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清-释印光

佛经大全 > 藏外 >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清-释印光 >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清-释印光
尽S捎写烁饕蛟担麓忧按笮朔鸱ㄖ兀蚓刮奚#蛏源嫘蜗唷V麓蠖嗍耍绱Τひ梗患烊铡F穹鸱ㄖ恍以眨宋崛酥蟛恍乙病P胫鸱ǎ橇Χ芈壮VāJ且跻碹ぶ沃āJ侵切牛敲孕拧J腔窍J蔷仁溃茄崾馈J羌嫔疲嵌郎啤J呛先松潜橙松S墒廊瞬恢鸱ㄕ嫦啵掠诖舜笥幸嬗诠疑缁幔⒏魅酥硇男悦撸右愿髦旨コ庵衩宰晕笪笕恕?刹话г铡M说戎跚常跷囱芯浚啾缟细髦置I砸谎芯浚街醭嘉叭酥鞘恐钚行蕹止阄魍ㄕ撸云淠芮罹坑钪嬲胬怼D芙饩鋈松蛴伞D芨母锷缁嵯吧小D芄坦一 D艽俳澜缥拿鳌D芷樟酥罘ㄔ室病N睾簦袢罩澜纾且淮罂植乐澜绾酢=袢罩泄且坏赜街泄酢=袢罩诵模且荒跏街诵暮酢N崛舜Υ讼斩窕肪持校舨灰苑鹚抵褰涫疲芈拙》郑酪蚬缆只刂硎拢μ岢T蛉私肭菔尬抟煲印S檬羌钔荆娣炙媪Γ岢蕹帧H环鸱ǚ盼蘖浚菩奘郎疲旁改罘穑笊鞣揭环āN钋幸钇胀ǎ钜紫率郑钜壮删椭āA家匀舨欢芈拙》郑形兰渥锶耍文苌舷7鹩印H舨荒罘鹎笊鞣剑芟稚暇》郴螅松阉馈J且晕曳痦畈荒芏俣戏郴笾耍厮荡苏檀攘戳松乐āY乱磺腥舴踩羰ィ谙稚さ贸砂煲病6豆笫Γ炝甏朔āS山两瘢灏儆嗄曛凰馗呷耍绦暄铩R灾陆袢瘴业龋梦叛蕹郑液稳缰?br /> 慧济居阅经室缘起
慧济居阅经室缘起
  佛法者,乃十法界一切四圣六凡公共之法也。无一人不当学,亦无一人不能学。以佛法,即心法。人谁无心,又复人谁识心。世固不乏聪明博达之士,以其专主向外驰求,不知返观内照。虽终日用心,终日说心,毕竟不知心为何物。何也,以其只有办事物之知识,绝无穷心性之智慧故也。今天下之乱,已至极底,废经废伦,废孝免耻。直欲举世之人,与诸禽兽,了无所异而后已。噫,可慨夫。详观古今治乱之由,莫不皆以家庭而为根据。使斯民通皆敦行孝友,恪尽己分。知因识果,改过迁善。如是则世未有不治,家未有不兴,人才未有不蔚起,天下未有不太平者。今之天灾人祸,相继而作者。皆因理学家破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俾上焉者无所勉,而懈于为善。下焉者无所畏,而敢于作恶。相沿已久,殆将决裂。及欧风一吹,则人道将几乎息矣。究其本源,乃理学家空谈理性,废弃因果之所致也。学说之贻误,有如此者,可不畏哉。今欲挽回世道人心,俾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捨如来即俗修真,明因识果之道,其何能淑。良以如来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一一各令尽自己之职分。则家敦和睦,人习礼让矣。再进而修净土法门,则即世间法,修出世法。不离伦常日用,直入如来法海。纵令根机陋劣,亦可仗佛慈力,得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也。吴慧济居士得闻佛法之后,深悲一切同人,未沐佛化。于是特请浅近各佛书,以送初机,期其由浅而入深,下学而上达。又拟于自己家中,另筑一室,额之曰慧济居。聚各种正知见之善书,及契理契机之佛书。冀同族同村之人,同得瞻览,同敦孝友,同修净业。以期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其用心可谓恳切周挚矣。所愿来此阅经诸善士,各各生恭敬心,生难遭想。所宜取法者,必使措之躬行。所宜切戒者,必须断除净尽。由是而希圣希贤,了生脱死。现身永膺多福,后裔长发其祥。皆可毕得矣。良由以正智慧,修行世间伦常大道,及出世间最为圆顿,最为简便之净土妙法。则于身,于家,于众人,于生死,均有所济也。慧济居之义,盖如是耳。非彼妄以己之法名为名,而欲人纪念不忘也。爰为发其隐义,以告来哲。(民国十八年己巳夏六月)
阿弥陀佛百颂小序
阿弥陀佛百颂小序
  昔彻悟禅师以教义宗乘,作念佛伽陀各百首。词理圆妙,豁人心目。余友逸人和尚,辑古今净土各法语,为西方公据。又按弥陀因地果位各要义,以阿弥陀佛为首句,共成百颂,冀益初机。其颂以弥陀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其各愿之下二句均依隋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之各愿科名,为一愿之主语。)具修六度万行。以至圆满三觉,而证十三种名号。后复略颂国土庄严,佛慈普被,法门利益。虽词理远逊彻公,而愿名佛号,有利初机之记忆焉。今以百颂印书皮里,将题及小序,印于书面,以期阅者知所以云。
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小序
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小序
  彻悟禅师深通教义,彻悟宗乘。晚年归心净土,自行化他。一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主。其所发挥,实为近代所罕见。今录其教义百偈,以为修净业者作一善导。
 
画佛两利小引
画佛两利小引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观佛,礼佛,画佛,皆名作佛。由其心念于佛,心中便现佛之相好庄严,功德威神。故曰,是心是佛。为佛弟子者,可不致力于此乎。就中惟画佛,更加亲切。以不用全副精神,不能得其相好庄严,慈悲态度也。吾徒李仲和,向喜作画,稍有可观。近以皈依三宝,欲专画佛,以利自他。又以家贫不能随意作诸功德,因发心画佛,定价出请。得此笔资,除给纸笔颜料香烛外,尽数作供养三宝及公益之用,决不自己私用。若用当获盗三宝物,与欺佛欺人之罪。如此实行以期自他同种善根,同消恶业。现生则福增慧朗,报终则直往西方,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爰为题之曰,画佛两利,并略叙其大意云。
如皋募建荐孤弭灾佛七道场小引
如皋募建荐孤弭灾佛七道场小引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如来于法华会上,早言之矣。近世刀兵之惨,振古未闻。杀人之法,无奇不有。致令国运危岌,民不聊生。究其源由,总因众生在迷,不了我空。故于违顺等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之所致也。然淫盗二事,贤者以礼自防,愚者为法所制,尚不至甚。唯杀生食肉一事,世俗习为固然,恬不介意。以致彼此生生世世,互相报复,酿成如此极惨之劫。可不哀哉。同人等救世有心,弭劫无力。窃以兵灾所伤,一切孤魂,抱恨九泉,久必成厉。是以大兵之后,必有疫疠及凶年。若不依佛法超荐,不但死者魂识无归,亦使生者心神痛怛。或致疫疠凶年。则如水益深,如火益热矣。然佛法法门广大,无量无边。唯念佛法门,最为第一。以弥陀因中,发大誓愿。若有信愿念佛者,必定垂慈接引,令其往生西方也。今订于某月某日,于某处,起建七日念佛道场。凡属善信,各宜发菩提心,来会念佛。以期孤魂各得超升,灾障悉皆消灭。如不便来,亦须在家虔念。但以七日之中,所有供佛之香烛果食,供众之茶饭点心,供孤之香烛箔锭,所费甚巨。恳祈一切善信,各随心力而为赞助。俾来会念佛者,于七日中咸得仗众人之财力,伸竭诚之供养,免来去奔驰之劳,得一心不乱之念。俾所荐之孤魂,仗佛力以直往西方。如邑阖境,消灾障而长获吉庆。当地各姓祖祢,悉托质于莲池。法界所有众生,尽栖神于安养。世界将见佛天云护,福祉骈臻,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象,或可见于今日。唯祈各各不惜心力忆念,不惜财力资助。则其利益,莫能名焉。
如皋佛学会小引
如皋佛学会小引
  世出世间事,若具热心毅力,决无不成。邓子璞君,前为募建金陵法云寺大殿,立四十八愿捐册,手题其额曰,有愿必成。且为标其大意。未久而其愿果满。苏州陆西林,年逾八旬,家不甚丰,慨任一愿,随即交清。洵足为成就善举者之模范。今阅如皋马塘佛学会章程,并闻承办之朱季等居士,悉皆认真净修,而且力求撙节。当年经费仅需五百元。现虽入会者只数十人,但能广引会员,则人捐二元,自可无虞。况尚听人纳八元六元四元乎。彼法云殿二千元一愿,尚得即满。况此区区数元,兼有征信清册,年终报告。谁不乐于入会,以期亲沐佛化。现生为清净三业之善人,临终作高登九品之圣众。有愿必成,敢为创办与修持者保任焉。
宁波宝庆寺念佛堂置田碑记(代益舟师作)
宁波宝庆寺念佛堂置田碑记(代益舟师作)
