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

佛经大全 > 藏外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明-释智旭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示靖玄】
  【示玄闇二则】
  【示惟淡】
  【示惟默】
  【示晦涵】
  【示未一】
  【示汛如】
  【示庸庵】
  【示密诣】
  【示元印】
  【示念日】
  【示非幻】
  【示本光】
  【示净禅】
  【示汉目】
  【示毓悟】
  【示解天】
  【示元赓】
  【示绪竺】
  【示映竺】
  【示镜衷】
  【示遥集】
  【示沐苑】
  【示郭太爵】
  【示靖开】
  【示靖闻】
  【示郭善友】
  【法语二】
  【示靖玄】
  自他不二之体名玄。自利利他之行名靖。能悟玄体。性本自靖。能为靖功。玄体可会。此性修不二之真旨也。见思靖。方知真谛本玄。尘沙靖。方知俗谛本玄。无明靖。方知中谛本玄。三玄旣会。方知众生三惑亦本靖也。佛顶云。狂心顿歇。歇卽菩提。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法华云。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等。噫。可悟性修交成矣。
  【示玄闇二则】
  古云。明时无暗。暗时无明。此相倾夺义也。又当明中有暗。当暗中有明。此性无倾夺义也。佛顶云。明能破暗。此以真融妄。全妄成真。无破无不破而论破也。须知无倾夺性。全体在倾夺相中。而倾夺妄相。全体不离无倾夺性。知性相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者。则知非破非不破。而论破矣。非破非不破。性也。破者。全性所起之妙修也。破卽无所破者。全修在性也。故明生时。暗无所去。闇无去。则明无所来。无去无来。则不生不灭。如禅人未听经时。心性无减。而妙义茫然。已听经后。慧解顿开。而心性无增。知无增减。则知六而常卽。知茫然与渐开不同。渐开与圆悟圆证定不同。则知卽而常六。请以此为造修方便【其一】。小水常流。则能穿石。吴江一行人。学法华。半日不能一句。昼夜不舍六年。而全部成诵。法友熏习已多。所以未沦浃者。不切心故耳。诚切心则法味津津现前。旣得法味。欲罢不能。患不时习。不患不悦也。有忘食之愤。后有忘忧之乐。幸将所听之法。温习勿忘。日久功深。豁然开悟。旣得法喜之乐。便是超脱之缘矣【其二】。
  【示惟淡】
  世法惟恐不浓。出世法惟恐不淡。人惟淡故。其交恒。道惟淡故。久而不厌。时习之悦。朋来之乐。不知之不愠。皆淡中滋味也。欲界情淡。得离生喜乐。初禅情淡。得定生喜乐。二禅情淡。得离喜妙乐。三禅情淡。得舍念清净。三界情淡。得寂灭涅槃。似道法爱淡。证中道常寂灭性。是故三世如来。究竟此淡者也。十方菩萨。分证此淡者也。声闻缘觉得淡之一隅者也。老子庄子窃淡之影响者也。欲深入淡字法门。须将无始虚妄浓厚习气。尽情放下。放至无可放处。淡性自得现前。淡性旣现。三界津津有味境界。如嚼蜡矣。僧梦虎惊寤喜曰。匪梦几被虎食。旣悔曰。知是梦。何不做一人情。噫。可醒三界之恋幻质。不知淡性者矣。
  【示惟默】
  孔子曰。予欲无言。佛云。吾四十九年不曾说一字。然六经四书。三藏十二部。果何物哉。如以杜口为默。凡喑哑者。皆圣与佛矣。讵知诸法无性。言语本空。终日言未尝有言。终日不言。未尝无言。故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尊者无说。我乃无听。无说无听。是真般若。推此致也。尘说刹说炽然说。三世无闲断说。亦若是已矣。苟未达说默之源。说是觉观生相。默是觉观灭相。旣堕生灭情见。则说默俱非。若妙契寰中。说能开悟。默能密喻。是说默无非善说也。说无说相。默无默相。是说默无非善默也。善说者谓惟说可。善默者谓惟默可。皆法界故。法界不二。说默不二。不相借。不相成。不相破。亦不相亡。不相碍。亦不相融。当体清净。绝待离微。夫诸佛解脱。卽于凡夫心行中求。观心无心。说默何有。说默无性。说默俱妙。是顿悟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歴劫修证者也。
  【示晦涵】
