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十五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六十二面,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这经文是讲读经的利益,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很多,可是这个意思实在说是无有穷尽。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千万不要把它看作迷信,那我们当前,甚至于来生后世的利益,往往当面错过,这是非常可惜,真正是无法弥补的。我们是凡夫,诸佛菩萨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他们的智慧比我们高,他们无论是看人、看事、看物,都比我们看得透彻,比我们看得深远。我们对于这些圣贤人的话,圣贤人的教诲不能够深信,不能接受、不能奉行,常常依照自己的妄想去做,哪有不犯过失的道理?所以佛在此地讲,阎浮提众生,真正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句句都是真实话。经到这个地方,这是劝我们每一个月把经典温习十遍,真正的意思是叫我们不要忘记佛菩萨的教诲,时时刻刻想著要依教奉行,真正目的是在此地。

产生的效果我们也深信不疑,这一个地方真正发心修行,正是中国古人所说,一个人有福大家沾光,这个人的福愈大,那他的功德影响力就愈广。这个地方是讲,真正得诸佛菩萨的威力加持,这个修行人住在这个地方百由旬之内,照古印度的讲法百由旬范围就很大,一由旬四十里,百由旬是四千里,那这个范围多大。在新加坡修行,几乎连整个中国大陆都包括在其中,四千里,有这么大的力量。诸位要知道,真修才有这个力量,如果不是真干,四十尺的距离都达不到,别说四百由旬。这是实实在在,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现在人实在讲,比从前人更容易理解,从前人读这个经他能够念得懂、能够相信,我们真的是不能不佩服,他的善根福德深厚。因为古时候的解释,没有办法到很详细,又找不到证据。现在我们得到科技的进步,用科学这些方法来证明,比从前容易懂得多了。这个道理前面曾经为诸位说过,希望大家细细的去思惟。

真正的道理,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讲波动的现象。前面跟诸位说过,凡是物象都会产生波动的现象,但是所有物象产生的波动,它那个波是平和的。所有的物质,我们讲植物、动物,这个波是很温和的、很正常的,波的幅度震动不会太大,它在一定的范围。因为它永远保持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虽然变化,它变化的很微弱,这说明它波动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近代的科学家已经认识清楚,根本没有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什么?物质确实是波动的现象。这一个认知很了不起,跟佛法讲的太接近。佛法讲宇宙、众生怎么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从无明来的。‘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可见得无明就是波动的现象,这是真正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源头找出来,哪里有事实存在?我们感觉得有事实存在,这是波动的相续相,《金刚经》上讲,‘如露亦如电’,露是相续相,电是刹那生灭相。刹那生灭实在讲就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波动的现象是生灭同时,所以佛讲不生不灭。我们要能体会到,不生不灭不是真的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说不生不灭就毫无意义。它确实是生灭,生灭为什么说它不生不灭?同时的,生灭同时。佛在经上用闪电来做比喻,是说它的速度太快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在《华严经》上会详细说明。

可是有情众生的波动,超越物质发射出来的波,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我们在经上读到,佛讲‘依报随著正报转’,这句话很难懂。依报是我们物质环境,我们生活环境,佛讲生活环境是随著你的心在转,随著你的念头在转,很不好懂。《楞严经》上又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转境是物质环境能够随心所欲,佛说那你跟诸佛如来是同一个境界。这些话我们在经文上读到的时候确实很迷惑,其实我们用科学来证明,就很好懂。今天讲我们以电波来做比喻,电波的干扰,所有物质发的波弱、平和,我们思想发的波强大,起伏悬殊,这个波可以干扰它的波,我们这个波发出的波强,就盖过它,这个样子就改变物质的结构。物理的结构是从波动产生,你只要能够改变它的波动,物质的结构,甚至于星球的结构都会改变,星球在太空运行的轨道也会改变,能产生这么大的波动。

