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戒要集卷下

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归戒要集-清-弘赞 > 归戒要集卷下
  归戒要集卷下
    粤东鼎湖山沙门释 弘赞在犙辑
  受八戒斋法
  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今是斋日。唤优婆塞净洗浴。着净衣。受布萨。增一阿含经云。佛告优婆塞。当於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长老比丘所。一一受八戒。一一受之。勿令失次。优婆塞戒经云。若优婆塞受持五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得失意罪。故忏法云。月无六斋。懒墯之业。灌顶经云。虽持五戒具足。不於六日持八戒斋。犹华树无果。妇人不产。种谷不滋。治生无利。折耗失本。更无衣帻。不持斋戒。无利如是。优婆塞戒经云。佛告善生长者。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优婆塞斋。明相出时则失。是故。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若能如是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恶。悉皆消灭。若有难言。何缘五戒。尽形寿受。八戒斋法。一日一夜。当言。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作如是说。又如人重病。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具诸恶故。要众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则不能治。大方便经云。受八斋法。应言一日一夜不杀等令言语决绝。莫使与终身戒相乱也。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戒。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夫受斋法。必从他人边受。於何人受。五众边受。婆沙论问曰。近住律仪。云何而得。答曰。从他教得。谓随师教。自发诚言。恭敬受得。又受戒者。要随师语如师语而说。方得受。若先自发言。或与师俱说。不得律仪。问曰。着何服饰。受此律仪。答曰。常所受用。衣服严具着之。皆得受。若为暂时庄严身者。必须弃舍。方受此戒。受时应齐一昼夜。不增不减。谓清旦时。从师受得。至明清旦。律仪便舍。问曰。若至午后。受此戒者。亦得戒不。答曰。应言不得。除先要期。月八日等恒受斋戒。彼有余缘。午前不忆。食已方忆。深生惭愧。即请戒师。如法受者。亦得。萨婆多论云。夫受斋戒。要从他受。必无授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准此必无戒师。或师不识戒相。方听自受。若近处有师。心生慢惰。不往从受。而自受者。亦不得戒。如俱舍论云。若不恭敬。不发律仪。若不如法受者。但生妙行。不发律仪。增一阿含经云。若受八关斋。先须忏悔前罪。然后受戒(应如是忏悔言)。
  我某甲。从无始生死已来。至於今日。身业不善。杀。盗。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邪见。如此众罪。今向十方诸佛。诸大菩萨。得道贤圣。现前师僧。求哀忏悔(三忏已。教作如是受言)。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人。即云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次受三结)。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已。次受戒相)。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欲。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如诸佛尽寿。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阿含经云。如上次第授已。当教发愿。智度论云。当发愿言)。
  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名为布萨。愿持是福。不堕三恶八难。亦不求轮王梵王。世界之乐。愿断诸烦恼。逮得萨云若。成就佛道(若欲兼报四恩。求生净土者。当作如是发愿言)。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增一阿含经云。若男子女人。欲得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尽诸漏。入涅盘城。当求方便。成此八斋。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此斋。欲生六欲天。色。无色界天者。当持此斋。欲求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天子。转轮圣王位者。亦获其愿。欲求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就。由其持戒八戒。十善。无愿不获。大论问云。五戒。一日戒。何者为胜。答曰。有因缘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时多而戒少。一日戒时少。而戒多。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不如有大心。持一日戒。譬如软夫为将。虽复将兵终身。卒无功名。若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名盖天下。八戒比於余戒。亦复如是。成实论云。八戒优婆塞者。秦言善宿男。是人善心。离破戒宿故。诸经论中。或名清信士。或言近佛男。或云近住男。优婆夷则云清信女。近佛女。也。报恩经云。若破八戒中重戒。后更受八戒。