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卷第四

佛经大全 > 嘉兴藏 >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 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卷第四
  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卷第四
  门人真朴编次
  奏对别记下
  上一日问师先老和尚与雪峤大师书法二老孰优师曰先师学力既到而天分不如雪大师天资极高而学力稍欠故雪师少结构而先师乏生动互有短长也记得先师常语忞曰老僧半生务作运个生硬手腕东涂西抹有甚好字亏我胆大耳 上曰此正先老和尚之所以善书也挥豪时若不胆大则心手不能相忘到底欠于圆活 上复问老和尚楷书曾学甚么帖来师曰道忞初学黄庭不就继学遗教经后来又临夫子庙堂碑一上由不能专心致志故无成字在胸往往下笔即点画走窜也 上曰朕亦临此二帖怎么到得老和尚田地师曰 皇上天纵之圣自然不学而能第忞辈未获睹龙蛇势耳 上曰老和尚处有大笔与纸么师曰纸即 皇上敕忞书手卷底尚有十余张但新制鬃豪恐不堪 上用 上乃命侍臣研墨即席濡豪擘窠书一敬字复起立连书数幅持一示师曰此幅何如师曰此幅最佳乞赐道忞 上连道不堪师就 上手撤得曰恭谢 天恩 上笑曰朕字何足尚崇祯帝字乃佳耳命侍臣一并将来约有八九十幅上一一亲展视师时觉上容惨戚默然不语师观毕 上乃涕洟曰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又言近修明史朕敕群工不得妄议崇祯帝又命阁臣金之俊撰碑文一通竖于隧道使天下后世知明代亡国罪由臣工而崇祯帝非失道之君也师曰先帝何修得我 皇为异世知己哉。
  上一日语师闻江南下户之家生子则育生女即淹杀是何道理师曰为贫故恐他日养成及笄难办嫁资耳 上曰豺虎性极残忍饥不食子为人父母奈何使其出世一番不见天日而速赴黄泉哉即贫无嫁资于问名纳采之日不受其聘礼则嫁时无妆奁亦怪我不得朕极痛恨此事已传敕民间如有此等父母议罪乃出经筵日记中诸臣赞美之文与师诵之师曰 皇上保民纤悉如此不特婴孩受赐三十年后九土万方无复更有旷夫生齿日繁既庶且教黄虞将不难再见于今矣。
  上一日命侍臣持新传大觉禅师真示师师曰即道忞未晤玉兄然观此道容亦尊严可敬但头戴青帽觉从上佛祖无此体制 上曰何如师曰五篇七聚之中有一百众学法凡礼佛诵戒入聚落进王宫不得覆头犯者突吉罗 上曰报恩和尚日常戴帽画工照样写出不便唤渠卸却也 溪进曰本师归山后听诸禅夏不戴帽矣 上曰报恩规矩何缘顿改师曰玉兄面禀 仪刑亲闻 圣训岂更死守善道上乃述大觉应诏始末因缘且言当日在山即坚卧不起极是高尚到了天津却欲饿死不来如人家请客相似客到门了不肯入教那东家体面何在朕是直人便草个札子数他一上故论佛法朕当拜他若朕去岁教诏一番报恩和尚又当拜朕师曰玉兄此番举止亦无他念缘生性不耐见士大夫一旦蒙诏诚虑赫赫天威难于瞻对不知我 皇佛心天子不向四威仪中简点僧家与别个帝王迥异 上曰从古帝王信向与否虽有不同然僧家长短断然不问凡寻僧家底事皆是臣子做底勾当故老和尚不要怕朕指曹王二学士曰须怕他两个二人俯伏长笑。