一切有情众生的波,有善、有恶、有无记,分成这三类。无记性的波,可以跟一切物质的波能够打成一片,非常平和,这是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这一切众生的波就有善、有恶,所以造成物质现象巨大的变化。正因为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事实真相,古圣先贤对于一切众生特别强调教育,佛家教育说得最透彻,跟我们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关系,人与一切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矿物的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最后再超越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一真法界的关系,佛教里讲的就是这些事情。你都明白、都通达,然后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体,哪有没有关系的道理?我们身体上任何一个细胞发生问题,都会觉得全身不舒服,它不是一个地方。一根很小的针刺,刺到我们皮肤任何一个部分,全身都感觉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都有感觉。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现在身体麻木不仁,别说针刺你不知道,刀割的时候你都不知道,麻木了。麻木就是迷,迷而不觉,麻木了。诸佛菩萨身体健康正常,他清醒的状态,所以一点点小的疼痛,他统统知道。所以诸佛菩萨是个健康人、正常人,我们是个不正常的人,是麻木不仁的人。我们用这种比喻,诸位是比较上容易理解。

然后你就能肯定,真正依教修行,这个波动它有这么大的力量。就是在这样距离当中,你的波很强,能把这个范围之内不正常的波盖过,你把它压倒,你可以干涉它,它不能干涉你。你这个波是善的、是好的,那个地方纵然是有恶的,恶的波招来的灾难,你这个善比他那个恶强,能够化解他的灾难,让他的灾难不起现行,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修行要认真,要用真诚心,这个力量强大。世间人用的是妄心,我们用真心,用真心就非常非常可贵。你用真心力量就太大了,因为一切诸佛菩萨用的是真心,你这个心跟他一样;换句话说,你震动的频率相同,就跟他接通。接通就是我们佛法讲的加持,世间人讲的保佑,你的频率跟他相同才能够接通,这才得到加持、得到保佑。我们的频率跟他的频率不相同,怎么样也起不了感应,起感应也是沾一点边缘,受一点点影响,没有直接接通。这些事情用电波来说,诸位就很容易体会。

真心决定就没有妄想,大小乘经论,佛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无数次的劝我们要断除妄想,一定要从断烦恼下手。妄想里面我执是最根本的妄想,执著这个身是我,这是妄想的根。那要修什么?这个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有,不是没有。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我,佛说这话人不相信。不但一般人听了不相信,出家人学佛学一辈子,学到老死他还不相信。如果他相信,他就成佛了。他为什么成不了佛?他不相信。为什么说相信,他就成佛了?相信他就证得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身,这个身叫体、一体。诸位常常听到,佛法里面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体怎么讲?虚空法界跟自己同一个体,就是自己。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清净法身。法身哪有生灭?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一切相,诸佛菩萨没有身能现一切身。我们明了,要真干才行,这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佛法学到头来是一回什么事?恢复自己本来面目而已,除这之外一无所得,真是楞严会上所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不过是恢复你自己本来面目而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契入这个境界,你看到众生得乐自己得乐,众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那个慈悲心不是勉强的,自自然然生出来的。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跟自己一体,决定没有差别。这是这段经文里面我补充这一点意思,希望诸位同修认真细心去揣摩、去体会。这一生能够入佛境界,大幸!这也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所以经典我们要有信心,能信能解,真正能够理解,最后要实行,要把经典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经典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经典,这叫修行证果。再看下面经文: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益。】

小科题里面‘释现世福利’,释是解释,你现前得到的福、得到的利益。我们看此地跟前面有一字之差,前面讲‘读是经’,这个地方讲‘转一遍’,前面用‘读’,这里用‘转’。这地方没有用读,不是说能于十斋日每读一遍。什么叫转?转跟读的差别在哪里?读是从因上讲,修因上讲;转是从果上讲。你读了之后你的念头转变,你的思想转变,你的行为转变,这一转变灾就转变成福。如果你学佛转不过来,那灾难你还是转不过来,你还是要受灾难,这个字在此地是关键的字眼。转要从心上转、从行上转,这意思就很深了。

所以读诵一定要解义,为什么经要讲解?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要讲清楚、讲明白,让听的人觉悟明白。明白之后,他思想观念行为就转过来,转恶为善,转染为净,因上一转果上当然就转,这就是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境从哪里转?境从心上转;现在就讲是我们思想波,从思想波上去转。从前我们思想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贪嗔痴慢,都是损人利己,都这种波。现在我们这个波换了,我们起心动念利益众生,舍己为人,波放出去都是大慈大悲,清净无染,他怎么会不转环境?境界本来没有善恶的,本来是清净的,说实在的话原本是个净土。为什么净土变成五浊恶世?是我们恶的念头把环境改变,这是佛给我们说出的道理。我们愈想佛的话真的是愈有理,我们自己试验试验果然有效,所以一定要奉行才能够得利益。清凉给我们讲解《华严经》,他老人家是用信、解、行、证这四个纲领,来给我们介绍。这四个字要同时去做,不要有先后,有先后效果就很缓慢。现在灾难临头,这种缓慢的方式来不及了,所以同时来做。

