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叙
吾乡野竹和尚行道滇南迤东西法乳殆遍最后泊会城憩嵩山寺追余自戊戌腊底与师晤于沙桥百万众中庚子春自绝域旋复握手昆池非剑戟丛中则通都大郡或曰贵耳贱目者世缘太炽何由亲见宝王而谭正法眼臧也邪余曰不然夫五浊先入终取泥洹枯木寒岩烧庵绝迹师之行臧未可为一二拘方者道也乙巳门人编录成言言段厉字字婆心顾恒情为师疑者以师栖情太上静入三摩亦奚不可此諓諓者使妙喜见之不惮千里而毁八闽之板矣第灰劫陵夷宗风泯阙锥不入木则蠃蛳蚌蛤犹隔万山耳钳锤门外苟或迟疑惧黄檗斸足乎蒲桑之鼎既沦鹦鹉之车捆载师以一笠子一拄杖竿木随身到场即戏高高山顶则一剑霜寒只字不可改也深深海底则双朱松下鹤形不可测也翀翀汉翮泛泛波翼远锡天末愿力弘肆直与迦叶争衡障百川而抵狂澜眷此津涯苟非心空及第焉能登祖案而标赤帜邪古所称出世而能入世者意在斯乎余放废多年其流狂癖然略近禅意者则渐远名色稍储顿地耳以之奉扬宗旨犹鹪鹏已极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岂不迳庭也哉是为叙。
时
康熙丙午新夏华东逸民蜀雒源刘茞信笔书于五华别野
又
叙曰圣人心主乎静静而非静而动亦静也凡夫情役于动动而不静而静亦动也夫性本圆明如大月轮之遍照此苏迷卢竟界凡所有水靡不有月故应见之月相形而中天之月不分也性譬则月也竟譬则水也圣人不失其圆明如月在寒潭无纤豪障翳凡夫为业习所锢如月在浊水既以昏蒙无见加以狂飙鼓荡诸趣掀腾欲觊其少许澄彻亦难也古佛西来大意无非去溷为清激浪为平今时阐化尊师亦愿尽人直入于妙觉而后已然道以言显言以显道虽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夫亦何能已已粤自南岳而下便推临济不越三十传而天童密师翁承之吻合无爽若持左券我师浮老人复能克肖前人世济其美纵谓诸佛证入各有不同其上接宗旨丕振家声使人离垢氛而发精明者则一砖镜浣兄为老人入室真子为临济三十二世向住长松今迁福海野竹慧禅师则又为浣兄哲胤也禅师以颖姿入道一回过溪群疑冰释自是十坐道场说法度人机用真切无忝先德今瓣香酬恩法乳拈出盍以历来之大兴祖道俯徇舆情者出世于昆明之慈云顺宁之五福富民之法华潞南之弥勒昆明之嵩山诸刹门人宗宏集禅师诸会法要为上堂为晚参为小参为拈颂为法语为诗偈为书问为机缘若干卷己卯秋高弟宗上以所付梨枣者匈余弁于简端余愧非杨大年警拔无宋学士设施然久知禅师名兹又获睹其大全有淹古贯今之识无组章绘句之痕揭毒鼓于当阳奋师音于大地岂独嵩山滇水也哉将所云阵云横海上拔剑搅龙门者禅师其人矣余故不辞而为法水月之谕以况性源阐祖父之传以明禅源表扬语言文字之旨以为学源为我福海兄庆更为我报恩老人暨我天童师翁庆。
康熙己卯菊月柳塘居士沉雄焕一槃谭撰于吴门西山之同叶祖堂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目录第一卷上堂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住蒙化府竹林禅院语录住顺宁府云州五福禅院语录住顺宁府树宗山善法禅院语录再住顺宁府云州五福禅院语录第二卷上堂再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住云南府嵩山禅院语录住云南府富民县卧龙山法华禅院语录住澄江府潞南州弥勒禅院语录第三卷上堂再住云南府嵩山禅院语录第四卷晚参小参第五卷示众机缘普说第六卷拈古颂古第七卷源流颂牧牛颂佛祖赞自赞书问第八卷法语第九卷杂偈第十卷杂偈第十一卷杂偈第十二卷杂偈第十三卷杂偈第十四卷杂着佛事铭行实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目录(终)
字考(此刻略遵六书正讹间有一二混同者录于后)
支
(枝本字)。
隶
(逮本字)。
埶
(势本字)。
勺
(杓本字)。
(派正字)。
(漏正字)。
倦
(倦正字)。
(堆本字)。
孰
(即生熟字)。
耎
(软嫩字)。
采
(审本字)。
霟
(添正字)。
样
(橡正字)。
景
(影正字)。
臧
(藏本字)。
假
(假本字)。
涂
(途正字)。
冢
(冢本字)。
常
(裳正字)。
掔
(腕正字)。
体
(一作笨)。
(射本字)。
朱
(株正字)。
衰
(蓑正字)。
叕
(缀正字)。
身毒
(天竺)。
恶池
(滹沱)。
方良
(魍魉)。
壹
(氤氲正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