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谭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持护)衞(以)自居(身)。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欲心明悟者。且指欲界为暗。色界为明。欲染为迷。梵行为悟也。梵天以上品十善根本禅定为因。此亦称解脱者。暂离欲界系縳苦故。又令转入出世道故。梵王卽初禅天王。帝释。卽忉利天王。以上品十善化他为因。自在天。居欲界顶。以十善及未到地定为因。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以四禅及四无量心为因。天大将军。护世四王。及王太子。同以五戒十善摧邪辅正为因。人王有五种。一金轮王。王四天下。二银轮王。王三天下。除于北洲。三铜轮王。王二天下。除西北二洲。四铁轮王。王一天下。唯统南洲。五粟散王。如西域十六国王。此土诸侯王等。同以五戒十善化他为因。长者。须具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也。居士者。隐居求志之士。名言者。典雅名世之言。宰官者。上自卿相。下至百僚。婆罗门。此云净裔。亦云梵志。卽道术之流。比丘解现初卷。尼者。女也。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受持三归五戒。堪能亲近承事三宝故也。大家家字。读作姑音。乃后妃之所师事。令其成就。各有二意。一者现在成就乐欲。二者密令将来成就菩提。
(卯)二成就厌离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诸天虽乐。亦有二苦。一者为乐所醉。不得见佛闻法。二者复有一种天人。虽由总业。得受天身。别业福微。恒受饥渴。故有乐出其伦者也。龙有热沙金翅诸苦。药叉。亦云夜叉。此翻轻捷。乾闼婆。此云寻香行。阿修罗。此云无端正。女美男丑。又云无天。有天褔无天德。又云无酒。酿海为酒而不能成。紧那罗。此云疑神。亦云歌神。摩呼罗伽。此云地龙。卽大蟒腹行之神。此等所受果报。皆苦乐相杂。而形相丑陋。故每每乐脱本伦。而欣慕人身。以诸佛皆于人中得道。又人道最能趋菩提故。有形者。休咎精明之类。无形者。空散销沈之类。有想者。神鬼精灵之类。无想者。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此皆八难中摄。虽不明言地狱之身。而理必具有也。令其成就。亦各二意。一者成就脱离。二者成就菩提。
(丑)三结明功由三昧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随类巧现。故曰妙。不染过患。故曰净。称性所起。故曰无作妙力也。
(子)二明十四无畏。此与法华七难三毒二求义同。幷其初文总答。最后劝持名答。共成十四。然法华但明果上胜用。此经兼显从因克果。又法华双明机应。此经但明能应也。分文为三。初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施无畏相。三结明福备众生。
(丑)今初。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悲能拔苦。故令获无畏也。虽云六道。实该九界。
(丑)二别明施无畏相五。初总明脱苦无畏。二别明七难无畏。三别明三毒无畏。四别明二求无畏。五结明持名无畏。
(寅)今初。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卽得解脱。
按法华经云。无量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卽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实与此文互为表里。今先正释此文。后与法华会释。此文云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乃显其从因克果。从证起用之由致也。旋闻与声脱。不复循声流转。故言不自观音。反闻闻自性。故言以观观者。上观字。去声呼之。卽是观智。下观字。平声读之。卽耳根境。以耳根境名为观者。正显六根无二故也。观其音声。谓观其称菩萨名之音声也。众生正称菩萨名时。卽须一心观彼音声。由能一心观其音声。故得解脱。观此音声。有事有理。事一心者。历历分明。称名不乱。理一心者。了知音声性空。惟心所现。能称所称。体卽法界。能所宛然。能所双绝。若但有事一心观。能脱事苦。若具有理一心观。能脱理苦也。与法华会释者。法华明言称菩萨名。今文不说。法华观其音声。意在于应。今文观其音声。意在于机。设无前机。欲何所应。设无能应。何以接机。故知相表里耳。又复应知。法华是如来述此菩萨果上化他功德。意令众生归依得度。今文是菩萨自述始终修证体用。意令当机悟入圆通。得此意已。往释下文十三无畏及四妙德。妙旨泠然。
(寅)二别明七难无畏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熏(彼妄)闻成(于)闻(性)。六根(皆悉)销复。同于声听。(之不相黏)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熏精明。明徧法界。则诸幽暗(之)性(为明所破)不能(自)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八者灭音(尘之妄)圆(成)闻(性)。徧生(同体)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见根属火。此火旣灭。何火能烧。是故果报大火。恶业大火。烦恼大火。悉不能烧。果报火。上至初禅。恶业火。通于三界。烦恼火。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妄火。证佛界清凉也。闻机属水。此水旣灭。何水能溺。果报水。上至二禅。恶业水。通于三界。烦恼水。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妄水。登佛界彼岸也。妄想如鬼。此鬼旣灭。何鬼能害。果报鬼。惟恼欲界。恶业鬼。通于三界。烦恼鬼。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鬼伦。证佛界神力也。妄根如刀触坏法界。此刀旣销。何刀能害。割水以喻无损。吹光以喻无动。果报刀。惟坏欲界。恶业刀。通于三界。烦恼刀。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事理杀具。成佛界慧剑智刀也。根麈为黑暗稠林。此暗旣除。何暗不破。药叉是轻捷鬼。罗刹是可畏鬼。鸩槃茶是魇魅鬼。呲舍遮是啖精气鬼。富单那是热病鬼。性皆幽暗。果报暗。仅在人世。见思暗。通于三界。尘沙暗。通于二乘。无明暗。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暗妄。证佛界真明也。所妄旣立。明理不逾。以为枷锁。此锁旣开。何锁能禁。果报锁。禁系人畜。恶业锁。禁系六凡。烦恼锁。禁系三乘。以要言之。脱九界系缚。开佛界关键也。六尘为贼。劫夺家珍。此贼旣平。何贼能劫。果报贼。劫夺人间。恶业贼。劫于三界。烦恼贼。劫于三乘。以要言之。降九界怨贼。成佛界大慈也。由我成此妙应之本。故令众生称名得脱。
(寅)三别明三毒无畏