  窃闻如来说法,众生得度,难易迟速,大有差殊。是以圆音顿演,机熟者即证菩提。一雨普润,根小者但长分寸。由是顿渐偏圆,广设逗机之教。律教禅密,大开利物之门。求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直登妙觉者,无如净土法门之殊胜超绝也。诚可谓佛教之宏纲,出尘之捷径。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在昔正像,代有高人。续焰传灯,腾辉竺震。末世劣机,欲了生死,捨此法门,其何能淑。舟初预僧伦,即闻斯道。欲结庐山之社,用追云坞之风。昔以布金无地,多年徒存此心。今则助道有人,一朝方满所愿。兹有大护法某某,宿根深厚,笃信佛乘。欲转秽土成净土,爰捨世财作法财。遂捐金钱若干元,用置稻田若干亩。所收租课,充念佛费。延请七位师僧,执持六字佛号。毕生皈命,尽报投诚。自兹厥后,永守不替。用报国恩,并酬檀施。所愿现在未来同行外护,及见闻随喜善信人等,佛念一举,凡情顿断。福山耸而业海干枯。罪雾消而慧日昭彰。知佛所知,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住佛所住,生同居而直契寂光。又愿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一切有情,同染此香。以此功德,恭祝国基巩固,佛日增辉。八荒戴有道之长,四海乐无为之化。
济南净居寺恭请大藏功德碑记(代作)
济南净居寺恭请大藏功德碑记(代作)
  如来大法,利益宏深。阴冀郅治,显淑民情。使民日迁善,不知所以为之者,非止唯令人断惑证真,以自了出世而已。良由真如佛性,生佛体同。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但以迷而未悟,故于六尘境缘,妄生染著。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致令长劫轮转,永无出期。如来愍之,为彼说心具佛性之理,三世因果之事。令修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与即心即佛,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道。俾上根一超直入如来地。中根渐次修习证菩提。下根洗心涤虑为贤善。芸芸众生,无一不被其泽。又以末世众生,上根绝少。于是特开净土法门,冀若圣若凡,同于现生成办道业。其法门之简便易修,与利益之殊胜超绝。一代时教,悉无有二。故虽愚夫愚妇,若能依教修持,亦得现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因兹古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伟人,莫不提倡修习,护持流通焉。对凫居士宿受佛嘱,乘愿再来。愍济南之道场湮没,不辞劳瘁,特兴净居。所有因缘,具载前碑。(见增广文钞)又念寺虽成立,安众行道,若无藏经,则何以备知如来立法之至意,与自行化他之所宜。妙莲识等摸象,才堪驱乌。前委监理院务,已属人不称职。今又令充住持,能不即见陨越。然既莫能辞,只可勉力维持。遂同凫老入都请经。虽蒙政府俞允,而纸料工资,皆须自备。非三千圆,不克竣事。幸蒙新河县长潘君华斋,发菩提心,如数捐输。其为功德,何能名焉。奉经回寺,并诸建设,皆由善信出资赞助。又凫老先募寺中养赡基金万三千圆。近来诸凡扩张,殊觉歉绌。因又募七千圆,以为辅助。多年经营,今得圆满。凫老与诸檀信之功德,自有佛天鉴临,令其消灾增福。生登仁寿之域,没入极乐之邦。所愿住此寺者,放下身心,专修净业。暇则息心研究大藏经典,庶教理明而修持得宗。自行著而化他有据。能如是则邪见不信之辈,悉当深生正信,相率修习护持,以期永久流通焉。法无兴衰,兴衰在人。唯愿现未大众,各各勉旃。以此功德,恭祝国基巩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俗美风淳,礼让兴而干戈永息。民康物阜,人心转而天眷常临矣。
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
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
  智者大师,久证法身。十地等妙,均莫能测。乘宿愿力,示生斯世。降灵之夕,神光烛天。眉分八采,目耀重瞳。由蕴非常之德,故现非常之相。是为梁武帝大同四年戊午岁也。甫离襁褓,卧必合掌,坐必向西。遇像必礼,逢僧必敬。盖欲为世模范,必谨之于其初也。弱冠出家,遍研经论。越三年,是为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闻慧思大师在光州大苏山,特往礼谒。思师一见即叹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授以普贤道场,令修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获旋陀罗尼。自是以后,照了法华,如杲日之临万象。达诸法相,似清风之游太虚。遂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俾阅经者知其指归,不致望洋兴叹,莫识津梁。以三止三观,传佛心印。俾修行者,亲见自己常住不变寂灭真心。其所修虽与禅宗小异,其所证实与禅宗大同。以故禅宗传灯各书,均列智者于应化圣贤科中。如上教行二事,包括佛法净尽。然皆属自力进修之道,上根利智,亦可即生了办。若根器稍劣,又不知经若干生,若干劫,方能了生脱死也。于是随顺佛慈,宏扬净土。疏十六观,决十种疑。以六即之义释佛,令一切行人,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而佛则修德功极,性德圆彰。己则惟具性德,毫无修德。性体不二,故六而常即。事修各别,故即而常六。知六而常即,故不生退屈,上慕诸圣。知即而常六,故不生上慢,下重己灵。末世众生,定慧力弱,不仗佛力,其何能淑。又得如此妙释,谁肯弃本具之衣珠,往贫里以循乞乎哉。由是宗风丕振,举国钦崇。上自帝后宰辅,下及净信士女,靡不闻风依止,草偃风行。自法流震旦,德业之盛,无有出其右者。至年三十八,始入天台山。是为陈宣帝大建七年乙未岁也。至则见其山境,与其僧定光。乃十七岁礼佛发愿时,神游之境,与所遇之人也。固知宿与此山有大因缘。自兹以后,或在山宏法,或随机应缘,二十余年大宏法化。具如本传,此不繁述。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丁巳,扬州总管晋王杨广,遣使迎师至扬州。师与使偕行,至新昌石城寺,知住世缘尽,遂略举法要以示大众。言讫,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是为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世寿六十,僧夏四十。遗命灵龛归于佛陇。诸弟子以师入灭于此,故为建一衣钵塔,以作纪念。令后世四众见者闻者,同种善根。自昔至今,千四百年,地随时变,颇不适宜。寺僧汝愚,与诸缁素议,迁于大佛岩之北。实为来龙之总脉,众山之关键。地势高而瞩望远,庶可发起见闻者之善心。乃为叙述其大略云。
闽侯罗梓生居士生西记
闽侯罗梓生居士生西记
  世出世间,以诚为本。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同赋此心之同人,与了无有心,以众生之心为心之佛菩萨乎。世未有诚不至而人兴观感,佛垂加被者。亦未有诚至而人无观感,佛无加被者。故希圣希贤,学佛学祖者,唯当致其诚而已。吾于罗梓生居士生西事,得一证据焉。居士名禹曾,字梓生,福建闽侯人。昆弟三人,伊居其次。少业儒,壮入军籍。八岁丧父。事节母,待兄弟,以孝友闻。赋性真实忠厚,俭朴廉洁。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以故军官信任,令管军需。十余年除薪水外,绝不染指。而且笃信佛法,颇厌尘境。中年丧偶,其念已同槁木寒灰。民国壬戌丁母忧,遂屏绝荤腥,专修净业。其子铿端与彦俊,偕诸同志,组织福州佛化社。居士鼓舞赞襄,提倡尤力。甲子夏社迁西湖开化寺,人地均称适宜。但以寺建已久,栋宇参差,佛像剥落。居士欲令来念佛者观感兴起,遂独任修葺而庄严之。工甫半而谢世。时在丙寅六月初九,寿六十岁。铿端能继父志,俾得圆功。可谓善于事亲矣。初居士将终前十余日,忽疽生于项,殆属宿业。内溃,寒热间作。居士欲借此苦,速获往生,令眷属就室念佛,以助正念。亦有友人来助念者,每至数十。预嘱眷属,临终不得先行洗濯换衣哭泣等。丧中无论祭神待客,俱不得用荤酒。殓服唯素布,不得用绸帛。子媳咸遵。雪峰达本方丈,特来开示。故十余日中,虽有痛苦,心常镇定,了无异念。至临终时,正念分明,安详而逝。眷属等各节哀念佛五句钟,方为洗濯换衣哭泣等,可谓知法。及至入殓,顶门犹温,四肢柔软,可为生西之证。尤异者,子媳皆发愿终身长斋念佛。佛化社社友,为其念佛念往生咒者,凡三十余家。所念佛号,有一千五百余万。往生咒,有十一万九千余遍。俱以此祈莲品转高,无生速证。非平生至诚感人,何能如此。噫,若居士者,可谓一乡之善士,如来之真子矣。或疑居士敦笃伦常,力修众善,而且多年念佛,何以临终尚生恶疽。不知吾人从无始来,所结怨业,莫能悉数。若不念佛,将长劫报复,无有了期。居士殆由念佛之力,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以解脱生死诸苦,直往西方。高预海会,亲炙弥陀,与诸上善人同会一处也。昔戒贤法师尚婴笃疾。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痛苦。各蒙菩萨指示安慰,谓是宿世恼害众生之报。况博地凡夫乎。故为略书所以。赞曰,