今天居士林,我们就是用这个方式。我们讲堂每一天讲经两小时,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间断,这是信、解;念佛堂天天念佛不间断,那是行、证。我们今天信、解、行、证同时进行,解门帮助行门,行门帮助解门,解行相辅相成,效果就很大了。果然能够依教奉行,利益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深深相信,经是我们自己心里面的经。世尊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世尊的真心就是我们的真心,心是今之心,二而不二,所以他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说的“现世”,就是现前我们居家平安幸福,没有任何灾难,丰衣足食,可以得到这个效果。这个效果是很小的效果,哪有得不到的道理?再看下面经文: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这是总结。“地藏菩萨”,“如是等”这三个字,总结前面所说信受奉行种种利益,结归到地藏菩萨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萨是表法、是象征,他真正的内容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本具的宝藏。宝藏,经典里面常讲,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德是讲德相,一真法界依正庄严,那是德相;能是能力,就是此地讲的“大威神力”;这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具的。不但这一部经,佛说所有一切经,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由此可知,读经面对著佛菩萨,以真诚恭敬心就能够开发自性,让自己的性德也能够现前。这就跟诸佛菩萨,我们波动的现象就沟通,频率就相同。我们在这个时候,所有一切疑虑才能够断掉,断疑才生起真正的信心,信心是成就佛事;佛事就是自利利他的事业。

信心是根源,《华严经》上所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之道,转凡成圣;圣达到究竟圆满是成佛,信是根源。功德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达到究竟圆满,也从信心上建立的。我们今天做,做得不够,做得不圆满,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在信心没有建立,信心不够,信心不够是因为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解能帮助信,信能帮助解,行能帮助信,信能帮助行,虽然讲信解行证,讲四个字,其实一桩事情;每一个字里面必定含摄其他三个字,如果不含摄其他三个字,那就不能叫信。信里头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那不叫信;解里面如果没有信、没有行、没有证,那不叫解。佛法是圆融的,圆修圆证,进展就快了。下面说:

【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

(它这里有个错字,诸位把它改过来。是阎浮众生不是阎净,这是个错字。你们影印的那个本子是不是?对的,阎浮。我这个本子错了,我们本子不一样。这个本子是老本子,可能你们这是后印的改过来了,阎浮众生。)“阎浮”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我们地球上这些众生,跟地藏菩萨有大因缘,有缘见面就欢喜,没有缘就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在生活当中也能够体验到。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特别像观光旅游,第一次到那个地方去观光,我们遇到很多的人,有人一看很顺眼,看得很欢喜,有人一看就讨厌,跟他从来没有往来。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宿世的缘分,看到欢喜的,我们看他也欢喜,他看到我们也欢喜,这是宿世有善缘。我们一看觉得很不顺眼,他看我们也不顺眼,宿世有恶缘。可能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这么几秒钟、几分钟的时间,一生就会见这一次面,第二次就很不容易碰到,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虽有缘,缘分很薄,一面之缘,一生当中一面之缘,时间非常短促,我们能体会到有宿世的因缘。