九者熏闻离麈。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麈。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昬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二法相对。妄生贪染。名之为媱。欲界以男女相染而为贪欲。色无色界。以味禅相染而为贪欲。二乘贪染偏真涅槃。菩萨贪染六度万行。亦复贪染但中佛性。今熏于闻根。永离前尘。了知色性本卽藏性。与诸闻性元无二性。不应以闻劫闻。以色劫色。是故更无能贪及所贪也。二法相对。妄生违忤。名之为嗔。凡夫嗔于逆缘。二乘厌恶三界。菩萨轻鄙小乘。亦复弃舍二边。今旣达纯是法性妙音。无复尘相。则根卽是境。境卽是根。称性圆融。无有能对及与所对。是故更无一法可嗔恚也。有明明觉。失彼精了。迷己为物。认物为己。名为痴暗。凡夫不达诸法惟心。本性空寂。二乘不达诸法唯心。假名无量。菩萨不达诸法唯心。体卽中道。今旣销落尘缘。旋归明性。则法法唯心。法法圆照。故法界身心。朗彻无碍也。阿颠迦。此云无善心。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知性具缘了二善。皆名为无善心。此亦自行功成。化他有本。故令众生念者离毒。
(寅)四别明二求无畏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徧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权智干事。义之如男。实智顺理。义之如女。融形复闻。言融灭妄形而复还闻性也。不动道场。证诸法之实性也。涉入世间等者。由实智而起权智也。明照无二等者。照诸法之差别也。立大圆镜等者。卽权智而归实智也。果报男女。惟在欲界。法门男女。通于十界。恶法男女。此非所求。今约善法以辨男女。复为六意。一约五戒。二约十善。三约四禅。四约二乘。五约菩萨。六约佛法。一约五戒者。不杀是仁。不盗是义。此二属定法。表之以女。不邪媱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此三属慧法。表之以男。若不得此男女。失人天身。堕诸恶趣。穷苦孤独。今令求五戒者戒得清净。卽是诞生福德智慧男女也。夫不媱不妄不饮。一往说是慧法。而慧必有定。如男子虽尚智能。亦必具于福德。不杀不盗。一往说是定法。而定必有慧。如女子虽尚福相。亦必具于端正。端正卽是慧无邪丑。由福德故人爱之。由端正故人敬之也。二约十善者。不杀不盗属女。不媱及口四意三属男。余如上说。三约四禅者。且约五法修于初禅。及初禅所证五支言之。修五法中。乐欲。精进。及慧。三属男。念。及一心。二属女。证五支中。觉。观。喜三支为男。乐。一心。二支为女。余如上说。四约二乘者。出世禅定为女。出世观慧为男。若不得此男女。卽当堕落三界。飘零孤露。余如上说。五约菩萨者。藏教事度。以前五度为女。般若为男。通教以入空断惑为男。出假慈悲为女。别教以功德庄严为女。智慧庄严为男。六约佛法者。卽实智之权智为男。卽权智之实智为女。若不得此男女。不能究竟自利利他。今大士自旣男女具足。亦令众生得具足也。
(寅)五结明持名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乃是)发妙(悟于)耳门。然后身心(一切)微妙含容。周徧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名号只是音声。音声。卽是如来藏性。未达藏性。妄存一多情计。旣达藏性。则一亦法界。多亦法界。一不为少。多不为多。良由闻性圆明。不由声尘而起知见故也。由我修习得真圆通者。正逗阿难及此方之机。故名为真。非谓二十四圣有未真也。
(丑)三结明福备众生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诸畏旣灭。净福自成。拔九界畏。成佛界褔。徧于十方。亘于三际。故名为备也。
(子)三明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二。初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不思议相。
(丑)今初。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丑)二别明不思议相四。初现容不思议。二说咒不思议。三受供不思议。四兴供不思议。
(寅)今初。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此虽容咒并说。而结归在现容也。妙妙闻心。初妙字是妙谛。次妙字是妙境。妙谛约性。通于诸法。妙境从机。独在耳根。以此方众生。耳根最利。易显圆通常性故也。烁迦罗首者。金刚坚固之首。表法身德。母陀罗臂者。印手表于方便。是解脱德。清净宝目者。表于实慧。是般若德。各言八万四千者。意显众生迷本觉性。具足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卽此烦恼业果。一一无非三德秘藏也。
(寅)二说咒不思议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此方容咒并说。而结归在诵咒也。现一一形。卽指前文首臂目等。诵一一咒。具如不空罥索经等。
(寅)三受供不思议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所游世界。卽实报方便同居诸土也。九界众生。云兴供养以求哀愍。良由不受诸受。故能无所不受。
(寅)四兴供不思议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不惟供十方佛。亦供法界众生无所不徧。良由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能无所不得。
(壬)二牒证结答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徧十方界。
缘心自在等者。不误认缘心听法。则能因指见月。亲见法性。从此遂入圆通常法而成三昧也。第三众圣各说证门竟。
(庚)四放光现瑞总印
尔峙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幷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卽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五体同放宝光者。表根根尘尘。皆是圆通法门也。远灌佛菩萨顶者。表一一圆通。皆是无上大佛顶法。如来以之为密因。菩萨依之修万行者也。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者。表佛佛道同也。来灌佛顶并灌菩萨罗汉者。表于因果一致。二十五圣。同证大佛顶法。实无优劣也。林木池沼皆演法音者。表有情无情。同一圆通性也。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者。表一一圆通法门。各各互徧互摄一切圆通法门也。普获金刚三昧者。悟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性不可坏也。四色莲华。以表住行向地四十妙因。间错纷糅。表诸大众圆悟藏性以为真因。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位圆具一切诸位之功德也。十方虚空成七宝色者。表虚空顽暗之情执消殒。而七大妙性。一一周徧法界也。娑婆大地山河俱时不现者。表翳病得除。狂劳颠倒华相皆灭也。微尘国土合成一界者。表性真圆融。惟一常寂光土也。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者。表寂光真土之中。具足无量称性法乐也。幽溪云。一本尊放光瑞。二诸佛放光瑞。为自他交互对。三无情演法瑞。四宝光交罗瑞。为依正圆融对。五众会获益瑞。六天雨四华瑞。为法位相应对。七空成宝色瑞。八大地不现瑞。为空界俱销对。九国土合一瑞。十梵呗敷奏瑞。为法报冥同对。