  卓哉居士,足称哲人。虽居尘世,不染世尘。
  禀性孝友,勤俭仁恕。家庭之乐,融融泄泄。
  律身严谨,接物和易。翘心净土,冀证真谛。
  既启佛化,又新佛宇。金碧庄严,用表感慕。
  年登耳顺,即示西归。眷友助念,功德巍巍。
  故致临终,一心忆念。随佛往生,顶暖可验。
  其子与媳,悉发诚愿。素食念佛,毕生不变。
  以此功德,冀增莲品。速证无生,回度堪忍。
  社友祈予,记载其事。欲令见闻,同沾法利。
  爰取行略,发其隐义。用满如来,度生宏誓。
江母汪太夫人往生记
江母汪太夫人往生记
  净土法门,利益宏深。自大法东流,以博地凡夫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因兹出五浊而登九品者,何可胜数。以佛力法力众生心力,三皆不可思议。故得此奇特殊胜之果。实为一代时教之所无,而惟净土法门为然也。此之法门,唯重实行。以感佛故,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断惑证真,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也。婺源江易园居士,初膺教职,每为学生讲说,必以笃行孝友,恪尽己分为事。至为讲说义理,必期发挥尽致,了无余蕴而后已。因兹过为劳瘁,遂成痼疾,群医诊视,均不见效。后有友人劝以息心念佛,遂得痊愈。由是屡亲知识,专研净宗。始知此法,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殊胜法门。于是由亲及疏,悉皆以此奉劝。其母汪太夫人,赋性贤淑,一闻其说,即发心持斋念佛。日必课佛万余声。兼持观音普门品,普贤行愿品,往生,大悲等咒,以为助行。今春因匪避地,值狭路,遇牛行挤轿。轿夫与轿,跌仆田中。轿已破裂,而江母竟不惊不怖,了无损伤。以在轿中,默持普门品故。是知江母之功夫绵密,故得此感应也。年七十有八,耳聪目明,绝无老状。至五月末,示微疾,三十日闻其孙有朋,与人讲四十八愿,犹令侍者谛听。因问明日是初一乎。盖预计归期也。至夜半睡醒,觉痰闭而欬吐无力。于是全家念佛,以祈速得往生。易园又复示以佛愿弘深,当深归向。若能通身放下,一心念佛。必定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历一时许,至辰刻,安然坐逝。逝时犹见颔动。盖心中默念,但无声可闻耳。自辰及申,历五时之久,念佛不辍。申后方为洗浴著衣哭泣等。以人之将终,身力不支。若预为洗浴换衣及哭泣等,必致破坏正念,不克往生。今既不移动,又不哭泣,大家同声念佛。使彼心中惟有佛念,了无余念。故得正念昭彰,随佛往生,诚可为法。愿孝子慈孙,咸皆依此。其为孝慈也,大矣。且江母预先嘱其子媳,令终后首不戴佛,口不含钱,不著华冠绣服,衣惟布制,项挂念珠而已。所有纸衣冥器,均不宜用。丧祭概用蔬素,不得效世俗用荤祭神等。噫,江母之言之行,皆足以为末世法。母仪闺阃,师范女流。其人虽逝,其德常存。愿世之闺阁英贤,闻风兴起。以江母之言行,是则是效。则相夫教子,以成贤善。俾二妃三太之懿行,又复见于今日。兼以深明即心本具之佛性,笃修即俗修真之净业。庶几人敦礼让,世复唐虞。本此了无形迹致治之道,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法。愿各勉旃,则幸甚幸甚。
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然佛性是同,而众生心相,万有不齐。或有信受,或有背驰者,何也。须知众生虽皆在迷,由宿因现缘不同,以致发生逆顺二种现相耳。佛性如种子,宿因如播种,现缘如时雨。种子既播于地,一经时雨,能不发生乎。而一切众生,谁无佛性,长劫轮回,决不能了无宿因。所最关要者,在善知识开导,及自己发决裂心耳。故法华经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若上海何王氏者,本一无知无识之妇女耳。自二十九岁,得闻净土法门,遂皈依三宝,吃素念佛。深厌娑婆浊恶,决志求生西方。三十年来精进不懈,于今民国十七年年五十九岁,至六月十九日,预知时至,嘱咐家眷。吾于今夜十二句钟归西,汝等至时,当同声念佛相助。切不可悲哀哭泣,以致坏我正念。因自行沐浴,著所制寿衣。先念大悲咒若干遍,次即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至十一句钟,阖家大小同声助念南无阿弥陀佛。至十二句钟,遂端坐念佛而逝。夫如此作略,虽古今学问功业盖世者,亦不多见。况其下焉者乎。而何王氏以一无知无识之妇女,乃能于三十年精进修持,致临终现如是相。足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及净土法门,实为转凡成圣之第一法门。愿见闻者,同事修持。庶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也已。
乐慧静优婆夷生西记
乐慧静优婆夷生西记
  自大法东来,庐山结社。一切善知识,多皆主张净土法门。以其仗佛慈力,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也。而一切四众,由念佛而亲证三昧,断惑证真,直登上品者,亦不乏人。其他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感佛接引而往生者,则非算数譬喻之所能知也。定海乐斌章,虽作商业,然颇信佛。今春来沪,适光寓太平寺,遂与其妻同来,求受三皈五戒。斌章法名慧斌,其妻法名慧静。因与文钞嘉言录等书,令其依之修持。慧静从此专意念佛。至五月半间得病,以迄七月初,犹能勉强支持,礼拜念佛。此后则卧床不起,然心中常自默念佛号。至八月初七夜,咳嗽一小时,遂睡著。梦见许多僧人,及诸童子,与幢幡等。及醒病苦全愈。至初九夜,又梦见观世音菩萨,与众僧及诸童子。初十夜,侍病者及诸眷属,见彼口念佛号,手作拜势者十余次,遂睡去。醒云,佛已来过,吾将往生。问何时去,则云不知。次日令将所有衣服首饰,均变卖作善举。劝家人为善修德,明因知果。至午,眼忽发光。其光似黄非黄,似红非红。即云佛来也。面作笑容。其身先日已浴过。又令女佣再为洗脚。自己洗面。眼光即发。谓慧斌曰,佛与大势至菩萨,及诸童子,接我到西方去。慧斌欲再问,云莫搅乱我。但随助念者,默持佛号,不数分钟,即逝。夫慧静以一弱女子,闻净土法门未及一年,便能临终有此瑞相。足见众生皆具佛性,佛愿不虚。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为的确可据也。慧斌持状来。又以遗资助印历史感应统纪。因节录其事,并示法门大意,而为之记。(十八年己巳季秋)
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
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
  杨佩文,江苏淮安县城人,年四十四岁。向读书训蒙,近亦辍馆。今夏六月下旬,以孙未周岁而殇,颇痛惜。一居士劝其入普济莲社念佛,并令阅文钞嘉言录等,顿生信心,念心颇纯切。至九月下旬晚课时,见佛前油灯,结一莲花。花心有一黑珠,后花落而珠流于案。大如粟米,色如翡翠。颇以为异,而不知其为何物。遂持至莲社,亦无识者。十月中旬,以书并此舍利寄光,求证明。光即以小磁盒盛之,令护关师及三四俗弟子看。时其质,大于初开封时有二三倍。亦不甚介意,即供于佛前。次晨早课毕视之,已无有矣。遂即报书彼莲社,谓此系精诚所感之舍利。昨看毕供佛前,今晨视之无矣。或复归原所,祈为详察。后得彼书云,莲社家中,俱无所有。而佩文愈生正信,知佛法不可思议,求皈依。因为取名慧潜。盖取颛蒙念佛,即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之意。外道谓精气神炼之久久,则成舍利。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及绣经,于刀下针下得舍利。及此灯花之舍利,是谁之精气神所炼者。应以舍利身得度者,即现舍利而为说法。(民国廿二年冬至日)