还有一种情形也能够证明,我们决定有过去世。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旅游,这个地方从来没来过,一生当中确实是第一次来的,可是突然之间觉得这个环境很熟,似曾相识,什么原因?你过去生中在这个地方住过,要不然你怎么会很熟?从来没有人介绍过,你怎么会很熟?证明人决定有前世。我在美国德州,有一个同修蔡文雄居士,他说他学佛的因缘,真正体会到有过去世,他知道了。他也是偶然有一次,在旧金山附近开车迷路,走到一个小镇,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小镇,他忽然感觉得这小镇很熟悉,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走得果然一点没错。事后愈想愈奇怪,如果不是前世在那里住过,他怎么会熟悉?怎么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总在那里住了很多年,他印象这么深刻,这是他亲自给我们说的。大概前生没做什么坏事,这一生又投胎得人身。所以确确实实人有过去生,有过去就有来生,这是讲因果轮回的事实真相,许多人经历过。我们自己也有这种经历,但是没有蔡居士那么明显,那么样的深刻,没有。再看下面经文: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这是极力的赞叹,说明闻名见像的利益,经典的文字简单,含义深广。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于接触到这一部经典,利益各个有浅深不同。有些人完全没有接触过佛法,像现代观光旅游,特别是到中国去观光,中国观光旅游寺院是旅游的重点,也是外国人非常喜欢去看。他们多半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还有其他宗教的信徒,对于佛法一无所知。藉著观光旅游,见到这些佛像,见到菩萨像,当然他们不会有信心,甚至于他们看这个是迷信,层次高一点的看这个是艺术品,把他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有没有利益?有。正是佛法里面所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历耳根跟一历眼根一样的意思。耳根是听到念佛号的音声,听到读经的音声,那是耳根;见到佛菩萨形像这是眼根,阿赖耶识里头永为道种。无论是有意、无意,无论是赞叹、毁谤,都成金刚种子,就怕他一生没有缘接触到,那就非常可惜。毁谤都无所谓,他真接触到,毁谤他要受毁谤之果报,果报受完了之后,将来有缘再遇到他就信了,他就能得度了。

由此可知,给众生结法缘这是好事情,在世出世法真的叫第一等好事。广结法缘的时候,不要有任何顾忌,不要认为这是亵渎佛菩萨形像,造作种种罪业,那你就不敢动了,你怎么能跟众生结缘?对于佛菩萨起尊重之心、敬仰之心,那是已经入门来的,我们对于佛菩萨形像要尊重,以恭敬心供养。但是我们介绍给别人,那你就不必有这些顾虑,介绍给别人是在他阿赖耶识里头种佛种子,即使他毁谤侮辱都无所谓,佛菩萨哪有见怪的道理?见怪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绝不见怪。所以在现代,我们有一些看到,包装纸上印佛菩萨形像,报纸里头常常也印佛菩萨名号,也有佛菩萨形像。有一些同修看到这个情形来问我怎么办?这报纸能不能丢?我们怎么处理?他就慌张了。这是起分别执著,要晓得报纸上做是给许许多多众生结缘,结法缘,种善根。我们遇到怎么处理?就看你自己。如果你家里面有地方放,你可以把报纸上的佛像、佛名剪下来,或者是把它贴在一个本子里面,做一个纪念也是好事情。如果不愿意这样子做,照一般报纸处理就行,不必要执著、不必要计较。特别是在这个世间造恶的人多,佛菩萨的名号、形像愈普及愈好。发心不相同,我们这个心是利益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种下佛菩萨的种子,这是好事情。不要常常想到这是不恭敬,把这个缘断掉,那就可惜了。

此地说的利益非常明显。我们得利益的人,随著他的心、随著他的愿,如果他能解能行,利益就很殊胜,利益就很大。他闻名见像不解,也不能行,这个利益是含藏在他阿赖耶识里面,现前不能得利益;这个地方“现在殊妙安乐”,他得不到。什么时候他能得到利益?来生后世他有这个缘,有缘再遇到。再遇到的时候,那个缘要是殊胜,遇到善知识、遇到好的同参道友来帮助他,能解能行,他殊胜安乐的利益才能够现前。所以这里头没有迷信,这里面差别因缘无量无边。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些事实真相,遇到有人来问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解答,帮助他断疑生信。凡是来问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有这个种子,过去生中曾经闻法,闻名见像这个缘分。我们自己细细想想,我们过去生中,甚至于久远劫前,我们种下来的,到这一生我们才遇到缘,缘才成熟了。所以看到这一部经,他能生欢喜心,愈读愈欢喜,能解欢喜,不解也欢喜,缘深。缘一定是宿世种下来的,不可能是这一生当中,一接触就生欢喜心,没有这个道理。

