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世俗的缠缚

—出污泥而不染

 

黄念祖老居士著

1987年于北京莲舍

 

壹、基本的信念

贰、应具的志愿

参、在家与出家

肆、实修的要径

伍、具足资粮直登觉岸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大学毕业以后,求深造,在学术上要钻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识,在青年的时候这样利用青春,很正确。这是令人欢欣的事。第二,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有真实信仰,这就更难得了。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这已经两个难了,闻而能信就更难了。现在有很多人,他真烧香、真磕头、真祈祷,但要说他是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现在你不但能信,而且是正信,并沿著这个道路,继续前进,这就十分可贵了。这很稀有,要看得无足轻重,而应该对于自己学科学、学佛学、学佛等种种的前途及将来的种种成就,十分珍重、护持。这就是临别赠言的总精神。

今后,最基本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志愿,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放弃,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不要因为享受、因为穷苦、因为危险、因为困难、因为糖衣炮弹、种种的,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志愿。应该有一个使自己不断向前的志愿。例如,我现在信了佛,想以此而自觉觉他,这样的信念和志愿,要坚持。

壹、基本的信念

第一、这里包括三点:无常、苦、空。

世间的所有一切都是无常,都是苦、都是空,没有一样事情是常住,是真实,是完全纯乐无苦的。所以一切把它看成是如梦、如泡啊!这两个比喻我们容易体会。因为人人都有梦,在梦境中,你不是很真切吗?高兴的时候很高兴。有一个人在梦中喝酒对老婆说:‘你给我烫烫’,这一拿去烫,梦就醒了,他醒后说:‘可惜,可惜,早知道不烫就好了’。这虽是笑话,但有深意,梦中喝了酒,是真的吗?根本是梦。在梦中一切境界,从那儿来的,不都是自己所造吗!你梦伫的山河大地,你梦中喝的酒,你梦见的老虎、狮子,都要咬你,那儿来的?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在你床旁边的人,给你制造的,是你自己造的。所以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心里出来的。所以,这个比方非常亲切。还有,大家做过梦中梦没有,梦醒了,跟人说我梦见什么什么,结果还在梦里:再醒了,以为真是醒了:‘真奇怪,做了个梦中梦。’谁知还在梦中。这样的梦中梦,我曾经做过四层的,小说里有五六层的,这回是真醒了,其实还没醒,还是梦。现在我们还是在梦中梦。我们称刚才睡觉的叫做梦,应知我们现在睁著大眼说话的还是在梦中啊,这一切梦中的境界,就是大家自心所幻化出来的,你们就是我心中所幻化出来的,从你来说,你周围的人,包括我,又是你心中所幻化出来的,所以一切都是梦。“泡”就是肥皂泡,五颜六色,十分好看,正当出现时,就没有实质,当下破灭,全体皆空。我记得你念中学时候的情景,现在一转眼,就出国,就成大人了。所以就是一转眼的功夫。我的外孙,念大学了,他的妈妈快要退休了。我这个做外公的人就更老了。就是这样,一切就一转眼都变了。我有几个相片本,没给你们看过,以后遇缘给你们看看,当年的我就没有了,年青时的我就不存在了。当年不是这个样子,哪儿去了,还不都是肥皂泡,都不真实。所以要坚信这一切啊!因此要有这样一个信念,对于世间这一切,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物件,只是随缘而已。无常,苦空这是很基本的一个信念。

