他接受功过格真做,那个有信,信什么呢?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相信这个,他相信我多修善业可以改变我自己命运,他相信这个,他认真做,他就能改造他的命运,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呢?念佛念到今天也没有念到个一心不乱,不但一心不乱没有念到,功夫成片都达不到,成天所干的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这不叫无性阐提叫什么!所以那个无性阐提不是说的什么,一听是佛法,他不能接受的,不一定指那些人,你要说那些人的时候,是无性阐提,我不相信,那是什么呢?他的机缘没到,他学佛的因缘还没到,你们不相信,你看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印光大师的传记,在没有学佛之前,他们是念孔子书,提到佛法他就排斥就诽谤,机缘没成熟,你看看印光法师专集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诽谤佛法,决定不相信,到他一旦信了,他的修持比谁都用功,所以在那个时候,你怎么能说他是个一阐提,不可以,我在没有接受佛教之前,对佛教是决定不相信,我还信基督教,我还信回教,信伊斯兰教,我就是不信佛教,因为我看到佛教的外表,完全是迷信,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怎么能教人相信呢?所以这些法师想度我度不了,他说不过我,几个问题就把他问倒了,他没办法,那个度我入佛门的,目的不是在谈佛法,我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讲到印度哲学,讲到佛经哲学,他告诉我佛经里面的哲学是世界上哲学最高峰,由这一句话的时候我才到寺庙去找佛经来看,研究佛经哲学,从这入门,那么在这以前那我不是一阐提吗?所以一阐提不是这个讲法,不是这个讲法的时候,说是不能接受佛法的,为什么呢?他对这个不晓得,完全没有认识,他当然不能接受,所以这个是因缘没有成熟。

我们佛法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是什么?就是缘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你怎么讲他都不能接受,缘熟了之后再看他是五种根性里头,是他那一种根性,有这个因缘他要来了,他天天都来听经,听了之后耳边风,决定不肯照做,这就是一阐提,这个就是没有信心。佛法懂不懂懂?懂了怎么不信?不肯照做,所以这个无性。

我从这个地方才体会到,所以外国人他是一阐提吗?不见得,你真正把佛法道理讲给他听了,他听了他欢喜的时候他就来学习,他们学习一般讲都比我们中国人认真,他除非是不学,要学的话他比我们认真,那么换一句话说,除非没有人去弘扬,有人去弘扬一旦被接受了,大概西方人成就的要比我们中国人要多,至少在现前这个阶段我在国外我看看的时候,我有这个信心,他们的成就会比我们高,所以西方今天是急需要弘法的法师,弘法的大德。

那么诸位要问我们这个修学究竟要从那里做起呢?莲池大师都从功过格做起,我们想想看,这算是最笨拙的一种修学法,莲池大师从这下手,你看他全集里又自知录,就是功过格,他是每一天都依照这个来反省,来检点自己这一天起心动念所做所为,那个是善、那个是恶,天天把它记下来。台中李老师提倡功过格,他的学生一个人发一本,发过做不做,当然他不能管的,老师也不会说是叫学生的时候把功过格天天拿来检查一下,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做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这信心纵然我们对于一乘了义的佛法生起信心,我们的起步还要从功过格,为什么呢?人乘是菩萨的根基,人都做不好了,还能成菩萨成佛吗?你们诸位想想,好像念书,小学毕业是博士的根基,如果那个博士读小学都念不好,他将来还能想得个博士学位吗?不可能吧!所以要从那里学起,从做人学起,从人乘学起,人乘的根基就是五戒十善,莲池大师提的这个自知录人乘的基础,太上感应篇,云谷大师传给了凡居士的功过格,就是从感应篇来建立的,周安士他编辑的这个集子里的安士全书前面一半,文昌帝君阴骘文,那也是人乘的基础,感应篇跟这个文昌帝君阴骘文,如果我们讲它是人天的基础,那个天只能到欲界天,到欲界有多高呢?只到欲界的忉利天,忉利天以上不行,他那个功夫那个功力只能够达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必须要加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看他功夫浅深,那是夜摩天以上的境界,没有定功,没有四无量心,单修五戒十善只能到忉利天,如果我们连这一点功夫都没有,那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我们这一生把人身丢掉了,来生再想得人身不容易,诸位决定不要以为我天天在吃斋,我天天在念佛,我天天在拜佛,做这么多好事,来生一定可以得人身,靠不住,为什么靠不住呢?刚才讲的,我们自己想一想,是不是一阐提根性,一阐提根性,学佛也得不到。我们在古德传记里面看得很多,出家人大法师,堕落在畜生道里面很多,当年寒山拾得在天台山国清寺,国清寺里头有放生园里面,有一些人家拿来放生的,他常常就逗著这些畜生来喂他,他叫名字,叫什么名字,都是国清寺圆寂的那些法师,他叫了一个名字鹅还叫了一声,应了一声,到他面前来了,原来那个放生园里头绝大多数都是国清寺里面的过去的那些僧人,堕落在畜生道。前年高雄草衙那个地方我正在那边讲经,那个寺院里头的住持死了之后,投胎投了一个狗,庙里头养了一条狗,是那个寺院过去的住持,你们就晓得,那个住持还是不错,那个狗天天跟大家上殿,吃素,早晚殿的时候它都参加,到打三归的时候他就走了,住持到打三归的时候他就走了嘛!可见得得人身不容易,不是天天修行,天天早晚课都不缺,他连变成狗,他早晚课还不缺,它还要来参加,这个不能保人身的,保人身不在这种形式,是要在认真的修行。