(庚)五佛敕文殊简择三。初佛敕文殊。二受命简择。三时众获益。
(辛)今初。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敕简选者。以前文但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然未的指何根最圆。故须选也。然如来不自指示而敕文殊。大旨有二。一者若依果位中论。则法法皆妙。实无可选。今之选根。本为初机。文殊正是初机导师。如华严以文殊为幼男。始则先说名号四谛以开圆信。后则指示善财徧参知识。皆其事也。二者文殊卽表众生根本实智。今明欲入圆通。须是自己决择。譬如圆觉二十五轮。敕诸末世依阄取决。如来终不强以一法偏授人也。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者。正显圣无可简。法亦无可简也。圣则迹有权实。本皆大士。法则三科七大。无非藏性故也。我今欲令阿难等者。正显简机不简圣。简情不简法也。言阿难则不必人人皆尔。言此界则不必十方尽然。但以约机宜。则所习有生熟。约迷情。则诸根有利钝。故须简耳。
(辛)二受命简择二。初叙仪。二正说。
(壬)今初。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卽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壬)二正说二。初颂真如不变之体以标真源。二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
(癸)今初。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将明随染净缘以成迷悟。先颂不变之体者。正如前文将破明不明之两关。先标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又如将破有为无为二法。先标真性二字也。觉者。本觉之性。非觉非迷。以其法尔灵知。强名为觉也。海者。喻也。觉性竖穷横徧。本无一物可喻。姑以大海深广喻之。性澄圆者。寂而常照。卽所谓性觉妙明也。圆澄觉元妙者。照而常寂。卽所谓本觉明妙也。须知此不变体。卽在随缘之中。正随缘时。全体不变。卽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一任昬迷倒惑。而妙明明妙。性无变坏。本自竖穷横徧也。是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正是指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全真在妄。全妄卽真。若舍却现前一念。别指空劫已前。则真时无妄。妄时无真。真则本有今无。今无后有。妄则本无今有。今有后无。其为戏论甚矣。
(癸)二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二。初颂随染缘从源出流。二颂随净缘从流溯源。
(子)今初。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元明照生所。卽所谓妄为明觉。因明立所也。所立照性亡。言旣生妄所。遂失真性也。迷妄有虚空。所谓晦昧为空也。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卽所谓结暗为色。亦所谓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也。知觉乃众生。卽所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也。
(子)二颂随净缘从流溯源二。初总显灭妄归真。二别明归真方便。
(丑)今初。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此言现前一念大觉之心。本自竖穷横徧。亦无横竖之相可得。祗由认悟中迷。方乃晦昧大觉之体而为十方虚空。是故虚空情量。生于大觉心中。不过如大海中之一沤发现而已。至于十方有漏微尘国土。又依顽空妄想建立。假说依空所生。则知十方依正。岂离我现前一念心性。是故若能直观心性。俾此虚妄无明沤灭。则虚空情量。元自本无。况复空中诸三有国土众生。而岂有哉。
(丑)二别显归真方便二。初总示方便须择。二正为选方便门。
(寅)今初。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一性一切性。一切性一性。根尘识大。皆如来藏。如来藏中。性具根尘识大。周徧圆融。不可思议。旣归此元。则其性决定无二。不可谓观音独胜。诸圣或劣也。方者。法也。便者。宜也。约法约宜。则有多门。略说所观之境。有二十五。就彼二十五境之中。复各有权实一十六门。通于藏性也。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者。此明圣之与法。皆不可简也。于此二十五境。或用顺观。或用逆观。皆成巧妙方便。如陈那于声悟谛。则是顺观。沙陀厌离不净。则是逆观。那律乐见照明。因逆成顺。特迦调息治愚。因顺成逆。舍利心见清净。亦是顺观。艳喜观鼻端白。亦是逆治。火头观诸暖气。复是顺观。持地当平心地。复是逆观等。乃至一一境中。皆得论于顺逆二种方便。不可泥文而失旨也。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者。此明机之与情。皆不可不简也。约当机。则夙习各有所宜。而阿难多闻士。必以从闻思修为宜。约迷情。则诸根必有利钝。而此土诸众生。多分耳门入道为易也。
(寅)二正为选方便门二。初简非。二显是。
(卯)初中四。初简六麈。二简五根。三简六识。四简七大。
(辰)今初。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惟也是也)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必)以所触(而)明。(若)无所(便)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麈必有(其)所。能所非徧涉。云何获圆通。
此下简于二十四境。不惟非是简圣。亦复非是简法。直就初心夹带迷情习气而简之也。葢二十四境。虽复一一皆如来藏。而无明未破。根中积生无始虚习犹存。岂能直下彻见藏性。是故所观之境。不得不详择而简选耳。言初心若欲观于色尘。则色依妄想而结成尘。精了所不能彻。如何以此不明彻法。而欲于是获圆通证。顿同沙陀之妙色密圆耶。下皆仿此。可以意知。
(辰)二简五根
见性虽(亦)洞然。(但)明前(而)不明后。(且)四维(又)亏一半。云何(初心可)获圆通。鼻息出入(虽)通。现前无(有)交气。支离匪(相)涉入。云何(初心可)获圆通。舌非(领)入(滋味便)无端。(倪必)因味(尘而)生觉了。(若)味亡(时觉)了(卽)无(所)有。云何(初心可)获圆通。身(知因触显发)与所触同。(合时方知离时不觉)各非圆(融之)觉观。(其)涯(际分)量不(能)冥会。云何(初心可)获圆通。知根(夹)杂乱思。湛了(之性)终无(可)见。想念(旣)不可脱。云何(初心可)获圆通。