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
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
  浙江宁波鄞县东乡四十里鄮山,有广利寺。原名阿育王寺,故人仍称之。昔佛灭后,中天竺国阿育王,统王阎浮,威德广大。所有鬼神,悉皆臣属。意欲普利世人,启其祖阿阇世王所藏之八万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宝众香为泥。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宝塔,散布南赡部洲。耶舍利尊者,伸手放八万四千道光。一鬼捧一塔,顺光而趋,至光尽处,则安置地中。东震旦国,有十九处。大教东来,次第出现。如五台育王等是也。育王之塔,晋武帝太康三年,有僧慧达,乃利宾菩萨示迹。礼拜请求,从地涌出。遂建阿育王寺,供于殿内石塔中。塔门常锁,有欲睹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礼毕,跪于殿外阶缘。每有人跪,凡欲睹者,均随之而跪。塔主请塔出,先令居中跪者睹。次则遍令随跪者睹。虽一日随睹数次,亦不以为烦。其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栏遮,手不能入。即于华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动,均无一定。平常人睹,多见是一粒,亦有见二三四粒者。有见舍利靠于钟底不动者。有见一针下垂至寸许者。有见忽降忽升,忽小忽大者。有见青者黄者赤者白者。及一色之浓淡不同,并二色相兼之各种异色者。有见色气黯然者。有见色气明朗者。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一。又有见莲华及佛菩萨像者。亦有业力深重,完全了无所见者。见其小时,每如小绿豆大。亦有见如黄豆大枣大者。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笃信佛法,极力护持。与亲友数人来睹,初看如小豆大。次如黄豆大。次如枣大。次如瓜大。次如车轮大。光明朗耀,心目清凉。时舍利塔坏,塔供库房,陆遂发心重修塔殿。彼亲友所见亦甚好,但无陆之奇特神妙耳。须知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俾后世众生,种出世根。以由睹此神异,自可生正信心。从兹改恶修善,闲邪存诚,以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直至复己本具佛性,圆满无上菩提。此如来示现不思议相,曲垂接引之本心也。愿见闻者,同深感念,则幸甚。光于光绪二十一年幸得虔礼数旬,兼阅育王山志,故知其详。
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儒教圣人注重因果,见于经传者,多难胜数。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须知既有余庆余殃以及子孙,则本人之庆殃为更大矣。然本人庆殃,固不专在现生论,必并来生后世而论,方得圆满周到。即此语以察圣人之心,其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已彰明显著于言外矣。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则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此五福六极之说,深含三世因果之义。乃圣王教民希向五福,畏惧六极,修德立命,趋吉避凶之德政。世儒不察,归之王政之赏罚。不但深诬王政,亦且事理矛盾。宋儒窃取佛经之奥义,以发挥儒教。恐人各学佛,以致儒门冷落,遂以如来所说治己治人治国治天下,普令众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根本法,一刀砍断。令一切人无希向畏惧。谓因果报应,乃佛设此以骗愚夫愚妇,奉彼教耳,实无其事。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烧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托生。由此之故,儒者于因果轮回,皆不敢出诸口。徒赖正心诚意,以维持世道人心。既无因果轮回,一死即了。则正心诚意有何益。不正心诚意有何损。从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驯至于提倡贪欲,奖励恶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之语以酿成之。而人道将几乎熄矣。于是有心世道之人,群起而挽救之。居士林,净业社等,各处建立。提倡因果轮回,与超出因果轮回之净土法门,必使因地而倒,仍复因地而起。金沙居士林,已经成立,当于居士之名实事业,一肩担荷。则世返唐虞,人希圣贤,当不久可亲见矣。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实者即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普愿自他,同了生死。能如是者,方可不负居士之名。事业者,即以身率物,宏扬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为志事。于虚名浮利,略不萦心。于伦理清规,决不违犯。俾凡见者闻者,悉生景仰之心。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出世间,无一事不以身为本者。本若不立,纵有作为,悉是场面上事。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见人据此以谤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若是入林林友,各发金刚坚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尽伦学儒,尽性学佛。追踪过去先觉,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则居士之名实事业,可以光辉即世,垂裕后昆矣。(甲戌孟冬)
题吴江费陂龙灵岩藏经图偈
题吴江费陂龙灵岩藏经图偈
  高高山顶上,建巍巍宝塔,塔中贮佛像,及与诸经卷。佛经在塔中,常放大悲光,
  凡夫虽不见,亦冥受其益。譬如阳春到,万卉咸发生,由此胜因缘,种成佛善根。
  迨至机缘熟,精进修净行,复本有佛性,直成菩提道。古人建此塔,深欲继佛志,
  塔久遂倾毁,佛经乃出现。居士费陂龙,收得若干卷,装璜送灵岩,及与诸亲友。
  爰绘灵山图,作后世纪念,缅惟佛慈悲,令诸含识见。其事实难思,或闻不信受,
  始以风俗事,反显其胜利。世有极毒蛇,及与极疯狗,或啮人衣服,其人即便死。
  又有啮人影,或目视其人,其人亦即死,以毒业重故。此众生恶业,势力尚如此,
  何况佛慈悲,逾天地父母。一得蒙见闻,即获难思益,若深思此义,当痛哭不息。
  普愿一切人,感佛大慈悲,当如救头然,念佛求摄受。凡见佛化事,及与诸众生,
  一一作佛想,不敢生轻忽。以此胜功德,回向生西方,决可临终时,蒙佛亲接引。
  以此荐父母,是名真实孝,以故梵网经,令孝顺父母。尽法界圣凡,皆悉令成佛,
  庶可为尽伦,不愧为佛子。费子欲荐亲,祈书所绘图,因推原其意,书此以勖勉。(庚辰秋季)
普为施资流通历史感应统纪及展转传布看读诸善信回向偈
普为施资流通历史感应统纪及展转传布看读诸善信回向偈
  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顺道则善吉,逆理则凶恶。懿哉古大人,存心同天地。
  用己才智力,参赞其化育。事事欲普利,天下及后世。博爱而济众,了无居德意。
  功高名誉隆,德大吉庆莅。生备享五福,余庆覃后裔。此风若兴行,世界自安治。
  人各怀礼让,咸思尽己谊。哀哉诸小人,唯知有自己。存心与作事,绝不循天理。
  陷人以自安,损人以自益。唯务得现利,不知折宿福。及至结果时,苦报无穷极。