或受五戒。或受十戒。或受大戒。及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此中戒相。持犯。如前五戒中说。唯五戒制离邪淫。此中全断淫欲为异。后之三戒。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者。谓不以诸华贯之为鬘。名香为末。涂饰熏佩。及庄严衣具等。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者。谓不自习歌曲戏舞。作诸妓乐。樗蒲围棋等。及他人作时。亦不往观听。不坐高广大床者。谓不坐卧过限。严丽庄校床座等。如阿含经云。床梐下。足高尺六。非高。阔四尺。非广。长八尺。非大。越此量者。方明高广大床(此是周尺)。复有八种床。初四约物辩贵。体不合坐。下四约人辩大。纵令地铺。拟於尊人。亦不合坐。一金床。二银床。三牙床。四角床。五佛床。六辟支佛床。七罗汉床。八师僧床。不非时食者。谓不过日中啖嚼五谷瓜果等。若日过西一线。即名非时。经云。诸天早食。佛日中食。畜生日西食。鬼神夜食。今受八戒。断六道因。学佛中食。以表中道。离二边过故。食讫。须嚼杨枝。净水漱口。去中余津。若不嚼杨枝。口中余津尚存。即犯非时。如无杨枝。除毒树。一切桃槐苦涩等树。皆可用之。今此八戒。诸经论中。或名八关斋戒。或名八斋戒。或名八支戒。以第六第七戒。合为一支。谓同於庄严处转。故名八支。或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名虽不一。而戒则同。谓以前八法。名为关戒。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关谓关闭八恶。不起诸过。斋以齐中为义。即是禁止八恶。令修中道也。复有释云。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大方便经云。优波离。白佛言。夫八斋法。通过中不食。乃有九法何以八事得名。答曰。斋法过中不食为体。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是故言八斋。不云九也。成实论云。何故正离八事耶。谓此八是门。由此八法。离一切恶。是中四是实恶。饮酒是众恶门。余三是放逸因缘。是人离五种恶。是福因缘。离余三种。是道因缘。婆沙论问曰。八支律仪。几是尸罗支。几是不放逸支。几是远离支。答曰。五是尸罗支。谓离害生命。乃至离饮酒。一是不放逸支。谓离非时食。余二是远离支。又前四是尸罗支。离性罪故。第五是不放逸支。虽受尸罗。若饮诸酒。心便放逸。不能护故。后三是远离支。以能随顺厌离心故。厌离能证律仪果故。此之八戒。名近住律仪。谓近阿罗汉住以受此律仪。随学彼故。或名长养。长养在家善根。令近出家善根住故。此近住律仪。或有根本业道净。而近分不净。如自在者。受此戒者。有厨人欲杀生命。拟充所食。彼便告曰。我今受戒。不得杀生。留待明朝。杀充所食。如刑戮等。亦尔。如是名为根本业道净。而近分不净。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业道净。而近分亦净。而恶寻思之所损害。谓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业道近分俱净。非恶寻思之所损害。而不摄受正念。谓六随念(佛。法。僧。戒。施。天)。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俱净。非恶寻思。摄受正念。而不回向解脱。为求生天欲乐等。故受持戒。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若有根本业道净。乃至回向解脱。世尊说彼所受戒。是殊胜业。能获大果。由此应知。随心优劣。所获报殊。当发大心。以求胜果。故八长养功德经。受戒已。发愿言。我持戒行。庄严自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复说偈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於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优婆塞戒经云。若有人以四大宝藏。满中七宝。持布施人。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得无量果报。至涅盘乐。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今日五浊世中。一日一夜持斋。无量寿经佛言。汝等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极乐世界。为善百岁。斋法经云。譬如天下十六大国。满中众宝。不可称说。不如一日受佛斋法。比其福者。十六大国。为一豆耳。杂譬喻经云。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非时不食。复有五福。一少病。二身安。三少淫。四少睡。五生天识宿命。堕舍迦经。云。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奉持八斋。一日一夜。福不可计。若贤善人。急欲得阿罗汉道。若佛道者。生天者。端其心。一其意。一月十五日。或二十日。受斋大善。大智度论云。若十二月。一日至十五日。受持此戒。其福最多。此是如来现大神通日也。问曰。何故六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鬼神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以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治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知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始教一日一夜。如诸佛受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盘乐。四天王经中。佛说月六斋日。天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下观察众生。