所以这个修行,修行修正你的心里行为,你的起心动念,你的一切行为,要依照经论戒律来修正,这个才叫修行,不只凭懂一点道理,在心里上行为上毫无改变,那不叫修行,你就把三藏十二部说得天花乱坠,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特别容易堕落的是出家人,古德说的一点没错,‘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要饭的人家给他一碗饭,那是怜悯心,他接受了不要还债的,没有一个人布施这个叫化子,你将来要还我,没有这个心,不会有这个念头,所以他不要还的。出家人人家来供养的什么,他心里头都有愿,我是来培福的,你是福田,既然福田我来种福,当然将来我要有收成的,不会说那个农夫就种了什么?种那些他不要收成,他不会的,他在种的时候他常常来照顾,到时候他要收来成的,你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你要不认真的修行怎么行呢?

三祖信心铭是很高的境界,刚才讲的大乘境界,我们应当发大乘信心,中国佛法是大乘佛法,中国的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都受大乘菩萨戒,可是做从那里做呢?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换一句话说大乘、小乘、人天乘,同时来做,同时来做的时候特别要注重在人天乘的学习,今天出家人之所以不能成就,他怎么样去修行都不会成就,他免不了要造业,原因在那里呢?五年学戒,他没有,好像念书一样,他小学没有念,盖房子一样,他没有地基,五年学戒学什么呢?学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不是条条都做到了?古人的修学是出家五年要把沙弥律仪条条做到,然后才有资格去听经,念佛堂念佛,禅堂就参禅才有资格,我们今天疏忽了,今天的制度是民主制度,所以佛门里头也民主了,民主就不能像过去那种教学的手段,从前这个出家,跟到老师没有自由可言,什么都要听老师的,老师专制,你想看一部经都要得老师的同意,老师不同意不能看,你想听一个人讲经,老师不同意不能去听,这是过去的教学法,老师对于学生负绝对的责任来成就你,所以你必须完全听他的,就等于好像那个塑像一样,你是一块很好的材料,他是一个雕塑师,都完全听他的,他塑成这个相好庄严,塑成一尊佛像,如果你这样不能动,那样也不能动,他就无从下手了,所以必须什么都听他的,他才能成就你。今天虽然有这个老师,你就没有这个环境,因为思想一切都开放了,老师不能教学生,没法子教,那么换一句话说,成就不能成就都在乎你自己。在从前老师对学生负责任,今天老师想负责任也负不了,在以前这个学生要是不能出来是有了过错,老师是有罪的,今天老师没有罪了,为什么呢?今天老师没有办法教了,不能救了。所以今天在这世间只有讲学而没有教学,讲学的时候是提示给你,完全靠你自己去领悟,你自己去修学。今天的增上缘很薄弱,比起古人的时候,古人有百分之百的增上缘帮助你,今天只有百分之一,所以比古时候这个增上缘差得太多太多,因为今天是这个思想自由开放,这个诸佛菩萨的增上缘给我们说是大大的打折扣,所以对我们修学来讲无比的损失,从前是教诫,今天只能劝告,劝告不听,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诸位必须要了解这一点,晓得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去发心修学。

那么说到戒律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过去我们曾经在宝济堂,泰安法师那个地方,讲过在家菩萨戒律,就是璎珞菩萨戒,六重廿八轻,很难得。那么这一次我们也想将梵网经菩萨戒本,我们提出来在一起做一个研究讨论,那么时间想在下一个星期,下一个星期同样一个时间,以后每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们在此地研究梵网经的菩萨戒本,十重四十八轻,那么这个戒本流通得非常广泛,注解的本子也很多,诸位如果是发心来研究的,最好先请一个有注解的本子,自己来看,讲堂里面来讨论,当然不能那么详细,讲堂讨论的重点,就是将这个戒律的精神,这种戒条,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以这个为重点,以这个为一重点。譬如不杀生这条戒我们怎么来修持,不偷盗我们如何来遵守,这一条范围很广大。