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他是小孩嘛!大殿里待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在方丈室哭呢!“你哭什么?”“不得了了,我惹大祸了”一休说:“我们是学禅的人,不能哭啊!”“你不知道,这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背著我拿出来看,自己欣赏,就是不让我看,今天师父走了,我实在忍不住了,看看到底是什么?我就打开了,看见是个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一看,一下子给摔了,这回不得了了,师父回来我没法过日子了,我真的要死了”。“唉!你别哭了,你把这个东西交给我,算是我摔的。”师兄说:“算是你摔的,我怎么报答你呢?这样吧,师父本来让我看方丈,给我带馒头,我给你吃。”好,馒头归一休吃,瓶子算一休摔的。就把它包在一块儿搁在囗袋里了。师父回来就间:“一休呀!你在用功吗?”“啊!我一整天都在大殿参禅,参一个问题,我参的非常专心”。师父说:“你参什么问题呀?”他说:“我就是要参,到底有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有没有?”“唉呀!我的傻徒弟啊,那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一切都无常啊,焉有一个人能不死哪!”“啊!这样啊!师父,人都是要死的,通通是无常的,没有人不死。那么东西呢?有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常存啊?”“一样啊,无情之物也是无常啊!总是要坏的,因缘聚了就有,因缘散了就坏。”“噢,是这样,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心爱的东西要是坏了的话,我们也不应该伤悲啊!”“对呀!缘散就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缘散了,就没有了”。“师父,这儿有一个缘散就坏了的东西”。一休把囗袋里一包碎瓷交给师父,师父接到就没有发脾气。这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故事,若不是在这样问答的情况下师父定要大发脾气。所以遇到烦恼,你正念当头,思想明确,就可不动无明,没有脾气可发。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就看你有没有正念。这使我们体会好多东西。为什么说大变活人,说佛法是安乐法门,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体会很多。你马上就到日本去学习,这些国家好坏什么都有,所以人们都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在纽约,最坏的东西也在纽约。”东京、纽约都差不多。我们就是要有个正念,看这些都是肥皂泡,破了也没有什么伤心,得了也没什么可喜,更不值得我们去追求。一切,一切都是如此,这是我们第一个信念。

第二、就是要相信因果。

一切事情都是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这次去美国,我一个师兄,修持得很好,他就创建了一个台湾的莲华精舍。现在又分出了一个美国的莲华精舍,培养了许多真心的弟子。但有些人就是修得翻车,或得神经病啊,发疯发死了。种种的。所以我常说,所见种种修行的人,有的大成就,有的小成就,有的无成就,有的得法益,有的翻车,有的翻车直翻到地狱,个个有其因果。他是什么信念,如何修持,如何对待师父?如何对待法?种种,就决定他修持的下场,都是因果不虚。我们要信这个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不虚啊!我们辛勤去学习,将来可成为学者,辛勤去用功,可以出生死,这就是因果,决定不虚,这是我们第二个要信的。

第三、就是要信生死轮回。

因为因果不虚,这个轮回生死就无穷无尽了。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轮回就不断,但要账的没有不要过头的,你欠我五块钱,我非逼你要十块钱不可,那么坏了,前账是清了,可我又倒欠你五块,你将来还得跟我要账,这没有完,而且还有新的。种种的互相关系,所以轮回是不会断绝的,所以坠入轮回之中,就难有出期。现在有许多事实来证明轮回之说。最近,外国有一件事情,姐妹两个人,姐姐十一岁,妹妹六、七岁,这两个核子被高速公路的汽车撞死了,她妈妈非常难过,在原住的房子里睹物思人,就住不下去了,于是搬家了。过了几年之后,她生了对双胞胎,这两个女孩子身上有记。最特别的是,一个在胸上‘一个在头上,恰恰就是前生受伤的位置。等她们大了,会说话之后,妈妈领她们到原来的房子去看看,把这对姐妹前生的许多娃娃给她们,她们一见就亲热抱住。而且每个孩子都能叫出这些洋娃娃的名字,这使得妈妈不能不大吃一惊,她们在前生中给自己的玩物洋娃娃起的名字,这世一见仍能叫得出。这对双胞胎就是前世遭遇车祸丧生的姐妹。还有这两人常常半夜里抱著大哭,大叫:“不好了,车冲我们开来了。”心理学家们,医学家们对于上述种种迹象进行研究,都认为现前这对双胞胎就是前生被车撞死的姐妹的转世。除此之外,不能作任何别的解释。所以佛教轮回之说,确是事实。