不布施持戒。孝顺父母者。便上忉利天。以启帝释。帝释诸天心皆不悦。说言。修罗种多。诸天种少。若布施持戒。孝顺多者。诸天欢喜。说言。天众增益。修罗减损。涅盘经云。佛告大王。波罗柰国。有屠儿名曰广頞。於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如来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况复佛也。贤愚经云。阿盘提国中。有一老婢。晨夜走使。不得安处。小有违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年老困悴。思死不得。持瓶诣河取水。思惟是苦。举声大哭。时迦旃延尊者。来至其所。问言。何以悲泣懊恼乃尔。白言。尊者。我既年老。恒执苦役。加复贫穷。衣食不充。思死不得。以故哭耳。尊者言。汝若贫者。何不卖贫。婢言。贫那得卖。谁当买贫。尊者言。贫实可卖。如是至三。婢言。苟贫可卖。我宜问方。大德。贫云何卖。尊者言。审欲卖者。一随我语答言诺。尊者告言。汝先洗浴。洗已。告言。汝当布施。白言。尊者。我极贫困。身无手许完纳。唯有此瓶是大家许。当以何施。尊者即持钵与之。汝持此钵取少净水。如教取来奉上尊者。尊者受已。寻为咒愿。次教受八戒斋。后教念佛种种功德。问言。汝有住止处不。答言。无也。若磨时。即磨下卧。舂炊作使。即卧其中。或时无作。止宿粪堆。尊者言。汝好持心。恭谨走使。莫生嫌恨。自伺大家。一切卧竟。密开其门。於门曲内。敷净草坐。思惟观佛。莫生恶念。时老婢奉教归家。依敕施行。於后夜中。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大家蚤起。见婢命终。瞋曰。此婢恒常不听入舍。今暮何故乃於此死。即使人草索系脚。拽至林中。此女既生天上。与五百天子娱乐。时舍利弗在忉利天。问言。汝因何福。生此天中。答言。不知。舍利弗借其道眼。观见故身。生天因缘。由迦旃延。即将五百天子。来至林中。散华烧香。供养死尸。诸天光明。照曜村林。大家见变。怪其所由。与众诣林观看。见诸天子。供养此尸。即问天曰。此婢丑秽。生存之时。人犹恶见。况今已死。何故诸天。而加供养。时天子具说本末。生天因缘。即皆回诣迦旃延所。尊者。为诸天人。广说妙法。所谓施戒生天之论。欲不净法。出离为乐。时彼天及五百天子。得须陀洹果。飞还天宫。时在会众。闻法已。各获道迹。乃至四果。莫不欢喜奉行(迦旃延。以天眼观见此婢。余有一夜命在死即堕落地狱。受无量苦。故徃度之)。法句喻经云。东方有国名郁多罗波提。有婆罗门五百人。相率欲诣恒水边。三祠神池。沐浴垢秽。裸形求仙。路由大泽。迷不得过。中路乏粮。遥见一大树。如有神气。想有人居。驰趣树下。了无所见。举声大哭云。饥渴委厄。穷死斯泽。树神现身问曰。道士。那来。今欲何行。同声答曰。欲诣神池。澡浴望仙。今日饥渴。幸哀矜济。树神举手。百味饮食。从手流溢。给众饮食。皆得饱满。其余饮食。足供路粮。临别。诣神请问曰。本行何德。致此巍巍。神曰。吾本所居。在舍卫国。时国大臣。名曰须达。饭佛众僧。於市买酪。无提酪者。倩我提之。住到精舍。使我斟酌讫行澡水。俨然听法。一切欢喜。称善无量。时我奉斋。暮还不餐。妇怪问我。不审何恨。我曰。不恨也。见长者须达饭佛。请我奉斋。斋名八关。时妇瞋忿言曰。瞿昙乱俗。奚足采纳。君毁遗则。祸从此兴。踧迫不已。便共俱食。时我寿尽。神来生此。为此愚妇。破我斋法。不卒其业。来生斯泽。作此树神。提酪之福。手出饮食。若全斋法。应生天上。封受自然。即为五百人。而说颂曰。祠祀种祸根。日夜长枝条。唐苦败身本。法斋度世仙。按贤愚经及百缘经云。昔迦叶佛灭度之后。遗法垂末。有二梵志。到比丘边。俱受八戒。一愿生天。一愿作国王。愿生天者。归家。妇呼共食。夫言。向受佛斋。过中不食。妇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缘乃受异道之斋。今若相违。不共我饭。当以斯事语诸梵志。摈汝不与会同。夫闻恐怖。便与妇非时而食。由破斋故。后生龙中。其愿作王者。持斋完具。得生王家。作大国王。时王园中。多有甘果。守园之人。日日奉送。其人后时。於园泉中。得一异柰。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常为门监所遮。当以此柰与之。门监得已。奉贡黄门。黄门纳竟。转上夫人。夫人得柰。复用献王。王食此柰。甚觉甘美。便问夫人。展转相推。到守园人。王即唤来。而责之曰。如此美柰。何为不送。乃与他人。园人於是具陈本末。王瞋语言。自今以后。常送斯柰。园监启王。此柰无种。何由可办。王曰。若不能得。当斩汝身。其人还园。举声大哭。其龙先身与王共受斋故。生於王园泉中。时龙变身为人。从泉而出。问其哭由。园监具说。龙闻入水。以金盘盛柰出泉。遣持奉王。并说吾意。云吾及王。本是亲友。昔在世时。俱为梵志。共受八戒。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为人王。吾戒不全。故生龙中。今欲奉八关斋法。求舍此身。当为吾觅八关斋文。持来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园监以柰奉王。具说龙意。王闻甚忧。良由时世无佛。法又灭尽。斋文难得。有一大臣。王敕之曰。龙索斋法。仰卿得之。若不得者。吾当杀卿。大臣归家。甚怀忧恼。臣父见子。面色不悦。问知委由。其父语曰。吾家堂柱。每放光明。试破看之。必有异事。寻即破之。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二是八关斋文。得已奉王。王得欢喜。自送与龙。龙得此经。便用好宝赠王。王及於龙。重修八戒。寿尽生天。同共一处。至释迦如来出世。从天来下。至於佛所。佛为说法。时二天子。俱得须陀洹果。还归天上。从是已往。毕得涅盘(按此八戒。无论已受五戒。未受五戒。皆得受之。或六斋日。自[言*(廷-壬+旦)]日。或父母生日。讳日等。皆可受持。以资福慧。为出世之基。菩萨处胎经云。八关斋戒者。是诸佛之父母。谓由出生诸佛故也。若受戒已。或遇破戒难缘相逼。宁可舍戒已。然后作之。不得犯戒罪。后还得受戒。欲舍戒时。无问出家在家人边。但向一人言。我今舍八戒不持。一说。即成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归戒要集卷中 下一页 归戒要集卷下(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