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五百弟子授记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四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这一品是佛为五百弟子授记,实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内。在此佛开权显实,示一佛乘,余二非真。为阿罗汉、辟支佛二乘人开示菩萨道事,皆当授记,未来世咸得成佛。凡听闻受持者,皆应发大乘心,修学菩萨道法,作法华会上未来预记弟子。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当尔之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满慈子,从佛所说,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随众生机宜而为说法。又闻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记别。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即化城品,举昔上子复讲因缘。又闻诸佛有大智慧,随缘自在,通达无碍,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净而踊跃异常。即从座起,到佛前跪下,头面致敬,接足作礼。礼佛已,退立一面,瞻仰佛之尊颜,目不转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为,更是罕有,能以权巧方便智力,随顺众生而说种种方便利导的佛法,令众生拔除贪著,不复染污六尘之境。我等智劣根浅,故未能尽说及宣扬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觉世尊,能知我及众生求佛深心,本来大愿。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尔时佛告诉诸大比丘:‘你们现在见到这一位声闻乘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吗?他在宿世中,曾发大愿要助佛弘扬教法。我很赞赏他,因为他说法第一。’当初佛转大法轮,除了佛亲自说法外,亦由徒众们轮流说法。为了激发徒众们讲经说法的智力辩才,佛陀常常给予说法者评语,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万佛圣城,亦仿效此佛制转说法法轮,使说法者能任意发挥,推而广之,扩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奥妙,但必须合乎经中之道理。

富楼那善说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于饿鬼、畜生都乐意听闻。即使是好战的阿修罗,亦马上停止战斗而默然听法。此外,阿罗汉及菩萨亦同样喜爱听他说法。佛常赞欺富楼那,过去生中广修供养三宝,及种种功德,精进勤修,善能护持宣扬佛法。又善于为四众开示使之获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众中没有人能比得上富楼那之辩才无碍,众弟子中,说法第一。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言:‘你们不要以为富楼那只能护持助化宣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他早在过去无量劫中已能拥护奉持无量诸佛之法。于诸佛处,亦是说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达明了诸佛所说空寂之法(般若智。三藏阿含为半智教,法华涅槃为满智教,故般若智是对半圆满),得四无碍智,即四无碍辩:(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由一义而演说成无量义,又由无量义而归纳为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圆融无碍。(三)辞无碍辩——愿说佛法。(四)乐说无碍辩——乐于说法,从未懈息。善于观机逗教,甚至见到猪、狗等也为它说法。他对猪说:‘你不要再贪吃贪睡了,也不要再躲懒偷安不精进,否则来世会再堕落为猪,则永无脱离三恶道之日。’他也对狗发出劝言:‘你今后不要再悭贪,往金钱堆里钻,把铜板钻呀钻的,都化成水了!这样何苦呢?应早日回头,反迷归觉。’

‘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常能审察所说的是清净法,无有疑惑之心。若人对自己所说之法起了怀疑:‘刚才我所讲的对不对呢?’自起疑时,亦会令听众顿时起疑:‘简宜胡说八道,不要听他的!’

富楼那虽身为罗汉,却已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那是因为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萨道,并随其寿命,于佛处修种种净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富楼那本是菩萨,但他‘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隐实显权,示声闻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见迹迷本’。故富楼那以此权巧方便法,隐大示小,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教化无量数种人,令其立志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富楼那为了庄严清净佛土,故凡有利于佛教事,他从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众生为己重任。

富楼那乐说佛法,有四无碍智。现代之法师亦应有四无碍智,此四智必须具足,否则只有‘乐说’佛法一智,终为境所转,譬如,本欲度一个人,但定力不足,结果反被那人所转。

又如‘度狗者’,若对狗爱惜贪恋,也会被狗所度。从前有一位戏子,精通戏文,善于演戏,但他最爱的是一只‘狗’,这只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为他的太太整天爱骂人,形同狗吠,终日汪!汪!汪的把这戏子吵得啼笑皆非,无日安宁,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极度困扰中,我对他说:‘你若有定力,烦恼自然会离你而去。你现在应修忍辱,忍受一切打骂。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离。”’听了这番话,此戏子果然修忍辱法门,三年后他渐渐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与世长辞,终于‘解放’了他。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盍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劝精进教化众生。

