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全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在家律要广集-明-智旭 > 序
序续藏经 在家律要广集
 明 智旭集 清 仪润.陈熙愿增订
在家律要广集序
  秉无极二五之真精而成人。当思全其为人。而后无愧於天。人各得乎天之全。上智而下。不能不蔽乎人欲。於是本性日漓。而天真日失。急思有以救之。如镜去滓而光依旧。水无风而波自平。非增其新。惟不减其故耳。复性归真之法。圣教曰克明。曰日新。而至善之区。则以佛门本来面目之谓也。失其本来。便换了面目。守此面目。则还其本来。不加不损。不即不离。得造上乘。即同至诚。方其自明而诚时。必有修持之力。严之以三戒。范之以五常。人事备而天心复。一日克己。天下归仁。易曰。不远复。旡祇悔。其斯之谓欤。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人为万物灵。皆可为尧舜。惟品不立而去圣远。流入邪侈。加以斫丧。良非得已。道在早为之所。俾人人知嫉邪崇正。反本还原。同游熙皡之天。此乐何极。佛教比邱为尊。儒重居士。居士者。处士也。士如处子。惟重始威。岂有不依名教。而得滥称居土者乎。佛制离三毒。即儒门三戒之去色斗得也。受五戒。即五常之守仁义礼智信也。戒色不贪。戒斗不瞋。戒得不痴。去恶而从善矣。仁不杀害。义不盗取。礼不邪淫。智不醉饮。信不妄语。无欲而见刚矣。更进之以发菩提心。持菩萨戒。轻重威仪。一一清净。人咸复其性。而不流於逸欲。斯为得之。夫在家居士。欲受五戒。先三归依。谓反妄归真。违恶依善。受三归依者。梵语称优婆塞。译曰近事男。谓亲近三宝。广修众善也。继之以五戒。名曰学处。以近事男所应学也。亦名学迹。以践此而得大智慧也。更称径路。以一切律仪。皆得转入也。复号学本。以一切所学。此为根本也。守是戒者。方成优婆塞之名。吾杭有大苾刍源洪大师者。发殷重慈护大悲心。将陈子熙愿所增律要广集。校订而刊行之。能令在家珍重。得所遵循。五众出家。齐遵梵网。道共证乎三乘。法同登乎五分。本然之善。胥於是乎在。(潜)不敏。承赐兹编。谨献刍荛。现居士身者。当不以予言为呓语也。
  道光四年仲冬长至日诏征孝廉方正前陕西六品军功受菩萨优婆塞戒仁和弟子芝塘沈起潜了生稽首
  在家律要者。灵峰藕益大师之所集也。大师以慈愍故。既集释子切要之律。贻惠后学。复念在家二众。遵循有志。而寻讨维艰。乃更集在家律要。并各笺注。俾奉持者。依文解义。依义摄心。其法施之惠亦溥矣。夫律文浩瀚。律义深微。即吾释子敬奉毗尼。留心讲习。尚难得一善本。体究行持。况於在家。以初发心之人。为素所未习之事乎。是此书诚为不可少者。惜年久板朽。传本绝少。故今之近事。不惟止作持犯之义。少有精解。即问伊何为归戒。何为开遮。亦茫无以应。真益陈君有慨於此。欲因原集增益重梓。以商於予。予亟怂恿之。越数月。君以广集命予校订。见其无义不收。无法不备。而伦次之间。具有道理。始於四分归戒之从来。讫於梵网重轻之归宿。其中受三归五戒。略示仪则。厌离功德经。引入胜义。护身经。十善业道经。戒消灾经。俱以护助奖劝。明其利益。五戒相经。委明五戒故误之相。八关斋戒。重申敬时加持之典。以上诸戒根本。律仪似周。次入大乘菩萨妙戒。若心地观经。无我义经。先以菩提心戒。为其戒体。受戒品。威仪经。继以种种戒相。示其科条。至於梵网之后。并附忏仪。则以末法众生。障深慧浅。难持易犯。有此一法。使缺者复全。失者复得。庶几不甘废弃之人。得其自新之路。亦不可少也。是集也。一一佛祖金科玉律。陈君固未尝措一词。即予亦何容赘一语。唯其搜罗之际。行布之次。将陈君微意。揭示於此。今而后。受在家戒者。人奉一编。以时究心。即吾释子。亦宜案置。以备问难。洵可谓七众同资。三根普被矣。因乐为梓行。并增其题曰广集。
  时道光四年甲申仲冬弥陀诞日真寂苾刍仪润源洪谨序
  在家律要广集目录
  序卷第一(九经同册)
  四分律藏节录(陈增)  附优婆塞受三归五戒法汇释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陈增)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陈增)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陈增)  十善业道经  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  佛说斋经注
卷第二(四经同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发菩提心成佛品(陈增)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陈增)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附辩五则)
卷第三(二经同册)
  佛说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  梵网经忏悔行法  书在家律要广集后
  目录(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在家律要广集卷第一 回顶部