  上一日命内臣张问达写师道容装潢既就展示曹王二学士 上为谛审再三乃曰觉得丰神奕奕有生动之意二臣叹羡不已师因进曰道忞山野陋质何当玉琢金相得传写 御容一轴归奉山林使臣民未睹 天颜者得识龙光斯为千秋盛事 上曰昨在宫诸臣亦奏请写朕容朕谕之曰世有远而可传者唯功与德自朕践祚十有七年今边烽未息四海疮痍未起朕无德而功不逮生民如此乃写形传世徒贻臣民羞故不欲也师曰 皇上谦光太甚忞昔僻处遐陬己饫闻齐民颂 皇上圣明矣心窃自疑意 皇上生徼外入中华又极幼冲虽圣明天纵然虞夏商周之治诗书六艺之文未易悉也今得奉 天颜八阅月亲见 皇上虚怀嗜学好问好察如此使生三代何难与禹汤并驾惜不幸而生斯世主斯民耳士问其故师曰世界增减互为循环释迦丁减劫出衰周早已有亡国弑君不保其社稷者矣今去衰周将三千年民性日迁如江河之就下恶业相煽器乱臶臻皆其自作自受所以献闯奋臂一呼天下土崩瓦解向非我 皇出而御宇则生民大有首领之虞然则我 皇功德岂不天壤同流哉 上与学士由是释然。
  师闻 上龙性难婴不时鞭扑左右因 上叩击机缘后复启曰参禅学道底人于逆顺两境亦须全身坐断不可任情喜怒所以傅大士有言心性虽空贪瞋体实即普贤菩萨亦云我未见一法有大过患如瞋者故曰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者此也 上曰朕遇境逢缘多不能觉照然过后冰消决不记怀那个师曰忞素知 皇上长空皓月不迁不贰但我 皇喜怒与别个不同恒言有之天子一怒伏尸万里待过后不记早已迟了 上乃点首曰知道了后近侍李国柱语师如今万岁爷非但不打人即骂亦希逢矣又万岁爷极赞老和尚言胸怀平坦亦最慈和乐易云云。
  上一日与师广谭古今词赋谓词如楚骚赋如司马相如皆所谓开天辟地之文至若宋臣苏轼前后赤壁赋则又独出机杼别成一调尤为精妙老和尚看者两篇前后孰优师曰时人多谓前赋自其变者观之下不合说道理不如后赋命意更觉浑然无迹据道忞看来苏轼自以才高忤世不得于君谪迁散地远窜江湖一切牢骚不平之气付诸水月梦幻之观前来江山难再风月无穷即后来涉险归休万缘一梦非前篇之游神道妙无由知后篇之寓意深长前赋即后赋难置优劣其间也 上曰老和尚论得极当乃通诵前赋一篇问师曰念得不错么师曰不错上复言晋朝无文字唯陶潜归去来辞独佳亦为师诵之又诵离骚至中间觉龃龉乃曰久不经理竟忘前失后矣复言明臣文章事业不减唐宋朕极喜王守仁瘗旅文洎申时行袪倦文老和尚曾看过么师答未曾 上命侍臣取来与师共读时日已入酉矣师曰道忞老眼昏华跟随我 皇不上 上乃同师立檐前读竟复入就坐少顷 上忽作恶就外欧吐还语师曰朕迩来脾气不佳适行者然烛触硫黄气故欧耳师斥行者 上曰老和尚不要责他他那里知得朕脾胃有病也师曰 圣躬太劳乞回宫安息上曰适才老和尚话尤未了师为叙讫 上乃回宫。
  上一日语师宫中有明朝成祖所集之书名曰永乐大典者以一殿贮藏无虑数百万卷师曰 皇上可曾看过么 上曰朕曾聊展一二册若欲看过恐皓首穷年莫竟其籍也师曰年代深远翻阅为难得不伤于蠹鱼 上曰收藏谨固卷帙如新师曰此书如何汇集 上曰依沈约平上去入之韵以为编次如上平一东即一东字便有五十来卷师曰其中所载何事 上曰天文地理山川人物凡有涉于东字者靡不毕载师曰常言秘阁奇书多有人间目未经见者道忞今日亲聆 皇上天语真闻所未闻矣。