(辰)三简六识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祗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徧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识见。卽眼识也。必须根境相杂。三缘和合妄有。若诘其本。则四性无生。非有体相。云何初心观之。便能心见发光耶。耳识可知。鼻端白想。本属权机。祗令散乱多者。得以摄心而住。倘不能如难陀之息久发明。则有住反成心之所住而堕虚妄。云何得明圆灭漏耶。说法播弄音文。但能开悟夙根先已成就如满慈者。倘夙根未熟。但耽著于名句。便非无漏法性。云何降伏魔怨。消灭诸漏耶。初心持戒不犯。但能检束其身。非身则无所束。元非徧于一切。云何得如波离之身心一切通利耶。彼目连之神通。本其宿因。何关初心之人。以意识缘法分别而得成就。若初心念于法缘。非能离物。云何得心光发宣耶。
(辰)四简七大
若(初心)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之法)非(是)圣性。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水性观。(但是)想念(所成而)非真实。如如(之性)非(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火性观。(但是)厌有非(是)真(性本)离。(之理便)非初心(因与果合之妙)方便。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风性观。(有)动(则有)寂非无对(法)。对(卽)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空性观。昬钝先非觉(性)。无觉(则)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识性观。(所)观(之)识(带生灭而)非常住。(所)存(观)心(亦)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此中地性水性等。且指迷情所计坚为地性。湿为水性。乃至分别为识性。非是如来藏之真性也。文并易知。诸行是无常等者。言初心若依根大念佛。旣未拔除结根。则六根祗属有为诸行。体是无常。而能念之性。亦元生灭。此则生灭为因。难感不生灭果。故名殊感。云何得同势至妙三昧耶。
(卯)二显是七。初泛明此土入道所宜。二的明离苦得乐人法。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五叹美法胜以寓劝修。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
(辰)今初。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娑婆。此云堪忍。三千世界之总名也。他方佛土。诸根利钝各有不同。随其机宜。六尘并为教体。此方偏用三尘。若黄卷赤牍。则色尘为教体。闻法得悟。则音声为教体。历法观察。则法尘为教体。今约佛世闻音获证者多。兼以末世。亦从语言指示得悟者众。故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也。
(辰)二的明离苦得乐人法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离苦者。离九界五浊之苦。得解脱者。得佛界法性五阴真解脱乐。此自利成就也。恒沙劫。则竖穷三际。微尘国。则横徧十方。以大自在。普施无畏。此利他成就也。悟一切音皆如来藏。所谓随缘不变。名为妙音。悟如来藏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徧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故有十界依正音声差别。所谓不娈随缘。名观世音。此二亦约自行。所说妙法契理清净。名为梵音。所说妙法善应群机。不失其时。名海潮音。此二亦约化他。救世悉安宁。结成利他功德。出世获常住。结成自利功德也。
(辰)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此句宜在下)。身以合方知(此句宜在上)。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旣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此言初心之人。卽可从耳门悟圆通常三德。所以的被群机也。如观音所说者。言观音所说耳根。法尔具此圆通常三真实义。非必观音口自说也。譬如者。举例之辞。非是设喻。直就现量为论。非是比量。正所谓昬迷倒惑。其理自存者也。圆则量无不周。是般若德。通则具无碍用。是解脱德。常则体性不娈。是法身德。又三德皆圆皆通皆常。具如前释。
(辰)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又三。初示其合机。二劝其善修。三结其真实。
(己)今初。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妄谓缘心听法。卽是邪思。以缘心但是所听法音影子。决非真能听法之本闻故也。岂非随妄所而沉沦。若能旋流而悟其本闻。则便获无妄矣。
(己)二劝其善修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旣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麈尚诸学。明极卽如来。
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亦作一句读之。破一切惑。名金刚王。般若德也。立一切法。名为如幻。解脱德也。破立同时。名不思议。法身德也。一切诸佛。皆从此三昧出。故名佛母真三昧。六根攀缘六尘。总名欲漏。今以耳缘法音。卽是欲漏。以此闻为能畜。以彼音为所畜。能所相黏。翻成过误。是故将此闻根以持佛所说之佛法。何不自反闻其闻性乎。夫闻根非自然生。乃因声而有名字。若旋其闻机。与声尘脱。旣能脱彼声尘。更欲以谁名闻根耶。此一耳根旣返其源。则六根皆成解脱。由此见闻诸根。皆如幻翳。三界尘相。总若空华。闻性旣复。翳根已除。尘相全销。觉体圆净矣。余文可知。幻师喻无明幻力。一机抽。喻一精明黏妄发光也。圆明是般若。净是解脱。妙是法身。余尘。指微细无明。如来。指妙觉极果。
(已)三结其真实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言真实圆通。别无他法。但旋转汝循声倒闻之妄机。反而闻此闻之自性。但得见性。卽成无上道矣。
(辰)五叹美法胜以寓劝修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须知此中含有二义。一约初机一门深入。则耳根圆通。不但观音为然。十方三世。从此耳门入道者诚复众多。此则单就此一法门。亦自竖穷横徧也。二约究竟圆通常性。则耳根圆通。卽是二十五种圆通。其余一切圆通。乃至十方三世种种法门。皆可名为耳根圆通。此则一门一切门。一切门一门。故云一路涅槃门也。不达此旨。谓二十四圣。尚在门外可乎。谓二十四圣。更有岐路可乎。
(辰)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使其)卽事(以)舍尘劳。非是(此方众生)长(时)修学。浅深同说(之)法(也)。
卽事舍麈劳。犹所云就路还家也。余门圆通。深位方达。浅位不知。但能被于一种夙根成就之人。不能三根普被。惟此耳根圆通。普被三根。而妙尤在巧被下根也。
(辰)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如来藏者。自性清净之理体也。无漏不思议者。究竟圆证之智果也。理名法宝。智名佛僧。卽是一体三宝义也。真实心如是。言真实心要不过如是也。