  莎伽陀不能诵一偈。而调息豁然。阿那律多失双目。乃修三昧。观大千界如掌果。人正不以多知多见为贵。法友旣于了义未深解。但笃信企慕。礼拜持诵。使沦骨浃髓。功深力到。忽发旋陀罗尼一品。亲见灵山胜会。便与智者把手共行矣。
  【示未一】
  圣学究竟处。决无满足。下手处。决不委靡。孔子十五志学。此卽不可夺之志也。志立然后以无厌足心。期尽性命之源。盖自期远大。简点必严。简点严则惟日不足。不肎半涂自安。尧舜犹病。禹拜善言。汤有慙德。望道未见。寡过未能。圣仁岂敢。皆深知性命源底。非大觉不能究竟也。一究竟一切究竟。子臣弟友。丘未能一。愈不能愈无息肩地。不然。夜郎自封。区区自得。如贫获一金。志骄意满。何以阶大道哉。
  【示汛如】
  孟子曰。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此与无我人众生寿者相。修一切法之旨。略同。夫尔汝之名。亦何足耻。尔汝之实。真不宜受。见思断则不受生死之尔汝。尘沙断则不受枯寂之尔汝。无明断。则不受变易之尔汝。诚能充无受尔汝之实。则尽大地是个自己。尽大地是个自己。则将修一切善法。以利益大地众生。岂复以尔汝之名。与世诤哉。
  【示庸庵】
  教观譬膏火。终始相需。故离教观心者闇。迷心逐教者浮。浮则茫无归著。闇则愈趋愈譌。此末世禅教。所以名盛而实衰也。须知一切了义大乘。诸祖公案。皆我现前一念注脚。说来说去。总不离我一心。我今此心。全真成妄。全妄卽真。若不能当下反观。则灵知灵觉之性。恒被一切法所区局。纵慧成四辩。定入四空。依旧迷己为物。认物为己。若能直观现前一念。的确不在内外中闲诸处。无体无相。无影无踪。但有一法当情。皆心所现。终非能现。此能现者。虽云量同虚空。亦无虚空形相可得。若有虚空情量。又是惟心所现之相分矣。一切时放教歴歴明明。空空荡荡。亦不认歴歴明明空空荡荡者为心。以心体离过绝非。不可思议故。了知一切惟心。心非一切。忽然契入本体。一切语言公案。无不同条共贯矣。
  【示密诣】
  尔祖诵帚公之与余交也。寻余叠冰积雪中。不恤三千里之劳。故余亦携病来趋。不肎食一言之诺。逮示疾。一提其西方本愿。遂能万缘放下。怡然坐逝。岂非生平视师友如饥渴。故得享其报于临行邪。尔祖旣寂。至今思其冰霜凛烈之苦操。乐受铒锤之虚志。犹足令人痛心酸鼻。继志述事。责在尔躬。念之哉。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扩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堕宴安鸩毒坑。策其志。毋循将就苟且涂辙。汰奢窒欲。积行存诚。惜福延寿。以期于大成。尔诚静坐默思。只此现前一念见闻之性。本非内外方隅。亦非有无情量。云何被此虚妄形质所局。虚妄形质。生必有灭。千般保爱。不能令其不朽。而所作幻业。如影随形。从劫至劫。不肎相离。豪杰之士。先须覻空。身形非我。不过假借四大所成。心亦无相。不过因于情尘。妄见生灭。便顿舍情尘。专心辨道。兼律兼教。助显心源。但得悟心。万法何有。万法俱息。万法俱僃矣。
  【示元印】
  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刚。气欲柔。志不刚不足成千古品格。气不柔不足陶多生习气。夫众生所以沦苦海者。无他。任情适意。好顺恶逆。不深求出要故也。书云。言逆汝。必求诸道。言逊汝。必求诸非道。为君尚然。况出世丈夫者乎。出世丈夫。以佛祖自期。以四弘为券。以六度万行为家常茶饭。以自利利他为的。发一言。不足自利利他。勿言也。举一步。作一念不足自利利他。勿举也。勿念也。事苟益身心。裨法化。必黾勉为之。虽劬劳困苦。勿恤也。否虽有浮名幻利。弗屑也。凝神定志。拓度虚怀。人皆可以为尧舜。满街都是圣人。谓我不能成佛。是自弃也。知可成佛。而不肎力行佛行。是自暴也。不自弃则志刚。不自暴则气柔。志刚则本立道生。气柔则深造自得。志刚可上求佛道。气柔可下化众生。志刚可荷负众生。气柔可承事诸佛。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刚而柔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六利永贞。柔而刚也。刚柔合德。定慧力庄严。此世出世法之正印也。
  【示念日】