人道轮回,天、修罗、人是三善道,畜生、鬼、地狱是三恶道,堕入恶道,多劫难出,苦不堪言。所以我们要从这样无边无际苦恼的环境里出去,还希望所有的人都出去,所以只有靠佛法。耶稣教、回教都是要生欲界天,升了天,可以享乐,但还在六道里头,没有出轮回。道教可升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劫,最后五百小劫出了定,还要生妄想,入轮回,所以只有佛法才能出去。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证明了这个法;腊八那天,释迦牟尼佛看见明星悟道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真奇怪,真奇怪,一切众生有如来智慧,有如来功德之相,一切众生都有啊!所以这种轮回是冤枉啊!就是做梦嘛!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错觉和妄想基本是同意思,不同形式的语言。所以天堂、地狱、山河、大地,千品万类,一切生灵,生生死死,轮回六道,都因妄想执著而有。因为你有妄想,有执著,你贪求这些东西,本来是虚妄的,本来是梦。你自己做的梦,梦见金元宝,你不知是梦,种种的图谋、争夺,想多捡几个金元宝,醒来一看,一个元宝也没有。所以,要坚信,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本来是佛,有佛的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一切一切,但是你有妄想,而且你执著了,你就不能证得,枉受轮回了。所以我们要坚信佛法,勤修佛法,使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觉悟。

贰、应具的志愿

志愿就是要以利他为本,就是要拔除一切众生和自己的生死根本。众生本来都是佛,而自己和众生都在迷惑,轮迥六道,枉受种种苦恼。大家看到杀猪没有,猪是最笨的,可是猪要逃命,跑起来谁也追不上。古语:“狼奔猪突”猪它要突围,它要逃命,厉害极了。有时,一刀杀下去,猪不死,猪就狂跑,忍痛挣扎,惨不可言。所以说众生苦啊!要拔除一切众生的苦,是我们的志愿。因为轮迥六道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眷属,众生在没有穷尽的长劫中转来转去,彼此相互之间当过父子,当过夫妇,当过亲戚,当过朋友,都是有亲的人。而目前在六趣里受罪。自己很亲的人,在油锅里,在刀山上,盼他的亲人能够救济,我们焉能坐视不管。因此我们要有这样大的志愿,本来是佛的众生,可是在颠倒,在冤枉、受苦。所以要把大家唤醒,从梦中醒过来,不要受这些苦,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这个目的。往生是为了最有效、最快地实现你度众生的愿望。因为一个心愿,要能实际做到才算,不然就是空话、大话、一个高调、一个空话、一个狂想。要度一切众生,我们要有现实的行动,那么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不再退步,只有进步,而且不会死,很快花开见佛,明心见性,懂得佛法的真实道理。于是你可以分身到无量世界,广度一切众生。我们就要有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志愿。

参、在家与出家

教中说,在末法时期,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就。当前正是末法,出家并不见得比在家人好修,甚至于更困难,所以在家也可修行。既是在家,就有在家人的问题。所谓人生三大间题:学业问题、职业问题、婚姻问题。我们有这些问题,行动就分了些神,尤其是现在,你出国的时期,专心地去求学问,种种。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家修行,一方面人生三大问题,都要陆续得到解决。在修持里头,对于人生所需要的事情,都可以在修法之中祈祷,祈求佛加被。同时,我们还要在宝贵的时间里,挤出一定时间去修持,我们要取得世间一些问题的解决,是为了便于我们现在和以后的修持,而我们现在的修持也就能够保证我们世间这些问题解决得顺利。但是大家祈祷之中也要记住“可许则许”这个小册子。这是一个居士写的,他自己愚痴,所祈求的事,可能对自己不利,很可能是个害我的事,因此,在所求的事后加了四个字,“可许则许”。也就是说:“请佛替我考虑,能允许我再允许我。”为什么要加这四个字了有一个故事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他最喜欢的儿子,十几岁生病,花了无数的医药费,还是死了,儿子死后父亲非常思念。后来听说,有一个人能通阴间,能把死的人找来谈话,他就说,无论多少钱,都要把它办到,我要同儿子当面谈话。后来朋友就告诉他说:“看来情况很复杂,你恐怕不能露面,你这个儿子对你怀恨很深。通阴的人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你先藏起来,情形好你再出来。情形不对,你就别出来。”老头听这么说,朋友都拦著他,他也就先没露面。通阴的来了,不久,就把他的儿子鬼魂找来了,儿子骑著一头驴,怒气冲冲的问大家:“那个老畜牲来了没有?”“没来,没来,他今天没来。”“他要来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顿不可。”怒气冲天,讲他父亲前生怎么坑害他,怎么骗他的钱,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恨气末消。所以今生讨还了一些债,可是余恨末消,恨不得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最后气得牙痒痒的走了。儿子走后,老头出来哆哆唆唆遍体发抖,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不再想这孩子了。所以,我们对世间的这些事情,平淡一些,肯定有好处。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情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这个上头的时候,吃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味儿。这个味儿那去了了因为没有食欲呀!不觉得有味儿了。“子在齐闻韶”,孔子在齐国听到了演奏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三个月里头,吃肉不知道肉什么味儿。亡室萧侬华在重庆的时候,我的朋友齐居士告诉她,吃肉时观想的法子,观想肉变成一朵莲花,然后咽下去,她按这法子,试了一阵之后说:‘我吃的肉一点味也没有了。”可见味儿是由于你的食欲所产生的。所以,为什么你的心不在上头,就没有味儿了。外国人很明白这个道理,请客宴会,总要自夸,今天,菜如何珍贵讲究,厨师多么高明难得,夸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绍、宣扬,引起大家食欲,让宾客觉得好吃。爱情不离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从欲上出发,并不神圣。《楞严经》就说:“汝爱我心”,你爱我思慕之心,“我怜汝色”,我就喜欢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缘”,就是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缠缚。你喜欢我的心,我喜欢你的颜色,互相爱恋,常在缠缚。这种情,是以欲为本,互相捆绑起来。当然在家就有夫妇之道,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因缘,大家也应该随缘。有在家人提出要绝欲的问题,我反问说:“您夫人同意吗?”所以应该注意家庭的和谐。

