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全 > 嘉兴藏 >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 序
序嘉兴大藏经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藕庵衍禅师语录序
  我观世间生假二相。本无差别。未始以前。真空寂然。后乎此而有所谓文字者。其犹幻相之云也。惟幻相不碍真空。故阿难蒙佛授记。修多罗藏。复有结集。达磨东来震旦。以慧可本来一偈随付大法。大雄之教在在圆通。固未尝以文字为障碍也。后之学子何者为粘。何者为脱。若胶于名相。虽无字句。不能谓之真空。若义趣消融。智光迸烁。一一以印心密旨见诸字句。一字一句是皆平等大慧。一切真实。其孰谓之假设乎。千百年已来临济之道大行于世。十五传而有断桥雪岩二派。两支并秀。如日月丽天。其教大炽。断桥十四传而至金明。今藕庵禅师则金明之付法嫡子也。藕庵远承道法。介然自守。复能平心待物。使人之就之者。心境双忘。欢喜亡厌。余愧疏慵不能数过。顾以余之正信也。持语录属序之。于焉谛观反覆。知其截断众流。直超顿上。故能随机示现。种种具足。如山川出云盎盎然。尽天下之阡陌沟塍。钩联屈曲。不须加被而自然充满。余得而浅量之乎。断桥一派潆然以孤。若得于上首门中力为担荷。使曹溪滴水复如长江大河。流行天壤。藕庵之扬眉瞬目。一唱一新。不可已也。嘻。当机猛喝。使人人心光破裂。顿空一切。人亦于无字句处一霎参提。勿以雪泥鸿爪强作拟议。使藕庵以为盲眼汉也。可乎。
  时
康熙癸丑腊月上浣忍庵黄与坚书于海宁经堂
  竹庵衍禅师语录序
  佛氏之书有与吾儒名同而实异者。则语录是也。始于有宋之时。濂洛关闽诸君子讲明道学之说。于是先生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及门诸子好学深思。虽单辞只句。皆不敢废而谨录之。此语录所由名也。然诸先生微言高论。互见群书。生平见于语录者十不一二。至于佛氏之教。其传授心法本不立文字之迹。故德山一棒。临济一喝。机锋应对。相视莫逆。即语录一书。有若川既济而舍筏。心既伏而舍喻。可无佛者。然学佛之徒舍此别无以自见。故一经嗣法。人各为编。其敝也。至于强记公案。改窜法言。而本来悟地了无所得。此识者所为痾而语录所以愈多而愈下也。曾子兰坡一日以竹庵禅师语录属余为序。按家庭表云。竹庵系出临济三十二世孙。临济十五传而有断桥雪岩二派。雪岩有密云诸嗣。其教方兴而断桥之后受国荣者屡见。又十五传而始得金明。其派得以不堕。竹庵则嗣法金明者也。天下事艳于群趣者易为。功而劳于独任者难为。力尧舜文武周公之道至孟轲死而不得其传。昌黎立千百世之后为继其绝。而有宋诸君子遂起。而有明之论学道者不得不以昌黎为孔孟之嫡子。竹公当断桥法派接续之际而毅然以身任之。虽为之前者尚有金明而竹公亦可为特立而独行者矣。般若金刚经云。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又曰。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谢唐乐之千载不坠由于人弘。苟非壮志定力。能任重而道远者畴则胜之。今竹公语录具在。其启聩发蒙之妙。余不得而深知。在竹公则亦若筏喻既舍。其去留可无问者。而我金明竹公中兴断桥之派于十五传之后。为天下之有志绝学者勉之。
  艾庵黄永拜题
  序
  粤自初祖西来。花开五叶。滹沱一派。道出常情。传至断桥伦祖与雪岩钦禅师。两枝竞秀。伦下龙象接踵。建法幢而称国师者不可数计。我金明介老和尚亲承车溪以来。一丝九鼎。中兴断桥法道。而竹庵大和尚妙年弃室。遍叩尊宿。靡不机契。后至鸳水。与金明有水乳之投。惯捋虎须。当仁不让。遂为嫡骨亲子。继而阐法娄东。惟以本分草料。直下断人命根。若缁若素。咸仰竹庵古佛而云集景从。出其座下者皆堕地狮儿。足以师范人天。津梁祖道。盖不独为金明出气。而且为断桥临济增辉矣。余得读师语录。如迅雷震吼。真足启蛰发蒙。洵为灌顶之醍醐。普润之甘霖也。余赞叹有分。不敢蛇足。但愿读斯录者莫以眼视口诵。致负弘慈可尔。
  康熙癸丑仲春谷旦
鸳水法弟罗真性和南撰
  竹庵衍禅师语录目次序传上卷升座示众小参拈古颂古下卷机缘行繇偈颂佛事行状附刻禅灯和尚为先和尚举火法语
  竹庵和尚传
  师名真衍。别号藕庵。临济三十二世孙也。姑苏高阳氏子。明泰昌辛酉正月十有三日。母陈氏感异梦生。陈素好佛。人即以为有夙契焉。师儿时即敏慧。每喜独坐。稍长不入凡儿队。好持佛母准提神咒。无虚日。或遇行客僧至。必为设馔敬礼之。年十五遂有志出家。父母不许。为忧愤。几欲绝粒者久之。明年父母为议。娶某氏女。以父母命强就婚。旋遭母丧。又明年丧父。丧葬持服讫。因告其宗老曰。儿向喜事佛。欲皈其教久矣。父母在。此身未敢以自许也。今已矣。因以所有尽散之宗人。复厚贻其室而遣之。时年十有九矣。乃如例制头陀服为苦行人。代诸僧募饭。祁寒暑雨弗恤也。期既满。乃往万峰受具足戒。偶阅圆觉经菩萨发问。今者四大各离。妄身当在何处。遂抚几长叹曰。人生不明个事。徒为僧相。于本分中无所益耳。于是遍参尊宿。一日闻板声。忽然有会。诸方皆为印可。名籍籍丛林矣。后过金明介禅师。介盖断桥伦祖第十四世孙。能弘祖法者。与师机缘相合。有水乳之契。因以法付之。随侍逾年。因患痰疾辞介。归隐于太仓藕花庵。每日钟鸣危坐。默持妙法莲花经一卷。香再炷而持毕。盖数十年如一日也。师为人言笑不苟。气骨高胜。一时缁素恭敬尊仰。其少年纨裤间有排斥之者。而师夸然不屑也。手书法华付剞劂竟。复书华严全部。越九月即成。其修持精进不敢自假借类。如此自脱白至此。凡历僧腊将四十年。即吾州而论。初寓双树。继主福城。今住藕花。其经营殿宇。装塑法像。在在不遗余力。将归老是庵矣。故自号藕庵云。
  曾同吉曰。余从父兄五典师。从父子旗同举于乡。有谱谊。余之知师者旧矣。今藕花庵居吾邑之城南。去余庐仅数武。每过从欢相得也。余亦厌尘俗。喜学佛。几欲自决矣。入而见妻孥儿女子辄怦怦。若不自得者。语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师其何以度我哉。
  康熙十四年乙卯长夏皈依弟子曾同吉稽首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卷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