  上一日谓师曰少林堂头涵宇也集有五灯续略将那付帕子底尽收入祖师图西山者里有个达如亦是少林付帕僧也在五灯续略上若达如上得传灯朕也上得师曰到是 皇上上得达如上不得此僧尝亲近先师在道忞会下亦住过彼时不善用心曾着境魔了一年然五灯续略闻得 皇上许他入藏是否 上曰朕那时知得僧家甚么长短后阅楞严始知有佛法道理知有宗门下事及老和尚诸善知识辈则皆憨璞之力故憨璞大有功于法门者也 上又曰闻得报恩和尚十九岁便悟道得恁少年极是难得师曰少年悟道古来亦有如佛日禅师见夹山时年方十三机辩纵横早已彻悟但如玉兄廿三五岁便出世为人乃奇特耳 上曰慈寿玄水亦少年出世 溪进曰南方如玄水后生付法者甚多师曰后生付法不道全无如玄水敢在 皇上面前敲钟擂鼓升座说法也是难得 上曰果亦奇特闻他为老和尚修笑祖塔不知怎样葺理师曰四围筑了百来丈石墙 上曰里面须做些房子好着人看守师曰他意亦欲起五间塔院尚未动工 上曰笑岩和尚塔在那一方师曰出西直门过了高浪桥北行一二里踞昌平大路上 上曰此地朕常来往不知有笑祖塔师曰荒冢累累 皇上何由得知 上曰者番有便朕当亲诣塔前瞻礼一回。
  上一日语师朕再与人同睡不得凡临睡时一切诸人俱命他出去了方睡得着若闻有一些气息则通夕为之不寐矣师曰 皇上夙世为僧盖习气不忘耳 上曰朕想前身的确是僧今每常到寺见僧家明窗净几辄低回不能去又言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摆扑不下底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觉亦风云聚散没甚关情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师曰剃发染衣乃声闻缘觉羊鹿等机大乘菩萨要且不然或示作天王人王神王及诸宰辅保持国土护卫生民不猒拖泥带水行诸大悲大愿之行如祇图清净无为自私自利任他尘劫修行也到不得诸佛田地即今 皇上不现帝王身则此番召请耆年光扬法化谁行此事故出家修行愿我 皇万勿萌此念头 上以为然。
  上一日问师丛林日逐如何行持师为陈说一遍 上曰朕观老和尚上堂与报恩和尚不同何也师曰道忞举行出自清规玉兄尤仍时套盖一向沿习教家故耳 上曰何谓清规师曰佛法初入东土一切僧家依律而住祇分上座大众就如今时粥饭丛林相似无有堂头统摄其间至大觉怀海禅师创建百丈丛林乃准律仪参王制仿朝廷官府之仪以立方丈主法之人分知事头首为东西两序并诸内外杂职于是坐立有序动静有规勒而成书总祝厘报本等事分为九章累朝奉敕刊行所谓百丈清规也 上曰老和尚带得有此书么师曰带有此书 上曰可将来与朕待回宫细阅亦知得丛林规矩也师乃呈上。
  上律身极节俭凡诸服御概从朴素一日语师曰朕衣裳非左右请浣则终岁不更举秋罗中衣示师曰今日斋戒祭祀乃易此耳然亵服尤然纻葛数经浣濯者复指青袍与履曰出见群臣不好意思服此妆个体面若在宫则布鞋布袜即此靴亦不穿也又举腰间黄条曰此带亦系了五年师为熟视觉已破损乃叹曰我 皇惜福虽大禹何加焉。
  上一日为师叙述满州风土地方虽小而山高壤沃可以树艺五谷即果实亦佳所乏者布帛耳至于人参貂鼠则南方又少矣为言参苗在土固大小不偷必高出群卉之上故掘参者得以觇取然亦在人财喜有当面错过而后来反见者凡入山须里粮结伴以往或半月十日始回间有伤于虎狼毙于高岩深涧亦艰虞事也往时有采参误践熊庭者夜昏不能出矣熊乃采果饲之天明得队反引众射杀其熊后来其人卒生恶疾而死又言西鞑子则逐水草而居五谷不生唯食禽兽肉故其人腥臊不可闻与朕东方大不同也复问师闻南方虎豹极小即大者仅类黄牛耳然朕北方豺狼俱大若虎则过如壮马此复何故师曰亦风土使然也。