因此,在选择物件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以人品为第一,其余的条件都在其次。第一,希望对方是个明白人,俗语说:“愿意跟明白人打架,不愿意跟糊涂人说话。”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愿意害人,不愿意损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第三是诚实,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术。第四是正派,作风正派,男女关系上也很正派。这样的人就很好,是上选。其他的条件都可以降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十全十美是圣人了;现在找个贤人都不容易。我们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得好,对于修特有极大便利。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们应当慎重,也应祈祷,靠佛力。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眼睛,所以要不断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一个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宁缺毋滥,有的人很善于讨人喜欢,献殷勤,很伶俐,很聪明。而实际上,往往跟我们所要求的主要问题:明白、良善、诚实、正派是不相容的。

我们在家,但可以心出家。许多和尚身出家而心不出家,咱们身在家,心可以出家。打个譬喻,好比莲花在污泥里一样,莲花就长在泥里头,所以在家人不能离开社会与家庭,就是这堆泥,藉就在泥里生长,要是离开这些泥,就等于把花捏下来了,也就不会结莲蓬了。所以就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也就是世间。可是,若总在泥里,还能开花结果吗?有什么出头之日,所以花与叶都要发出来,发出来不但离开了泥,而且离开了水。所以我们应该这样体会,这个家庭是一堆泥,你离不开这堆泥。你到和尚庙里,和尚庙里还是一堆泥。但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出泥,而且要出水。长到虚空中,才能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比喻,这就是心出家。

肆、实修的要径

一、出离心。

虽然在世间,我们不很贪恋。既有这些缘,我们就随缘。有许多责任,夫妇之间,有夫妇的责任,父母对孩子,有父母的责任,都要尽我们的责任。现在和过去不一样。释迦牟尼佛说,到了末法,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功。女的比男的容易成功,都是倒过来了。所以现在女居士,要把握住这个机会。确实,女的比男的好修,男的不大容易信,事情也繁忙。你看看,一个家庭,女的信的多,男的信的比较少。女的总之可以抓住点时间,多修一点,多生一点信心。我们现在是在家人,但是对于佛法,同样要担重担。现在,因为你们年纪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应把它看淡,一切惹人心醉的男欢女爱、家庭幸福、轻歌妙舞、酒绿灯红、权势富贵,种种的花花绿绿,都是肥皂泡,都只随缘而已,不留恋不执著。所以有个出离心,把它看淡,才能自由,不受缠缚。