(辛)三时众获益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前一念闻性。本圆本通本常。圆卽实智菩提。通卽方便菩提。常卽真性菩提。圆卽圆净涅槃。通卽方便净涅槃。常卽性净涅槃。则有理卽菩提涅槃。乃至究竟菩提涅槃。卽而常六。故言未得归还。六而常卽。则步步踏著故乡道路矣。得本心者。达此现前一念之本体也。远想相之妄尘。离识情之虚垢。故云获法眼净。此是如来正法眼藏。非次第五眼中之法眼也。性尼闻偈成阿罗汉。所谓于大教中得小益。正为菩萨。旁为二乘。部在方等明矣。发无等等心者。无法可等此心。心能等一切法。此则创闻圆理。或是观行发心。或是名字发心也。初为当机示圆通本根竟。
(丙)二为末世示道场方法三。初陈请。二赞许。三宣说。
(丁)今初。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幽溪云。心者。涅槃妙心。迹者。所明道路。吴兴云。悲者。悲昔不闻。欣者。欣今得悟。又念未来众生未悟故悲。观现前大众得益故欣。
(丁)二赞许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下逗末劫修道之机。上合如来欲说之旨。故再称善也。
(丁)三宣说二。初明根本戒法。二明诵咒治习。
(戉)初中二。初总显三学以戒为本。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
(己)今初。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毗奈耶。亦云毗尼。卽律藏也。摄心为戒者。为字。训作由字。言欲摄其心。必由持戒也。若非以戒摄心。何由甄别邪正。又必摄心。方可名戒。正显持犯不但束身而已。由此波罗提木叉戒以摄其心。然后生定发慧。斯则名为三无漏学。若无此戒。纵有禅定多智现前。必落魔邪。成有漏矣。问曰。摄心为戒。摄真心耶。摄妄心耶。若摄妄心。妄本无体。云何可摄。若摄真心。真何用摄。又戒法虽一。历四教观慧。则有四别。未审如何摄心。方成圆戒。若云戒卽无漏。则凡夫持戒。报在人天者。亦可称无漏否。若成有漏。还得名净戒否。答曰。真心妄心。元非二体。随染缘。则全真成妄。如水成冰。随净缘。则全妄归真。如冰成水。克论迷真起妄。祗因妄为明觉。所谓知见立知。过在立字。亦卽自心取自心之取字。认悟中迷之认字。克论反妄归真。祗贵不随分别三种相续。所谓知见无见。功在无字。亦卽不取无非幻之不取二字。弃生灭守真常之守字。脱黏内伏之伏字。皆与今摄字同也。故知不摄。则真心便为妄心。能摄。则妄心便成真心。而摄心妙法。无过于戒。念念与妙戒相应。则名为摄。非谓戒有方隅。摄是束缚也。如下文云。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夫身断。律仪戒也。心断。定共戒也。断性亦无。道共戒也。又身心俱断。故不住生死。断性亦无。故不住涅槃。又身断故出生死。真谛戒也。心断故游戏神通。俗谛戒也。断性亦无。达杀盗淫妄等性卽是佛性。无复可断。中道第一义谛戒也。经文又云。众生不识本心。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正与此中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义同。如此方名净戒。方可称为摄心。方是无漏之学。彼以戒善感人天者。喻如摩尼博贸一衣一食。非法有优劣也。故今欲摄心者。先备明戒法以为其境。次深明观慧以成其功。则庶几近之矣。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二。初牒征。二详示。
(庚)今初。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言云何善摄其心。与身口一齐清净。我方名为戒耶。此正总显非戒决不能摄心。非摄心亦决不名戒也。
(庚)二详示四。初淫戒。二杀戒。三盗戒。四大妄语戒。此卽比丘四重戒法。乃大小乘之根本也。
(辛)初淫戒。生死根本。欲为笫一。故首陈之。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卽波旬说。
此言不但执身不淫。须是心亦不淫也。纵有多智禅定。尚为魔侣。况无定慧。直坠何疑。魔侣为善知识。亦复现慈悲相。而不断淫心。则落爱坑。妄谓淫不障道。则落见坑。旣堕深坑。永违觉路矣。夫淫心为生死根本。决不与佛果相应。如砂石决非饭本。禅定熏修喻之以蒸。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喻如蒸米成饭。别成魔家邪福。喻如蒸砂成热耳。身断者。木义戒也。心断者。禅戒也。断性亦无者。无漏戒也。此入空意也。身断者。律仪及定共也。心断者。道共也。断性亦无者。涉境而不染也。此出假意也。身断者。证无漏也。心断者。涉境不染也。断性亦无者。断不断俱寂灭也。此中道意也。曰淫机者。如前偈云。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若未息机。纵能伏断烦恼。不曾永除幻本。故须直向机字觑破。则断与不断。二俱寂灭矣。
(辛)二杀戒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卽波旬说。
此言非但执身不杀。须是心亦不杀也。五净肉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自死。鸟残也。五天竺国。悉号为婆罗门。是尊姓故。问曰。佛旣具足神力。何不化作草菜。而乃化作五净肉耶。答曰。佛顺时宜。不立异故。此地旣本不生草菜。而今忽生。则人将以为怪。又复如来灭后。设遇草菜不生。又将奈何。是故佛及比丘。遇世饥荒。目连请愿番取地味。及取北洲自然粳等。佛皆不许。而云。后世无目连时。又将奈何。当知佛法可传可继为若此也。妄谓杀生食肉无有罪报。如自塞其耳。杀彼生命。如高声大叫。求其不闻。不可得也。修禅欲出生死。故名欲隐。杀生连仇结祸。故名弥露。服有二种。一者衣服。二者服食。丝绢绵帛靴履裘毳。衣服之服也。乳酪醍醐。服食之服也。然此中虽一概遮止。而准诸经律。不无分别。若丝绵绢帛。大小二乘并皆严禁。以其由此害多命故。若靴履裘毳。小乘一向听许。大乘亦不全遮。以其非专为此而害命故。若乳酪醍醐。大小并许。乃至大涅槃经。仍复开听。此经亦云。汝常二时众中持鉢。其间或遇乳酪醍醐。名为上味。后文坛场仪式。又仍用此供享三宝。以其但分余润。不害命故。今云不服。则是充类至尽之意。言能不服则弥善耳。如人食其地中等者。劫初之人。身能飞行。由食地味及自然粳。足不离地。以喻服彼众生身分。不能永离众生之种类也。身者血肉之类。身分者皮毛等物。身旣不服其身分。不食其身肉。心又永无贪求服食之想。岂非真解脱者。问曰。小乘求出生死。何故反许五净及靴履等。大乘度生为务。何反严遮。答曰。小乘但求自度。止须不造杀业。不障出世足矣。喻如举家远逃之人。则小债可弗偿也。大乘须在三界广化众生。喻如乡国大姓长者。设有分毫负人。便有惭色。不能自在设化矣。行菩萨道者思之。
(辛)三盗戒。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恶)业。皆言佛法。(应尔)却非(毁)出家具戒比丘(以)为(是)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卽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鉢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卽波旬说。