 

诸位比丘,这位隐大示小的富楼那,亦于七佛及释迦佛说法人中,皆为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尸佛、(二)尸弃佛、(三)毗舍佛、(四)拘留孙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叶佛、(七)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富楼那为七佛说法人中之冠?富楼那于过去无量亿劫中,并不善于词令,也不会说法、但对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讲经法会,他必定出席。他宁可不吃不喝不睡,却不能不听法,故以法为食、以法为水。不但如此,为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谁在说法,他都恭敬胡跪,并做如是愿:‘将来出家后,必为说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时,都要在佛座下讲经说法,最为第一。’他生生世世发此大愿,果然遂心满愿,因为发愿所种下的菩提种子,能萌芽成长。机缘成熟时,他智慧焕发、辩才无碍。

‘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贤劫即圣贤出世之时,拘留孙佛当贤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叶佛第三,释迦牟尼佛正当贤劫第四。于彼未来诸法所说法人中,富楼那亦为第一。他听法时能将一切妄想撇弃,并以真诚恒实,一心贯注,世世修来,才有此成就。故我们于修道时,勿存丝毫的妒忌障碍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争第一,而应常生赞叹他人之心,不耻下问,且心胸要豁达,方能与法相应无阻,得到法境相融,乐说无碍。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医病,但无论谁在说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况我们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应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内无米时,他只念‘米来!米来!’米果然来也。见者莫不惊叹!

富楼那之说法第一,非自‘争’来,而是公认的。他不仅在贤劫,乃至于未来世无边佛所,亦皆护持演说宣扬正法,教导化诱利乐群生,令其建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因缘。谁若能精进勤奋教化众生,谁即是清净佛国土。故现在在万佛圣城的翻译经典,推广佛教事业,苦修苦行,即是清净庄严佛国土的殊胜因缘。

现在我们庄严他佛国土,他日自己成佛时,自己的国土亦能庄严。此谓‘以佛庄严自庄严’。清净他佛国土,即清净自性佛国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污秽倍于五浊恶世。各位勿视为等闲,我现在能讲经说法,也可以说曾受过富楼那所教化。在少年时,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词令,话也不敢多说,若非曾受富楼那之开示诱导,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则不能为之。

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上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富楼那渐渐具足菩萨之道,修成圆满后即能成佛,觉行圆满。他将来会在此娑婆世界成佛,号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为佛所化。有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实,作为严饰。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面亦平。地平而无山、陵(小山)、溪涧、沟壑等喻没有阴险、不平、贪欲之地。又有一台,用七宝所建,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依空入道,故云近处。人天互相得以瞻见,故言两得相见。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因‘无诸恶道’,故此净土无饥饿,无痛苦烦恼,也无有畜生。‘亦无女人’,为何没有女人?人又从何而来?众生同居于此娑婆世界,恶浊污秽,有四恶道及女人。但在佛国土中,庄严清净,故无恶道及女人。东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极乐世界中纵有女人,但无女事,亦无淫欲心,一切众生皆是法子从法化生。断欲去爱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称为欢喜世界。

法明如来国土内之众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无,自无化有,变化无穷。有莲华所化成之众生,有的树上化成,又有的海里化成,国内境界皆不可思议。

‘无有淫欲’,人若要修道,不应有一丝毫之贪欲,何况自做?断淫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证大神通、智慧显现、身放光明。从戒定慧三无漏学而生,飞行自在,随意而至,即神境通。修习佛法之菩提心,有进无退,坚固不移,一日比一日进步,因有此精进志愿,故有大智慧。

