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通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宋-法应 > 序
序续藏经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宋 法应集 元 普会续集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
    前集贤待制承事郎冯子振 撰
  禅宗颂古联珠者。钱唐沙门普会演宝鉴师法应所编。从上古德直指之声欬也。其机缘每一则。续已有补未有。因寿之板以唤禅客。一日似争第一帙蕲小序阅将竟。则为之称赞曰。此胜自在耶。此具足如意摩尼耶。此会师所为联珠。果象罔亲得之赤水者耶。异时西域槖装。咸阳晞价之贾髯。高鼻碧矑而之列肆。双肘擎戴端的即是非是。则荆山之璞投之瞎砌。病足再刖。何有洒血抱泣以相明。或谓。游吾园者。睹须曼花。登觉地者。证庵罗果。彼花不待眼拨而胸领。果不待枚举而髓味。谓之实悟实参。假泛而览暂而尝。仓卒莫辨其为何者决定。则亦寻常盂浪之布袜青行缠耳。吾谓智有利钝故解有疾迟。见有浅深故思有工拙。譬之天涯芳草王孙经目。共知风光流转不涉藜沙。特於芊绵错杂之丛。独能望而名。其为荃为蘅为芷为[廿/(〡*臣)]。斯则名为六合一薢茩之真赏识。不然鼻端普嗅种种清芣肤颊小差。终未是离骚注脚下具眼本色。虽然掩舌摩竭。分别相空。杜口毗耶。言语道断。尊者无说。我乃无闻。他日禅林。觌面相呈。交手付与家珍。回首密在汝边。衲衣下一抖擞。满倾僧宝人人沧海珠矣。奚联之云书以为序。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
  夫鼻祖西来。不立文字直指而已。时门人又有所谓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已向第二机矣。故有汝得吾皮之记。道不在言也审矣。子以为何如。曰非也。道虽不在於言。言而当终日言。於道庸何伤。否则一语犹以为赘也。爰自一华敷而五叶联芳。方世传而两派支衍。机缘公案五灯烨。如诸祖相继。有拈古焉。有颂古焉。拈古则见之於八方珠玉类要等集。颂古则有宝鉴大师。宋淳熙间居池阳报恩。采集佛祖。至茶陵机缘。凡三百二十有五则颂古。宗师一百二十有二人。颂二千一百首。目之曰禅宗颂古联珠。丛林尚之而板将漫灭。因念淳熙至今垂二百载。其间负大名尊宿星布林立。颂古亦不下先哲。惜乎联继之作阙如也。每惭滥厕宗门。且有年矣。禅无所悟。道无所诣。欲作之复止之。趑趄者亦屡矣。元贞乙未。叨尸义乌普济山院。事简辄事续稿。仅得一二。萍梗之踪。或出或处。随见随笔。二十三四年间稍成次序。机缘先有者颂则续之。未有者增之加机缘。又四百九十又三则。宗师四百二十六人。颂三千丹五十首。题曰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将募板行与后学共惑者。曰道不在是。拈华微笑三拜得髓。初无一语与之。而昭昭於心目之间。道播无垠。乌有如今日叶音韵事言句簧鼓。后人俾其弃本逐末。诚可叹哉。予笑而不答。良久乃歌曰。五云影里神仙现。手把红罗扇遮面。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已而谓之曰。子所论者手中扇也。予所集者果在扇邪。噫知我罪我其惟此集乎。时延佑戊午六月旦。前住绍兴路天衣万寿禅寺。钱唐沙门普会自序。
重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
  佛祖葛藤。水浸不烂。火烧不坏。枝联蔓衍。流布无穷。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者。鲁庵会公集成。锓梓行世久矣。近以他故其板散落人间。洪武己巳夏。余虑其亡失。托道友收赎。庋藏於大慈山之幻居。实六月二十八日也。明日旧置板处。火作风烈。燎及千数百家。吁斯亦异矣。然佛祖葛藤。其果灵验如此耶。抑神物护持而致然耶。敬捐衣资命工补完。用广流通永延慧命。因书其得板所由之异。庸识岁月云。
  洪武壬申春二月中天竺住山沙门 净戒 识
禅宗颂古联珠旧序
    宁武军承宣使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武功郡开国矦张抡 撰
  西方圣人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后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传至二十七世。而达磨入于中夏。设大法药。开甘露门。直接上根。不立文字。逮今六百余年。获菩提者不可胜数。虽其心以无传而传。其法以无说而说。然机缘偈颂前后寖多。玉句金章公案具在。池州报恩宝鉴大师法应。尝因禅悦余暇。[褒-保+臼]集采摭。由佛世尊以至古今宗师。凡得机缘三百廿五则。颂古一百廿二人。目之禅宗颂古联珠集。可谓毗卢藏内全收众珍。旃檀林中莫非香木。开悟知见利益后来。锓木流通岂曰小补。以予夙慕宗乘乐推法施。请为序引。不获固辞。淳熙岁在屠维大渊献。冬十一月序。
禅宗颂古联珠旧集本序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传法宝鉴大师法应述
  法应自昔南游访道。禅燕之暇集诸颂古。咨参知识。随所闻持同学讨论。去取校定三十余年。采摭机缘三百二十五则。颂二千一百首。宗师一百二十二人。编排成帙。命名禅宗颂古联珠集。愿与天下学般若菩萨共之。虽佛祖不传之妙不可得而名言。初无字书安有密语。临机直指更不覆藏。彻见当人本来面目故。诸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譬喻言词说法开示。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岂徒然哉。池阳信士裒金刻板。以广见闻。为大法光明之施。淳熙二年乙未腊八日。编次谨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