此言非但执身不盗。须是心亦不偷也。邪道者。奸欺之类。精灵者。盗日月之精气而为神灵。妖魅者。盗人精气为妖魅鬼。循方乞食者。谓循顺方法而行乞食。僧祗律中名为分衞。言分施众僧。衞护道力也。肇法师云。乞食略有四意。一为福利众生。二为折伏憍慢。三为知身有苦。四为除去滞著。裨贩如来者。裨附佛法贪贩利养也。身然一灯等者。依于身见而起偷心。故以舍身微因对治盗业。温陵云。一切难舍。无如己身。难舍能舍。则自余贪爱决能弃舍。故曰是人于法已决定心也。茍但舍身而心不决舍。则无益于道。故下文云。必使身心二俱捐舍。如我马麦等者。佛于往世。曾诟比丘可食马麦。故于毗兰邑中。食麦三月。以示宿债必偿也。禅定喻水。偷心喻如漏巵。衣鉢之余分寸不畜。是贪心毕舍。乞食余分施饿众是生悭心毕舍。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是毕舍慢心。有人捶詈同于称赞。是毕舍嗔心。不将如来不了义说等者。上文是于依正二报永断偷心。此卽于佛法上永断偷心也。谓若欲说法利生。接引初学。必须备讨如来大小教典。知其四悉因缘。不可但执一义一解而自以为是。兼以悞初学也。
(辛)四大妄语戒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卽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之于)未学(人前)。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卽波旬说。
爱见魔者。稍有所得。起增上慢。则是爱魔。执此是实。余皆虚妄。则是见魔。又借此贪求供养。则是爱魔。执性废修。妄谓已实齐于诸圣。则是见魔也。地前诸位。卽信住行向。一颠迦。卽是一阐提。三乘圣果。喻如旃檀。名利恶心。喻如粪秽。噬脐人者。人不能自噬其脐。以喻悔无所及。或云。麝被人逐。自噬其脐。虽复噬脐。终不免难也。余皆如文可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文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
(戊)二明诵咒治习二。初结前。二正明。
(己)今初。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此正结明欲摄其心。必须持戒也。一切枝叶者。指余一切微细戒法。如十善中之口四意三。沙弥戒中之后六条。比丘戒中之余二百四十六条。乃至菩萨戒之后六重及四十八轻等。以此根本四种心戒摄之。罄无不尽。故云心三口四生必无因也。一切魔事。必托六尘而发。心旣不缘色香味触。则天魔无所施其术矣。所以三无漏学。必以戒为本也。
(己)二正明二。初略示应持。二广显仪轨。
(庚)初中二。初略劝诵持显益。二略示道场方法。
(辛)初又二。初劝持。二显益。
(壬)今初。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夫木义戒力。固能防御外魔。至若宿习偏强。必须神咒冥涤也。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此云大白伞葢。体无对待曰大。相绝尘染曰白。用覆一切曰伞葢。又三皆绝待。故体相用称为三大。亦复三皆白净。三皆覆物。卽大佛顶三德秘藏之异名耳。五会神咒。乃是密诠此妙心者。故名心咒。亦名咒心。
(壬)二显益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先证那含。乃至于今)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犹言何况)汝等在会声闻。(本欲)求最上乘。(而)决定成佛(者)。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难险。
幽溪云。登伽习厚。比丘习薄。登伽下贱。声闻尊贵。登伽无心修行。汝等求最上乘。登伽是邪定聚。汝等决定成佛是正定聚。吴兴云。尘譬宿习。风如神咒。
(辛)二略示道场方法二。初方便。二正修。
(壬)今初。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徧。
沙门。此云勤息。第一沙门。如律中所谓满足十夏。具足十德者是也。不惟师必第一沙门。亦且僧必真实清净。故知三师七证或是边地五人。断断不可不选择也。幽溪云。今文方便。准止观二十五种方便。亦复大同。先持比丘清净禁戒。卽持戒清净。著新净衣。卽衣食具足。闲居。卽闲居静处及息缘务。第一沙门为师。卽近善知识。前文心尚不缘色香味触。卽诃五欲。后文心灭贪淫三七不寐等。卽弃五葢。端坐安居。必调五事。坐禅之时。必行五法也。真际云。诵咒百八。表灭百八烦恼。
(壬)二正修
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结界。卽指下文坛法。准诸密部。将欲修行。择日立坛。修行旣毕。卽须灭却坛相。不得留至明相出时。葢方圆丈六为八角坛。旣不言高筑几许。应同密部画地为之。修此三昧。通于四众。白衣檀越。卽指清信士女。然入坛之法。必须各自为类。万无僧俗交参。男女混杂之理。或优婆塞。可许随比丘众。优婆夷。可许随比丘尼。仍须退列末位。断断不可充十僧数。以下文云十比丘故。佛自现身摩顶。正应行人所求。故非魔事。然须但念唯心。不得心外取境。
(庚)二广显仪轨二。初正示道场轨则。二重宣佛顶神咒。
(辛)初中二。初请问。二示答。
(壬)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依此耳根圆通)修证。无学(之)道(可)成。(若夫)末法修行。(必须)建立道场。(未审)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壬)二示答二。初别示。二总结。
(癸)初中二。初明坛法。二明修法。
(子)初又二。初立坛方法。二供养方法。
(丑)今初。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旃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旃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此之坛法。有事有理。事相则如文可知。理致则法有所表。若不知其所表法门。则事相徒施。何以触境成于妙观。然从来诸疏各申其说。虽亦各有所见。而与经文前后宗旨。未甚符合。今不暇辩。姑以私意别为一释。俟高明者之自择焉。雪山者。表法性理也。大力白牛者。表本觉智也。山中肥腻香草及清水。表性体中本具缘因诸功德也。其粪微细。表性具三因所起妙修也。旃檀。表性具无作妙戒也。泥地。表真因也。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者。表生灭为本修因。不能圆成果地修证也。平原者。表平常六受用根也。穿地五尺以下。表破五阴也。黄土者。表六根门头中道佛性也。和上旃檀等者。表具足受持十种戒法。所谓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杂戒。随道戒。无著戒。智所赞戒。自在戒。随定戒。具足戒也。十种细罗为粉者。表十种戒互摄互融。非有方隅次第也。合土成泥者。表戒乘俱修也。以涂场地者。表因地心也。方圆丈六等者。表八正道摄于八邪也。八角则方而复圆。圆而复方。表事理不二。权实同归也。葢上根之人。但不随分别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狂性自歇。歇卽菩提。喻如以白牛粪和旃檀也。倘未能直下歇狂。须知修行二决定义。就六根门头。破五阴浑浊。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以戒互严。方成妙因。喻如黄土和十香也。