国中之人,因修中道清净胜行,所以身体皆呈现金色,自庄严国土而成就三十二相。此国土有二种食:一者法喜食。富楼那以法为食,心离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为食,且贪著其味。若能不贪食,而以法为食,则能法喜充满,不觉饥饿。

二者禅悦食。若人人修习禅定,日日不间断,越坐越生欢喜,不愿离其座,妙到极点。

‘食’有多种,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却是触食,他们用鼻嗅,故亦能称为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来说,未供佛前,本有两个,一为橘子,一为其‘性’。开天眼者方能得见。橘子有形,其性无形,鬼神触食时,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供佛之后,其‘性’即无,仅存橘子之形体。

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基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有无量无数的大乘菩萨之众,得大神通及无碍智(四无碍辩才),善能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声闻众亦非算数能计,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及内有色想观外色、内无色想观外色等八解脱法。

法明佛所应化之土,如上所说,以无量功德而庄严之。在宝明劫中,法明佛于善净国成佛,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佛法住世甚久。佛灭度后,众弟子以七宝塔供养,遍满其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    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    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    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    种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    心则怀疑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作偈言:诸比丘众,细心谛听,佛子富楼那所行之道,善学方便慧,故能以权巧方便,行不可思议事。如众生喜欢小乘法而畏惧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诸菩萨隐大示小,现声闻、缘觉身,以无数方便法门,教化一切众生。自称为二乘声闻,离佛道甚远,以是方便,而度脱无量众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虽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尽,也要令他们渐渐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内秘菩萨行而外现声闻身,作声闻行少欲法,厌离生死,内心实自游戏神通,自庄严佛国土,但故意现有三毒(贪、嗔、痴)及邪见相,而不贪染,以此种种方便因缘,诱导迷惑者,易得相从。如迦留陀夷,假现好女人之相,但实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过是权巧方便示现此相。其他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现嗔相,或贪或痴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随类教化,故现种种形相。今日简而说之,不敢尽言,因恐诸闻者信心未坚,生疑惑想。

今此富楼那    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    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    而于诸佛所    现居弟子上    多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    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    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    而自净佛土

未来亦供养    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正法    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    说法无所畏    度不可计众    成就一切智

现在此富楼那,于过去诸佛处所,勤修清净菩萨之道。宣扬护持诸佛法,为求如来无上智慧,于诸佛处,说法第一,现居于一切弟子之上。博学多闻,有大智慧,所说法得无所畏,能令听者生欢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扬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无碍智,知诸众生的根性利钝,常说清净无上妙法,流通演畅如是之义。教导无数亿众生,令得安住于大乘法中,而清净以自严其佛国土。于未来亦供养诸佛,以修福分。以外现劣相,应诸根机,助宣正法;内秘真心,自心清净庄严佛土。常以诸方便善巧之法,说微妙无上法而心无所畏,度无数众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养诸如来    护持法宝藏    其后得成佛    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    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    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满其国土

声闻亦无数    三明八解脱    得四无碍智    以是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    淫欲皆已断    纯一变化生    具相庄严身

法喜禅悦食    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女人    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    功德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    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    我今但略说

供养佛是修福,说法为修慧,福慧双修至具足时,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国名善净,土地皆由七宝所合成,时劫名为宝明,国内无数亿之菩萨,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复有无量声闻,已得三明、八解脱及四无碍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无漏功德,名之为僧。其国诸生,没有淫欲,若人能在这个娑婆世界,修道清净,自严戒律,心无淫念,亦同于此国土无异。但人若要断淫去爱,必须要经过考验。首先,不对他人起淫念,若无此念,即使别人对自己有淫意,自己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桩、砖头、瓦块。知此为淫,但不为之所动,所谓‘不动则无’。

善净国内淫欲既已断,众生皆莲华化生,具相庄严,以听经、禅悦、法喜充满为食,一喜则能得无限乐。有人问:‘没有女人这个国土怎会有人?’你就只知道有女人,而不知断淫去爱,性净明体。