现前有许多大众,接触不能生欢喜心,还不就跟我们过去生中情形一样,我们是过来人很清楚,经历了许多生、许多世,这成就了。现在我们帮助他们种因,我们很清楚,也必须要经过来生后世缘成熟,他才能得度。在世间人心里面想,这个时间太长了,可是真正在事实真相里面,时间是假的,没有时间。时间跟空间,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决不是事实。《华严经》上讲‘念劫圆融’,一念可以把它延伸成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把它浓缩成一念。大乘经上常讲,‘十世古今,不离一念’,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没有看到真相,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只看到银幕上那个现象,没有看到放映机后面的底片,银幕上有前有后,如果看看放映机的底片,拿出来一大盘没有先后。由此可知,我们看到有时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是错觉当中看到这个幻相。你要把它看成了解真相,那你就好像电影放映机里面,看到它的底片一样,没有先后。

所以帮助一切众生种善根,修菩萨行,成菩萨道,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而且要积极去做,无条件的帮助大家去做,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以清净心去做、以平等心去做,这样子功德自然就圆满了。经上讲的利益,“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这是一般世间人所希求的,举出一个例子而已,真正的功德利益,比这个殊胜太多了。青莲法师在这一段经文的注解注得很好,他引用经典里面所说的,比较上深一点,可是我们在讲席里头说了很多,诸位如果能懂得这个意思,看他的注解就不难懂。请看下面经文,在六十六面: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这是菩萨代替我们请示世尊,世尊讲了这么多,题目应该是什么?到这个地方来请问经名,将来集结的时候应该用个什么名字?就跟世间人做文章一样,自古以来许许多多人写文章,文章写完之后再定一个题目,这是很正常的一种作法。当我们做学生的时代,老师出个题目叫我们做文章,我们要依照这个题目做,那很难,那个练习。真正做文章的是文章做成之后,再看全篇内容定一个题目。像我们现在每天早晨,吃完饭之后跟大家谈谈话,随便谈,你们把它录下来,再把它写成文字,然后看这个内容给它定一个题目,让人看到这个题目,就晓得这一次讲演的内容。佛说经原先都没有定一个题目来讲,应机说法,题目集结之后才定。但是佛经有许许多多,都是与会大众听完之后,或者听了一半,有人来请教,请佛开示;这种情形在佛经里面,我们看到很多。也有没有人问,佛也没有说,集结之后,集结的人给这个经定一个题目。但是在佛经里面这种情形比较少,多数都是佛说出来。这是普广菩萨为我们请示,这个经的经题、经名。

“尔时”,是世尊给我们说,地藏菩萨种种的修行、化他这些功德事迹。说完之后,普广菩萨“胡跪合掌”。‘跪’在从前是礼节当中最隆重的,中国人行跪拜礼跟外国人不一样,胡跪是外国礼节,不是中国礼节。中国的跪是两个膝盖统统跪下去,在古印度的跪是跪一个膝盖,跟我们中国不一样;右膝著地,跪一个膝盖。这种跪法它有用意,便利于承事老师,老师有什么吩咐的话,动作比较敏捷,起来得快,很容易站起来,替老师服务;念念不忘奉事老师,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很恭敬的一个态度。‘合掌’表一心,都是表法的。十个指头表我们的心散乱,胡思乱想,合掌就是收心,所有一切妄念这时候统统放下,一心专注,合掌表这个意思。合一了,表这个意思,表恭敬。“白佛言”,‘白’是下对上,敬词。从他言词里面我们知道,普广也是等觉菩萨,也不是普通人,也是诸佛如来的示现,正是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就像唱戏来唱主角,那些诸佛如来来唱配角,把这出戏唱好,希望看戏的这些众生,看了之后都能够觉悟,所以佛法确确实实是在演戏。

我手头上还有一套剧本,正是现在这个时候,七月目连救母。那一套本子真的是个大戏,很可惜现在没有人去表演,剧本在,没有人表演。在古时候佛门里头这些剧本很多,我们是没有留意去搜集,留意搜集的确很多。现在如果能用现代剧的方法来表达,做成电视连续剧,用这种方式来弘法利生,产生的效果就非常之大。佛家常讲方便多门,不拘于一个形式。如果我们真的有这些人才,对文学有修养、有爱好,有真正懂得音乐,懂得戏剧,我们来编这些剧本,送给这些影剧界,让他们在电视台表演,弘法利生的利益就大了。效果比我们在讲台上讲经说法,不知道殊胜多少倍,应该要向这个方向去发展。这些影剧的导演、演员先来听经,听明白之后去写剧本、去表演,用这种方法才行。现代化、本土化,我们今天讲本土是讲地球,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地球变小了,今天讲本土已经不拘于一个地方,整个世界是本土,一定要走向现代化,才能收到效果。