  徒为人所怜,罪业莫由息。上启于唐虞,下迄于明代。善恶各事迹,诸史悉备载。
  今世道陷溺,有识咸忧惧。吾友聂云台,设法为救济。特请许止净,辑感应统纪。
  排印广流通,法戒冀自取。幸得诸善士,出资逾万元。敬印二万部,用普结善缘。
  所余之净资,另排报纸本。字小而价廉,慰青年学悃。报纸印四万,流布于遐迩。
  举凡见闻者,无不生欢喜。两种出版后,止净重校阅。稍有所增修,比初逾亲切。
  李耆卿居士,愿任剞劂资。写刻请高手,必期永传持。余亦令重排,书报二种本。
  加以增修字,以期垂久远。因果之理事,既以大明显。有心世道人,得有所舒展。
  普愿见闻者,设法广流通。庶几息竞争,直臻于大同。愿彼发起人,及与编辑者。
  助印诸善士,看读取法者。现在及未来,一切诸善人。同消诸恶业,同长胜善根。
  生则获五福,没则登九品。先亡生净土,后裔为世准。风雨常顺适,物阜而民康。
  俾彼四夷人,咸来观国光。(民国十九年庚午闰六月吉日)
敬为施资流通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及展转传布看读诸善信回向偈
敬为施资流通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及展转传布看读诸善信回向偈
  猗欤观世音,誓愿难思议。久成等正觉,复现菩萨身。随类而逐形,寻声以救苦。
  可惜世间人,多多皆不知。故特著此书,冀得广流布。幸蒙诸善信,任印已数万。
  从此屡续知,屡续相任印。能至数十万,庶慰菩萨心。又复遍翻刻,中外广传播。
  俾知观世音,实一切依怙。譬如大火炬,普照于昏衢。亦如巨铁轮,普渡诸沉溺。
  盲人之导师,病夫之医药。寇贼时城郭,饥馑时稻粮。须知菩萨恩,逾天地覆载。
  纵尽劫宣扬,亦止示少分。愿诸任印者,业障悉消除。福慧咸增长,诸凡皆如意。
  生则获五福,没则登九品。过去诸祖宗,资之生净土。现在各椿萱,咸皆获寿康。
  所有子与孙,悉能振家声。年岁常丰登,盗贼悉革心。家家崇慈善,处处行仁义。
  俾此浇薄俗,转作淳朴风。法界诸有情,同得圆种智。(民国十五年丙寅春)
普为助印及读诵受持展转流通各佛经者回向偈
普为助印及读诵受持展转流通各佛经者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
  一切助印者展转流通者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普为施资流通及见闻受持展转传布(学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诸善信回向偈
普为施资流通及见闻受持展转传布(学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诸善信回向偈
  近世之杀劫振古所未有推究其根源实由于馋口
  特流布此书欲藉以挽救普愿见闻者戒肉咸茹素
  茹素甚卫生且不伤物命庶我仁慈心上继乎往圣
  杀业既不结世道自太平只此救物法永利于群萌
  回诸君功德往生佛净土见佛证无生作六道恃怙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民廿四年)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民廿四年)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
  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
礼念观音菩萨回向偈
礼念观音菩萨回向偈
  稽首观世音,慈悲大导师。久证无上道,安住常寂光。为怜众生苦,复现十界身。
  应何身得度,即为现何身。近令生善道,远令证菩提。菩萨慈悲力,诸佛莫能说。
  我弟子某某,从无始至今。由恶业力故,轮回六道中。经历尘刹劫,莫由得出离。
  幸承宿善根,得闻菩萨名。欲仗大悲力,现生生净土。长时称圣号,兼礼拜供养。
  忏悔诸恶业,增长诸善根。唯愿垂慈悯,消我诸罪障。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头。
  甘露灌我顶,湔涤我心垢。令我身与心,悉皆获清净。我愿尽此身,及未来际劫。
  普与诸众生,说菩萨恩德。令彼咸归依,悉发菩提心。愿垂慈悯故,证明而摄受。
题玉嵀大师心迹颂
题玉嵀大师心迹颂
  玉嵀大师,乃光五十年前之同学。其性情质直而谦和,其修持切实而诚恪。不为住持,不收徒众,与光相埒。注重持律与念佛,故晚年多刻律宗之著作。盖欲坚其基址,冀来哲同生极乐。幸师已归安养,愧光犹在此世受惊噩。愿师祈佛垂接引,庶可同随如来学。
华严经感应颂
华严经感应颂
  华严一经,诸经中王。末后归宗,导往西方。
  无机不被,无法不摄。纵欲赞扬,穷劫莫竭。
  若无宿根,名亦难闻。何况书写,受持精勤。
  是经义理,不可思议。果报功德,亦复如是。
  纸格印妥,回禄已临。越例夜送,人出店焚。
  写毕装好,忽逢大劫。全家远逃,物悉被窃。
  唯独此经,了无伤损。归来一见,不胜欣幸。
  劫属共业,诚系别业。由诚感故,应亦特别。
  经之大义,予序已明。今作此颂,用表诚灵。
  愿见闻者,各事修持。以期寿尽,会预莲池。
   印老法师为崧乔居士再撰写经灵感颂,回函并嘱须将经过数险得保无恙之事实,略释几句于颂后,俾阅者同生信心云云。按居士写经至付文新印肆所印,初印千页,某日下午七时印竣,肆例逾六时货不外运。此次忽破例送居士家,甫及门,则文新已被走电焚烧。殆别有驱使之者。否则何以外送,而有如是之巧耶。
   甲戌三月十三黄昏时,居士公馆比邻失慎。仅隔一垣,势将殃及。居士写经,神不外驰,竟充耳无闻。迨家人惊促迁避,所写尚有两行未完。以自写经以来,每一纸从未中辍,不愿轻破此例,仍然安坐续写。及写毕,则火势已衰,竟庆无恙。又若隐有神护者。
   丙子春写经圆满,付汤家巷积古斋衬裱,刚裱完送回,次日对门高万丰纸店即失火。既免殃及,又未点水溅污经页。有如兵戎交加,俗谓子弹中人,确有眼睛者。设非神灵呵护,奚能如是。
   丁丑秋吴门失陷,骤遭大劫。居士全家远避,所有物件,被窃一空。唯经独存,毫无损坏。尚有宅将被毁之事实发现,得以幸免,亦赖是经。佛法不可思议,竟有如是之明征。世人仍多不信,反生毁谤,实是如来称为可怜愍者。故老人云,愿见闻者,各事修持,以期寿尽,同预莲池。实剖心沥血之恳切语,统祈世人共勉之。戊寅秋日奉印老法师命德森代述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
  大哉净土门,为诸法归宿。普投一切机,无一不得入。上则摄等觉,下不遗恶逆。
  万流咸赴海,由佛大愿力。伟哉吉堂师,慧根自宿植。幼即竖标格,入法超尘俗。
  从兹律教宗,三各得其旨。欲得现身了,遂专修净土。特发三种心,冀登上品莲。
  寿甫五十四,净业已告圆。预知往生时,命众念佛送。师犹朗念佛,忽尔入寂定。
  徒辈欲传扬,祈余述大致。愿诸见闻者,各各悉注意。
赠佛光社诸善人颂
赠佛光社诸善人颂
  三皈五戒六斋日,此是初机入道门。若愿花开亲见佛,专修净行种深根。
赠佛光社社友大会颂词
赠佛光社社友大会颂词
  我佛拈花,迦叶微笑。道本在心,无他奥妙。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道心惟微,虽微实一。
  人生有欲,欲生于境。前境若无,念亦不起。
  众欲纷乘,道心乃蔽。蔽之谓迷,觉则不迷。
  迷曰无明,无明曰痴。贪心瞋心,俱生于是。
  因惑造业,是谓恶因。既种恶因,苦果随之。
  佛悯众生,发无缘慈。说戒定慧,治贪瞋痴。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慧为般若,照破无明。
  如斩妖剑,如暗室灯。由苦出乐,由凡入圣。
  莫不由此,同登大乘。惟依般若,乃波罗蜜。
  心经金刚,皆明此义。心经深行,在观自在。
  明心见性,五蕴何在。此乃理修,功在于解。
  金刚一经,说空四相。真理既显,四相皆妄。
  书写读诵,为人解说。经中赞叹,福德无量。
  此何以故,自觉觉他。展转饶益,无有限量。
  此乃事修,功在于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道同心同,是故无别。禹稷颜子,易地皆然。
  道同心同,所以皆然。若无众生,佛法不立。
  若不利人,何能自利。颜子三月不违仁,禹稷本此救饥溺。众生个个有佛性,十恶十念生净土。大千世界同一心,是心成佛心作根。无量光兮无量寿,灵山至今未散会。
法语别录
法语别录