  显密圆通。皆以解行双进为要。解者。达我现前一念心性。全体三德秘藏。与诸佛所证。众生所具毫无差别。十方三世。显密契经。惟为发明此一念心性。达此一念心性。卽显密二诠之体。从此起于显密二行。显行依经修观。广如二十五圆通法门。略则惟心识观。真如实观。二种收尽。二十五境。各具二观。且约耳根言之。先从征心处破妄。惟心识观也。圆解旣开。卽于闻中入圆通常流。真如实观也。密行亦具二观。达字字句句无非法界者。真如实观也。心无异缘。专持此呪。悟知音声如响。能持之心如幻者。惟心识观也。由惟心识。进真如实。密行成。显行亦圆满矣。
  【示非幻】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覰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不随时流上下。庶几信心日固。智慧日开。而生死可永脱耳。
  【示本光】
  显密二诠。理体无殊。功用亦等。须信五会真言。一字一句。无非全体三德秘藏。现前能持之心。介尔介尔。无非横徧竖穷之性。乃至楮墨笔腕。一一无非法界。法界性不可改。卽大定体。法界理不可昧。卽不动智光。若念念与此定慧相应。便可谓常持如是呪。百千万亿徧。若念念读诵书写此呪。便与性定本智相应。所以天龙矢护。菩萨常随。今禅人发至诚心。剌血书呪。缘因诚非浅浅。缘因之体。卽是正因。达正因者卽名了因。三因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大佛顶性。彻底现前。大涅槃果。元吾家故物矣。
  【示净禅】
  听法须观心。书写须解义。然解义正不必强加穿凿。亦不徒循章摘句。但至诚读诵。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徧万徧。沦骨浃髓。寤寐不忘。缘因旣深。一十二千七百。无不一串穿却也。得此消息。便知吾言不诬。
  【示汉目】
  大佛顶首示真心。随劝修直心。直心有事有理。理则正念真如。事则四威仪一切行中毫无虚假。是也。末世禅和。不为生死大事。装模做样。诈现威仪。不真实学禅教律。徒记两则公案。辨几句名相。受三衣一鉢。以为佛法尽此矣。呜呼。此何心哉。今止观此一念假借佛法之心。出得生死否。成得佛祖否。又观此念为在内外中闲诸处否。为从自生。从他生。为自他共生。为无因生。若一念虚假之心。旣无生无体。无方隅处所。则妄想颠倒寂灭。而常住真心宛然呈露矣。是谓由事直心。以合于理直心也。其深思力研之。
  【示毓悟】
  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秖不曾彻见生死之苦。以从来为俗为僧。皆向顺境中捱过。故畏三界心。自然发得不真切。傥以远大慧眼。旷观无始轮回。痛念此生。果从何来。死后当至何趣。前际茫茫。后际墨墨。饶铁石心肠。必为惊怖。然后依正教。开圆解。起圆行。敢保十人有五双到家。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时流。而寤寐永叹也。
  【示解天】
  具参方志。尤须具参方眼。具参方眼。还须不忘参方志。参方志者。不为虚名。图体面。博一知半见。发无上大菩提心。徧学一切法门。无厌无足。参方眼者。末世师匠。邪正难分。今自卓立。不论宗教。但与出生死相应。名利不相应。大菩提相应。眼前活计不相应者。则为正。反此则为邪。正则依。邪则舍。具眼不忘参方志者。本求无上菩提。虽邪正分明。不妄生憎爱。善吾师。不善吾资。但随缘触境。增长道心智眼而已。此本分中最要紧事。其余丛林粥饭习气。万万不宜沾染。亦不必厌恶也。
  【示元赓】
  愚鲁恐不精明。伶俐恐不笃摰。道虽从智慧领悟。尤从澄定体合。必向身心切近。日用动静闲。沉细思察。方有真实开豁。当下受用。若于一切行门。不能作助修想。必舍烦取静。方理经典。又于一切经典。不能随文入观。必掩卷趺坐。方理身心。一件事分作三项。不可语至道明矣。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大乘法门。贵行住坐卧语言施为时荐取。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知法处理会。荐取者。荐其本自天成之性真。理会者。会其出障圆明之妙体而已。性真妙体。不卽一切法。不离一切法。试看只今语言动静者。读经看教。打坐思惟。妄想昏沉。惺惺寂寂者。毕竟是个甚么。咄。切勿认贼为子。切勿拨波求水。切勿作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会。直恁么荐取理会去。