此国既无女人,无诸恶道,更无余外分段食想。富楼那比丘圆满一切功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当得如此同居净土,菩萨、声闻、人天众甚多,此为不可言尽,只略略说之,免令众生生出疑惑。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时千二百阿罗汉—皆证无学,心自在者,即烦恼已尽。因地时修行时为比丘到果地为罗汉,有三义:(一)应供:应受天、人及神之供养。(二)杀贼:杀烦恼之贼。菩萨是杀‘不贼’,罗汉不认为是贼,但菩萨却认为是贼而除之。(三)无生:烦恼不生之义。因为‘生’才要灭,‘不生’就不用灭。不生不灭,即无生法忍。

阿罗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人我、众生、寿者相。但是众罗汉因见佛陀为富楼那授记,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记之事,是前所未有。若能各别给予我们授记,那就太好了!’佛悉知悉见众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诃迦叶,吩咐大家不要心急,佛会为他们一一次第授记。

在此众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陈如,他是最精勤于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弟子,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佛,号曰普明如来。憍陈如,即解本际—明白本来的面目。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开悟的弟子,故为千二百阿罗汉之长老。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冕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翻译为江或河。此表示于河边或江边修行。迦留陀夷,云黑光,因其长相乌黑,他不守戒律,喜欢在晚间‘逛街’,有一次就闯了祸。那天月黑风高,在暗中更显得他脸部发光。他走到一家门前,顺手敲了几下,即时有一孕妇应门而至,谁知一开门,她见到暗中有一‘发光物体’立于门前,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昏了过去。因这一念恐惧,动了胎气而导致小产。妇人乃痛斥之。佛即时开会并制定比丘们不准晚间游街。然此比丘虽曾犯过错,却很有人缘,很得众徒之尊敬及信任,并曾度化千名夫妇。此意谓迦留陀夷,为教化诱导众生而假现不守规矩之态,是一种‘反面’的教导。优陀夷是阿难之徒,云出现,最能严持戒律。阿冕楼驮,曾因七天不睡而使双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说得很妙,但阿冕楼驮睡得更妙,不断地打瞌睡,于是佛诃责之:‘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佛这一呵责,使这个身为堂弟的阿冕楼驮,顿时从迷梦中惊醒过来,并发誓此后不再懈怠,不再贪睡。结果他因为不睡眠,过度用功而瞎了双眼。佛垂怜之而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他获证天眼通,能观照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果。

阿冕楼驮,云无贫,富贵也。他在往昔曾供养一位证果圣人。此圣人因地修行时,只修慧而不修福,故住世时时托空钵。因此他决定每七天才化一次缘,一次化七家,若化不到,他就不吃。此圣人某日无供而经彼农田,时有一农夫,刚工作完毕,正想打开饭盒,准倩用餐,一眼望见此修行者托著空钵。当他获知修行者将会有一连数日的挨饿后,立刻将自己的一份饭菜供养圣人,虽然当时他已饥肠辘辘。圣人接受供养后就回向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语毕离去,农夫此时忽见一兔子,跳上他锄头,复跳上其肩膀,猛抓不放,农夫大惊,狂奔回家,向太太求救。其妻一手即将兔子拿下,一看,竟成了金兔。于是剁下两条金腿变卖,奇怪的是所剁之处复重长,再剁再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他世世不穷,得八十一劫之富报。

离婆多,译星宿。劫宾那译为房宿。二十八星中居第四。劫宾那及离婆多皆属于星宿。为何如此?以往,他们的父母眼见已近年迈,尚无半子,故于二十八星宿之房星前求子,并发愿勤修善事,供养三宝,结果竟能满愿,故取名为房宿(劫宾那)。