二、慈悲心。

慈悲心是我们的根本。释迦牟尼佛看见鸟吃虫子,他就舍弃自己一切去修道。是为利他,不是为自己。慈悲心是我们的根本。我们修行,一个是慈悲,一个是智慧。如鸟的两个翅膀。所以我们要有慈悲心,就像《谷响集》里说的,我们要利他,不是老为个人打算,处处为自己。我们是利他,最大的利益是让他觉悟,所以我们要觉他。要使别人觉悟,首先自己要觉悟,就须自觉。刚才已经说过了,觉悟是最大的利益,自己觉悟,自己就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所以为利他,就觉他,为觉他而自觉,也就是自利。这都是从慈悲心出发的,所以我们老要护持自己的慈悲心,从慈悲心出发。诺那祖师说:“每一年的年底都要自己结结账,自己看看,我这一年的修持结果,是不是更慈悲了一点,更明白了一点。”这话再好没有了,又简单又明白。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就是为大家都慈悲一点,明白一点。刚才讲的智慧跟慈悲,就像鸟的两个翅膀,鸟剩了一个翅膀就飞不起来了。人生又不慈悲,又不明白,只是个活死尸。我们就是要慈悲一点对人有利益,明白一点才能给大家谋利益。有个笑话:妈妈脑袋上有个苍蝇,愚痴的儿子拿著斧子劈苍蝇,把妈妈劈死了,糊涂虫啊!这个孝顺有什么用!给妈妈赶苍蝇是好事,但拿斧子劈苍蝇,就劈死母亲。只有好心,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要有智慧,才能真实为他人拔苦得乐,但慈悲心是根本,所以必须有慈悲心。

三、正信。

正信非常重要,我们信佛,要生的是正信。截流大师讲得最深刻。你若不是正信,念佛、修福,则来生富贵,富贵就生活享受,作恶、造孽。富贵人造种种孽,鱼都吃完了,鱼的眼睛还在动,吃虾,虾米在人嘴里还会动,残酷啊!杀生、淫乱,祸害别人,造恶多端。剥削穷人,以强淩弱,种种造孽。命终之后,堕入地狱。问题在于不是正信,正信就是截流大师所说的:要相信我们和阿弥陀佛本体完全一样,没有分别。就是我们的法身和阿弥陀佛的法身,我们的本心和阿弥陀佛的本心,是没有分别的,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要相信,虽然没有分别,可是阿弥陀佛是已经觉悟的佛,我们是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彼此有天渊之别。无分别之中就有了分别了,这是第二点。第三、虽然是天渊之别,可是咱们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我心里头,我就在阿弥陀佛心里头。就像两盏灯,大的灯光在小灯的光里头,“阿弥陀佛就在我心里头”,小的灯光就在大灯的光里头,“我在阿弥陀佛心中”就是如此。因此,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念佛,跟佛一点隔离都没有。这个灯的光和那个灯的光有什么间隔,就是如此,真是如此。因此,我们念佛,就必定如来悉知悉见,必定最后蒙佛接引,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由于正信,我们要坚持这个正信。正信和不是正信的差别如同天渊。正信是往生,不正信的人,今生念佛,来生享福,第三生入地狱。同时就有一个人五逆十恶,杀父杀母,他死后就入地狱。不正信的人和那个五逆十恶只差一步;五逆十恶是死后立即入地狱;不正信的人来生享了一辈子福,再入地狱;前后只差一步,所以我们信佛,应该是正信。

四、求生净土。

我们修佛,本应无所求,但是在无所求中不妨像圆瑛法师,他有三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我们现在是众生,没有一点福报,就处处是苦恼,处处有人打击你,多少人找你麻烦;没法修行,所以要有福、有慧。一点福报没有,有道场不能来;一点智慧没有,在道场听不懂。已经有福有慧,仍要让他继续增长。福德、智慧都彻底圆满了,就是成佛。为了能真正自觉觉他,文殊、普贤都求生净土。所以我们在家修行要有出离心、慈悲心,要坚持正信,求生净土。