  【示绪竺】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岂有心识外之境缘哉。且纵不达惟心惟识。境缘决定不离心识。如梦中妄计梦境为实。起欣起怖。而离梦心决定别无梦境。学人先须了达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次推究此心此识。毕竟有何体性相状。若现前心识。实无体性相状者。惟心所现三界万法。又岂有少许体性相状可得也。心识不可得。名心寂三昧。心寂则色自寂。境缘不可得。名色寂三昧。色寂则心亦寂。心色俱寂。则无烦恼亦无菩提。无生死亦无涅槃。无凡无圣。一味平等。是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后全性成修。企自心本具之佛道。度自心本具之众生。如知水性冰性。同一湿性已。不于水外有冰。不于冰外觅水。而方便融冰成水。则念念常观卽心卽佛。而不起上慢。时时上求下化不倦。而总名无作妙德。无功用行矣。若舍此别商方便求工夫。乃至觅玄妙。是演若怖头。醉儿索食也。或初心散乱多者。用数息法。如童蒙止观所明。须了知息出息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此息当体全空。举体卽假。仍非二边。卽是中道。所谓圆人用偏法。偏法亦成圆。又昏盖重者不宜贪坐。须方便调停减襍事。减饮食。令神清气定。则观慧渐渐增明。昏散渐渐退舍。又学道如调琴相似。大缓则无声。大急则弦绝。生死之心常切。求效之心莫生。先难而后获。庶几近之。若欲体达现前心识无体性相状者。不出四性四运二种推法。四性推者。谓现前一念。设自生。不应藉缘生。旣藉缘。心无生力。心旣无生。缘亦无力。心缘各无。合云何有。合尚叵得。离云何生。故知心识实无生也。四运推者。观此一念未生时。潜在何处。欲生时。何缘得生。正生时。作何体相。为在内外中闲邪。为方圆长短青黄赤白邪。生已无闲必灭。灭又归于何处。三际觅心皆不可得。柰何于本空寂。妄计内心外境。起惑造业。枉受轮回邪。然毕竟觅一能起惑造业受报者。元不可得。如醉见屋转。屋元不转。但吐却一向妄计无明之酒。惑业苦三。当下永息。设口谈空。无明不吐。如醉见屋转。硬言不转。并此不转。亦醉语耳。且道无明酒作么生吐。咄。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珍重。
  【示映竺】
  超生脱死法门。不可以聪明凑泊。不可以意气承当。不可以情见夹襍。不可以粗疎领会。先须专求己过。无责人非。见贤思齐。见恶内省。法法消归自心。时时警策自心。将定盘星认得清楚明白。然后看经可。坐禅可。营福可。如眼目未明。存心未笃。则看经必堕口耳活计。坐禅必堕暗证深坑。营福必成魔家伴侣。纵福慧双修。教观并进。而我心未忘。能所日炽。其为修罗眷属无疑。所宜慎思而密察也。
  【示镜衷】
  履三宝地。具出世仪。皆多劫善种。况闻正法乎。寕国一老者。种福五十余年。求来世作烧火僧不可得。而听经白鸽。转身为戒环禅师。闻法功德超胜如此。人生几何。少壮忽老。老忽乌有。且盛年夭横者无数。一息才断。孤魂无侣。生平恶业。无不随身。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息心达本源。乃号为沙门。不然。堂堂僧相。多劫勤修而得之。一旦藐视而失之。能无憬哉。
  【示遥集】
  不能顿尽者。尘缘之累。不可暂忘者。出世之心。待无累而修行。何如藉修行而脱累。且尘劳逼迫。正可警悟苦空。磨礲情性。每见人宂中偷闲。吟诗习字。作种种清课。岂不能偷闲玩大乘。息心学定慧邪。彼于诗字得少幻味。未尝于大乘定慧得真法味也。然纵不得味。亦为无上菩提而作种子。且幼时诗字。亦向不得味中来。安知佛法渐熏习。不于现身得受用邪。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见散乱豓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示沐苑】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随文入观。不堕嚼木之讥。不招数宝之诮。又数近明师良友。讨究决择。不可师心自是。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见僧俗造恶者。勿生轻慢。须怜悯爱念。种种善巧而回护接引之。傥恃已修。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慢无闻者。自解义。慢愚鲁者。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示郭太爵】