  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圆顿法门。以故等觉菩萨,已邻佛地,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逆恶罪人,将堕阿鼻,若能称念洪名,即预末品。法门之妙,无以复加。世每以愚夫愚妇,悉能修持,谓为浅近。致令如来究竟度生之心,郁而未畅。众生现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真歇了禅师云,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伏愿一切见闻,同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回向往生也已。
卷四\题词、答问
法语别录
法语别录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捨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宝山居士林开幕颂
宝山居士林开幕颂
  如来大法,为诸法源。一尘不立,万德俱圆。举凡世间,及出世间。
  因果事理,无不包含。敦伦尽分,希圣希贤。必使心地,衾影无惭。
  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自利利他,同证菩提。譬如筑室,先治地基。
  地基坚固,无往不宜。是以学佛,先须敦伦。伦常无亏,方合道真。
  末世众生,业障重深。唯仗自力,难免沉沦。如来悲悯,开净土门。
  以真信愿,持佛洪名。生以诚感,佛以悲应。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果能如是,万修万去。又须始终,尽敬竭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言教者讼,身教者从。相观而化,其益甚隆。
  宝山创建,居士法林。特书大义,发起信心。念佛一法,普摄诸法。
  空含万象,豁彻畅达。愿见闻者,同皆兴起。庶几劫运,从兹消弭。
  人心既转,天眷自临。时和年丰,永享太平。
王母程太夫人懿德颂
王母程太夫人懿德颂
  缅维王母,宿根甚深。幼娴母训,孝养双亲。长归王门,克谐以孝。
  相夫持家,恪尽妇道。王公逝世,抚育儿曹。严慈并用,法巽双昭。
  子既成立,命出求学。以身许国,期追先觉。柏龄近年,深入佛法。
  劝母一心,修持净业。及至临终,念佛而逝。未见瑞相,龄颇忧虑。
  特加精进,观佛及母。得见母面,与佛相似。母子在生,相依为命。
  没后勖子,复垂顾映。懿哉王母,闺阃英贤。爰书大略,永用流传。
先德比丘尼像赞
先德比丘尼像赞
  自入空门,唯佛是念。二六时中,不令间断。念之既久,心与佛合。
  预知时至,届期坐脱。欲利坤伦,特为颂赞。愿彼后代,永守懿范。
高鹤年居士像赞
高鹤年居士像赞
人言居士性甚偏,我谓所偏即是圆。由偏故不理家计。由偏故深通教禅。由偏故云游全国诸名胜。由偏故遍参宗教诸高贤。由偏故专修净土特别法。由偏故普令同仁结净缘。由偏故不立嗣续,捨家为庵,安住贞节,俾全其天。今已将离此五浊恶世,直登西方极乐世界之九品宝莲。因王一亭老友所写之真,特表其偏之所以然。(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季春)
饬终津梁提要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牵者,后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将护者,自不至半途而废耳。即使平素不闻佛法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故得此殊胜利益也。愿为人子孙与诸眷属及父母等,同知此义,同依此行。方可名为真慈孝亲爱也已。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
灵岩山寺念诵仪规题辞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也。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题辞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题辞
阿弥陀经,乃一切圣凡同修之道。亦决于现生了脱之法。文虽显略,义极宏深。古德欲人皆修习,以故列为日课。每有普通善信,文理不深,纵看古德著述,依旧莫知其义。黄涵之居士欲一切人同沐佛恩,俱获实益。以白话体而为解释。俾稍识文字者,悉可了然。初次印千部,未久函索罄尽。乃作广布计,稍缩其式。同志任及二万,以期修持净业之初机学人,同得受持。所愿得是解者,恭敬修习,展转流通。普令同人皆得受持。以此功德,资益净业。则尽此报身,直登九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其为乐也,莫能喻也。
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则一切诸经之所未有,乃如来普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得出六道轮回之大法门也。而阿弥陀经,文略义丰,普透群机。其为利益,穷劫难宣。以故自佛说此法门以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有缘遇者,祈勿错过,则幸甚。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
观世音菩萨,誓愿弘深,慈悲广大。随类现身,寻声救苦。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若能以改过迁善恭敬至诚之心,常念菩萨名号。莫不随彼诚之大小,而垂加被。小之则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大之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以迄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可惜世多不知,故特遍阅藏典,及诸载籍。撰为颂文,详加注释。俾举世咸知菩萨实为痼疾之医药,凶岁之稻粮,险道之导师,迷津之宝筏。伏愿见闻此书者,同皆各随己力,展转劝导,印施流通。俾一切同伦,悉沐慈恩,共沾法化。庶可慰菩萨度生之悲心,满当人感圣之素志也已。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语其浅近,凡夫皆可与知与能。语其深远,圣人有所不知不能。世间聪明人若有涵养阅历,便可入道。否则必以小慧自负,遂致妄以己见,毁谤佛法。以故世智辩聪,佛列于八难之中。其所警诫者,深且切矣。其病由于以凡夫知见,测度佛菩萨之境界。使知佛菩萨之境界,决非凡夫所能测度。则可废然止矣。勿道佛菩萨境界,非彼所能测度。即彼从生至死,起心动念之主人翁,彼又何尝稍能知见。若能亲知亲见自己之主人翁,便可渐知佛菩萨之境界矣。彼小慧自负者,譬如盲人不见天日,遂谓为无。群盲听之,赞为识见高超,的确无谬。而不知其为自误误人之邪说。岂不大可哀哉。是故古今凡出格大通家,莫不以佛法为淑世善民,穷理尽性之本。其建大功,立大业,发挥圣贤不传之妙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以聪明自负者,何足知此。病夫知医,浪子怜客,不禁感慨悲歌,陈此忠告。倘能嘉纳,则幸甚幸甚。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悉皆令人敦伦尽分,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净邦。故当格外恭敬,不可亵渎。此书具明观音往劫本迹,此方感应。卷一半卷,多属经文。卷四一卷,完全是经。余虽出自群籍,既明观音拔苦与乐之事,即与经同。以恩从圣施,故言由圣尊也。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倘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矣。譬如盲人触宝山,反更受其损伤。可不哀哉。
敬告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读方法
  敬告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读方法