  上一日携王学士至方丈坐次师奏曰先师语录 皇上许为入藏莫要个本么 上曰要个本朕方可批部施行老和尚可有本么师曰有 上曰将出来师遂陈上 上细览一过仍入套中执持在手停刻适近侍奉茶至 上乃递与曰好生收着三日后 上复至师奏曰昨日礼部有官来说先师语录 皇上已俞允入藏矣敬谢 天恩 上曰此亦小事师复奏曰今此间北藏 皇上未经修理江宁有南藏乞 皇上命礼部可移咨江宁先入流通 上曰南藏收藏何处甚么官员职掌师曰版藏大报恩寺明朝管属礼部我朝不设此官或责在僧司也。
  上命侍臣着北京僧录司移咨江宁去 上复谓师曰先和尚语录还有么师曰有 上曰可存一部在文书馆俟他日修北藏时可刊行师复进呈。
  上一日早朝传旨可将景山新铸渗金大佛抬至万善殿与老和尚随喜巳牌舁到师瞻礼竟 驾随至问师适来佛相何如师曰真所谓希有世尊也道忞此生固然未见恐古亦罕有盖从上帝王庄严象设何代无之不过捐发帑金命臣工监造而已争似 皇上亲为指授所以精妙无比 上曰此象经朕相度不知几回已剥蜡将就炉矣朕忽下阶回看觉顶相不正重命更改故三载始落成也师问渗金之法上曰先用皂矾水银涂象后上金箔以火煆之金着矾汞即渗入铜内然必三五回上金方得通透无瑕师曰将来此象安奉何处 上曰朕在南苑创有新寺老和尚想未知道师曰忞亦微闻 皇上为皇太后祝厘圣躬故建兹寺 上曰要老和尚随喜意下如何师曰 皇上建殊胜功德赐忞瞻礼诚为万幸不知何日可去 上曰俟朕打叠停妥然后来请过数日 上复至语师曰南苑有玄灵宫亦朕创建左右碑文系阁臣金之俊与刘正宗所撰今新寺碑要老和尚撰文不命臣工也师曰道忞山林野逸那里晓作朝廷文字以 皇上高深使忞揆度得无井窥天蠡酌海哉 上曰老和尚不要如此谦虚待请随喜了便可属笔师曰明日可去么 上曰朕今日斋戒明日祭祀夜来示牲五更行礼则通夕不寐矣回宫得寝息半日午后方出南苑至明日着人来请也时上已命御膳御茶两衙门官就玄灵宫供办以待至次晚 上差包里三大臣就万善殿迎师四鼓发足平明抵玄灵宫包里臣驰奏 上问斋可办得齐备未奏云已备 上曰俟老和尚斋毕引至新寺前后随喜了请老和尚回万善殿是日也山肴海错无物不备两衙门遵旨于 上行宫正席坐师余诸门弟子则偏殿安排斋毕包里臣如命导从奉师还宫越三日 上至师曰昨承 皇上威光得随喜新寺已俨升忉利天宫又祇受盛燕顾何福消之 上曰斋不粗率么师曰鱼丽所谓多而嘉旨而偕有而时固赞叹莫能及也第奉旨撰文愧不雅驯尚祈圣裁鉴定毋俾辱国乃出以进 上为展阅一过命侍臣收入宫内次日 上复携王学士至方丈谓师曰朕昨回宫细看老和尚者篇文字极得大体风雅典则不待言矣师曰勉遵慈命如蚊负山幸不罪责乃蒙 皇上褒嘉过甚也 上曰朕固不通文字曾与王熙看过试问他何如王学士曰此千秋不朽之文也师曰忞实惭愧 上又曰即书丹篆额还要借重老和尚师曰朝堂济济不乏虞欧褚柳之宾乃命顺朱如忞者为之一发使马牵犁矣 上曰朕极喜老和尚书法字画圆劲笔笔中锋不落书家时套师曰如 皇上不容固辞乞敕赐寺额得以缀文从事上制名德寿命文书馆画格授师师为擘窠书上 上乃敕良工刘光阳摹勒上石焉。