薄拘罗过去生中曾持不杀生戒,故有五种福报。他刚出世,就会哈哈笑,母见之,极为惊怕,疑为妖怪,竟将他放进一锅滚油内,想以热油将他烧死,但不成功。接著又将他放人热水,想将他煮熟,但又失败。她依然不死心,将婴儿丢入深海中,但他依然未被淹死。忽然,有只鳄鱼游近,一口吞下婴儿,此为活吞,故亦谓之鱼咬不死。此鳄鱼被一渔夫网起,并剖开其腹。渔夫惊见小孩安然于鱼腹内,渔夫暗自庆幸,手刃鳄鱼时,未有累及婴孩,故谓之刀割不死。薄拘罗的五不死即(一)火烧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海淹不死、(四)鱼咬下死、(五)刀割不死,亦即持不杀生戒之五种福报。

周陀,又叫周利槃陀伽,是哥哥。弟弟是莎伽陀,此译小路。故兄弟俩称为大路及小路。哥哥比较聪明,弟弟较笨。在印度的风俗中,女人都要回娘家生产。故周陀之母亦不例外,但周陀出生心切,没等妈妈回到娘家,已在半路出生,故名为大路。照理身为妈妈的有过一次经验,在第二次怀孕时,应早日回娘家,但这一次,还是半路上就生下了小路。故两兄弟名道生及继道。

周陀根机深厚,贯通佛理,对于经典,过目不忘。但是弟弟根性蠢钝,所读之经书,皆旋读旋忘,懈怠不精进。于是众人皆议论纷纷这两个性格极端的兄弟。听了这些评语,周陀不禁责难其弟而说:‘你真是没有用,五百罗汉费尽心机来教你,你还不懂,最好还俗去!’弟弟不要还俗,但是哥哥却很坚决,非要弟弟还俗不可。弟弟拗不过兄长,但又不想还俗,加上自惭形秽,就上吊去了。佛得知此事,前来阻止,并劝慰莎伽陀及教他念:‘扫帚扫心地,自净其意,心地扫尽,自然可开悟。’可是莎伽陀记忆力太差,记得‘扫’字,又忘了‘帚’字。然而佛却不厌其烦的为他重复述说。莎伽陀连念数遍,念念复念而霍然开悟!

在座听法的人相信会比他聪明的多,不要说扫帚两个字,即使是四个字也能一听便记得,念‘阿弥陀佛’更是容易非常,可是我们怎么还未能开悟?尊者虽然比我们‘笨’,‘开悟’却比我们快。那是因为尊者曾于宿世中,供养三世一切佛,长养善根,故根机深厚。现在为应机教化众生而故意现一个愚蠢相,为众生作一个榜样。众生见他如此愚蠢,尚且能开悟,自己要比他聪明多了,开悟的机会一定很多,于是精勤修道。

莎伽陀过去生中,自以为聪明,虽懂微妙法理,却不愿为众生说法,此为悭法,不作法布施,故今生得愚痴果报。不希望他人聪明,自己会变得更不聪明,所幸他曾深种善根,故还有开智慧的一天。我们学佛已久,却久久未能开悟,因为往昔未曾供养三宝及三世一切佛。此可譬为在栽种一棵树时,若能根深蒂固,此树必能枝叶茂盛。相反的,若在当初根不扎实,往后枝叶必定稀疏干枯而凋落。因此,人要多种善根,做诸善事,功德圆满时,自然能开悟。人要福慧双修,一面修行,另一面也要行善,切勿悭法,懂一句就要说一句,要躬行实践,以身作则。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显各。’菩提萨埵不管他人毛病过错,不论他人是非。我们不要尽给他人洗衣服,反而忽略自己的脏衣服。是故解行并用才是真修行,功德才能圆满。悭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碍,果报不只是愚痴,还会得哑吧之果报,不但扫、帚二字记不得,连说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有多苦!开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以上所说诸位罗汉,皆代表千二百罗汉。他们皆得无上正等正觉,都同一名号,为普明佛。这时唯恐众生不明白,佛陀悲心切切的以偈颂而言。