此书颂文三卷,分二大段。从卷一第一页起,至第二十五页六行止,皆颂经中菩萨往劫本迹之事。此下皆颂此方菩萨随机应感之事。若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时宜先从卷一第二十五页第七行看。及至三卷看完,再看卷四经证。经证看完,再从卷一第一页看。庶无或难领会,不欲卒读之想。决定踊跃欢喜,大生感激之心。凡前人所幸免者,己亦欲免。凡前人所幸得者,己亦欲得。捨凡夫之执心,顺菩萨之宏愿。自悯悯他,自伤伤他。从兹常念菩萨圣号,亦复普劝一切同人。当必消除无始恶业,增长最胜善根。近得诸缘顺适,无往不吉之因。远获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果矣。
敬告阅者务须至诚恭敬自得实益
  敬告阅者务须至诚恭敬自得实益
世出世法,以诚为本。诚则能感圣应。不诚则无感,圣无有应。譬如月丽中天,影现万川。水若昏浊鼓荡,月影便难显现。由水所致,非月之咎。故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则但结远缘,难得实益。倘更亵渎,则获罪无量矣。又卷三第十六七八三页,牖慧之颂与注,内多有禅机。此等语句,唯实有所悟者,方知意旨。不可以文义卜度推求。纵令智同生知,亦是愈推愈远。禅家语句,悉皆如是。倘能主敬存诚,执持菩萨圣号。一旦业消智朗,则所有禅机语句,一一了然。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矣。
安士全书题辞
安士全书题辞
  读书须知
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敬呈读法十条,祈鉴愚诚。
(一)将开卷诵读时,应先发恭敬心。如见大宾,如对先哲。庶在在悟入作者之深心处。
(二)将开卷诵读时,当先发至诚心,出恳切言。赞叹周公安士以救世宏心,成救世杰作。并欣己之有缘得读。
(三)将开卷诵读时,先洗手漱口,就净室洁案,而后展诵。
(四)将开卷诵读时,当先正襟端坐片时,忏悔一切嫉妒轻慢骄狂等恶念恶语恶行。
(五)诵读时,于一字一句悟入处,当起大欢喜。并随时记录其心得,勿任忘失。
(六)诵读时,当广思其义。始以书摄心。继以心转业。终以进而不已之心,广行劝导。转五浊恶世界,而为极乐世界。
(七)心起妄念时,则恭敬安置,而暂止读。
(八)读后欢喜依法奉行,当常起羡慕周公宏法之心,悉力仿效之。
(九)全书读毕,当广思随现在社会趋向,以宏摄化,而善为流布之。
(十)全书读毕,得可以迎机宣说之处,广为不识字人,方便宣说,作大饶益。
题后
  题后
此书措词阐意,精详曲尽。其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穷理尽性,经世出世,悉皆有大裨益。允为挽回世道人心之第一奇书。读者务必恭敬虔洁,息心体究。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或亵渎,获罪不浅。如不欲看,祈转施人,慎勿置之高阁。又祈种种设法展转流传。俾现在未来,一切同胞,共出迷途,咸登觉岸云耳。
学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题辞
学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题辞
  震大法雷  演大法义  破执救劫  利益无既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一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一
  因果报应者,儒释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妇敦本尽分,培植贤才之天职也。信愿念佛者,具缚凡夫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妙法也。此书文虽拙朴,义甚切要。似特为修净土者说,实寓提倡因果报应,家庭教育之道。祈得是书者,常与父母兄弟妻子乡党亲戚朋友,讲说而开导之。俾彼诸人同皆敦伦尽分,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必至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何幸如之。愿读诵者恭敬信受,勿致亵渎。展转流通,毋或弃置。将见贤才蔚起,劫运顿消。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矣。此不慧所馨香祷祝者。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果能如是,万无有一不往生者。净土经论,文义显明。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其为乐也,何能名焉。愿见闻者悉皆修持。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己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随缘倡导。展转流通,令遍国界。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
感应篇直讲题辞
感应篇直讲题辞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因果之说也。至于佛法,则更为彰著。前究过去,后明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善恶报应,不爽毫厘。吉凶祸福,皆由感召。人虽至愚,决不至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惜无殷鉴,每致所作反乎所求。此忧世君子,汲汲然流通感应篇直讲为急务也。
阴骘文图证题辞
阴骘文图证题辞
  世乱已极,人咸望治。不得致治之道,徒望究有何益。是宜提倡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也。家庭教育,须从儿女幼时起。俾彼详知慈孝友恭,和顺仁忠,为父子兄弟夫妇主仆之天职。从兹各各恪尽己分,以期无忝所生,而为贤善。又为宣说因果报应,庶有法制心,不至越理犯分。则自私自利之恶念自消,为人为物之善心自生。如是则相争相戕之事灭,而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矣。以故与诸同志流通此书。冀诸阅者受持依行,展转传布,则幸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合编题辞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合编题辞
  黄山谷云,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愿云禅师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慈受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仓。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世间养人之物,不胜其多。如法烹调,味都甘美。何得为我口腹,杀彼生命。致令生生世世,互相杀戮,了无已时。可不哀哉。故流布此书,冀挽杀劫。愿见闻者,咸皆信受。幸甚。
寿康宝鉴题辞一
寿康宝鉴题辞一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愿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
寿康宝鉴题辞二
寿康宝鉴题辞二
  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伤。因募印此书,冀诸同伦,咸获寿康。所愿得此书者,各各详阅,展转流通。勿令徒费心思钱财,而毫无实益,则幸甚幸甚。
罗两峰居士正信录题辞
罗两峰居士正信录题辞
  堪叹世间人,多以己为智。自己真面目,尚不知名字。何况过现未,前生后生事。
  儒教古圣人,注重在经世。此种深道理,略示其大致。儒者不深究,遂谓无此义。
  佛既广发挥,如长夜灯炬。凡有宿根人,悉皆同归趣。致彼理学家,欲阻其进辔。
  特极力辟驳,以期咸关闭。不知大根人,决不受彼制。堪嗟庸碌者,便隳其正志。
  从兹破因果,及轮回理事。谓人一死后,永灭无神智。由是作恶者,大得其覆庇。
  以致至今日,乱极无法治。幸有大心人,种种诸行诣。罗君为录辑,以贡现未世。