你譬如昨天就有同修来问我,他是做生意,这学佛与做生意里头有很大的冲突,你譬如做生意的时候必须要打妄语,打妄语犯戒,不但打妄语还有偷盗,你不偷盗不能赚钱,这个偷盗里包括的范围很大很大,这个我们都在戒律里来讨论,一个菩萨如何来应付这个社会,怎么样在这个社会里头去行菩萨道,所以你必须懂得开缘,要懂得开缘,那个开缘的时候,开戒不是犯戒有这,妄语,妄语是在开缘的时候可以欺骗对方,但是欺骗对方是善意不是恶意,目的是善意不是恶意,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罪恶欺诈的社会,老实人活不下去,是菩萨的心决定是老实,决定是善,一定要有智慧有善巧方便,能够在这个社会里头自利利他,替他修善,替他积德,你譬如说这人很吝啬,贪图而无厌,你劝他做一点好事,他决定不肯做,劝他种福他不肯种的,可是这个人福享尽了,来生就堕落,多可怜。菩萨就可用欺骗的手段把他的钱骗来,骗来干什么?替他做好事回向给他,使他这个福报享尽了来生还有福,这不叫犯戒,这个有大功德。条条戒都有开缘,不晓得那就死在戒条之下,处处都犯戒了,要晓得戒条就可以活用,处处帮助自己利益众生,成就无量功德,所以像这种戒我在此地跟诸位做详细的研究讨论。那么受持功过格是要诸位自己发心努力去做,未后这个四句是本文的总结论。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这个两句希望诸位特别牢牢的记住,可以说祖师这一篇文章的心髓,就是这两句话,什么叫信心,不二与信心,信心就是不二,那么这个两句就是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不二就是一心,所以一心才是信心,二心就没有信心,这个是大乘法里面信心的标准,大乘起信论里头也是讲的这个信心,所以大乘法讲信心都是讲一心,给你讲清净心,给你讲不二法门,华严里面讲一真法界,都是三祖所说的信心,那么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大家都晓得佛法修证的层次,是信、解、行、证,你看清凉判华严这个四科,由此可知我们先学什么,先修信心,我先解不行吗?不可能,没有信心你所求的那个解,就是清凉大师所讲的增长邪见,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能得如来真实义,你看开经偈里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没有解得如来真实义,而你所得到的是胡思乱想,不是真实义,为什么不得真实义?因为你没信心,那就是你心不清净,虽然听法,你不是个法器,为什么说不是法器的?没有具足信心,具足信心是法器,是法器它一闻法它就接受了,这个器是个比喻,好像是个茶碗,他是一个法器,我们拿这个空的碗,我们去接受人家去布施,发水给我们,我们有这个器具到那里他就给我们盛,不是法器就是这个是有损坏有漏洞,他这里盛给我们那统统漏光了,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信心就是一个完美的法器,你能够接受,这个接受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能解得真实义,成就自己的法器,所以信心是法器才能得到正解,解了以后才有正行,行以后才能证得,所以信、解、行、证这四个层次不能够颠倒的,是按部就班来修学的。念佛法门讲方便,方便是什么?他是信解行证同时来完成,他并不是说不要了,并不是说信与解不要,你看三资粮里面信愿行,可见得那个信还是第一个,愿里面就有解,它解行是同时的,其他法门是先解后行,净土法门是解行同时,但是依旧是要建立在信心的法器这个基础上,离开信心什么都不能谈的,所以要诸位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什么叫信心?信心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一心,祖师说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把一片婆心完全呈献给我们。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祖师的言语有尽,慈悲无尽,文字有尽,义理无尽,所以讲到这个信心,它的境界不是言语能够说得出来的,言语这一道断绝了,没有办法说得出来,完全要自己去体会,那么这是禅家所谓‘传佛心印,以心印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这个两句把这个义趣统统显示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能把祖师的话当言语来听,不能把祖师的文章当文字来看,言语文字是工具,它里面所说的义理才是实体,我们要的,我们要悟,要证得的是里面的真实的东西,我们不要这个工具,言语文字都是工具,所以不要执著在言语文字上,要真正体会到里面所讲的道理,这个道理是真理,既然是真理就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非过去非未来也非现在,这个就是说的这些理是真理,里面无论讲的理论、讲的道理、讲的方法、讲的境界都是超越三世十方,究竟真实不虚,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行,决定可以证得无上菩提,与诸佛与祖师,可谓是把手同行。信心铭在一般讲的机会不多,我们这次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讲这部东西,希望我们从三祖的教训当中,能够体会到他的苦口婆心,真正发起愿心来建立自己的信心,依照这个信心来修学,对我们有很大很大的利益,就像建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地基越深厚越牢固,就保证你自己将来的成就无量无边。好!今天我们这个经就到此地圆满。那么下一周我们就开始研讨梵网经菩萨戒本,希望同修们把这个消息传出去,那么喜欢共同研究,我们都欢迎到此地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