所以这菩萨都是如来的化身,“我久知是大士”,‘是大士’就是指地藏菩萨;我对他知道的太久、太清楚了。“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讲,普广菩萨早就知道,哪有不知道的事情?他在此地为什么要问?“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他这个问是明知故问,唱戏的、唱双簧的,这一问一答。众生不知道;不知道,众生问不出来,一定要内行的人才能问出来。我们读这个经我们要学、要学习,任何场地、任何时间;非常可惜我们都是迷惑颠倒的众生,没觉悟,度众生这种方法没有学到。说老实话,也没有度众生那一种恳切的愿望,所以还是生死凡夫。如果这一套你学会了,你也有这个弘愿,时时刻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没有间断的。走路散步聊天,前后都有人,我们明知故问,这一问一答,让别人听。我们在公共场所,在餐厅里面吃饭,四周围很多人,从来没有问:法师,什么叫做佛?你懂得,我也懂得,我们一问一答唱双簧给别人听,那些人不懂得。那个餐厅我们在吃一餐饭,那就是道场,来参加吃饭人都是听众,几个人懂得?

在中国大陆寺院里面,你们都住在寺院,每一天观光团多少?带队的导游给他们介绍道场、介绍历史文物,给这些观光客,我们就不懂得在里面去插一脚。我碰到一次,在上海浴佛寺,我是离开的时候走到天王殿,正好有两个团,我看到那都是外国来的,他们的翻译给他们在介绍。我也是拉著旁边,那是浴佛寺的一位知客,我跟他讲解,天王殿四大天王是什么意思?表什么法?我跟他一讲,那两个团体都不说话,都围过来听,机会教育,我们就给这些观光客上一堂课。所以一定要懂得机会教育,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要有这个心、有这个愿。就像普广菩萨在地藏法会,这一问一答,哪有不知道的?都知道,明知故问,唱戏表演,给那些人看,让那些人看到之后觉悟明白。所以要晓得大陆上这一些寺院,如果能利用机会教育教导全世界的众生,他们到这个地方来观光旅游,真正得到利益回去。回去之后他又会宣扬,自己听到明白这些佛法,介绍给他的亲戚朋友。他那些亲戚朋友听了之后,又会到中国来观光旅游,来想学一点东西回去。他到这个地方来观光,花了一笔钱那是学费,还真学到东西回去,我们没有辜负他,好事情。

所以我不在中国没法子,我在中国一定建议中国佛教协会,把所有出家人要集合起来办培训班,培训他们机会教育,每一个人都会说。不必多,只要把这些表法的东西搞清楚、搞明白,天天为这些观光团体来讲解、来说明,让这些外国人到中国来走这一趟,知道中国不但是历史悠久,艺术水平那是世界希有的,中国学术之精湛更让他佩服,这是宣扬固有文化,宣扬大乘佛法。佛法确确实实在中国,已经不在印度,印度没有了。佛法也移民移到中国来,印度没有了,所以全世界要想学佛,一定要到中国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很有感慨,一定要知道自己怎么样去做,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不是找麻烦,所以不要怕老法师很辛苦,老法师很累,不在乎这些!如何能令众生得利益,明知故问。“故问如来,唯然顶受”,‘唯然顶受’四个字非常恭敬,决定依教奉行,有这个意思在里头。下面他就正问: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你讲的这些怎样把它定个题目,好让我们辗转流通,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大众,推荐给一切大众,“流布”的意思,流通宣布。流布的方式很多,无量无边,决定不是一种形式。我们要看环境、看形式,怎样做最有利益,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做。我们在讲堂里面讲经,讲堂很小,听众不多,如何把讲经的效果扩大,当然最理想的就是电视,电视这个缘我们不成熟,没有这个关系。尤其电视是由国家政策限制住,缘不具足。我们也没有财力,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我们自己每一次讲经,把录音带保留住,我们可以做到;有缘的道场、有缘的同修,没有缘到现场来听,我们可以将这些录音带拷贝送给他们。佛法这是布施供养,决定没有买卖的,所以我们印的经书、录音带、录像带、CD,从来没有买卖的行为,都是赠送。