五、定课与散念。

在留学期间也要有定课,不要把它压没有了,要坚持,要雷打不动。定课不妨少,但是不许中断。你现在法本中,是莲师观音三个本尊。可以专选一尊,作为自己的本尊,比较简要。拿这一个做为重点,你才能够有一个随时随地能念的咒。定课可以少一点,比方十分钟,但是还有其他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例如排队、坐车、采购、听无聊的发言,等等这些事,占去你多少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很烦人,可是利用来念佛念咒多好。这是废时利用,我最提倡废时利用。废时利用的天地非常广阔而且减少烦恼,你不著急了,什么事你也就安稳了。别人占去我的时间,很著急,很不耐烦,现在反正我念著佛呢!我这儿有正用。所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常常都能提起这一句,这是根本的修持。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本尊,你就念佛号,愿意念咒就念咒,这是散念,同样是根本修持。有的时候碰到为难的事,碰到紧张的事,这个时候你越要念。紧张的事情来了,一著急,脑子会有些乱,在这种情形之下,先抢它几句咒,你再考虑,它就不一样。考试、答问题,都可以这么去做,往往有特殊的效果,这句一定要熟。所以在留学期间,要有一个根本的定课,可以再少一点,五分钟也可以,五分钟总是有的。另外,随时随地散念这一句本尊咒。诺那祖师说,心印与本尊咒,至少有一个,你能不忘。若每天只有十来分钟在用功,这是达不到的。所以就要随时随地在散念。你炒菜,照样念咒,利用废时,很好。在炉边炒菜,又热又有烟,本来很苦恼,转为用功,变废为宝就安乐了。

对于你这次留学可以打一个比方:附近有个中上的家庭,家中雇用了一个保姆很得力,保姆有个儿子,儿子要结婚,但钱差得很多,妈妈就帮儿子备款。妈妈就向主人家请了一到两年的假,并借用主人厨房的用具,妈妈和儿子临时做包子卖。荤包子、素包子都卖。两个人就买面、发面、买肉、洗肉、蒸包子。经常卖。一心一意做包子、卖包子,包子包得很不错,买的人很多。果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把结婚的费用,从卖包子里赚出来。赚出来之后,于是妈妈回到主人家当保姆,儿子去结婚,这就是现在的事情,我举这个例很耐人寻味。他们母子忙著买面、买肉,蒸成包子,推出去卖,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想当包子大王,也不是想把做包子作为终身事业,只是要办喜事,要解决儿子的终身大事。所以,使尽全部的力量,把包子做好、卖好赚钱。可是这一切为了什么?为解决人生大事。你现在去进修博士学位,就是卖包子。“了脱生死”才是你真正的大事。就像这个比喻,我要求你们把心搁在佛上,你们不要以为自己在弄包子,包子就是我终身职业了,实际一年多你就不干这个了,卖包子是临时措施,通过它来解决问题。在弄包子时期,整个精力搁在包子上,全部时间也在包子上,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解决自己生死大事。这就是要把心搁在佛上。这个比喻,大家可以从全心做包子,全心全意为结婚的生动事例,体会到全心念博士,全心不离佛法的意境。举一反三,可以了解很多。

念佛、念咒是众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转。开始时就这样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这叫事持。《弥陀要解》里有两句话:

“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你先事上念,然后就自自然然变成理念了,那就是实相念佛了,所以即凡心成佛心。从事持开始,谁都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这有什么难,这个念要使它成为习惯。

事持不能小看,就这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知不觉,只有地上菩萨才能达到的深妙境界,你也就自然达到了。这是诸佛大智慧,大慈悲的结果,才能给我们找出这样的妙法。这个方法人人能做,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觉就从事持达到理持。于是你这个凡心成了佛心,可见最圆最顿的法,就在事持之中。

伍、具足资粮直登觉岸

综上所论,修行的要务有三:一、信念,二、志愿,三、实修,这相当于三资粮,信、愿、行。《要解》以信、愿、持念为三资粮,由于开合不同,本文与《要解》并非一一对应,但两者的总精神是一致的。在你留学期间,应注重这三者,将来的时间,也还是这样,只是不断地发展而已,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多直接了当,没有其他法门能和这相比。前在实修中已提到持念名号与求生净土,所以备足资粮前进不已,必然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即是涅槃彼岸,也就是当人的本心。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因具足资粮精进修持,就离开了妄想执著,开显了我们本心的智慧德相。总之,这是一个大事因缘,这是佛的知见。我们应恢复本有的佛性,恢复自己的如来的智慧德相,免得被妄想执著,缠缚在轮迥之中,枉受众苦。愿一切众生和自己识心达本,永离虚妄苦轮,恢复本有的清净光明,究竟菩提。这是我们真实的目的。

选自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1991年初夏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