  故特为排印,以期广流布。愿诸见闻者,知儒释正意。展转为流通,使遍现未世。
  庶几儒道明,佛道亦无替。人民得安乐,守道而居易。生为圣贤徒,没登极乐地。
  转此浇薄俗,同敦仁恕谊。如此区区心,智者谅不弃。
阳复斋诗偈续集题辞
阳复斋诗偈续集题辞
  易园居士十余年来,专修净业,为一乡之善导。凡遇境逢缘,随机酬答,每为诗歌。颇能豁人心目,感发信心。去年曾为料理排印。今又有续集一本,又欲付排。寄光令阅,不禁欢喜感叹之至。惜光之精神目力不给,不能代为校对,不无遗恨。爰作俚语,以示我心。
  易园之诗直是话,妇孺闻之咸惊讶。佛意祖意悉融摄,最要尤在生净界。
  易园之诗直是画,心境性地彰纤芥。度厄普令五蕴空,归命愿王劝礼拜。
  易园之诗直是卦,祸福吉凶呈法戒。又令圆超祸福关,净念相继求西迈。
  若人常读易园诗,身口意直无瑕疵。现生优入圣贤域,临终定赴七宝池。
  我本寻常粥饭僧,除却念佛百不能。普愿法界诸贤哲,咸与海会结良朋。
甘肃定西县郭公子固暨德配冯孺人事略题辞
甘肃定西县郭公子固暨德配冯孺人事略题辞
为人子者,当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道劝亲。令亲于此生中,即得高预莲池海会,亲炙弥陀世尊。使与弥陀世尊,同其寿量光明。其为孝也,方为真孝。至于传布亲之行实,虽为孝行之一,曷若自行化他,普令见闻同修净业,同生净土,同证无生,以至同成觉道之为愈乎。然郭公夫妇竭力养葬,虽为世俗之孝,似亦大不易也。今为藉转人心,特书二十八字如左。
  一乡之懿范,两间之完人。普令见闻者,咸济乎真淳。郭公夫妇,懿德堪钦。
尘空法师创办莲社纪念题词
尘空法师创办莲社纪念题词
  老实念佛。
  尘空法师由苏至黔,创办莲社纪念,以勖莲宗同志数语。
  悲世众生,根钝业重,唯念佛定可克期生死。当观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须念念屏息诸缘。决要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以四字洪名不离念,念佛声不断,佛心自然相契,三昧自成矣。(元月廿二日)
莫王智睿女居士哀挽录题辞
莫王智睿女居士哀挽录题辞
智睿居士能一见文钞,即生信心,持斋念佛。为期未久,即能预知时至,念佛而逝。可谓女中丈夫,不愧智睿之名。愿世之须眉丈夫,闺阁淑媛,无让彼独得解脱也。则幸甚。(民十八 己巳二月十七日)
题高杭生居士所藏无量寿佛扇面
题高杭生居士所藏无量寿佛扇面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念佛随笔
念佛随笔
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请志诚恳切,专持阿弥陀佛圣号。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现生即可顿出五浊,高登九品,以至证无生忍,成菩提道。此语虽极平常,实为诸佛秘要。若是通家视之,必定为之一笑。(此文灵岩寺留有真迹,但无题目,此题由涛僭题。慧容识)
净土法门说要(王求是龚云伯)记
净土法门说要(王求是龚云伯)记
  原夫众生与佛,本性原无二无别。只以众生不守自性,为尘劳所污,习染所蔽,致迷悟攸殊,生佛迥别。惟众生迷有浅深,根有大小。如来乃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善根成熟者,令其直登觉岸。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是以四十九年中,大小渐顿半满之教,随其种性,施以教化。
宗教法门,多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然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迷。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脱,是诚不易。惟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专仗弥陀愿力。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善根成熟者,固顿圆佛果,即恶业深重者,亦得幸预圣流。较之仗自力者,其中难易得失,不待烦言而解。故此净土法门,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
  顾或以净土法门至简至易,虽愚夫愚妇亦能为之,遂藐视净土。不知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十界齐收。华严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夫善财位登等觉,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无明证三德之人,尚尔回心念佛,愿生西方。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妙门,成佛之捷径也。
又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开出四料简。(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的当,无一字能移易。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所谓纯真心体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有净土者,即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禅与净土,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是约机约修。一理一事。理虽如是,须如理起行,行极证理。务使实有诸己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惟以信愿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而丧胆,如虎之戴角。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即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即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欤。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即最下证圆初住,能现身百界作佛,故曰,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是决志净土,求生西方,志诚念佛,感应道交,定蒙摄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来接引。非万修万人去乎。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然已高预圣流,竟不退转,渐证圣果。则其开悟,可不待言。故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略识心性,而见思未尽。直须磨厉净尽,至于无余,则生死方可出离。若一毫未断,六道轮回,依然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即便命终,归途莫测。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眨眼之间,随其业力,便尔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修诸法门。(非指埋头造恶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享福愈大,恶业愈多。既造恶业,难逃果报。一息不来,即堕地狱,偿其夙债。所谓铁床并铜柱是也。如是造业之人,譬如慧日,?/di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清-释印光 下一页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清-释印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