这两年来因缘逐渐成熟,台湾自从第四台开放之后,有许多人问我要录像带。有人要,好事情,我们很欢喜,我们提供,他们拿去播放。所以现在在台湾,几乎每一天有三、四个小时,播放这些录像带。在美国,每天有一个小时,最近夏威夷电视台也开始播放,每一个星期两次,好像是两个小时,一个星期两个小时。风气逐渐开了,我们的录像带派上用场。只要他们向我们要,我们储存的东西很多,我相信两、三年他都播不完。我们储存这么多东西在,我们早早想到要利用科技的方式。现在电脑的网路开放,这对我们来讲也是最好流布的方法,许许多多这些资料都在网路上。我们看科技的趋势,在我想像当中十年之后电脑的时代,可能这些电视都会被淘汰掉,每一个人带一个小电脑,电脑就像一本书那么大;十年之后的电脑,可能变成一个很小的小盒子,可以装在口袋里,愈做愈进步。每一个人打开电脑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你想听经的时候,你都能够收到,太方便了。

所以将来对全世界弘法利生,需要多大地方?我们现在这么大地方足够了,地方小省事,开销小不求人,所有这些力量统统做弘法的工作,做帮助一些苦难众生的工作。我们自己衣食足就很快乐、就很自在,有志同道合的,有七个、八个足够了,人不要太多。我们专攻大乘,每一天在讲台上锻炼,利用科技的方法把它普及到全世界,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流布,把心定下来专门干这一桩事情。我们不必挂个什么招牌,那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真正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希望把如来的事业做好,这一生就过得很充实,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我也是几十年以来,从学佛以来就有这个愿望,希望有几个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我们共同来做这个事业。同心同愿的人难找,古人所谓‘三人同心,其利断金’,那是一种比喻,你这个锋利能够切断钢铁,有这么大的力量。同心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大家把名利看得太重,这就没法子。如何能把名闻利养、人我是非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念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样的人难找,太难了!我深深相信能有五个人,就能把佛法再兴旺起来,跟释迦牟尼佛时代无二无别。世尊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起家,今天能够有五比丘,决定能够把佛法兴旺起来。这五个人真正有道心,跟此地所讲真正能把观念、言行转过来,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这个事业才能做得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普广请示经名,世尊说了三个名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三个名字其中之一。这是过去译经的大师,从世尊所说的这三个名选一个,选了“地藏本愿”,所以这个经叫《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一定有行,所以“本行”包括在‘本愿’里面,‘行’一定有“誓力”。‘誓’大家知道,地藏菩萨的誓愿宏深,真正是舍己为人。我们今天所讲的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地藏菩萨是第一个模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成佛道’。我们要问:地藏菩萨有这个大愿,值得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众生景仰,观音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文殊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此地看普广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有。从这个愿来说都叫地藏菩萨,普广也叫地藏菩萨,观音也叫地藏菩萨,文殊、普贤都叫地藏菩萨,从这个愿说。如果从大慈大悲上说,地藏菩萨也叫观音菩萨,统统都是观音菩萨。千万不要把一个菩萨看作一个人,那么死呆板,你就糟了!所有一切菩萨都是表法的。

所以你成就什么?集一切菩萨之大成,所有一切菩萨就是我一个人,这就对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从我们自己孝亲尊师,从这个愿行那就是地藏菩萨;从慈悲济世,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从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萨;说到做到,言行一致,那就是普贤菩萨。所有一切菩萨是一个人,不是很多人,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学佛,学到老都不能入门,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把所有菩萨分了家,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糟了!所以你不得其门而入。你真正懂得,一切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萨是一尊菩萨,《华严》上一再给我们提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说明这个道理,都是讲这个事实,哪里可以分家?这一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断,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说老实话经你也看不懂,你怎么能得到这个经教的殊胜利益?这是说到地藏菩萨本誓,从誓愿产生的力。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讲动力,勇猛精进,永不退转。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今天看世间人,世间人拼命在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工作?名利。如果他得不到名、得不到利,他就懈怠了,什么都不想干。