  位别业殊。有不别不殊者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以富贵贫贱夷狄患难。皆唯心所现。全揽法界为体。全体卽是法界。法界横徧竖穷。无少事少理趋过。所以无入而不自得也。佛顶二十五门。无一门非圆通。华严入法界品。无一法非解脱。各可就路还家。不劳取一舍一。故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尘法界。卽无边法界。法界本来无外故也。云搏之法界不大。蜩鸠之法界不小。以此解易。举凡十界十如。权实之要。五时八教。施设之方。总入一卦一爻。卦爻之法界不少。界如权实之法界不多。故孔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传千古圣贤心学。全以内自寡过者。为趋吉避凶之门。所谓无入而不自得也。笺释者。固不必尽殉旧说。亦不必尽废旧说。但虚其心。体其言外之旨。疏其文字之脉。始信宋儒之循行数墨。公辈之索隐立异。皆非孔之所谓学也。晦庵早富著述。晚乃悔。欲追泯之不可得。居士当读韦编。至于三绝。必大有进者。更作一番笔削。不阅而知。其可行远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请三复斯语。
  【示靖开】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堂。罕思出离。惟逆境当前。庶几生远离之心。故佛称八苦为八师。非虚语也。公冶长在缧绁而非其罪。圣贤不以为耻。世出世求无忝己躬而已。素患难行乎患难。婆薮仙人在地狱。化无量众狱众。发菩提心。徧融达观憨山三大师。坐刑部牢时。劝牢中无量人。归敬三宝。持斋念佛。或藉现生脱苦。或藉永出轮回。恶因缘是好因缘。莫谓囹圄非自利利他地也。归依三宝。奉特五戒。自念佛。劝他念佛。自断十恶。劝人莫行十恶。自修十善。劝人同修十善。此十善法。虽下品为神因。中品人因。上品天因。而上上品则为罗汉支佛菩萨如来之因。黾勉修持。久而不替。不惟现灾可脱。而无始三界牢狱。亦将从此永离矣。
  【示靖闻】
  香山参鸟窠。直告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儿说得。八十翁行不得。从上诸祖。指点出生死法。最简易明白。正不必金刚圈栗棘蓬为玄妙也。后世学人。偷心益多。祖庭方便益变。方便旣变。而偷心又与之俱变。佛亦末如何已。马祖初年。但云卽心卽佛。果知卽心卽佛。自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果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知卽心卽佛。故知欲悟卽心卽佛。须是持戒念佛。戒持得净。佛念得切。尘垢自除。光明自露。偈曰。持戒便是平心。念佛便是直行。参得个点玄关。不向鉢盂讨柄。若更者也之乎。失却佛祖性命。
  【示郭善友】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若信心而乏智慧。未有不泣岐两端者。佛言末世鬬诤坚固。亿亿人学道。罕有一人证果。惟依念佛求生净土。可以横超苦轮。昔有祖师。初但至诚礼法华经。拜至粪字。遂悟法华三昧。有诵法华人来寿昌禅师处请益。叱云。邪见众生。不识好恶。法华便是禅。那别有禅可参。其人服膺而去。竟以持法华悟道。若深信念佛礼拜是佛祖真因。确乎不被时流所转。便是大智慧光明。超登净土。永无泣岐不患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 下一页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