(丑)二供养方法又二。初坛中供物。二坛外庄严。
(寅)今初。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鉢。鉢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鉢。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幷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金银铜木者。意令随力为之。不必拘执。然总表一实之理也。莲华。表因果同时。言所造者。正表理非因果。能成一切诸因果也。鉢名应器。以表事理相应。八月露水。表中道妙定也。随安华叶。表中道妙慧也。取八圆镜各安其方者。表众生本有大定智光。依八正道而得安住也。围绕华鉢者。表妙智恒依妙理也。镜外建立莲华香炉者。表从性所起慧华戒香。各须十六者。卽表自行八正。化他八正也。间华铺设庄严者。表戒慧互为庄严也。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者。表持于无相妙戒也。白牛乳为煎饼。幷诸砂糖等者。表称性所起禅悦法味。亦是八正道味。各各十六者。表一一正道中。各具自行化他二种八正也。以奉诸佛及大菩萨者。表以己所证禅悦正道之味。仰契果德也。食时中夜。皆表依于中道也。蜜为华之精。酥为乳之精。皆是味中上味。表于圆通妙理也。半升。中数。三合。成数。表中道必具三德也。坛前别安一小火炉。表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二十五圆通境。必皆别藉此以为能观也。兜楼婆香。或云卽白茅香。煎水浴炭。表正助二行皆具足也。投是酥蜜等者。表以妙理投妙智中。俾其直下入流亡所。圆超五浊。上合诸佛菩萨所证性体也。
(寅)二坛外庄严
令其四外。徧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幷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幷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徧悬幡华等者。总表具诸助行。幡表五悔法门。华表六度万行也。十方如来。以表极果。诸菩萨像。以表真因。卢舍那。是报身智慧。释迦。是应身慈悲。弥勒。是当来教主。阿閦。此云无动。东方佛名。表不动智。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西方佛名。表无缘慈。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如前文所明众首臂目等。此是显教圆通真主。金刚藏。乃是密教圆通真主。安其左右。表显密互严也。帝释。是忉利主。梵王。是初禅主。乌刍瑟摩。卽火头金刚。蓝地迦。卽青面金刚。军茶利。亦金刚名。毗俱胝。卽今三目持鬟髻者。四天王。卽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频那。卽猪头使者。夜迦。卽象鼻使者。此等外护。俱表摧邪显正力用也。八镜悬空。表诸佛果位大定智光无依无住。与坛中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者。表生佛互融。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也。葢空中八镜照于坛镜。则是果彻因源。坛中八镜照于空镜。则是因该果海。若向此处著眼。便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妙理。便能悟入事事无碍法界矣。原此一经妙旨。不外十乘观法。前三卷半经。显谭不思议境也。五会神咒。密诠不思议境也。此之坛法。表示不思议境也。空镜坛镜。照而常寂。故称妙湛。种种庄严。依正相称。故号总持。坛地虚空。体性寂灭。故名不动。又镜妙湛故。庄严地空皆妙湛也。庄严总持故。镜及地空皆总持也。地空不动故。镜及庄严皆不动也。妙湛故言白。总持故言伞葢。不动故言大。又妙湛白故。总持不动皆白也。总持如盖故。妙湛不动皆如盖也。不动大故。妙湛总持皆大也。又大白伞葢三义一体。故妙湛也。一体三义。故总持也。三一一三不可思议。故不动也。故曰显谭密诠及与表示。其为不思议境一也。专心发愿等。是真正发菩提心。诵咒坐禅。是安心止观。征心辨见等。是破法徧。不作圣心名善境界等。是识通塞。三渐次等。是道品调适。律仪持咒等。是对治助开。五十五位等。是知位次。当处禅那觉悟无惑。是能安忍。中中流入。乃至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是离法爱。又卽此坛法。具表十乘。坛体可表不思议境。莲华可表真菩提心。鉢中安水。水中安华。可表善巧安心止观。八镜安坛八方。可以表破法徧。华炉间饰。毋令见火。可以表识通塞。八味各十六器。可表道品调适。香水浴炭。可表对治助开。佛菩萨像。可表位次。门侧左右诸护法像。可表安忍。虚空八镜。可以表离法爱。摄此十乘妙理。总成一不思议境。良以乘乘互摄故也。
(子)二明修法三。初正示行法。二简其不成。三明其获益。
(丑)初中二。初三七行道。二忏后正修。
(寅)今初。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徧。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柰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罗咒。至笫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光交处。承佛摩顶。
一时常行一百八徧者。言绕坛一百八匝。表成百八三昧。有云诵咒百八者。非也。若诵全咒。则事决不能。若别指跢侄他以下为咒心。则理决不可。观后文云。是人心昬。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倘独指数句为咒心。何至心昬不能诵忆。又设使独此数句为咒心者。经中何无一言及之。故知后人臆见穿凿。深可痛也。毗柰耶先有愿教。应指梵网经中十大愿等。一向持佛般怛罗咒。则是心心靡间。密成不思议熏。故第七日。能于镜光交处承佛摩顶也。此镜光交处。正是显示因该果彻。生佛平等之处。倘不能卽事达理。何由能使十方如来一时出现。愿修行者。用圆顿妙解。历一切事仪。勿徙为无益苦行可矣。
(寅)二忏后正修
卽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三七旣毕。坛仪应辍。场地仍存。故卽于此修三昧也。此三摩地。别则独指耳根圆通。通则亦可随修一种。须知前来戒律坛仪二种助行。只为助此正修。若正修旨趣未明。则助行皆为虚设。可不慎哉。
(丑)二简其不成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埸。多不成就。
十比丘者。且约极多不过十人言之。准余行法。设无同志。宁可独行。不必强足十人。致令不得清净也。此中简非。共有二事。一受戒不如法。二同行不如法。呜呼。末世比丘。有名无义。欲求成就。其可得乎。终日谭圆。曾不知比丘戒为何事。前文所云。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疑误众生堕无间狱。此之谓也。哀哉。
