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五

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宗统编年-清-纪荫 >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五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五
  临济第十五世祖
  讳祖先。嗣华藏。
  宁宗戊午四年。
  临济第十五世卧龙祖嗣宗统(一十四年)。
  祖住常州荐福。上堂曰。十五日以前明似镜。十五日以后黑似漆。正当十五日。又且如何。莺迁乔木频频语。蝶恋芳丛对对飞。
  己未五年(十二月诸州大水)。
  庚申六年。
  存考(蜀中近传大慧杲下福州西禅鼎需传鼓山安永永传净慈悟明明传苦口益益传筏渡慈慈传一言显显传小庵密密传二仰钦钦传无念有有传荆山宝宝传铁牛远为妙喜一支未绝存之以俟详考)。
  祥符荫曰。七佛以来。不许无师自悟。佛祖付嘱。皆人天众前心法印证。初祖东来。必以袈裟表信。示佛祖慧命。重在传持。稍有淆讹。则以讹传讹。误人不小。今世有传云门源流录本者。岂云门儿孙犹在耶。又有突出法眼宗卷子。并妙喜源流记。断桥伦后续派。虽继绝为盛德事。然必确有真实证悟。不违从上心眼机语。方可以上质宗祖。不然。何容冒昧也。
  灵隐岳退居东庵。
  岳居灵隐六年。法道盛行。上章乞老。诏许之。
  辛酉嘉泰元年。
  祖迁真州灵岩。
  壬戌二年。
  禅师华藏支下东庵松源崇岳寂 发明(书东庵。与其退也)。
  陆游号放翁。官待制。封渭南伯。参岳。问曰。心传之学。可得闻乎。岳曰。既是心传。岂从闻得。游领解。呈偈曰。几度驰车入帝京。逢僧一例眼双青。今朝始觉禅宗别。说有谈空要眼听。岳历住平江澄照。江阴光孝。无为冶父。饶州荐福。明州香山。平江虎邱。杭州灵隐。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倡道。忽亲作书。别诸公卿。且垂二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及贻书嗣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嘱以大法。因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於北高峰之原。
  癸亥三年 金国学士屏山李纯甫着鸣道集(甫字纯之号屏山。参万松秀祖有得。因取迂叟司马光。横渠张子厚。程明道颢。伊川颐。谢上蔡良佐。刘元城安世。杨龟山时。张南轩栻。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屏山曰。儒佛之道。原本一心。其功用之殊。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便生分别。以为同异者。何也。如刘子翚之洞达。张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张敬夫之醇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方寸之地。既虚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但其知见。只以梦幻死生。操履只以尘垢富贵。皆学圣人而未至者。其论佛老也。实阳挤而阴助之。盖有微意存焉。唱千古之绝学。扫末流之尘迹。将行其说於世。政自不得不尔。如胡寅者。诟詈不已。嘻。其甚矣。岂非翻着祖衣。倒用如来印者邪。吾恐白面书生辈。不知诸老先生之心。借以为口实。则圣人之道。几何不化而为异端也。伊川之学。今自江东浸淫而北矣。缙绅之士。负高明之资者。皆甘心焉。余亦出入其中。几三十年。尝欲笺注其得失而未暇也。今撒籓篱於大方之家。汇渊谷於圣学之海。藐诸子胸中之秘。发此书言外之机。道冠儒履。同入解脱法门。翰墨文章。亦是神通游戏。姑以自洗其心耳。或传於人。将有怫然而怒。惘然而疑。凝然而思。释然而悟。哑然而笑者。必曰。此翁亦可怜矣。又曰。仆与诸君子。生於异代。非元丰元佑之党。同为儒者。无黄冠缁衣之私。所以呕出肺肝。苦相订正。止以圣人之教。不绝如发。互相矛盾。痛入骨髓。欲以区区之力。尚鼎足而不至於颠仆耳。或又挟其众也。哗而攻仆。则鼎覆矣。悲夫。仆非好辩也。恐圣人之教。支离而不合。亦不得已耳。如肤有疮疣。膏而肉之。地有坑堑。实而土之。岂抉其肉而出其土哉。仆与诸君子不同者。尽在此编矣。