昨天报纸上登了一个小东西,我看了很有趣味。讲加州矽谷,那是我在加州住的那个地方,我住在南湾,就是说那个地区。那个地区很多科学家,多半是做电脑、电子的。我在旧金山讲经,他们这些人都来听,这里头博士学位的人很多。我记得我第一次在旧金山讲经,听众大概有八十多个人,三分之二是博士学位,所以那个同修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到此地来开博士班。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每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什么?赚钱。钱赚了之后没地方花,不晓得怎么花法,真的是如此,拼命努力在那里赚钱,是为这个他才那么样的工作。如果没有钱赚,没有利益的话,他一定就不干了。

世间人动力,工作劳动动力是名利,佛法名利舍弃掉,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本誓,他誓愿在推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其实就是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愿力在推动他。他要真正有这个愿,他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一定要成佛道。为什么?他不断烦恼、不学法门,他就没有能力度众生。由此可知,因为这个愿力成就了自己。自己成就之后,他的愿力才能兑现,才能普度众生。所以诸佛成佛,成了佛之后,决定不住在佛位上,再退到菩萨位子上来,行菩萨道。菩萨是学生的地位,佛是老师的地位,因为在老师的地位上就麻烦了。佛道是师道,提倡的是尊师重道,只有学生来求老师,老师不能任意去教学生,老师要随随便便去教学生,学生对老师就不尊敬了。所以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中国跟印度古时候都是这样的。求学,你来求学,没有老师到你家去教你的,没有这个道理。谁可以到你家去教你?菩萨。菩萨是同学,同学就没有这样尊严,同学可以随便。所以经上讲‘作不请之友’,你不来找我,我可以去找你,那是菩萨,菩萨方便了。我们关系是同学关系,我们不是老师的关系,你要懂得。表演做老师的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表演做同学的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示现成菩萨的身分,来跟我们做同学,来帮助我们。

实在讲这些人早就成佛,这是真正的慈悲,帮助佛来教化众生,不是内行人帮不上忙,不是内行人不能观机,不是内行人不能问,问不出来。所以我常说,学佛就是唱戏、就是表演,经典就是剧本。诸佛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得多活泼。特别是在《华严经》上看到,那个法会多少人,如果从经开始到整个经的结束参与的团体,不能算个人,参与的团体总共就有两百二十八类,有这么多。我们讲从团体,这么多的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的人数都是无数无量,无数无量不就让我们立刻就体会到,这个大舞台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舞台,所以他的人数才无量无边。哪些人在导演?哪些人在当演员?全是诸佛如来。我们在经上看到,种种不同身分全是诸佛如来变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

我们要在经典里面学会这一套本领,要建立这么样的理念,我们也就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是华严法会,华严法会无时不在,没有中断的,所以经上讲‘尘说刹说,无间说’,没有间断的。华严法会是个总法会,所有法会那是小会,大会里头分小会,华严是总会。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就入华严法会。星期六我们遇到一段经文,正好讲到‘华严三昧’,多少跟诸位报告一些。明白之后,确实把我们的观念转变,我们的生活随之也转变了,转变我们自己的业力变成愿力,这是学佛真正得力。方东美先生所讲,‘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转不过来你就得不到,转过来之后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说到《地藏本誓力经》。后面经文还有两行,我们把它念下去: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这是世尊的嘱咐。“缘此菩萨”,‘缘’是这么一个缘分,‘此菩萨’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重’有两个读音,念重也行、念重也行。重他的愿很重,重是重复,他生生世世都发,所以说两个音,两个意思统统具足;你念重、念重都不错,都讲得通,它有两个意思在里头,他的愿望完全是利益众生。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这是菩萨的本愿;换句话说,也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所以大乘佛法从哪里修学?一定从地藏菩萨修学,你要没有地藏的心愿,你决定不是大乘人。在大乘法里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那就是一定要普度众生,真正是众生未得度,我自己不能成佛。这时候不能成佛是不居佛位,地藏菩萨真的久远劫都成佛,他的学生都成佛,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也就是说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世间,永远是以同学的身分帮助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意思。不作师,跟一切众生作同学,是一切大众的学长,以学长的姿态出现,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真正的意思在此地。足够资格作老师,不以老师身分出现,这个我们一定要学习。就是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而退”,‘退’一定要照做,不是退了之后就算了,退了之后一定是依教奉行,要认真去做。好,这一品就介绍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