  上一日谓师曰老和尚苦欲还山朕亦不敢强留违老和尚意俟三二年万姓疮痍稍起朕思江南一行当亲入天童看老和尚师曰 皇上再不要动此念头忞见两院巡方便拿船起夫下程酒水百般支应里鄙递年好不苦杀况复 圣驾亲临者沿途百姓算来都是死数 上摇手曰朕自然有个道理决不遗累地方过数日 上复为言师曰如 圣驾必欲巡幸江南乞预先传 旨谕忞好在江上迎 驾 上曰朕动身时必先着人说与老和尚知道。
  上一日语师老和尚许朕三十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报恩和尚来祝四十朕决候他不得矣师曰 皇上当万有千岁覆帱生民何出此言 上弹颊曰老和尚相朕面孔略好看揣怀曰此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躯如何挨得长久师曰 皇上劳心太甚幸拨置诸缘以早睡安神为妙 上曰朕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楼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耳师曰 皇上心血不足可服参附诸药饵么 上曰早晚常服天王补心丸师曰补心丸有地黄当归恐与 皇上脾气不对 上曰少时喜吃水精蒲桃致伤脾胃年来读书耗气复有欧血之病坐此正难调摄耳师曰乞 皇上早为珍啬天下臣民幸甚上曰谨依老和尚慈念。
  上一日语师朕于宫中造有关夫子勒马听风之相身披黄金铠甲纯用五色宝石填厕其间所侍关平周仓亦如之今送老和尚还山留作天童护法师曰忞被殊恩又光泉石天童香火从此万年不烬矣 上曰朕已命人抬至老和尚可出共观时相皆有黄幔遮尘 上为揭示则周仓面朝里壁 上呼近侍李国柱可与朕抬正此相师前代 上上曰老和尚恐难着力时师行者玄猷近前 上复挥去乃躬自移正焉因问行者甚处人者曰玄猷承天府人 上曰朕本朝已改承天为安陆州了者曰玄猷蹑屩四方久已不闻故乡消耗 上曰也是真话。
  上一日语师天岸随老和尚出京还青州可分付他不要更赴别请当常住山东教化北方盖过了黄河直抵京师无有禅门主导四众极可悲闵得久久阐扬一番便都各知有此事师曰谨遵 慈命。
  上复语师老和尚还山朕要留门下弟子两位在此早晚说话如见老和尚一般师曰道忞诸弟子都是个愚戆底人恐有不到处得罪 皇上反成道忞过咎 上曰老和尚一旦还山教朕如何忍得朕亦不留他在宫供养本意要几位有道眼底阐化京师 上乃自定旅庵山晓二人命择前门善果隆安二大刹俾住持开法焉。
  上择五月望旦差包里臣刘之武送师还山 上自凌晨躬候登程时师早餐未毕已传 圣驾将出矣师趋立门左 上单骑卒至见师下马师前慰上曰道忞还山愿 皇上定虑凝神保佑圣躬又月晰二子在京恐有不到乞 皇上慈悲教育 上曰都知道了老和尚不须挂念师曰即请 皇上还宫 上曰请老和尚上马师率诸弟子就道上骑忽出师右诸人见 驾来俱欲下马 上止曰你们骑马不惯下了难上不要回互罢 上与师并驾行将及一望师再三请 上还宫 上始回缰少间师已抵北苑门矣 上骑复至促师马首曰老和尚还山可着人看朕朕常着人看老和尚不要疏间了师曰恭奉慈命 上乃与师握手而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卷第三 下一页 弘觉忞禅师北游集卷第五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