憍陈如比丘    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    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    故号为普明    其国土清净    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    游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    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    心怀大欢喜    须臾还本国    有如是神力

憍陈如比丘,于来世当亲见无量诸佛,承事供养,过无数劫后乃成佛道。常放光明智慧,圆满具足诸神通,佛名遍满十方界,一切众生所归敬,常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如慧光普放,是以名普明。在这个清净国土,菩萨们皆勇猛精进,咸升妙楼阁,得最微妙道品,到十方国土游观,修诸功德,以七宝供具等奉献诸佛。作如是供养已,内心畅悦,生大欢喜,片刻间还本国土,因有种种神力所致。

佛寿六万劫    正法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    法灭天人忧

其五百比丘    次第当作佛    同号曰普明    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    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    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    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    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说    迦叶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    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    汝当为宣说

佛之应身寿命为六万劫,正法住世是十二万劫,而像法是二十四万劫。若法灭时天人皆忧愁。五百尊者,转次授记,佛灭度之后,互相辗转,次第当作佛,都是名普明如来。其所化世间(其补处),如现在的娑婆世界,但国内严净,及种种神通自在变化之力。菩萨、声闻众等,正法及像法,寿命劫多少,如同普明如来国土正等无异,皆如上所说。迦叶,你已知我为五百罗汉授记,亦即为余诸声闻众——千二百者授记,若今日有不在场者,你应当为之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五百尊者,于佛前得授已,非常欢喜,从座而起,到佛前头面顶礼,忏悔自责。能知悔过自责者,是圣贤之所为,不知悔过者就是愚痴的行为。罗汉们自责以住得少为足,未得究竟涅槃,却自谓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众生可度。只知自在安乐,什么也不管。现在方知以往全是错的,都是无智者之所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应证得如来所有功德智慧。若人自以小乘四果为究竟涅槃,就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人’譬为自己,‘亲友家’譬为佛陀。醉酒而卧,‘醉’表示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迷愚蠢,得少为足。这时,佛于此世度完了众生后就到他国。‘官事当行’:观此缘已尽,应到他方教化众生,以实相妙理教化众生,用大乘以教导之。然而其人无大智,只会沉迷于愚痴醉梦中,倒卧不起,不闻大乘法。在稍为清醒时,知道要求法,于是到他国去,行小乘法。为衣食故,求学小乘,如寒求衣,如饥求食,甚为艰难困苦,遍处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许境界,就自以为是,更不前进。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于是,‘亲友’重遇见之——喻为今灵鹫山中,师徒相遇,佛惊叹言:你这大丈夫,为什么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艰难?为什么变得那么穷?因为你们得少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众生,只知做一个自了汉就算了。以前我想令你们得安乐,五欲自恣,即色声香味触皆圆满,亦即五根五力的圆满,故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只是你们不知‘衣内系有宝珠’,只知求小乘而枉受勤苦忧恼,好像一般人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以求自活,便以为足,这是太愚痴。现应修大乘法,因为你们‘衣内之宝珠’未曾失去,换言之,佛性仍旧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应得之果位,常可如意,不再贫穷。

佛亦如我们之亲友,以往为妙光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慧之心,但是我们久不接近菩萨,不知不觉将大乘法遗忘,只知在五欲上用功夫,背觉合尘,还自谓已得无上道。阿罗汉之小乘果位,如生活穷困之人,得一点就很满足。幸好以前曾发大愿,一切智愿犹在不失,现在得遇大觉世尊而觉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发过大愿,今生因缘会遇时,亦会发大愿,即种下大乘种子。一如现在之罗汉,往昔虽然曾发大愿,但因时间太久,心性迷惑了,不知进退,自困其内,忧恼不已,幸遇良师——大觉如来,使彼等反迷归觉自识家珍。

诸比丘,你们现在所证无学之果,只是小乘,非实在灭度。我从久劫来令汝等种佛之善根,以方便权巧,示现有余涅槃相,但是汝等却误以为是究竟寂灭。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    安隐授记声    欢喜未曾有    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    自悔诸过咎    于无量佛宝    得少涅槃分