  禅师大慧下育王佛照德光寂。
  光住天台鸿福天宁。杭州灵隐。明州育王。临安径山。屡承召对。宣赐优渥。住育王。谓产薄不足赡众。遂以所赐。及王臣长者所施之资。置田岁增谷五千。创数椽以自处。号曰东庵。掩关自娱。接人不倦。时许衲子入室。三月告众曰。吾世缘将尽。至十五问左右曰。今日月半也。左右曰然。又二日。索纸作遗书。与平昔所厚者。二十日蚤。集众叙别。皆法门旨要。无半语及他事。索更衣大书曰。八十三年。弥天罪过。末后殷勤。尽情说破。趺坐而逝。塔全身於庵后。勅谥普慧宗觉。塔曰圆鉴。
  禅师昭觉支下天竺[仁-二+幻]堂中仁寂。
  仁住大觉。迁中竺。徙灵峰。淳熙甲午。诏对说法。是年升堂告众而寂。
  甲子四年。
  禅师白云下郑州普照佛光道悟寂。
  悟兰州宼氏子。闻马嘶大悟。至能耳谒白云海。先是人问海何不择法嗣。海作颂。有芝兰秀发。独出西秦之语。比悟至。夜闻空中人言来日接相公。黎明海呼僧行。令持香华接我关西弟子。寺乃唐郭子仪建。今渠自来住持也。既至。一言相契。径付衣盂。寺前尝有剽而杀人者。来告急。悟呼众擒之曰。即汝是贼。寻得其巢穴。贼众请命。悟与要言而释之。数十年。路不拾遗。人以此益信是汾阳王云。悟自后化行远迩。甲辰海迁寂。悟出世郑州普照。复迁三乡竹阁庵。时着白衣。跨牛横笛於洛川。人莫之测。尝谓人曰。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道我是圣。向凡位里去。道我不是圣不是凡。才向毗卢顶上有些行履处。五月日晚参毕。呼侍者。足未及门而逝。方丈上有五色云如宝盖。中有红光如日者三。
  乙丑开禧元年。
  丙寅二年(元太祖武皇帝十二月即位于斡难河自号可汗)。
  祖住苏州秀峰穹窿禅师法熏来参。
  上堂。举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杨岐斗胜不斗劣。秀峰斗劣不斗胜。秀峰乍住没亲疏。个个尽怀沧海珠。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熏字石田。慕祖道望来参。祖一见器之。
  丁卯三年。
  禅师师范自瑞岩第一座领明州清冲。
  祖过天童扫密庵祖塔。范偕往。未几至瑞岩分座。忽夜梦伟衣冠者。持把茅见授。翼日明州清冲专使至。范受请。入院见所谓伽蓝神。茅其姓。衣冠与畴昔所梦无。
  戊辰嘉定元年。
  祖应阳和王请住湖州资福。
  己巳二年。
  祖应张约斋镃请开山慧云。
  清凉范迁焦山。
  庚午三年。
  栴檀佛像至金国迎供内庭。
  禅师可宣诏住径山。
  宣蜀嘉定许氏子。参华藏民悟旨。诏住径山。远近辐凑。宣悲夫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又於双溪之上。筑室百间。为接待庵。济其所不及。宁宗锡化城二大字。赐号佛日。
  辛未四年。
  禅师道生住妙果。
  临济第十五世卧龙祖示寂。
  祖时客径山。将示涅盘。手书别交游。六月九日。复书偈曰。末后一句。已成忉怛。写出人前。千错万错。书讫。端坐而逝。
  禅师天童无用净全寂嗣径山杲。
  止庵居士钱象祖。钱塘人。嗣无用全。参护国景元。元曰。欲究此事。须得心法两忘乃可。法执未忘。契理亦非悟也。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如何。曰本自无疮。勿伤之也。祖涣然有得。守金陵日。专修净土。创止庵高僧寮。为延僧谈道之所。嘉定元年。拜左丞相。辞归。益进净业。四年二月示微疾。书偈曰。菡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我心清净超於彼。今日遥知一朵开。后三日。僧有问疾者。祖曰。我不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为人。惟求生净土耳。言讫趺坐而逝。同时有饶节宇德操者。临川人。以文章着称。往来襄邓间。尝令其仆守舍。一日见仆归。占对异常。怪问之。仆曰。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长老有道价。特往请一转语。忽尔开悟。身心泰然。无他也。节叹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白崖问道。与其仆祝发为僧。节法名如璧。仆名如琳。节自号倚松道人。尝劝吕紫薇专意学道诗云。向来相许济时功。大似频伽饷远空。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排两颊红。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旛风 发明(为道忘分。有公叔同升之意。故附书之)。