(丑)三明其获益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前云三七不寐。卽是制令常行。今云端坐百日。卽是制令常坐也。须陀洹者。见道之位。此通二义。一者约圆见道。卽是初发心住。此为最利。二者以藏对圆。卽是初信心位。犹如阿难圆悟藏性。顿获法身。此亦可称利也。纵其身心等者。近成五品。圆解分明。所谓具缚凡夫。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是故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也。
(癸)二总结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辛)二重宣佛顶神咒三。初阿难述请。二如来正说。三护法述愿。
(壬)今初。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秘密章句。
(壬)二如来正说二。初现化佛说咒。二述功德劝持。
(癸)初中二。初现化表法。二正说神咒。
(子)今初。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徧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肉髻。卽无见顶相。所谓大佛顶也。百宝光者。表百界智光也。千叶宝莲。表千如因果也。有化如来坐宝华中。表此千如因果。卽是诸佛所证。又化如来。卽表众生心内本有佛果也。顶放十道百宝光明者。表众生本有佛性顶法之中。各具十界。界界各具百法也。一一光明等者。表法法中本有智光。皆如金刚。不可沮坏。皆能摧破十界恒沙烦恼。皆能显示十界恒沙德用也。具威折。故大众咸畏。具慈摄。故大众咸爱。
(子)二正说神咒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一)萨怛他佛陀俱知瑟尼钐(二)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三毗迦切)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四)娑舍啰娑迦僧伽喃(五)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六)南无苏卢多波那喃(七)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八)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九)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十)南无提婆离瑟赧(十一)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十二)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十三)南无跋啰诃摩泥(十四)南无因陀啰耶(十五)南无婆伽婆帝(十六)嚧陀啰耶(十七)乌摩般帝(十八)娑醯夜耶(十九)南无婆伽婆帝(二十)那啰野拏耶(二十一)槃遮摩诃三慕陀啰(二十二)南无悉羯唎多耶(二十三)南无婆伽婆帝(二十四)摩诃迦罗耶(二十五)地唎般剌那伽啰(二十六)毗陀啰波拏迦啰耶(二十七)阿地目帝(二十八)尸摩舍那泥婆悉泥(二十九)摩怛唎伽拏(三十)南无悉羯唎多耶(三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三十二)多他伽跢俱啰耶(三十三)南无般头摩俱啰耶(三十四)南无跋阇啰俱啰耶(三十五)南无摩尼俱啰耶(三十六)南无伽阇俱啰耶(三十七)南无婆伽婆帝(三十八)帝唎茶输啰西那(三十九)波啰诃啰拏啰阇耶(四十)跢他伽多耶(四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二)南无阿弥多婆耶(四十三)跢他伽多耶(四十四)阿啰诃帝(四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四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七)阿刍鞞耶(四十八)跢他伽多耶(四十九)阿啰诃帝(五十)三藐三菩陀耶(五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五十二)鞞沙阇耶俱嚧吠柱唎耶(五十三)般啰婆啰阇耶(五十四)跢他伽多耶(五十五)南无婆伽婆帝(五十六)三补师毖多(五十七)萨怜捺啰剌阇耶(五十八)跢他伽多耶(五十究)阿啰诃帝(六十)三藐三菩陀耶(六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二)舍鸡野母那曳(六十三)跢他伽多耶(六十四)阿啰诃帝(六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六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七)剌怛那鸡都啰阇耶(六十八)跢他伽多耶(六十九)阿啰诃帝(七十)三藐三菩陀耶(七十一)帝瓢南无萨羯唎多(七十二)翳昙婆伽婆多(七十三)萨怛他伽都瑟尼钐(七十四)萨怛多般怛[口*篮](七十五)南无阿婆啰视耽(七十六)般啰帝扬岐啰(七十七)萨啰婆部多揭啰诃(七十八)尼羯啰诃揭迦啰诃尼(七十九)跋啰毖地耶叱陀你(八十)阿迦啰密唎柱(八十一)般唎怛啰耶儜揭唎(八十二)萨啰婆槃陀那目义尼(八十三)萨啰婆突瑟吒(八十四)突悉乏般那你伐啰尼(八十五)赭都啰失帝南(八十六)羯啰诃娑诃萨啰若阇(八十七)毗多崩娑那羯唎(八十八)亚瑟吒冰舍帝南(八十九)那义刹怛啰若阇(九十)波啰萨陀那羯唎(九十一)阿瑟吒南(九十二)摩诃揭啰诃若阇(九十三)毗多崩萨那羯唎(九十四)萨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阇(九十五)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九十六)毖沙舍悉怛啰(九十七)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九十八)阿般啰视多具啰(九十九)摩诃般啰战持(百)摩诃叠多(百一)摩诃帝阇(二)摩诃税多阇婆啰(三)摩诃跋啰槃陀啰婆悉你(四)阿唎耶多啰(五)毗唎俱知(六)誓婆毗阇耶(七)跋阇啰摩礼底(八)毗舍嚧多(九)勃腾罔迦(十)跋阇啰制喝那阿遮(十一)摩啰制婆般啰质多(十二)跋阇啰擅持(十三)毗舍啰遮(十四)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十五)苏摩嚧波(十六)摩诃税多(十七)阿唎耶多啰(十八)摩诃婆啰阿般啰(十九)跋阇啰商羯啰制婆(二十)跋阇啰俱摩唎(二十一)俱蓝陀唎(二十二)跋阇啰喝萨多遮(二十三)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二十四)啒苏母婆羯啰跢那(二十五)鞞嚧遮那俱唎耶(二十六)夜啰菟瑟尼钐(二十七)毗折[口*篮]婆摩尼遮(二十八)跋阇啰迦那迦波啰婆(二十九)嚧阇那跋阇啰顿稚遮(三十)税多遮迦摩啰(三十一)刹奢尸波啰婆(三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明-释智旭
下一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明-释智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