如无智慧人    便自以为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萨,得受无上正等正觉,得以传授记别作佛因缘,是从所未有,故欢喜不已。当尔之时,憍陈如对佛言:‘我等得闻无上菩提,念心安隐,授佛记声,欢喜信受,得未曾有。现于佛前,生大忏悔心,自悔执小,迷昧大乘,引为自咎。得少分有余涅槃就自以为足,与无智愚人无异。’

譬如贫穷人    往至亲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著内衣里    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    不觉内衣里    有无价宝珠

‘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贫穷人譬如为众生;大富亲友譬如为佛陀。众生皈依佛,如同穷人到富厚亲友家。其家甚大富有,具设诸肴膳——譬如禅悦食、法喜食。后来亲友因事外出而以无价大乘法给予穷人,就舍之而去,教化其他众生。但‘穷人’一向不知自求上进,不知大乘为无价之宝,而‘卧不觉知’。醉醒后,稍为有知觉时,发心修行,名为‘起’。但是忘大乘而修习小乘,如游他国。小乘阿罗汉果,非究竟涅槃,如彼穷人,乞食自济,资生之具,甚是艰难。不求佛道,得少为足,不知自性内本已有大乘之种子。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    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授记庄严事    乃转次受决    身心遍欢喜

佛为众生说无上甚深大乘法门,但众生因根机钝而不为意。譬如一人,为了使他开大智而说成佛之法门,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了深义,时间一久,渐渐背道而驰,舍大乘而求小乘法,或者去印度,或者到泰国、缅甸、锡兰、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地,找来找去,倍复穷困。此为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幸重遇良师,苦口婆心,深切责此贫人。‘呵责’,乃佛菩萨慈悲之表现。目的令其发回小向大之心,舍权就实,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后,本应先说法华等大乘法,唯独众生蠢钝,不能接受,故先说三藏、方等经,续而说般若,渐次入圆顿教,呵小叹大。开权显实,为实施权——此即‘苦切责己’。‘示以所系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了应修大乘法门,如声闻人,得见佛性,如贫得宝,欢喜信受。若人能明了及实践大乘法,即是最富裕之人,有佛法于心中。‘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色声香味触,无非三昧,随缘应用,广大自在,得不可思议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声就有声,乃至于香、味、触,亦复如是。这不是很妙吗?‘财色名食睡’悉皆圆满具足,好像初祖摩诃迦叶入定于鸡足山内,这不是‘长睡’吗?‘睡’几千年不算长,几万年也一眨眼而过。‘食’,法界内有最美好的食物。‘名’,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财’时,只要随意伸手一抓,就能得到。

我等亦如贫人无异,背觉合尘,如在长夜。世尊愍见,常起教化,令我等种无上菩提广大之愿。但我等无智慧,不知往昔曾发之愿,亦不觉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许不生不灭之乐,而自满足不求大乘法门。现在听闻佛言,方觉悟此非究竟,只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实灭度。唯有得佛智,才是究竟寂灭。佛给我们授记成佛后,方知大乘为无上正遍知觉,此国土之庄严,非凡非浊、殊胜之事,及转次授记,使我们身心遍体欢喜。

求佛法者,需要具备忍耐,不畏艰难困苦之条件所阻,方能有所成就。

有人说‘五欲自恣’太微妙,我为了得此‘境界’而发心。你错了!若人为了五欲而发此心,不久以后将会堕入地狱。这是错用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眷属。大乘法乃为舍欲、断欲、无欲而发菩提心,以上所说之‘五欲自恣’,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形容一种大权菩萨自在神通力之表现。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萨埵都不会稀罕这种‘安乐’,不执此境,名为善境,若执此境,则为魔境。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就佛道者,则必须先断淫欲,欲是苦根,否则是颠倒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