  临济第十六世祖
  讳师范嗣卧龙。
  壬申五年。
  临济第十六世径山祖嗣宗统(三十八年)。
  祖自焦山迁雪窦别山祖智来参。
  上堂曰。若论个事。直是省要。奈何诸人自作艰难。自作障碍。所以寻常西廊东廊。见诸人和南问讯。山僧便乃低头相接。其实无他。只要诸人识得长老是西川隆庆府人氏。智。蜀之杨氏子。年十四。得度。初闻僧诵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已还闭。恍如梦觉。见祖於雪窦。祖知是法器。待之弥峻。时或棒喝交下。一语不少贷。智拟对。辄噤不能发。由是知解都丧。曰吾平生伎俩。皆死法也。今始行活路。
  癸酉六年。
  法师天竺北峰惠行宗印寂 发明(讲不背宗。故书)。
  印字元实。生盐官陈氏。年十五具戒。谒竹庵观。明教观之旨。凡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讲止观。深砭学者支离名相之病。玄隐雷峰迁德藏。超果圆通北禅。所至宿毙湔革。道誉盛着。学徒恒五百。诏居灵山。召对。赐号惠行法师。
  甲戌七年。
  禅师灵隐大川普济纂修五灯会元。
  济字大川。明州奉化人。嗣径山琰。住灵隐。自景德传灯录后。有广灯。续灯。联灯。普灯。济合五为一。曰五灯会元。至密庵杰祖止。叙集详明。学者便之。
  乙亥八年。
  丙子九年。
  祖被诏移育王了慧侍行。
  慧蓬州罗氏子。垂髫与儿群戏。必搏泥沙为佛塔像。既长遂出家。见祖自陈来历。祖呵曰。熟睡去。既而令充不厘务侍者。一日祖谓慧曰。觑不透处只在鼻尖头。道不着处。不离唇皮上。讨之则千里万里。慧抗声曰。将谓有多少。祖迁育王。慧侍行。
  丁丑十年。
  戊寅十一年。
  己卯十二年。
  禅师道冲由径山第一座应嘉禾光孝请寻迁蒋山。
  冲号痴绝。生而资性绝人。少以进士业应诏。受释氏学於梓州妙音院。游成都习经论。出峡回翔荆楚间。时松源岳唱密庵祖之道於饶之荐福。径造其庐。以岁饥不受。会曹源生出世妙果。冲造其门有省。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贷。平。知见至是都无影响。曹源徙龟峰侍行。又三年。以偈辞游浙。其言有曰尚余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至京师松源主灵隐。冲依焉。嘉定己卯。由径山第一座应嘉禾光孝请。嗣曹源生。俊彦耆宿。多集会下。道行闻於朝。除蒋山。濒江易涝。田多无秋。冲忍饥鸣道。行乞养士。居十三年无倦色。
  曹洞第十八世雪岩祖示寂。
  曹洞第十九世祖
  讳行秀嗣雪岩祖。
  庚辰十三年。
  曹洞第十九世万松祖嗣宗统(十七年)。
  辛巳十四年。
  祖移报恩洪济。示众。向上一机。鹤冲霄汉。当阳一路。鹞过新罗。直饶眼似流星。未免口如扁担。
  法熏出世苏州高峰。
  高峰蕞尔剎。熏劳苦戢缩。以身率之。未三年。为改观。
  壬午十五年。
  禅师福裕参万松祖印可之。
  裕太原文水张氏子。五龄解语。日了千言。九岁入学。一日十行。遭乱丧家。道逢老僧。令裕出家。曰汝能诵得法华经。则一生事毕。裕曰。佛法止此乎。莫更有向上消息否。老僧异之。遂偕谒休林古佛於仙岩。曰此子龙象种也。得奉巾瓶。他日必成大器。林欣纳之。乃为祝发受具。遂与双溪广同参者七年。次参万松祖。祖一见便许入室。问子从何得个消息。便恁么来。裕曰。老老大大。向学人纳败阙作么。祖曰。老僧过在何处。裕曰。学人且礼拜。暂为和尚盖覆却。祖大喜。遂为印可。
  癸未十六年。
  高峰熏迁枫桥旋补锺山。
  熏迁枫桥寒山寺。众绳绳然。锺山虚席。庙堂精选择。旋以熏补处。
  甲申十七年。
  理宗。
  理宗乙酉宝庆元年。
  祖被诏住径山祖智分座了慧为第二座。
  祖住径山。慧侍行。将授藏主。而有以力迁是职者。适讷侍者寂。命藏主起龛。怯众一辞不吐。祖即令维那请慧侍者代之。慧至龛前。连唤讷侍者者三。乃曰。三唤不应。果然是讷。顶门放出辽天鹘。祖因黜前藏主而以慧代其职。未几居第二座。声动丛林。慧先依妙峰善於灵隐。两庑壁面绘五十三参相。令禅衲各呈偈。慧亦有。而忌之者不以登卷。善阅卷。问曰。慧侍者何无。曰有。不足登卷。善曰。试举看。偈曰。幸是十方无壁落。谁将五彩绘虚空。善财眼里生花翳。去却一重添一重。善亲为书之卷首。自此声名烂熳。后慧住天童。创幻智庵别祠。奉妙峰。用报知己 发明(书之。以为丛林忌才轧众者戒劝)。
  丙戌二年。
  祖应诏慈明殿升座。
  十月祖应诏入内。上御修政殿引见。祖奏对详明。上为之动色。赐金襕僧伽黎。仍宣诣慈明殿升座。上垂帘而听。乃赐佛鉴禅师号。是年径山毁。祖逆知其数。略不动容经意。
  锺山熏迁净慈。
  丁亥三年。
  禅师祖钦来参居侍司。
  钦婺州人。初参天目礼。令看临济三顿痛棒话。一日才上蒲团。忽觉有省。后参祖於径山。因铸钟令着语。钦呈偈曰。通身只是一张口。百炼炉中辊出来。断送夕阳归去后。又催明月上楼台。祖即俾居侍司。
  戊子绍定元年。
  己丑二年(元太宗文皇帝即位)。
  径山寺成 发明(寺之成毁不书。此书。嘉道业无营也)。
  祥符荫曰。禅林建立。无非佛事。自然成就。则为道力所感。若用意经营。只成福业。於道无预也。径山毁而祖略不动意。寺以成就。阅六年又毁。而祖不惊不变。多助如云。复以崇成。谓非道感而能然乎。
  禅师妙伦参祖得悟。
  伦号断桥。黄岩徐氏子。徧叩诸方。而未透彻。参祖。祖以狗子因何有业识令下语。凡三十转皆不契。一日叩曰。可无方便乎。祖乃举真净颂示之。伦悚然。良久。忽闻板声大悟。后住净慈。上堂曰。荆山有玉。获得者不在荆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无位真人。证得者出入不在面门。横按拄杖曰。会么幽州江口石人蹲。
  庚寅三年。
  万松祖复主中都万寿至温为侍者。
  祖应元太宗诏。复主万寿。大振洞上宗风。上堂说偈曰。莲宫特作梵宫修。圣境还须圣驾游。雨过水澄禽泛子。霞明山静锦蒙头。成汤也展恢天网。吕望稀垂钓月钩。试问风光甚时节。黄金世界桂花秋。温字其玉。号全一。邢州郝氏子。幼聪敏异常儿。六岁祝发。年十五参祖。博记多闻。论辩无碍。祖命为侍者。凡祖偈颂法语。一闻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代应对。机锋不可犯。太保刘秉忠长温一岁。少时相得欢甚。忠厌世故。思学道。温劝之为僧。后忠为元世祖知遇。荐温可大用。得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弗受。曰天下佛法流通。臣僧之愿。富贵非所望也。宪宗命印简主释教。诏天下作资戒会。温持旨宣布中外。而辅成之。
  辛卯四年。
  壬辰五年。
  万寿祖退居从容庵禅师福裕补住万寿。
  时元太宗破汴。祖剎荒乱。祖退居从容庵。朝命以裕补之。
  癸巳六年。
  甲午端平元年。
  乙未二年。
  径山复毁。
  祖不惊不变。而多助云至。
  禅师育王下庐山妙峰之善寂。
  善生纨绮中。姿性高洁。年十三。即辞家祝发。经论一见辄了大意。遍参诸大老。时佛照光唱道鄮山。往参礼。蒙印可。赠以偈曰。今日与君通一线。斩钉截铁起吾宗。自是辩慧融释。然不以自足。游衡湘。还入匡庐。卓锡妙高峰下。面壁坐十年。一时学者尊称之曰妙峰禅师。分座雁荡能仁。出世慧因洪福万年诸剎。退居皋亭。又十余年。复领明之瑞岩。苏之万寿。常之华藏。晚至灵隐。亦非所乐。灵隐密迩行阙。轮蹄凑集。善掩户若不闻。一无所将迎。公卿贵人。或见之。寒温而已。会天童虚席。时郑清之秉钧轴。念非善莫宜居。因勉善行。善对曰。老僧年踰耄矣。尚夜行不休乎。辞弗就。郑公益高之。上堂曰。应物见形。如水中月。信手拈来。一时漏泄。以拂子击禅床左边云。者里是镬汤炉炭。击右边云。者里是剑树刀山。前面是观音势至。后面是文殊普贤。中间一着。还知落处么。又击云。毗婆尸佛蚤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九月二十八日寂。火浴舍利不可数计。塔於灵隐之西冈。郑清之铭其塔。
  净慈熏迁灵隐。
  丙申三年。
  侍者祖钦领悟。
  钦为侍者十年。每遇入室。举起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更无下口处。一日偶佛殿前行。抬眸见一枝古栢。触着向来所得境界。和底一时扬下。方始见祖立地处。
  曹洞第十九世万松祖示寂。
  祖於孔老庄周百家之学。无不俱通。三阅藏教。恒业华严。得法者一百二十人。束发执弟子礼者。不可胜纪。编祖灯录三十二卷。又撰净土仰山洪济万寿从容请益等录。及文集偈颂。释氏新闻。鸣道集。辨宗说。心经风鸣。禅悦法喜集。并行於世。四月五日。书偈曰。八十一年。只此一语。珍重诸人。切莫错举。侍者惊报大众。足甫及门。已圆寂矣。寿八十一。茶毗於通玄门外。舍利无数。诸方门人。各分建塔。
  云溪挺曰。万松有语云。雪岩先师尝举穴细金针才露鼻。芒长玉线妙投关。此乃洞上血脉。非其中人不易知也。云岩宝镜。石头参同。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空拳诳惑小儿。祇要应个时节。两刃交锋。唱出新丰一曲。毕竟如何是回互。聻。雨过水澄禽泛子。霞明山静锦蒙头。莫谓万松不道也。万松说法禁庭。宫人罗拜。甘露霄降。祥云绕空。丞相湛然居士。亲承授记。语人曰。吾见万松。巍巍若干仞峰。滔滔如万顷波。莫能涯际。当时人共称之为儒佛兼通。宗说并到。真天人师也。
  曹洞第二十世祖
  讳福裕。嗣万松。
  丁酉嘉熙元年。
  曹洞第二十世雪庭祖嗣宗统。
  雪庭祖奏对称旨诏总领释教。
  戊戌二年。
  高峰妙生。
  生於苏之吴江徐氏。母梦僧乘舟投宿而诞。离襁褓。辄喜趺坐。遇僧入门。辄爱恋欲从之。
  己亥三年。
  蒋山道冲应诏主天童。
  侍郎东畎曹公豳帅闽。闻冲道望。以鼓山来聘。未行。雪峰牒至。领事半年。而天童诏下。众集如海。法度修明。虽宏智盛时。殆不之过。育王虚席。摄住持事。往来说法两山间。上堂曰。天童用底。来育王用不着。育王用底。归天童用不着。虽然如是。用不着处用有余。一箭双雕随手落。
  庚子四年。
  辛丑淳佑元年。
  壬寅二年(元定宗立)。
  癸卯三年。
  甲辰四年。
  禅师卧龙支下灵隐法熏寂。
  天童冲归隐金陵。
  时有旨冲移灵隐。而世故有不满其意者。伐鼓告众。归隐金陵。京兆尹遣属官追挽至苏台。不可。朝命以虎邱俾养老。不就。留守虚斋赵公以蒋山起之。不应。
  乙巳五年。
  丙午六年。
  禅师育王下北磵敬叟居简寂。
  简潼川王氏子。阅卍庵语有省。后参育王佛照光机契。迫随甚久。出世天台报恩光孝。退居飞来峰之阴。大参真西山时为江东部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高卧不起。后奉旨还净慈。上堂。识得一。万事毕。了事衲僧。一字不识。直饶恁么。未称全题。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是年春寂。有北磵集十九卷行世。
  丁未七年。
  戊申八年。
  祖退居明月池上。
  祖端居径山。不数年。寺宇崇成。去寺四十里。筑至数百楹。接待云水。额曰万年正续。正续西数百步。结庵一区为归藏所。上建重阁。秘藏后先所赐御翰。敞室东西偏奉祖师与先世香火。遇始生日。为饭僧佛事。以赞冥福。盖蜀乱。祖之先祀遂绝。故兹祠奉。以旌孝慕云。上闻而嘉叹。赐扁圆照。是秋祖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於朝。上留之不可。乃退居。
  己酉九年。
  临济第十六世径山佛鉴祖示寂。
  祖居径山二十年。海众云腾。信施丰积。法席为东南第一。三月旦。升堂示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得与诸人东语西话。今日勉强出来。从前所说不到底。尽情向诸人面前抖擞去也。遂起抖衣云。是多少。十五集两班区画后事。亲书遗表及遗书十数函。言笑谐谑如平时。其徒以遗偈为请。乃执笔疾书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移顷而逝。停龛二七日。遗表上闻。上遣中使降香赐币。奉全身塔於圆照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四 下一页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